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14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昭苏育英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李婉秋

小组教师

李婉秋、王玥

上课教师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第1课时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

体会统计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校服,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校服。

师: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校服?

指名说一说。

师: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要订哪种颜色的呢?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一)确定方案

1.选择哪种颜色合适?

 

同桌交流后汇报:

应该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生1:

可以在全校调查。

生2:

可以先在每个班调查。

 

3.怎样在班里调查。

师:

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在班里调查?

指名说一说

生1:

举手表示。

生2:

起立表示。

生3:

投票。

师:

同学们想的方式很多,哪种又快又简捷呢?

生:

举手。

师:

在举手表示时应注意什么?

生1:

每人只能举一次。

生2:

不能都不举手。

师:

在统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每人只能举一次。

(二)统计数据

师: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教师边说边出示统计表:

现在把统计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数量

9

6

15

 8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主持:

喜欢红色的同学请举手,台上的学生数出人数,下面的同学帮助确认这个同学数的对不对。

确认后老师把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三)观察统计结果

师:

我们把统计的数据都填在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就是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

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全校选蓝色做校服合适吗?

这个问题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生:

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4.从这个表中,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五)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的统计,确定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目标检测

 师:

同学们,今天学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投票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统计表中。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颜色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96158

(1)全班共有(38)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反思:

 

昭苏育英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李婉秋

小组教师

李婉秋、王玥

上课教师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

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

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

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

怎么统计?

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

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

你的办法很好。

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

(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

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

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    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

你说得很有道理。

你们都同意吗?

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

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

陈小菲。

师: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书上第3页)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是这样想的:

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王明明,王明明只有17票,可陈小菲的票数还是比王明明多,还是陈小菲参赛。

(2)如果这两位同学给王明明和陈小菲各一票,王明明16票,陈小菲23票,还是陈小菲参赛。

 

(3)我是这样想的:

这两票无论都给谁都不会影响陈小菲参赛的结果,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

 师:

看来同学们都善于观察思考才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你们表现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继续完成下面各题。

三、巩固学习

 1.完成第3页“做一做”(如下图)

 师:

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查谁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认为举手选择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数一数有多少人去,这个方法省事只要一数就好。

 师:

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全班答是。

(“全班答是”要删除)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

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做后订正)

 

 

2.完成书第4页的第3题。

(如下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台前来讲他的解答过程。

 

 

3.完成书第4页的第1题。

(如下图)

 

师生进行数据收集、记录。

并填写表格及回答问题。

(做后订正)

 引导学生思考,空白格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板书设计:

反思:

 

昭苏育英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李婉秋

小组教师

李婉秋、王玥

上课教师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

上课时间

课题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前准备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

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

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

(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

辆数6833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

哪种车最少?

(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

(1)和

(2)。

讨论:

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

哪天最少?

(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

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反思:

 

昭苏育英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李婉秋

小组教师

李婉秋、王玥

上课教师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课时平均分

(一)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前准备

各种图片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

(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

(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

说一说。

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

一共有几个胡萝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

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成了几份?

(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

我们刚刚帮助二

(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

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

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

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

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

(如:

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

(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

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