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554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春考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恭喜孙老师,你们真是门当户对啊!

D.李老师新著出版,同事发来短信:

“恭喜李老师,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A句中“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这用来恭贺老师晋升很恰当。

B句中“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时主人的客套话,作为学生贺喜不可以。

C句中“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的工作或认知能力和各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这是一种肯定评价,作为长者说可以,但作为学生而发的贺喜之语不妥。

D句“大快人心”的意思是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

这词用来恭喜是不对的。

所以选A。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幸福是相对的

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

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

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②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

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③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

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④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变化而不断变化。

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

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⑤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

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

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

比较的对象有哪些呢?

⑥一种标准是自己以往的生活。

很多时候,人追求的就是比过去生活得更好。

以往的生活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如果个体现在的状况要明显优于过去的自己,则感觉更幸福。

⑦自己的理想及期待的生活,是另一种比较对象。

一般而言,个体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

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善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尚未达到自己的目标。

即使暂时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他的理想和期待还会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便会继续追求理想,追求更大的幸福。

⑧第三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是他人的状况。

个体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受到幸福或不幸福。

比较时,可能会先选择同一社会群体或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比较。

个体可以通过与自己以往或理想生活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幸福,但个体的幸福更多、更广泛地还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⑨除了对象标准之外,还有内容标准。

有这样两个家庭:

一个家庭看上去过得比较“潦倒”,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的一半被床占据着,但父亲常常陪着孩子在床上做游戏,孩子在父母身边爬来爬去,玩得非常开心;

别一个家庭看上去很“幸福”,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但父母却忙于工作事业,孩子在冷清的房间里孤独地玩着。

那么,哪个家庭更幸福呢?

这个例子涉及比较的内容标准。

⑩比较的内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

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

就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

‘我看见一幢有玫瑰色砖墙的房子,窗前长满了天竺葵,屋顶栖息着鸽子……’,他们却始终无法想象这幢房子。

你必须对他们这么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

’于是他们就会惊呼:

‘多美啊!

’。

”不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便会越来越重视精神内容。

就个体而言,认知能力越强。

越会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即使拥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他还是会因为精神内容的缺失而感到不够幸福。

⑾究竟怎样才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我们生活在不断拥有失去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正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节选自《儿童的幸福感》,有删改)

3、第②段加点词语“一把尺子”在文中指的是统一的标准(评分说明:

“统一”1分,“标准”1分,词语再文中的含义题,尽可能用文中词语作答,这在第三节中能找到“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

(2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在第②段结尾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B)(2分)

①当自己的生活更加符合某种标准,人们就会觉得更幸福。

②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将自己的生活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

③有来自个体期望的,也有来自社会他人的,还有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

④那么这种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可以看选项放在第一位置的是①②中选,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是的,幸福来自比较”可知应该②放第一位置,这承上文“比较”,这样排除了两项,接着比较①④的位置,因为④中“这种标准的”有对上文小结之意,故应在两句有“某种标准”句后,即应在②①之后,所以只能选B)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C)(3分)

A.难以判断幸福与否是因为人们没有标准。

B.幸福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C.一个人生活得比过去更好可能仍感到不幸福。

D.人们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就会感到更幸福。

(A项错,在内容在第2节中,有标准“幸福来自比较”。

B项错,在第7节中能找到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无关.C.项正确,在第8节。

D项错,在第10节,“感到不够幸福”)

6、第⑩段用《小王子》中的话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

请具体分析。

示例一;

例子中,人们难以理解代表精神的天竺葵、鸽子,而能快速理解代表物质的十万法郎,以此来证明“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的观点。

但是,《小王子》:

例子的重点在“理解物质和精神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

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所以论据和观点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论据没法证明观点。

示例二:

《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物质和精神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观点和论据是脱节的。

《小王子》是文学作品,作为论据,不够真实、典型。

虽然从论证角度看,这个例子效果不佳,不过作者使用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该例子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评分说明:

对论证是否充分的判断不作为给分标准,依据考生作答中体现的思维水平给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

本文首选由具体现象引出“幸福相对性”这一论题,接着明确“幸福是相对的,是因为“幸福来自比较,然后从“主观构建”“不断调整”这两个比较标准的特点进行论证,再从“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两种比较标准的类型进一步论证,最后证明了幸福是相对的这一观点。

(评分说明:

如何引出论题1分,“幸福来自比较1分,两个层次的论证2分。

论证思路题在表述时一定要用路标式词语:

首选—其次—再次—最后……)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把河流蹬在身后

①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

他总是喜欢跟我炫耀自己的光辉岁月,总说是他轰隆隆地把母亲和我拉进了新世纪。

②父亲一辈子只会开车,也没有培养什么业余爱好。

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打发晚年生活。

我把他从乡下接到城里,在运河边买了一套公寓。

60岁那年,医生检查出父亲的脊椎变形、增生,于是就教他倒着走路来锻炼锻炼脊椎,减轻疼痛。

他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一日两次,在运河边的马路上往往复复,服药般定时定量。

只见他双手握拳,双臂前后摆动,就像胸前摆着一只方向盘,倒车般一步步朝后退去。

③这个爱好终结于一次有预谋的“碰瓷”。

几个游荡于马路上、专门挑老人下手的江湖骗子,让父亲遭遇了一次少有的挫败。

这是一场不太高明的骗局,往往一眼就能识破,父亲为什么轻易上当了呢?

父亲真的老了,已经搞不掂这个时代了,我的心里一阵疼痛。

④父亲再不乐意在路面上倒行了。

在运河边散散步,木呼呼的,找僻静的一截河岸,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

我劝他再学点什么,他却兴致不高。

⑤有一天上午,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决定练习游泳,他打算到运河里游一游。

我当即警告他,千万别做这事,这条河看起来平缓,实际上太危险了。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会游泳。

可父亲却很兴奋,向我说起老家乡下的那条河,他说他从小就是泡着这条河水长大的,电话里,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船鸣,我猜父亲正站在河边,羡慕地看着那艘船,仿佛运河是他即将启航的另一条公路。

⑥父亲为运河游做足了准备。

他到小区的游泳馆,请了个游泳教练,一对一地教他,并且只教一个动作———仰泳。

父亲觉得仰泳这个姿势太优雅了。

人像睡觉般仰卧在水里,头枕在水面上,双臂在身体两侧轮流滑水,双腿夹着水往后蹬,一往后蹬,人就往前飙出几米。

⑦除了每天到游泳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自行练习。

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棉裤,仰卧在客厅的木地板上,双手在身体两侧划着地面,双脚则配合地往后蹬。

他先是在原地滑动,反复练习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在地板上游。

父亲的方向感很强,他的脑袋就像一个舵,能准确地判断出,前方十点钟的位置是房门,左边九点的位置是一张茶几,右边四点的位置是一只拖鞋……父亲摆着舵,轻易地绕开了这些障碍物。

没多久,父亲已经可以仰躺在水面上,周游游泳池了。

即使池子里人再多,父亲都不会撞到他们,像一条无声无息的鱼,优雅地从大块头身边掠过。

⑧终于,在一个午后,父亲从一场充足的午睡中醒来。

他开始行动了。

精神抖擞地往河边走去……他平躺在河面上,顺着流水的方向,不紧不慢地,两手划水,两脚蹬水,脑袋顶水,那丛大背头被浸湿了,坍塌下来,藤蔓般稀稀拉拉地攀在他头上。

父亲惊讶地发现,在这里游泳根本不费力气,比在木地板上,游泳池里省力多了。

他开始放松身体,快乐地、轻盈地向前浮游,并不时扭头看两岸风景。

⑨父亲优雅的游泳逐渐吸引了两岸的观众,其中有几个人,还迈起了碎步,一路跟着父亲,跟了一会儿,他们看到货船驶过来了。

岸上的人开始揪起了心,好像父亲很快就会被卷到船底下,有的人还甚至朝父亲呼叫起来。

⑩父亲却丝毫不理会那喊声,他慢条斯理地继续直线朝前游,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后视镜。

在人们还没叫喊之前,他就先看到了船,并且完全掌握了它跟自己的距离,游着游着,他索性停下来,身体静止在水面上,很享受地朝天空打个呵欠,远远望去,那样子真像是睡着了。

⑾货船越驶越近,岸上的人仍在叫喊,甚至朝父亲打起手势——他们以为父亲是个聋子,喊声未落,只见父亲双腿一蜷,身体一个侧翻,沉入水里,几秒之后,又浮出了水面,他脑袋朝下,背朝天空,张开四肢,像一只敏捷的青蛙,迅速地朝岸边游去,给货船让出了路来……

⑿货船朝远方开远了,风平浪静。

父亲又回到了河中央,他安详地仰躺着,闭着眼睛。

父亲不需要感知方向,他驶向了远方,他的脚一用力,运河被他蹬在了身后,再一用力,整个城市都被他蹬在了身后。

8、第①-⑤段中出现的“我”,从第⑥段开始不再直接出现,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3分)

这样的处理可以突破“我”视角的限制,便于渲染父亲游泳的细节和内心活动。

另外,如果“我”在场就会阻止父亲游运河的“危险行为”,现在这样处理可以避免漏洞,使情节更合理。

4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9、第⑩段中“仿佛脚掌上安着两只后视镜”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加赏析。

句中“后视镜”就近取喻,呼应父亲的职业身份,与上下文的“公路”“方向感”等词相照应。

这一句生动地表现岀父亲游泳像开车一样掌握方向,把握距离,轻松自在,游刃有余。

呼应父亲的职业身份,与上下文的词语相照应,生动地表现出父亲游泳像开车

一样掌握方向把距离,轻松自在,游刃有余”4点,1点1分)

10、第⑩段画线部分描写父亲游泳,语言生动形象,请加以分析。

“双腿一蜷”,“一个侧翻”写父亲变换泳姿,用词生动准确,表现出父亲的灵活有力。

“脑袋朝下,背朝天空,张开四肢”,运用短句描写出父亲从容自在的游泳姿态,很有画面感。

“像一只敏捷的青蛙”运用比喻手法,以人们熟悉的动物写父亲此刻的姿态,突出了动作的灵敏,又使画面生动有趣(评分说明:

4个点,1点1分)

11、赏析作品塑造的父亲形象。

作品通过表现父亲的前后转变,并着重描写学游泳和在运河游泳的一系列细节,成功塑造了父亲的形象。

父亲不甘于自我价值的失落,退休后以游泳来挑战自我、证明自我,体现出积极、自信的精神,是一个平凡而富有生命力的老人形象。

如何塑造形象1分,具体的分析2分,形象的概括2分,给满4分为止)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唐包何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藤垂宛地萦朱履,泉迸侵阶浸绿钱。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如烟。

注解:

①郎官休浣怜迟日:

郎官,指程员外;

休浣,官吏按例休假;

迟日,指春日。

②有年:

丰年。

③绿钱,青苔。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几处折花惊蝶梦”承上“郎官休浣怜迟日”句。

B.“数家留叶待蚕眠”承上“野老欢娱为有年”句。

C.颔联中“惊”“待”两字,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D.颈联中写到藤蔓“萦朱履”,融入了人的情感。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B)(2分)

A.雄浑悲壮B.闲适清雅C.哀怨凄婉D.平淡自然

1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莺声不散柳如烟”句,写程员外离开的时候,莺声萦绕不散,绿柳烟笼雾罩。

诗人不直接从程员外落笔,而是赋景物以深情,通过写黄莺绿柳不忍与程员外分别,来含蓄地表达他对东郊春景的喜爱和留恋,新颖别致,饶有余味。

诗句的理解1分;

赏析3分,要明确表明情景关系,写出诗句内容,写明运用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石有恒传

①石有恒,字伯常,湖广黄梅人。

性高洁,以文章名。

万历三十四年,举于乡。

四十七年,始成进士。

与邹元标最善,尝持其书来东林,纳交于诸君子。

②初授浙江遂安知县,下车以避劳、邀利、畏祸三事自誓,以程朱正学课士训民。

输运不任里甲,羡缗,公贮之充运费。

督僮仆种园蔬,躬自灌溉,不用民一物。

士绅馈遗,悉数不受。

岁灾,亲履荒瘠地,问民疾苦。

监司檄郡县遏籴,抗议力争,出帑金市粟,民赖以济。

调长兴县,再调常熟,长兴民吁请得留。

③时巨豪叶朗生。

吴野樵等结岛寇为乱,剽掠无虚日。

抚按檄有恒讨之,有恒以隔属辞,不允,乃设方略擒其魁。

贼稍稍戢,而余众散处湖荡,伺间为出入。

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④天启四年正月朔,城门夜启,贼突入。

有恒方正衣冠待漏,闻变,出立厅事。

贼露刃胁之,不为动,且叱曰:

“草贼,敢叛天子杀王臣耶!

”索印,不可。

强之行,不可。

以刀伤其长子,亦不顾。

贼拥之出仪门。

有恒曰:

“头可断,此限不可逾也。

”遂被害,血上喷,移时不仆。

贼入署搜其箧,粗葛二端,俸金二两而已,贼亦相顾惊叹。

事闻,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东林列传》)

注:

①自誓:

发誓来告诫自己。

②缗:

泛指钱。

③遏籴:

禁止买米。

④里甲:

是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的名称之一。

⑤驰檄:

迅速传送檄文。

⑥待漏:

指封建时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

漏:

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代指时间。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出帑金市粟(买)

(2)移时不仆(倒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羡缗,公贮之充运费。

(B)A.羡慕B.剩余C.丰裕D.丧失

(2)伺间为出入。

(C)A.偶尔B.阅读C.机会D.小路

17、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B.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C.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D.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抚按用公文让有恒征讨他们,有恒用属地相隔的理由推辞,抚按不答应,有恒就设下计策抓住贼寇的首领(评分说明:

“抚按檄有恒讨之”“有恒以隔属辞”“不允”“乃设方略”“擒其魁”为5个点,1点1分)

19、根据第②段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发誓的内容

相关的事迹

不避劳

(1)亲自灌溉园蔬

(2)亲履荒地,问民疾苦

不邀利

(3)羡缗,公贮之充运费(4)不受士绅馈赠

不畏祸

(5)抗议力争,出帑金市粟

20、第④段中,作者如何塑造石有恒形象的?

请加以分析。

第④段中,作者以石有恒怒斥贼寇、自表心志的语言,和“不为动”“不顾”的神情,行为,正面塑造石有恒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

写贼寇只发现“粗葛二端、金二两”及他们“相顾惊叹”,通过侧面描写,塑造石有恒不“邀利”、廉洁奉公的形象。

(评分说明1点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明]张居正

①承示欲为不谷作三诏亭,以彰天眷,垂有永,意甚厚。

但数处以来,建坊营作,损上储,劳乡民,日夜念之,寝食弗宁。

今幸诸务已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

无端又兴此大役,是重困乡人,益吾不德也。

②且古之所称不朽者三,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

吾平生学在师心,不祈人知。

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

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③露台百金之费,中人十家之产,汉帝犹且惜之,况千金百家之产乎?

当此岁饥民贫之时,计一金可活一人,千金当活千人矣!

何为举百家之产,千人之命,弃之道旁,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乎?

④且盛衰荣瘁,理之常也。

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

数十年后,此不过十里铺前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者乎?

此举比之建坊表宅,尤为无益;

已寄书敬修儿达意官府,即檄已行,工作已兴,亦必罢之。

万望俯谅!

【注】①不谷:

张居正自称。

②不朽者三: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1分)

A.乃B.虽C.既D.亦

22、依据文意,朱谨吾提请修建三诏亭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2分)

A.“以彰天眷,垂有永”B.“诸务已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

C.“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D.“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

23、对第④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一切亭台都会倒塌,没有建造的必要。

B.牌坊意义胜于官亭,倒有建造的必要。

C.更多官亭陆续修建,三诏亭并不出众。

D.即使修亭已经开始,也务必停止工程。

24、张居正拒绝修建三诏亭,语气严峻,请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本文多处用词严厉,如“无端又兴此大役”中的“无端”,有谴责的意味。

文章多次出现反问句,如“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以反同句式表达对夸耀恩宠的不屑,语气强烈而严峻

每例2分)

25、综观全文,概括张居正辞修三诏亭的理由。

张居正辞建三诏亭的理由有:

建亭让疲困的乡民不得休息;

建亭夸耀恩宠不是他的追求;

建亭的费用可以救济荒年的贫民;

建亭起不到留名后世的作用。

(评分说明1点1分)

三写作70分

26、“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类型:

寓意类观点型

话题词:

步入阳光的能力

材料侧重:

材料要求写出你对“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引发的思考。

引发的思考也就是对此你有怎样比较深刻、周到的想法。

如思考:

“阳光”本意是什么,在此又寓意了什么?

“在阳光里生活有是指什么?

”“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又指什么?

”“步入阳光的能力”有哪些?

为什么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

有了这些步入阳光的能力会产生有什么作用意义或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做?

然后选择自己思考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运思行文。

附古文翻译《石有恒传》

①石有恒字伯常,是湖广黄梅人。

性情高洁,凭文章扬名。

万历三十四年,被乡里人举荐。

万历四十七年,成为进士。

与邹元标最要好,曾拿着他的书来到东林书院,跟各位君子结交。

②当初被授予浙江遂安知县,刚上任他就对避劳、邀利、畏祸三事发誓来告诫自己,用程朱理学来督促读书人训导百姓。

运送物品不任用里甲,剩余的钱,石有恒就贮存起来充当运费。

督促僮仆们种植菜蔬,亲躬灌溉,不动用百姓一样东西。

士绅的赠送,全部不接受。

灾年,亲到荒凉贫瘠的地方,询问百姓疾苦。

监督有关部门发公文到郡县禁止买米,他力排众议,拿出府库的钱来买粮食,百姓们依赖这才度过困难。

后来石有恒调任长兴县,再次要调任常熟,长兴百姓呼吁请求才又留下。

③当时有土豪叶朗生,吴野樵等勾结小岛上盗匪为非作恶,没有一天不剽掠抢夺。

巡抚用公文命令有恒征讨他们,有恒用属地相隔的理由推辞,巡抚不答应,有恒就设下计策抓住贼寇的首领。

盗匪稍稍有所收敛,而其余的盗匪就四处分散,等候机会再出来作恶。

有恒就请大家迅速传递公文到各部门分兵搜捕盗匪,当权者都认可他,但没有得到采纳。

④天启四年正月初一,城门在夜里被开启了,贼人突然入侵。

有恒正在端正衣帽等待上朝,听说事变,就出去站立在厅堂。

贼人拿出刀威胁他,他没有被动摇,并且呵叱道:

“草贼,竟敢背叛天子要杀朝廷命官啊!

”贼人索要官印,石有恒不给。

贼人强行抢夺,也不给。

贼人就用刀伤害了他的大儿子,石有恒也顾不得。

贼人就推他要走出仪门。

石有恒说:

“头可断,这门槛不可跨过。

”于是就被杀害了,血直向上喷,过来一会尸体还不倒下。

贼人就进入衙门内搜找他的箱子,只有二叠粗布葛衣,二两俸银罢了。

贼人也惊讶得相互看着。

这事被皇上知道后,就追赠他太仆少卿,谥号忠烈。

(节选自《东林列传》)

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的名称之一。

起初里长、甲首负责传达公事、催征税粮;

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指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