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94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12Word文件下载.doc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旨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不同的外部问题会反映出潜在的反社会综合症,各种内部问题的出现也是由共同的潜在因素所造成的。

这种潜在因素通常被称为“(C)”。

A.外部问题综合症B.内部问题综合症C.消极侵扰D.问题行为综合症

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

(B)。

A.父母和同胞的吸烟行为和态度B.兄弟之间的关系

C.父母监控和亲子关系D.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

3.为了降低“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可以选择的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法是(A)。

A.家庭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团体辅导

4.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个性特征不包括(B)。

A.过度敏感B.强迫性C.抑郁D易受暗示性

5.在干预网络成瘾的方法中,“人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事情、感受和思维负责”是哪个治疗流派所强调的观点?

(B)

A.行为疗法B.现实疗法C.家庭疗法D.系统补偿疗法

三、填空题

1.心理社会问题具有聚类丛生性和蔓延性的特点,即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的出现会增加另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问题行为综合症”。

2.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主要包括服用药物、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等三个方面。

3.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年龄或年级发展趋势。

4.青少年网络成瘾可以分为游戏成瘾、色情成瘾、关系成瘾、信息成瘾和交易成瘾等五类。

四、判断正误

1.对化学药物的依赖期,一般开始于12—21岁,18—25岁达到高峰期。

(√)

2.有些反社会行为开始于青春期,程度不是很严重,而且可能在个体成年以后自动消失,这种反社会行为被称为“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

(×

3.对父母进行有关教养方式和策略方面的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疗法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4.网络成瘾是一种“物质性成瘾”。

5.网络可以影响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

五、简答题

1.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一、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因素有:

(1)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背景

首先,父母和同胞的吸烟行为和态度影响着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其次,家庭环境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吸烟行为,父母监控和亲子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最后,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也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2)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同伴因素

友伴至少通过四种方式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产生影响。

第一,做出一些成人化的事情被看作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青少年在同伴群体中地位的重要性。

第二,同伴吸烟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易使同伴群体的社会态度趋于一致。

第三,同伴团体的性质也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第四,同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有关吸烟习惯的自我归因以及期望的认知基础。

(3)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与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自身对抽烟的态度、认识、观念以及青少年人格和心理特征也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抽烟行为。

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也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密切相关。

二、影响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因素有:

(1)青少年饮酒与家庭因素

父母对饮酒的态度和行为影响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父母对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支持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青少年饮酒与同伴

青少年将饮酒看做是“社会群体成员”的标准,可为结交朋友提供便利,特别是结交异性朋友。

(3)青少年饮酒与自身因素

青少年的主观因素,包括个性特征以及对饮酒行为的态度等,都可能影响青少年的饮酒行为。

2.与青少年抑郁相关的压力成分和环境条件包括哪些?

首先,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多,青少年不断地目击攻击行为或者成为父母相互攻击的受害者,遭受拒绝或惩罚,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而且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的抑郁发生率更高。

第二,不受同伴欢迎或同伴关系不良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抑郁。

第三,抑郁的青少年比不抑郁的青少年报告更多一贯和强烈的压力。

转学、与异性约会或应对家庭关系的转换等都会导致压力的升高,而且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能会促成和加剧个体消极认知风格的发展。

3.青少年抑郁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当抑郁的症状真正出现在青少年中时,就要借助专业手段对其进行治疗。

对青春期“抑郁”的治疗与其他方面症状的诊治非常相似。

临床医生认为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

4.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包括哪些?

(1)家庭因素

首先,研究发现,自杀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其父母的失业率是非自杀的青少年的两倍,从而导致其父母过度地关注经济问题.而不能给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帮助。

其次,家庭的不稳定性和家庭压力以及不良的家庭气氛与自杀都有关系。

最后,亲子关系的颠倒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

(2)个性特征

过度敏感;

受暗示性;

抑郁;

观念与信仰。

(3)环境特点

压力;

缺乏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社会文化因素。

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是什么?

(1)心理和躯体疾病,网络成瘾开始时出现精神上的依赖现象,如发怒、精神不振,做事无兴趣等;

后来可能发展为躯体上的依赖,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如:

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抑郁、产生敌意等等。

(2)学习成绩下降,成绩下降,旷课,逃学。

(3)影响现实人际交往,青少年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

(4)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大量的网络信息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

这类信息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引发社会难题,青少年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试述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成因与预防矫治策略。

一、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成因包括:

(1)家庭因素。

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翰逊教授为解降少年犯罪行为的心路历程而建构了理论模型,用以说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

由图可以看出,个体的发展,自幼儿期与其父母有亲密关系开始,而后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社会。

期间心理发展历程是否导向正常,起始点就是亲子关系。

研究结果证明,青少年犯罪人的家庭更可能使用体罚式的管教方式。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青少年犯罪者都是男生,而且相当一部分是父母离异或来自贫困家庭。

青春期以前的青少年犯罪趋向于在家庭内部蔓延,许多早年就产生违法行为的青少年的同胞兄妹也往往有同样的行为问题。

(2)同伴因素。

青少年时期父母的影响逐渐让位于同伴的影响,同伴的支持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决定因素。

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犯罪行为是在群体情景下产生的,青少年受到同伴的压力而做出趋同于群体的行为。

亚文化理论认为,青少年犯罪同伴群体直接引起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交往的形成,被看成是接触周围存在的青少年犯罪亚文化群的结果,这种亚文化群对青少年的交往具有重大的影响。

(3)个性特征。

除了家庭和同伴等外在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潜在的、特有的个性特征决定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大部分青少年约在8岁时就有了关于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历史。

儿童早期出现的特定的反社会人格特征可以预测青少年及其以后的犯罪行为。

其次,研究表明,犯罪的青少年更容易冲动,比同伴更易产生多动症,或者是官方认为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失调(ADHD)。

其中ADHD表现为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松懈和过量的活动等特点,尤其表现在学习情景中。

(4)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者发现青少年的暴力和攻击行为与贫穷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首先,在贫民区的家庭中,父母较少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抚养和监控,这些有效性的减少导致了暴力和攻击的增长。

其次,这种相对策中的贫穷阻碍了社会机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机构很难提供青少年需要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与中产阶级的社团不同,在失业者团体中的青少年不是通过事业的成功显示其存在与力量。

相反,他们是利用攻击来显示其存在和力量。

最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邻居间,这种暴力的揭露本身又会促成暴力的发生。

另外,研究还发现种族和阶层与青少年犯罪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矫正策略:

多早期有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成年后,还是被诊断为反社会性人格失调或持续拥有青春期的犯罪行为,这种反社会行为被称为“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

有些反社会行为开始于青春期,程度不是很严重,而且可能在个体成年以后自动消失,这种反社会行为被称为“限定于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

这两种反社会行为的起因是不同的,因此对它们的干预也应该存在差异。

为了降低“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首先应该预防早期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

家庭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端,通过家庭的支持和学前期的干预可阻止早期学业问题的产生。

研究发现,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例如父母的训练或家庭治疗)比针对个体青少年的干预更可能成功,但是这种方法比较费力、费时。

而且所有的干预几乎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危险性很大的年青人在一起会无意识地增加一些违法行为的影响,干预本身会在违法同伴中形成友谊。

“限定于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的治疗相对容易。

首先,可以在个体水平上帮助青少年,教会他们如何抵制同伴的压力.不付诸攻击去解决冲突,并让父母对孩子进行监控,减少青少年卷入不良向伴群体的机会。

其次,通过对课堂、学校和邻居的干预,营造可以降低反社会行为和鼓励亲社会行为的大环境。

最后,当违法行为出现时,要严肃对待,井确信青少年明确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2.简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1)自我调节和自控法:

Young认为,对网络成瘾的治疗主要包括自身调节和控制使用两方面,并提

出相关的治疗措施,如改变通常的上网时间、采用外部提醒设备等。

(2)系统补偿综合心理治疗:

该方法从个体、家庭、团体治疗等多方面综合治疗网络成瘾,适合不同

类型的网络问题。

(3)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包括强化干预和厌恶疗法。

强化干预是对网络成瘾者减少网络使用的现象给

予肯定性评价,反之,则给予处罚;

厌恶疗法常用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等来达到治疗效果。

(4)药物治疗: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精神药物可以缓解网络成瘾者的不良情绪,为心理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药物干预配合心理疏导已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5)家庭治疗:

向整个家庭传授帮助成瘾者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方法包括为家庭成员咨询、传授有关网络成瘾的知识、如何管理愤怒情绪和如何处理家庭成员对成瘾者的不信任感,理解网络成瘾康复的过程、复发的扳机因素和家庭成员之间保持适度边界的重要性。

(6)现实疗法是在选择理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现实治疗理论认为,人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事情、感受和思维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