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28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x

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15-2016年度河北黄骅中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7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

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

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

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

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

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

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

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

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

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

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B.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C.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D.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2.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B.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C.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D.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B.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C.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D.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9分,每题3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

从师求学。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

丢失,损失。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D.君子生非异也生:

同“性”,性格。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用来……的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保养身体。

C.小学而大遗   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6.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申之以孝悌之义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勣(jì),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

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

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

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

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

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属。

勣曰:

“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

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

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

“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

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

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

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

太宗曰:

“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

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

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

太宗尝闲宴,顾勣曰:

“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

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

其见委信如此。

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

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

帝为举哀,辍朝七日。

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

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

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

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启魏公,听公自献启:

启发

B.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属:

归属

C.以邀富贵,吾所耻也邀:

希求

D.令总河南、山东兵总:

统领

8.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勣以称职闻名。

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

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

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B.李勣颇重旧情。

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

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

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从不居功自傲。

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

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

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10.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译文: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

其见委信如此。

(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8分)

孤雁

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崔涂(854~?

),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

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

②矰:

zěng短箭。

缴zhuó:

系箭的丝绳。

1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孤雁形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12.请简要赏析“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7分,每空1分)

13.根据情境补写出正确的语句。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与秋意为伍,年老体衰的处境的句子是:

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

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

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

“哪位吸?

”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

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

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汪曾祺说:

“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

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何兆武评价说:

“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

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

“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

”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

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

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

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B.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为学生讲解。

C.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

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D.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E.闻一多写: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2)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

“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分)

(3)从本文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分点陈述。

(6分)

(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本文阐明自己的看法。

(8分) 

第Ⅱ卷(共7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3分)

(其中15~17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位置)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B.保安员小魏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绝不让不法分子污染集邮市场环境”的誓言,人们称他是“护卫集邮环境的卫士”,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词。

C.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的一些医院,就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火速奔赴灾区。

B.广东佛山两岁多的女孩小悦悦遭遇不幸的事件拷问着我们冷漠的灵魂,“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道德良知再次被唤醒。

C.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D.今年,我省将新增202万亩林地,主要分布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⑥⑤②④①       D.⑤②④⑥①③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婴儿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婴儿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

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

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黄骅中学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B(A句根据第5段课推知逻辑关系理解错误。

C句指代对象理解错误,是“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而非“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

D句以偏概全,是“一般”而非“必然”。

2、D(据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可确定D选项错误。

3、D(D句中的“数千年”推断错误,出处在第2段“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4、D5、B6、A

7、A启:

陈述,告知

8、C全句陈述李勣不贪财,体恤下属,又有机谋

9、C“详细登记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魏公,任凭他自己献上”只是李勣的想法。

注意原文的“宜”字和“使者以勣意闻奏”的理解,原文未陈述他付诸行动。

10、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谨”“申”“义”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1分)

(2)李勣不一会儿酩酊大醉,太宗便脱下御衣盖在他身上。

李勣就是这样被皇帝重托信任。

(“俄而”“见”“委信”和省略句各1分,大意1分)

11、形象:

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

情感:

诗人以孤雁自喻,抒发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

(形象2分,“孤独”“迟疑”各1分,情感2分)

12、颈联写孤雁在逼近洲渚的暗淡的乌云之间飞行,伴随着它的还有关塞凄凉的月亮。

诗人想象孤雁的行程,烘托了一种压抑凄冷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孤独无依、凄凉寂寞。

(答拟人手法亦可)

13、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4、

(1)AD (A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

D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2)①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

②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

(每条3分)

(3)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

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

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

③他是位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

(每条2分)

(4)答案一:

十分敬佩。

(2分)

参照分析角度:

①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有着巨大成就的学者,闻一多没有埋头书斋潜心学问,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结合文本适当展开)(3分)

②在危难时机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一位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民族责任。

先生的遇难,就是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证明。

(3分)

(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二:

十分惋惜。

(2分)

参照分析角度:

①闻一多是位浪漫的诗人、画家,优秀的教师、学者。

(结合文本展开)(3分)

②闻一多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

(结合文本展开)(3分)

(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

 

15、D

A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B溢美之词,过分的夸赞,含贬义,与“发自内心”感情色彩不合。

C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16、B

(A项,“医院……奔赴灾区”,主谓搭配不当。

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极光”座放在“一方面”之前。

D项,成分赘余,应将“路边”改为“旁边”;成分残缺,“扬尘”后可加“抑制”之类的词语。

17、C

18、(4分)全球化视野 追求卓越的意识 宽松环境 平和心态

19、作文:

参考答案

本道作文题可从三个角度立意,分别是陈小姐的角度、司机的角度和综合角度。

(1)从陈小姐的角度:

从影响和结果看,可立意为:

①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②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2)从司机的角度:

可正面立意为:

①一元钱事小,原则事大/②处事不可无原则;

也可反面立意为:

①处事不可一味固执/②处事要灵活。

(3)从综合的角度:

可从“①宽容/②大度/③和谐/④礼让/⑤法治与人情/⑥合“情”合“理”新解”等角度写作。

 

【附文言文翻译】

李勣,本来姓徐,名世勣,因为犯太宗的名讳,改称单名勣.李勣和他的父亲徐盖都喜欢布惠施舍,救济穷人,不分关系远近。

当初,李密逃亡到雍丘,浚仪人王伯当与李勣一起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公。

王世充征讨李密,李勣用奇计在洛水打败王世充,李密封李勣为东海郡公。

越王即位,赦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