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971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西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组织.doc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七标段(无砟轨道施工组织)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范围 1

3工程概况 1

4技术特点 2

5工艺流程 2

5.1CPⅢ网布置 2

5.1.1建立基桩控制网(CPIII) 2

5.1.2基桩控制网(CPIII)布设方法 2

5.1.3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 2

5.1.4CPIII高程测设 4

5.2防水层施工 5

5.2.1施工准备 5

5.2.2防水层施工 6

5.3底座板施工 7

5.3.1准备工作 7

5.3.2清理及放样 7

5.3.3钢筋绑扎及模板支立 7

5.3.4混凝土浇筑 7

5.4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运输及线间存放 8

5.4.1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 8

5.4.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线间存放 10

5.5道床板施工 11

5.5.1道床工作面清理、铺设土工布、施工放线 11

5.5.2道床板钢筋铺设 12

5.5.3散布轨枕 12

5.5.4工具轨及螺杆调节器的运送 13

5.5.5抽检工具轨 14

5.5.6铺设工具轨 14

5.5.7组装轨排 14

5.5.8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 16

5.5.9安装螺杆 16

5.5.10道床板钢筋安装绑扎、接地焊接及绝缘性能测试 17

5.5.11纵、横向模板的安装 20

5.5.12轨排精调 22

5.5.13混凝土浇注及养护 25

5.5.14模板及螺杆调节器的拆卸与倒运 28

5.5.15竣工测量 29

5.5.16工具轨的拆卸及倒运 30

5.5.17封堵螺杆孔 30

5.6注意事项 30

6机具设备和劳力组织 32

7安全及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33

7.1安全措施 33

7.2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34

中铁三局集团公司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四项目部34

1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5010)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无砟轨道条件下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关键参数技术条件(暂行)》(铁科技【2006】188号)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通线【2011】2351-Ⅲ)

2编制范围

适用于大西客运专线七标四项目无砟轨道施工。

改DK477+352.43~DK497+170.42。

3工程概况

大西客运专线起始里程为DK477+352.43,结束于DK497+170.42。

我管段位于七标段洪洞跨汾河特大桥上。

全长双线19.82公里。

均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4技术特点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的结构体系从上到下包括钢轨、高弹性扣件、改进的带有桁架钢筋的双块式轨枕、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和下部底座板等。

5工艺流程

5.1CPⅢ网布置

5.1.1建立基桩控制网(CPIII)

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完成基桩控制网(CPIII)的建立,基桩控制网布置成三维坐标网,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

CPIII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点。

基桩控制网(CPIII)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III控制点集平面、高程于一体。

5.1.2基桩控制网(CPIII)布设方法

桥上基桩控制网(CPIII)分布于线路的两侧防护墙顶面,并设置在桥梁变形量最小的部位(即垂直于桥梁基座固定端的防护墙上),CPIII控制点设置在线路两侧防护墙的内侧,低于上表面10cm处。

5.1.3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

基桩控制网(CPIII)测量使用全站仪自由设站,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施测。

首先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观测前的横轴与竖轴校验(输入校差后仪器内部自动进行修正),同时需输入观测时环境温度和气压值。

同一测站不得少于2×4个CPⅢ控制点并进行不少于两测回(度盘换置)观测,后视方向联系观测数量不少于2×3个CPⅢ控制点,并做到在不同设站时每个CPⅢ控制点重叠观测数量不少于3次,同时观测视距不得大于150m。

(自由设站如下图示):

60mCPIII基标精密控制网平面布置及设站示意图

测站(自由站点)

CPIII基标控制点

CPIII基标纵向间距

向CPIII点进行方向、角度和距离测

CPIII基桩控制网测观测完成后,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严密平差,并与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或线路控制网(CPII)进行衔接。

桥梁上的CPIII基桩控制网测量,利用线路附近的CPI网或CPII网控制点,在线路内引出3个标准点(如下图示),标准点设在两个基桩之间,并且在两个方向上能观测到2×3个基桩。

测站(自由站点)

CPI/CPII网控制点

与CPI/CPII控制网(直接)衔接测量示意图

测设辅助点时需进行不少于两个测回的观测。

为保证CPIII基桩网的测量精度,辅助点与相邻点之间的最大视距不得大150m。

与CPI/CPII控制网(间接)衔接测量示意图

5.1.4CPIII高程测设

CPIII水准基标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应在CPIII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

测量方法:

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将二等水准点高程引测至CPIII控制点上。

如下图:

二等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将二等水准点高程引测至CPIII控制点上

在往测时,观测路线如下图所示(即后-前前-后或前-后 后-前)。

在返测时,观测路线如下图所示,所有在往测上作为中视的CPIII观测点,现在作为交替测点。

即原CPIII中视观测点变为前后视观测点。

5.2防水层施工

5.2.1施工准备

桥梁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对存在问题地段按设计要求处理。

满足要求后,对梁面进行清洗、修补、找平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5.2.2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对桥梁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作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现象,平整度要求:

用1米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

铺贴卷材时应保持梁面干燥,用滚筒刷将基层处理剂均匀涂刷在桥面混凝土上,边涂粘结剂边铺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

防水卷材铺贴按顺水方向,从低到高,从下往上。

防护墙外侧的电缆槽下和底座板横向排水槽采用“直接用于做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类防水层。

桥面上,在底座板之间和底座板到防护墙之间铺设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防护墙、电缆槽竖墙、底座板采用防水封边处理,封边高度不小于8cm。

搭接处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的粘接厚度不得小于1mm。

两幅卷材纵横向间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梁体接缝处封边宽度不小于10cm。

防水层施工

铺设完后防水卷材的表面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不翘起,无过熔烧焦等。

5.3底座板施工

5.3.1准备工作

线下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

超过允许值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3.2清理及放样

将桥梁表面清扫干净,用水润湿。

施工放样出底座板边线。

5.3.3钢筋绑扎及模板支立

桥梁地段的混凝土底座直接浇筑在桥面上,并与桥面用预植连接钢筋

连接,根据放样出的边线,在底座板范围绑扎底座板钢筋,支立两侧模板以及横向模板,再次测量复核模板位置和高程。

支立模板

5.3.4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提前2个小时对梁面进行润湿,且不得有多余水。

混凝土入模后,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钢筋的撞击。

混凝土初凝前,应拉毛处理。

抹面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高程控制。

超高段施工时,坍落度宜控制在100~120mm,以防止混凝土向内侧漫流。

底座板施工过程中注意保证凹槽的位置、尺寸、及精度。

人工对其进行修整。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及时对底座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拆模时间不小于3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

底座板平整度要求为10mm/3m,底座和凹槽的高程误差为-10mm到+10mm。

只有底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5.4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运输及线间存放

5.4.1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

5.4.1.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每周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

所需轨枕、钢筋应在施工两周前运抵工地,可将双线所需轨枕、钢筋一次运输、放置到位。

轨枕出场前由检验人员进行轨枕出场检验,运输过程中应根据道路情况进行轨枕相关的保护,避免运输过程损坏、碰撞等影响轨枕质量。

5.4.1.2轨枕的运送

轨枕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撑,枕木垛应绑扎牢固。

可使用卡车运送轨枕,使用汽车吊卸载轨枕。

运送轨枕轨枕及钢筋线间存放

5.4.1.3轨枕的接收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将检验轨枕:

运输中损坏、裂缝、钢筋变形、伸出的钢筋长度。

合格轨枕的质量指标见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如果轨枕垛中有若干轨枕不合格,该垛轨枕将拒收并退还。

轨枕外观质量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

1

预埋套管内

不允许堵塞

2

承轨台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10mm、深度﹥2mm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50mm、深度﹥5mm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

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

≤50mm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卸载轨枕垛。

轨枕垛应按相应标记卸车垛放,并应确保道路畅通。

5.4.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线间存放

桥梁的道床板下部结构均施工完毕后,技术人员详细计算轨枕及钢筋用量,运输车辆通过便道抵达线路轨枕堆码位置后,由吊车或跨线门吊配合轨枕吊具卸枕,轨枕堆码必须保证底层两根垫木平整,并且保证垫木位于底层轨枕承轨槽下方的波浪筋上,以保证底层钢筋不弯曲,轨枕线间存放轨枕的方向和线路方向相一致。

轨枕及钢筋间隔存放在Ⅰ线与Ⅱ线中间已经修理平整标识好的指定位置。

轨枕层间用10×10cm方木支撑,枕垛应绑扎牢固。

每垛存放4层,每层5根时,轨枕垛间距10×d(d为枕间距,如d=650mm,则剁间距为6.5m)。

轨枕存放完毕,在道床施工前,将道床板所需钢筋运输到线间,钢筋一般在线路外进行弯曲和切断加工,并按照存放地点和数量进行打包处理,以节约钢筋线间存放时的卸车时间和避免钢筋安装时的长距离倒运工作。

按双线10根轨枕需要钢筋数量,将已经弯制好的道床板钢筋存放在轨枕垛间,纵、横向分开,同一截面纵向钢筋为1组。

轨枕吊具卸枕轨枕及钢筋线间存放

5.5道床板施工

5.5.1道床工作面清理、铺设土工布、施工放线

5.5.1.1工作面清理

轨枕和钢筋存放完毕后,进行道床工作面清理工作,采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下部结构表面浮渣、灰尘及杂物,清理出来的浮渣、灰尘及杂物由小型斗车进行运输集中存放。

5.5.1.2铺设土工布

在混凝土底座表面及凹槽地面铺设聚丙烯土工布,土工布接缝与轨道方向垂直。

采用对接方式并用胶带粘贴,不能出现折叠和重叠。

铺设土工布时,在土工布边缘采取固定措施。

凹槽底部同样铺设土工布。

凹槽后卫安装弹性垫板和泡沫板,并用胶带纸封闭所有间隙。

凹槽周围的弹性垫板和泡沫板应密贴,防止浇筑底座板混凝土时出现鼓起现象。

5.5.1.3施工放线

下部结构顶面清理完毕后,由技术人员使用全站仪,通过CPⅢ网进行道床板中线和边线以及轨枕边线的放线。

桥梁上测设出每片梁单元缝中线点,以此标出中间层土工布、轨枕边缘线。

以中线为基准弹出道床板的纵向模板内侧边线和横向模板位置。

标记轨枕控制边线及每隔20根(约13m)标定一次轨枕里程控制点的具体位置。

中线偏差不超过2mm,模板内边线偏差±2mm。

横向模板安装位置线

在已经清扫干净的下部结构上标注出线路的设计中线位置

施工放线示意图

5.5.2道床板钢筋铺设

在施工放线完毕后,人工在下部基础顶面按底层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及位置均匀散布;吊卸过程中防止钢筋变形。

道床板钢筋铺设

5.5.3散布轨枕

底层钢筋摆放完毕后,在每个凹槽左、右两侧,各预置1块纵向方垫木,方便螺杆调节器的安装,在螺杆调节器支撑起来后,即可将方木撤出。

然后按放出的轨枕边线布置轨枕。

两组轨枕的间距应控制在5mm的误差范围内,轨枕的边线控制在10mm的范围内,且要保证两组轨枕的左右偏差,保证轨枕的线性平顺,以方便工具轨安装;每散布4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以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

5.5.4工具轨及螺杆调节器的运送

5.5.4.1检查工具轨、螺杆调节器

工具轨在进场后用蓝色油漆进行编号,对每根钢轨质量描述并归档。

如检测合格,则在钢轨两端贴上合格标识待用;否则不得使用,记录钢轨编号并将钢轨送工作台校正,直到到达合格标准。

螺杆调节器按设计要求进行抽检。

5.5.4.2运输、装卸工具轨和螺杆调节器

工具轨对控制施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应精心保护。

工具轨采用平板拖车运至现场,分层码放整齐。

工具轨施工倒运采用起重运输车或龙门吊。

吊装应采用专用吊具作业。

运输中工具轨堆码不得超过3层,层与层之间用方木垫平。

安全生产

工具轨装卸与运输

螺杆调节器运输到现场集中堆放,使用时由起重运输车倒运也可由轨行式物流平车进行运输。

5.5.5抽检工具轨

保证工具轨平直性、无弯翘及扭曲,轨头无硬弯,就位前检查轨底及轨面干净。

5.5.6铺设工具轨

利用起重运输车或龙门吊,通过专用吊架将工具轨吊放到轨枕上。

在钢轨放到轨枕上之前,轨枕支撑表面要干净;

对面钢轨的安装与第一根钢轨的程序一样。

两根钢轨的端部接缝必须在同一位置;

两工具轨之间轨缝应控制在15~300mm。

铺设工具轨

5.5.7组装轨排

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需要时进行调整;

检查扣件的完好性,损坏的应更换;

轨排组装时,必须方正轨枕。

轨枕方正是保证轨距准确的前提条件。

方正轨枕

轨距拉杆

调整轨距

检查并记录轨距,不合格时用轨距拉杆进行调整。

使用扭矩扳手将扣件定位,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螺栓,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两端下沿必须压在轨脚上;

紧固螺栓

5.5.8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

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应装到轨底,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二、四根轨枕前(或后)需要配一对螺杆调节器,之后直线和超高小于50mm地段每隔3根(使用奥通粗调机时每隔2根)、超高大于50mm但小于120mm地段每隔2根、超高大于120mm每隔1根轨枕安装一对螺杆调节器;

螺杆调节器中的平移板应安装在中间位置,以保证可向两侧移动。

最大平移范围约50mm,每一边的中心偏移量为25mm;

在桥梁地段安装横向模板位置,螺杆调节器错开安装。

滑动平板对称钢轨安放

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

5.5.9安装螺杆

完成轨道粗调后,安装调节器螺杆。

根据超高的不同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用于调节与底座面的角度,确保垂直大地,旋入螺杆,安装PVC管。

采用电动扳手拧紧调节隙,使螺杆底部略有受力。

螺杆的安装

检验螺杆垂直度

在超高地段,需根据超高量选用不同高度的螺杆。

5.5.10道床板钢筋安装绑扎、接地焊接及绝缘性能测试

5.5.10.1钢筋绑扎

螺杆安装完毕后,即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道床板钢筋的绑扎作业,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用尼龙自锁带绑扎。

下层钢筋一般先按照设计要求位置将钢筋大致摆放到位,然后先在纵向钢筋交叉点处位置安装上绝缘卡,等整根钢筋绝缘卡安装完毕后,将钢筋抬起并通过绝缘卡卡在轨枕桁架钢筋上,然后再在桁架钢筋交叉点处安装绝缘卡,单根绝缘卡安装完毕后,按照设计要求位置将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接。

下层钢筋安装完毕后,用尼龙自锁带将钢筋交叉点处进行绑扎。

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安装和绑扎工序同下层钢筋。

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采用绝缘卡和尼龙自锁带绑扎固定。

道床板内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40mm,允许偏差±5mm。

接地焊接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与焊接

钢筋绑扎

5.5.10.2接地焊接

钢筋绑扎完毕后,用移动式焊机按照设计位置将道床板钢筋和接地钢筋焊接。

在一个轨道单元,纵横向接地钢筋采用L型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接厚度至少4mm。

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并保证接地端子不受污染。

接地钢筋及端子焊接

5.5.10.3钢筋绝缘检测

道床板钢筋绑扎并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检测采用欧姆表。

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

钢筋绝缘检测时必须有专人按照实测数据进行填写绝缘测试记录表。

欧姆表绝缘电阻测试

接地钢筋焊缝检查绝缘电阻测试线

5.5.11纵、横向模板的安装

5.5.11.1模板抽检

模板安装前应先进行以下检查工作:

模板平整度,模板清洗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更换损坏或弯折的模板,不满足技术要求的模板不能进行安装使用。

模板安装过程中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模板与粗调完毕的轨排之间的碰撞,而影响粗调完毕的轨排精度;模板进场进行抽检标准见模板质量检验检查表

模板质量检验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纵向模板垂直度

2mm

尺量

2

纵向模板位置

2mm

尺量

3

表面平整度

1mm/2m

2mm/5m

3mm/12m

用直尺、塞规

用悬线、塞规

用悬线、塞规

4

横向模板拼缝错台量

±0.5mm

游标卡尺

5

横向模板拼缝间隙

1mm

拉线和尺量

6

模板长度

±10mm

卷尺

7

模板高度

±3mm

直尺

5.5.11.2模板安装

在桥梁土工布铺设完毕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轨枕边线、道床板边线和横向模板边线放线,模板位置必须准确放样、划线标注。

纵向模板有高模板、矮模板两种不同的高度。

无超高段使用矮模板,高模板用于超高段外侧。

模板提前存放在线路道床板边线的两侧,龙门吊将模板吊起,人工辅助配合将模板吊到已经放好的位置上纵向模板安装到位后,对模板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保证模板安装精度。

然后用撑杆对模板加固,确保在道床板浇注时不发生模板变形。

模板安装完毕后,将模板底面与道床板下部结构有缝隙的位置进行砂浆的填封,模板内侧用墨线标示道床板顶面线。

纵向模板安装精度见下道床板模板安装检查表:

道床板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顶面高程

±5

均为模板内侧面的允许偏差

2

宽度

±5

3

中线位置

2

纵向模板安装

5.5.12轨排精调

5.5.12.1轨枕编号

精调工作进行前首先对轨枕进行编号。

编号采用红色油漆喷于轨枕上。

轨枕编号

5.5.12.2全站仪设站

全站仪观测4对连续的CPⅢ点,自动平差、计算确定设站位置。

如偏差大于1mm时,应重新设站。

改变测站位置后,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4个控制点,并复测至少已完成精调的一组轨排,如偏差大于2mm时,应重新设站。

为加快进度,每工作面宜配备2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1

3

4

2

5

8

7

6

控制点CPⅢ

全站仪设站点

P

全站仪设站示意图

5.5.12.3测量轨道数据

轨道状态测量仪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

使用全站仪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水平位置,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轨道精调

5.5.12.4调整轨道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调整轨道中线。

双头调节扳手联组工作,一般2~5根为一组。

调整轨道中线

5.5.12.5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每旋转90°其高程变化1mm,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调整附近的螺杆。

高程调整

轨道高程调整

5.5.13混凝土浇注及养护

5.5.13.1准备工作

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润湿道床板浇筑面。

预制双块式轨枕与现浇混凝土要保证较好的连接,需要对轨枕进行湿润,在浇筑前6小时内需在轨枕上洒水3~4次,轨枕底部的湿润是控制的重点。

喷水湿润

浇筑前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

检查螺杆调节器螺杆是否出现悬空,隔离套是否装好,并对调节器上部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

5.5.13.2检查和确认轨排复测结果

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超过12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5.5.13.3混凝土浇筑

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即可使用泵车进行浇筑。

橡胶泵管口应在轨排上方且下料方向基本垂直轨排。

通过移动下料管控制混凝土标高。

混凝土需1个轨枕间距接1个轨枕间距单向连续浇筑,让混凝土从轨枕块下漫流至前一格,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

当混凝土量略高于设计标高后,前移到下一格进行浇筑。

为确保混凝土道床板浇筑不产生超限的温度裂缝,浇筑混凝土期间应全天监测环境温度、轨道温度,绘制温度曲线,使混凝土浇筑能在气温变化范围较小的时间段下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之间。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留出轨道最后一次精调的(在白天)时间。

浇筑工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适当振捣。

振捣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碰撞钢筋网。

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应按施工接头处理。

道床板成型后,轨枕周围是最容易产生裂纹的地方。

所以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加强对轨枕周围以及工具轨下方混凝土的振捣。

5.5.13.4抹面及清洗

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混凝土入模后半小时内用木抹完成粗平,一小时后再用钢抹抹平。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入模三到四小时后进行二次抹面,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托盘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

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