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辉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37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年辉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千年辉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年辉煌.docx

《千年辉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年辉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千年辉煌.docx

千年辉煌

千年辉煌——曲阜的历史发展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依泰山,南瞻凫峄,东连蒙山沂水,西抵平野千畴。

曲阜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

“曲阜”之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礼记·明堂位》:

“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

”曲阜的地名来源于当地弯曲的土山(阜)。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

“曲阜在鲁城中,委(逶)曲长七八里。

”曲阜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曲阜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的所在地,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城。

曲阜是儒学之源,儒教之根,是儒学的开山之地。

曲阜不仅以孔盂桑梓之邦、邹鲁“圣地”著称于世,而且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东方文化而蜚声中外。

1982年4月,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8年,曲阜又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曲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东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地区,在文物发掘中发现了的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

早在五六千年前,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相传,早在三皇五帝时期,炎帝、黄帝、少昊徙都于此,在曲阜的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活动的踪迹。

相传曲阜为黄帝轩辕氏出生之地。

轩辕黄帝,少典之子,吞并蚩尤,融合神农。

建都新郑,号曰“有熊”。

古籍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

”古籍又载“炎帝自陈徙都于此”。

神农炎帝,建都淮阳,后迁曲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作,播种五谷。

今曲阜犁铧店村,即神农试耕处。

汉代此地曾有一坊,上书“粒食之源”,即粮食的发源之地,是为纪念神农试耕而建。

“舜作什器于寿丘。

”虞舜,名重华,作什器于曲阜,人皆做事认真。

一年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什器即日常用器。

“少昊自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

”少昊在穷桑即位,后迁都曲阜,以鸟命官,以金德王天下,葬于曲阜寿丘。

曲阜最早隶属徐州。

《尚书·禹贡》记载:

“海岱及淮惟徐州”。

曲阜在商代为奄国的都城,《阙里文献考》记:

曲阜“在殷为奄”。

奄是商朝的属国。

曲阜又曾为商都,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

周武王将其弟周公旦封到曲阜为鲁国公,国号“鲁”。

周公旦留佐周天子,令长子伯禽赴鲁建国,建都曲阜。

周公制礼作乐,业绩卓著,成王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

周公死后,准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祭使用天子礼乐。

鲁国一向恪守周礼,重视保存古代文化,春秋末期古代礼乐仍然完整地保存着。

吴国公子季札访鲁,曾“请观于周乐”;晋国正卿韩宣子访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感叹曰:

“周礼尽在鲁矣!

”。

曲阜在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

曲阜作为鲁国的都城,在城南一公里许,依然可见蜿蜒如龙的残垣断壁,鲁国故城现存的城墙遗址至今清晰可辨。

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

鲁国传三十四代,其间九百多年,使曲阜成为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朝东都洛阳外全国文化较发达的城市。

鲁国文化高度发达,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秦时实行郡县制,置鲁县,曲阜为鲁县并为薛郡治,隶徐州部。

西汉时,曲阜为鲁县,县治仍沿用鲁故城。

西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改薛郡为鲁国,曲阜为国治。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汉景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

刘余好治宫室,建有灵光寺。

汉代王延寿称其“连阁承宫,驰道周环。

阳榭外望,高楼飞观……周行数里,仰不见日力,足见豪华之至。

东汉时为鲁国,是豫州鲁国国治,后为东海国国治。

魏、晋时为鲁县,是豫州鲁郡郡治。

北魏为鲁国(郡)治。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改鲁县为汶阳县,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汶阳县称曲阜县,属兖州,这是曲阜作为县名的开始。

大业二年(606年)改兖州为鲁郡,曲阜改属鲁郡。

唐朝时为曲阜县,属兖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省曲阜县,地属博城县(一说地入泗水县),八年(634年)复置曲阜县。

隋唐五代之时,曲阜虽然不是鲁南行政中心,但因其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视。

为纪念黄帝,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曲阜县改名为仙源县,徙治于寿丘(古鲁城东北八里,今旧县村),属兖州,政和八年(1118年)兖州升为袭庆府,曲阜县随属。

金天会七年(1129年)复名曲阜县,仍属兖州。

元朝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总管府兖州。

明朝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正德年间,河北农民起义军刘六、刘七“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县治为墟”。

正德、嘉靖间(1512年~1522年),以孔庙为中心重筑新县城,兴建今曲阜城,并移县治于此。

曲阜城便是明正德年间“移城护庙”,历时12年修建而成。

清朝时沿明制,为曲阜县,属山东省兖州府。

中华民国建立后,曲阜实行县自治,1913年属北洋政府岱南道(翌年改称济宁道)。

1925年属兖济道。

1928年改属南京政府,废道制,直属于山东省。

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8年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1年属鲁南专区第一行政区。

1944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

1945年10月于曲阜及泗水两县毗邻地区设立曲泗县,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

1946年4月撤销曲泗县,分别建立曲阜县和泗水县,隶属不变。

1947年3月曲阜城为国民党军所占,同年8月设立曲(阜)泗(水)邹县,同年11月曲泗邹县撤销,再度建立曲泗县,仍隶属于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

1948年6月曲阜解放,撤销曲泗县,恢复曲阜县建制,仍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同年8月改称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1949年8月改称为鲁中南行政区尼山专区)。

1950年属滕县专区。

1953年,属济宁专区。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曲阜市。

曲阜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古称圣域贤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史知名人物颇多。

在这片古老的土上,诞生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农氏,少昊金天氏、“元圣”周公、鲁工伯禽等古帝圣贤。

如此众多的圣贤名士荟萃于此,谱写了东方圣城灿烂文化的绚丽篇章。

然能使曲阜千年辉煌者,实乃孔子也。

两千多年来,在儒家思想的浸熏下,曲阜学子迭兴,名人辈出,如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哲学家孔及,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文学家孔融,戏剧作家孔尚任,训诂学家桂馥,校勘学家孔继涵,书法家孔继涑等,都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

至晚唐之际,仅孔家就出了6位状元和14名进士。

曲阜因圣贤者众多,民风淳朴,而素有“礼仪之邦,文明之乡”之称。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卒,15岁志于学,博学多才。

17岁时其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27岁开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

他适齐仕鲁,历经磨难,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

虽一生热衷政治,但时运不佳。

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活动,经其整理的文献典籍就有《诗》、《书》、《礼》、《乐》、《春秋》等。

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和目的,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仁”当作人生最高生活准则和最高道德境界,把“礼”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三国志·魏书》: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亿载之师表者也。

”他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传为千古美谈。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其中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

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孔子生平的言论被其弟子和再传。

弟子整理编成《论语》,后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去世后,儒家学说被历代学者逐步发展、改造,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使曲阜成为文化荟萃之区、儒家学派的发源地。

后世称鲁国为“孔孟之乡,礼义之邦”。

由于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历代帝王对儒家推崇备至。

从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至清末的两千年间,历代封建帝王倍加推崇孔子,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统治思想,在中国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汉平帝始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元时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初被康熙皇帝推崇为“万世师表”。

孔子被尊为“至圣”,曲阜自然被视为“圣地”。

前来朝圣拜谒的帝王公卿纷至沓来。

汉高祖刘邦开帝王亲祀孔子先河,此后,汉明帝刘庄、唐高宗李治、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等10余位皇帝先后到曲阜祭孔达19次,遣臣代为祭祀196次。

而来祭孔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不可胜数。

司马迁、郦道元、李白、杜甫、高适、张九龄、苏轼、司马光、党怀英、李东阳、顾炎武、纪昀、康有为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

孔子的弟子及重要传人也被封为各种封号:

颜回被尊为“复圣”,曾参被尊为“宗圣”,子思被尊为“述圣”,孟轲被尊为“亚圣”。

孔子的嫡裔在汉高祖时被封为“奉祀君”,至宋代改封为世袭“衍圣公”,且此封号一直延袭到民国24年,两千年来,备受执政者隆崇和优待。

孔子的后裔繁衍成一个庞大族系,自后唐孔仁玉之后,孔氏家族逐步发展成“五位、二十派、六十户”枝脉完整的族系。

颜渊(前521~前490年),即复圣颜回,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曲阜)人,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能“闻一知十”,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贫而好学,为后人所景仰。

他天资聪明,学习勤奋,品德高尚,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他为人谦逊好学,孔子常称颜回具有君子四德,称赞他说: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有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从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过错。

)孔子赞叹:

“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颜回的家境贫困,生活艰苦,但他却不感觉苦,也从来没有怨言。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成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

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

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孔子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贤人。

不幸的是颜回三十二岁就死了,而六十多岁的孔子十分悲痛,他伤心地哭诉:

“噫!

天丧予,天丧予。

(咳呀,天要丧我的命呀,天要丧我的命呀。

)《论语·雍也》中,孔子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形容颜回身居陋巷,别人受不了那种困苦,他却并不因此而改变他的乐观态度。

后人用“一箪一瓢”“箪食瓢饮”或“箪食陋巷”来形容俭朴的生活。

被后世尊称为“复圣”,是颜姓的一世祖。

至今曲阜人大都能讲颜回贫而好学的故事。

颜回学到了孔子思想的真谛,被后人推崇为家贫好学的典型。

曾参,字子舆,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以孝著称,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

著有《孝经》和《大学》。

被尊为“宗圣”。

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

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他上承孔子中庸之道,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述圣”。

〖孔伋〗——述圣字子思,孔子之孙。

著有《中庸》、《子思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即今曲阜市小雪镇凫村,原属邹县(即邹城市)。

他三岁丧父,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也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师承孔伋,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孔孟之道即指儒家学说。

鲁班,姓公输,名般,亦作班、盘,字若,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因其为鲁国人,且般与班同音通假,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出身世代工匠世家。

年轻时就成了鲁国著名的能工巧匠。

鲁班很注意观察研究,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模仿草叶制成了伐木的锯。

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

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不断改进,能在空中飞很长的时间。

鲁班注重生活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创造过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曲尺、锯、墨斗、刨子、凿子等;还发明了磨、碾、锁等。

由于成就突出,,被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为“祖师”。

在过去,就像儿童入私塾先拜孔子一样,木匠认师学艺须先跪拜祖师鲁班。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又字季,因食邑柳下,死后谥号“惠”,故称柳下惠。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称为“和圣”。

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孟子·万章下》: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孟子把伯夷、伊尹、孔子和柳下惠称为四位圣贤,并说柳下惠是随和的人。

因而后人称柳下惠为“和圣”。

《论语》中,孔子两次赞扬了柳下惠的为人。

据《曲阜县志》载,曲阜“城北二十里柳庄,相传为和圣故里,村中多柳树,居民和蔼可亲。

”《荀子·大略》中载,传说柳下惠有一次夜宿城门,遇到一位女子,怕她冻坏了,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人们不怀疑他有非礼行为。

后来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子与女子相处时作风正派,也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著有《左传》和《国语》。

〖谷梁赤〗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作者,山东曲阜人。

〖申培〗(约前219~前135),名培,亦称申公、申培公。

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

〖孔安国〗字子国,西汉经学家。

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

古文尚书学派开创者。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

鲁国(今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

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散文见长。

曾任北海相,故后人又称孔北海。

孔融少时聪慧达礼。

4岁时他与兄长们一同吃梨,他总是捡小的。

此后,“孔融让梨”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孔融文学造诣很深,尤以散文见长。

他的散文辞藻华丽,骈俪气息极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

魏文帝将他的作品同西汉辞赋大家杨雄和东汉史学家班固并列,赞扬其文章“体气高超”。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等人也称赞他“气盛于笔”,“诗文豪气直上”。

孔融也很善于作赋。

散文《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被后人称赞是“飞辩骋辞,溢气坌涌”。

〖贾应宠〗明末清初著名鼓词作家字思退,一字晋蕃,号凫西,又号澹圃,亦称木皮散客、木皮散人、木皮子。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号云亭山人。

著有杰出的历史剧《桃花扇》。

〖孔继涑〗(1726~1791),著名书法家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

他广泛搜集古今名家书法,刻意鉴别,先行临摹、构绘,而后精工刻成大小石碑584块,名为“玉虹楼法帖刻石”。

其拓片装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

现存孔庙。

〖桂馥〗(1736~1805),著名书法家和训诂学家字冬卉,号未谷,别号老苔、紫云仙馆。

当时一些名门贵族,对他的字画争相收藏。

在当时有“无桂不成世家”的说法。

〖孔孚〗现代山水诗风的开创者,原名孔令桓。

著有《山水灵音》、《山水清音》等。

在曲阜这个古老的城市中,历史人物众多,历代人才济济,除上面所列举的以外,还有众多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曲阜历史悠久,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造就了曲阜发达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显著的文化景观,给曲阜这块圣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曲阜的文物古迹遍布全境,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600余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2)处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84处,成为独具特色和中华民族情感色彩的旅游胜地。

“三孔”现保存的文物有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石雕6万余块,古树名木3万多株,库藏文物十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约30万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曲阜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上古时代到清朝以后,各个时期各有遗存。

“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孔庙、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鲁国故城、复圣颜庙、中国金字塔少昊陵与黄帝出生地寿丘、元圣周公庙、尼山古代建筑群、九龙山崖汉墓群与九龙山摩崖造像、鲁都古台、姜村古墓、御虹楼碑帖等,也都闻名遐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名驰中外的孔府、孔庙、孔林三大古迹和鲁国故城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对古代曲阜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极为重视,明文立法予以保护,累年拨专款予以维护、开发和利用。

1961年,国务院将孔庙、孔府、孔林和鲁国故城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吸引着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纷纷到曲阜瞻仰孔子或来曲阜观光考察、修学旅游;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也纷纷前来寻根参拜,思古幽情。

1、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庙、孔府、孔林

(1)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礼制庙宇。

曲阜的孔庙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也是文明遐迩。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住宅改建为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汉章帝召开的白虎堂会议后,经过汉儒董仲舒等改造的儒学,适合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从此开始重视对孔庙的修建。

汉桓帝鲁相韩敕以官钱修饰孔庙,才逐步改变了宅庙的性质,使之成为官设的庙堂。

后来,历代皇帝多次下诏修孔庙、扩孔林、建孔府,其规模愈来愈大,规格愈来愈高。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扩建庙宇,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至清末民初,孔庙形成一个世界罕见的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庞大建筑群。

孔庙建筑仿皇宫之制,分九进庭院,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孔庙的建筑既仿帝王宫殿之制,又有着特殊的思想文化内涵:

大成殿祀奉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主要传人四圣、十二哲,两庑供奉孔子弟子及历代受儒家推崇和对儒学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先贤、先儒;庙中门、坊、殿、堂的题名及匾额,所用辞语或出自儒家典籍,或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的赞辞。

孔庙南北长一公里多,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院院不同,各具格局。

整个建筑群,贯穿在一条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如果把层层大门全部敞开,便可从棂星门,直望大成殿。

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宿所,殿堂阁庑共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四周围以红墙,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气势雄伟,布局严谨,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1200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

汉以来的历代碑刻1040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

曲阜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为“金声玉振”坊。

它建于明代,坊中“金声玉振”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端庄典雅,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以此坊象征孔子思想集古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使参观孔庙的游人观之肃然起敬。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由“金声玉振”坊向北,过一座单孔“泮桥”便是。

“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文星”。

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此门始建于明。

门的两旁黄瓦红垣,门上方有十二个龙头阀阅,门中有六扇大型朱栏。

那高大的饰有“穿云板"的石柱顶端,雕有形态威严的“四大天王”。

坊额正中刻有“棂星门”三字。

步入棂星门,便是孔庙的第一进院落。

院内桧柏蓊郁,门坊相对,左为“道冠古今”坊,右称“德侔天地”坊。

坊下有十六只形态怪异的“辟邪”,其形似狮非狮,似龙非龙,有的披鳞甩尾、怒目扭颈,有的足生利爪、昂首扬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院中建有“太和元气”、“至圣庙”两座石坊,直对“圣时门”。

大成殿前的东西“两庑”,原是祭祀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的地方,现在陈列着历代碑刻(孔庙共有碑碣两千余块),成为一处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宝库。

最为珍贵的是“汉魏六朝石刻”,共收藏二十二块。

西汉石刻,首推“五凤(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即公元前56年)。

东汉石刻,以“礼器"、“乙瑛”、“孔宙”、“史晨”等为汉隶珍品。

魏及六朝石刻,以“张猛龙”碑为魏体书法的模范。

西庑中陈列的一百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

这些石刻,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神话色彩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捕捞、歌舞、杂技、行医、斗兽。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

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

仰圣门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往北正对孔庙门,若打开孔庙的层层门坊,站在此门下,可见到大成殿内的孔子坐像,故名仰圣门。

因这座城是明正德七年至嘉靖元年建成的,故称明城。

奎文阁,其名乃取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兴衰的奎星而为奎文。

奎文阁为一藏书阁,阁内原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赐书墨迹。

阁廊下东侧立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侧立《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

经历代战乱,阁内藏书已大部散失。

十三碑亭位于大成门前东西两侧院内。

十三碑亭中,矗立着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各类御碑53方,充分表现了孔子在封建社会的崇高地位。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

大成殿为孔庙之主殿,唐代称“文宣王殿”。

“大成”乃因宋徽宗赵佶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

大成殿不仅殿字宏大,装饰华丽,为全国孔庙之冠,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为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

殿内正中奉祀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和十二哲的塑像。

殿前东西庑廊原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现已辟为陈列室,陈列着历代碑刻,为书法、绘画、雕刻的艺术宝库。

寝殿后的圣迹殿,藏有明代石刻连环画120幅,记述了孔子的业绩。

故宅井后的鲁壁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空鲋收藏《尚书》、《礼记》、《沦语》、《孝经》等的夹墙。

人们为了纪念空鲋保护古代文化的功绩,特地修建了这个鲁壁。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两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2)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也称“公府”、“老府”、“圣公府”、“圣府”,又名“至圣府”,是孔子嫡长子孙、历代衍圣公的衙署,也是孔子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