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90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docx

泄漏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海南大中漆厂(香港)有限公司

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及事故类型

1.1危险性分析

重大泄漏事故:

可因设备事故、储罐大量泄漏而发生的重大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及消防巡查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也难以控制。

化学危险品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波及周边范围,万一遇上火源就会燃烧、瀑炸。

1、物质泄漏、跑料

主要产生原因有:

(1)储罐收物料时,可能因液位计失灵未按照充装系数进行充装或误操作,造成冒顶事故;

(2)由于法兰、阀门的质量、安装缺陷发生油品泄漏;

(3)罐体腐蚀穿孔、大角焊缝腐蚀开裂、储罐基础严重不均匀下沉危及罐体稳定而撕裂底板及壁板等造成跑油事故;

(4)其它原因造成跑料事故。

(5)材料缺陷或焊接缺陷隐患。

这类事故多数是材料缺陷或焊缝缺陷引起罐破裂。

材料缺陷可导致罐体强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或断裂现象;施工质量不过关,管道接头焊接质量差或未焊透或防腐层被破坏等原因,导致腐蚀加速或强度不能维持安全运行要求而发生泄漏事故。

(6)罐体内腐蚀

罐内物质中微量的酸性气体(CO2、H2S)和水可引起罐内壁腐蚀,特别是在最低处,这类腐蚀比较严重,罐壁腐蚀减薄或形成腐蚀深坑及沟槽,易于穿孔。

2.1.2事故类型

1.2.1泄漏

1在卸车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或误操作造成泄漏。

2储罐、阀门、管道及附件因腐蚀损坏造成泄漏。

3运行巡视不到位或检修质量问题,造成设备漏泄。

1.2.2储罐爆炸

因高温、雷击、过量储存或其它不可抗力引发储罐爆炸。

1.2.3运行和检修定期工作不到位,造成储罐区设备损坏,使储罐区不能正常运行。

储罐超限或设备维护不当,发生泄漏,爆炸起火。

泄漏可造成火灾、爆炸、中毒。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机构组成及人员联系方式见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预案附件。

应急机构职责见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1、报警

通知管理人员、危险、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安监局等相关部门。

2、关阀、断源

应急抢险的人员应穿戴齐全防护用品,关闭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

因抢救人员、控制事故、消除事故、恢复生产等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

3、救援处置

事故发生后指挥人员应马上组织开展应急抢险各项工作,将事故危害降至最低。

难以控制或消除的事故,由相关部门赶到并组织开展处理时,公司所有人应积极配合,报告事故发生情况、自行处置情况、目前情况等。

3.2应急处置措施

当危险品泄漏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经警值班室报告。

首先设法找到泄漏源阀门。

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泄漏源阀门,泄漏事故可以控制。

2、经警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将情况向当地消防机关报告,并迅速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救援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指挥部立即通知按专业对口的上级主管部门(公安、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时,生产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及原因,凡能通过切断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

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请求救援。

5、少量泄漏时用不可燃的吸收物质包容或收集泄漏物(如砂子、泥土),并放在容器中等待处理;当发生大面积物料泄漏事故时,要迅速报警(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扩大情况及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

6、建立警戒区。

在指定范围内实行戒严,划出警戒区,设立明显的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地区的人员迅速朝着上风方向撤离,禁止一切无关的车辆和人员进入警戒区。

7、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立即切断周边的电源及控制可能产生的火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熄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的点火源。

进入泄漏危险区域前应用水枪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有良好的接地。

8、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事故大小判断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9、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将闲杂人员撤离出警界区。

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10、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事故的状态及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

灭火行动小组(公司兼职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配戴好空气面具,首先查明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

11、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

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

12、罐体掩护。

在安全距离外,应用带架水枪以开花水流的形式或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和罐壁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13、控制蒸气云。

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体,减少可燃液体的蒸发,用喷雾水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的地方扩散掉。

14、发生火灾时,小组成员立即到达指定负责区域,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火灾中心为戒严区,布置警戒线,下达应急疏散命令,引导人员从安全出口进行疏散,疏散无关人员。

15、疏散时,人员要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撤出现场后,检查、清点人数,确保人员全部撤离。

指挥各种车辆疏散,并禁止再次进入。

派人看守各个路口,禁止无关人员围观及进入现场,确保消防车道畅通,做好迎接消防队灭火车辆的到来。

16、救护保障安置组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检修、堵漏,将泄漏的化学品进行回收。

应急抢修步骤、措施:

当发现储罐体某部位泄漏后:

1)迅速查明泄漏处及泄漏原因及用何种办法制止泄漏。

2)立即开展堵塞工作:

如属于上列泄漏情况,可用以下方法制止:

●罐体穿孔泄漏:

可用湿木尖插打入孔内,堵塞泄漏;

●裂缝泄漏:

可用多层湿蓬布或橡胶板贴于漏处,再用铁丝箍外包固紧制止泄漏。

4处理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

4.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4.2、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

4.3、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4.4、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5、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5、应急结束后注意事项

抢修完成后对溶剂储罐区进行检查,确认无泄漏点和其它隐患时可按要求恢复罐区正常运行。

险情排除后,应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防止遗漏,再次造成事故。

同时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现场清理工作必须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6、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救援电话的畅通;

日常消防器材的检查保养;

应急疏散时的人数查点;

救援结束后的人员物资查点。

 

二O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海南大中漆厂(香港)有限公司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本公司生产的主要原料大部分属易燃、易爆物质,其中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丙醇、醇酸树酯等为中闪点易燃液体,蒸汽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各类涂料、油漆有的虽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单,但其中含有一、二级易燃溶剂,可确定为中闪点易燃液体。

硝化棉为4.1类易燃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爆炸,与氧化剂和大多数有机胺类接触能发生强烈燃烧或爆炸,氧化铁红属于自燃性物质。

生产过程中生产性火源多。

如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入火种、吸烟、他处火灾蔓延、金属撞击、电气火花、静电、雷击都有可能成为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

引发这些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设计、材料、施工不符合要求

设备和连接管道材料不符合要求,强度不够,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设计不合理,不能承受有效荷载,造成管道、设备穿孔或破裂;设备及管道连接处的法兰垫片老化或阀门泄漏;泄漏的物料遇点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这些设备、管线选材不当,易发生跑、冒、滴、漏的危险,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腐蚀

管道及设备材质选择不当、物料中含有水分等杂质、防腐层破损、管道防腐措施失效、地下水位高等,均会造成站内设备及工艺管线内外表面腐蚀,造成管道腐蚀穿孔,导致设备及管线不同程度的泄漏,遇点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阀门、法兰密封失效

阀门、法兰密封老化或安装时密封位置不对等,均有可能造成阀门、法兰泄漏。

4、作业人员误操作

作业人员因自身技术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导致误操作或违章操作,可能引起设备损坏和物料泄漏。

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公司内出现点火源

在公司内使用明火、电气设备防爆等级不够、静电雷电产生火花等,都可能成为点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6、防雷、防静电失效

公司的工艺设备、工艺管线、电气,当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及防静电措施有缺陷时,遇雷击可造成设备损坏事故,此时遇到物料泄漏,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装卸车过程中的爆炸事故,装卸车操作易产生大量电荷,在装卸物料时,流速不能过快,液体与管道摩擦、高速撞击和飞溅,易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爆炸。

如果车辆没有静电接地或接地不良,装置和管道静电接地系统失灵,就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在装卸过程中,要有接地设施将静电及时导出。

7、公用工程

如果出现供电或通讯系统故障,可能对生产运营带来威胁。

8、电气火灾

电气设备可能因接地设施的不良、失效,电器线路绝缘损坏,电气线路短路,设备、电气、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等原因可引起电器打火或产生火花,电气火花若遇泄漏扩散的天然气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主要有动力电源、配电线路、电机、开关和插座、熔断器、照明设备等,均有引发电气火灾可能、并且还有可能存在电磁辐射和人体触电伤害。

9、机械火花

公司内不执行“危险作业申请单”所规定的安全措施进行动火作业,使用金属工具或器具等敲击、碰撞、摩擦等引起火花;卸车的设施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及时维修,继续作业;穿带钉子的鞋作业。

1.1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生产车间、仓库、配电房和办公楼等。

1.2事故发生的时间、可能造成的危害

发生事故的时间

四季皆有可能发生

1.3事故危害

火灾是企业常见事故,火灾具有突发性,且后果比较严重。

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1、用火不慎或乱丢烟头,在不应用火的地方用火。

2、各种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发生设备线路起火而引发火灾。

3、物料、油漆、润滑油、塑料管、木材、电线电缆等易燃品可能引发火灾。

4、防护措施不健全、管理不善、雷电或杂散电流,能引发火灾。

5、电器设备使用不当或漏电,电气系统中电线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产生电火花、电弧,引发火灾。

1.4事故类型

火灾事故类型:

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融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1.5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

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

火灾危害程度严重,有可能造成死亡,烧毁厂房、设备,造成极大财产损失,造成环境污染等。

1.6事故征兆

违规使用动火、电源线电流过载、接触不良产生火花等,使可燃物产生烟雾、发光发热等现象导致物体燃烧。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机构组成及人员联系方式见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预案附件。

应急机构职责见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对于刚发生的火灾,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扑救。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人员,值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和事故现场处置小组报告,部门领导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根据火灾事故的类型、大小和发展态势,必要时报119,并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申请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经警值班员报告情况,接到火警命令后,各岗位作业人员马上停止作业,切断电源。

并采取一切的办法切断火源,现场员工应立即根据险情就近拿消防器材进行灭火,争取在火情最轻的时候将其扑灭或控制住。

2、经警值班室人员接到报警后,并通知公司指挥部成员及各小组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控制火势,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料范围。

如果火灾的火势不大,则可就近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如果物料外泄,立即切断料源,灭火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复燃。

火势较大时,应及时向119消防电话报警。

4、当班的灭火行动组成员立即达到火灾现场,在现场指挥员指挥下展开战斗。

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5、迅速查明燃料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主要危险特征、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立即制定堵漏、抢救的方案,并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抢救。

6、指挥部成员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点及原因,根据事故状态及危险的程度,下达按应急灭火疏散预案处置的命令。

7、灭火行动组到达事故现场后,自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听从组长的安排,根据现场指挥部的调度,取合适的灭火器具,集中灭火力量对起火部位进行灭火、冷却,避免燃烧引起爆炸。

8、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扑救火灾时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9、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10、灭火人员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11、通讯联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对外联络,随时将事故发生的情况向上通报,并且担负着交通指挥和治安工作。

12、引导疏散组到达火灾现场后,应组织力量将重要物资和无关人员撤离火场。

在撤离前,各部门应将关闭所有的电源和阀门开关,并与指挥部联系,确定撤离集合点,将人员、物资疏散出去。

13、指挥部与消防部门互相沟通,商讨灭火方案,在明确没有力量控制大火的情况下应及早做出决定,将全部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14、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灭火。

15、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火人员中毒。

并组织人员用湿毛巾捂口逃生。

16、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17、应急救援完成后,由事故总指挥宣布结束。

18、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灭火行动组组长随时记录主要处理方法。

事故结束后,灭火行动组组长写出事故分析总结报告,报总指挥审批后,存入公司有关档案,以供公司的安全教育之用,为公司的安全管理提供资料。

19、通知引导各处人员尽快疏散,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无关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弯腰逃离现场。

20、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覆盖,伤处的衣裤应剪开脱去,不可强行撕拉,伤处用消毒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1、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22、当有人员受伤时,应迅速将伤员送到附近医院,并拨打120,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等,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将伤员送至附近的医院。

3.3事故报警

报警电话:

消防队报警电话:

119。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见《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人员通讯录表》。

3.4上报事故信息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事故类型

3、事故简要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事故现场总人数、遇险、伤亡人数及是否有扩大的可能

5、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的有关情况及补救措施

6、其它上级要求汇报的信息。

4注意事项

4.1现场抢险救护人员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正压式呼吸器时要检查供气阀的膜片、橡皮及塑料部件是否有变形、切割或其它任何不良处理。

所有接头都必须保证在枢轴上转动,不能有任何瑕疵。

2、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时要设定一级、二级报警值,手持时要选择合适的位臵。

4.2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抢险救护人员使用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进入火灾现场抢救受伤人员时必须两人相随进入。

2、进行灭火时,根据着火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4.3现场自救和互救和人员安全防护等注意事项

1、在烟雾太大时人员撤离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前进。

2、首先对现场人员疏散至安全地点,并要采取无人员伤害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

3、自救和互救时要尽量避免事故扩大。

4.4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事项

1、在抢险救护时要对事故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

2、指挥组要对处置措施进行分析、确认。

4.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要保护现场,并要注意检查有无残火存在。

2、灭火战斗结束后,还要认真彻底清除余火,对未完全燃烧、表面碳化的木质,尤应注意。

必要时留守部分消防员和器材,切不可麻痹大意,造成“死灰复燃”。

4.6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现场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进攻路线一般应选上风、侧上风方向;

2、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严防爆炸;

3、严密监视液体流淌及气相扩散情况,防止流散范围扩大;

4、严格控制火源及危险区域内人员数量;

5、确定宣传口径,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二O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海南大中漆厂(香港)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Welcome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