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568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2.2气象水文……………………………………………4

9.3地形地貌……………………………………………4

2.4地质构造……………………………………………4

2.5地层岩性……………………………………………5

2.6水文地质条件………………………………………6

2.7地震…………………………………………………7

2.8不良地质现象………………………………………7

2.9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7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9

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9

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9

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17

4、防治费用估算及适宜性评估……………………………19

5、结论及建议………………………………………………19

5.1结论…………………………………………………19

5.2建议…………………………………………………19

附图:

序号图名比例尺

1、评估平面图1:

5000

2、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纵剖面图1:

3、1-1'

-17-17'

横剖面图1:

2000

4、18-18'

纵剖面图1:

5、压力管道纵剖面图1:

500

附件:

1、资质证书

2、委托书、合同书

3、评估工作纲要

4、编制人员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

5、自审意见

6、泥石流调查表

1、概况

1.1日的任务

二OO八年一月八日,巫溪县源发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队对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拦水坝、引水明渠、引水隧道、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建设工程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目的是为避免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危害,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和政府部门审批项目提拱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如下:

1.1.1收集区域地质、自然地理、地震及邻近地区工程地质资料。

1.1.2通过专项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测量、初步查明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

)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1.1.3对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1.1.4对拟建区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1.2征地地点及评估范围

征地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镇江村~吉龙村。

拟建引水线路总长6347.067m(包括引水明渠、引水隧道、前池、压力管道)占地按平均宽约5m,占地面积约0.032km2。

评估范围坐标:

X=3497070.56~3498297.35,Y=36502227.47~36506912.74。

评估范围以线路用地范围向两侧各外推80~1050m,调查面积lkm2。

1.3拟建工程概况

高楼二级水电站为径流引水式电站,总装机容量2×

630kw。

引水线路工程包括:

拦水坝,引水明渠、引水隧道、压力前池、压力管道。

引水线路工程总投资462万元。

(1)拦水坝,轴线长61.35m,最大坝底宽7.8m,最大坝项宽5.Om。

最大坝高5.8m,最小坝高4.Om,坝顶高程949.lOm,坝底高程943.30m,为砼砌块石霞力坝,坝断面呈梯型。

(2)引水明渠,桩号0+000~0+796.97、+766.28~2+058.98、2+640.91~5-+154.74、5+821.78~6+026.94段为明渠,明渠净宽1.8m,深2.6~2.7m,设计渠底高程944.10.~949.lOm,桩号0+000~0+796.97段明渠设计坡降1/300,其余段设计坡降1/2500,设计流量0.5m3/S。

(3)引水隧道包括:

三迎店隧道(0+796.97~1+766.28)长969.3lm,冷风槽隧道(2+058.98~2+640.91)长581.93m,花园隧道(5+154.74~5+821.78)长667.04m,设计底板高程944.10~947.60m,洞高2.Om,洞宽2.Om.断面积4m2。

坡降1/2500,设计流量0.5m3/s。

(4)压力前池,长42.Om,宽17.Om,深5.Om,容积3570rr13,压力前池池底设计高程941.18m。

(5)压力管道上接前池,下连厂房,长319.163m,管径700mm,出口设计高程799.30m,进口设计高程941.67m,高差142.37m,设计坡度5.55~40.15°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项目重要性分类,高楼水电站引水线路莺要性为较厦要建设项目。

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布置平面示意图

1.4评估级别的确定

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中等复杂,确定评估级别为二级。

1.5评估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评估工作主要依据是合同书及委托书,执行的技术标准是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139-2003),并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1.6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本次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以地质调查为主,完成简易地质测绘面积lkm2,本次着重对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采用1:

5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采用线路法填绘地质界线。

采用皮尺、罗盘等实地量测勾绘在图上,精度满足要求,图切剖面18条;

压力管道纵剖面图为业主实测,比例尺1:

5000另外对评估区现有民房、道路、地表自然斜坡有无变形裂缝,以及降雨后地面有无漏失等进行了较详细调查和访问,通过上述工作,初步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和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较完整的基础资料,完成了业主委托的任务。

2、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2.1交通位置

评估区位于巫溪县天元乡镇江村~天元街道之间。

距巫溪县城70km,开发河段有简易公路从天元街道~镇江村。

通过,交通方便(见图1)。

2.2气象水文

巫溪县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8.5℃。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llOOmm,降雨主要分布在5~9月份,1月份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1%左右。

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14mm。

评估区北侧为龙滩河,是西溪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入西溪河。

为常年性河流,水量明显受降雨控制,为本区主要地表水体,平水期流量约10.6~16.7m3/s。

电站引的高楼电站发电尾水。

经调查访问,拦水坝处最高洪水位953.36m(1998年),厂区处最高洪水位799.20m(1998年)。

2.3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剥蚀、侵蚀中低山及河谷岸坡地貌,切割强烈,峭壁陡峻,起伏较大,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引水明渠段地形坡度较缓,地形坡角20~500;

-般40~500压力管道处坡度较陡,地形坡角5~400。

一般30~400评估区最高点位于党土槽南侧高程1380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厂房南侧790m,相对高差590m。

评估区地形坡角20~500,一般40~500,沟河纵坡度10~25%,沟河切割深度20~40m。

评估区地形复杂。

2.4地质构造

本区处于南大巴弧形构造挤压带,由一系列近东西向深密线形褶皱和冲断群组成,评估区位于镇江村下游段冲断复

背斜南翼。

(见图2)发育3组构造裂隙,岩层及裂隙产状如下:

岩层产状170~2200∠60~850,裂隙①280~2950∠80~840,裂隙长1~4m,裂隙宽0~2mm,间距3~7m,无充填。

裂隙②330~350。

∠78~850;

裂隙长2~5m,裂隙宽0~3mm,间距1~5m,无充填。

裂隙③230~2400∠79~820;

裂隙长1~3m,裂隙宽1~2mm,间距2~6m,有钙泥质充填。

岩士界面倾角10~200,评估区地质构造中等复杂。

2.5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及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大治组,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坡残积土(Q4e1+dl):

灰褐色、褐黄色,为碎石土,碎石含量50%,粒径为20~80mm,成份为石灰岩等,余为粉质粘土,硬塑,松散~稍密,稍湿。

分布于明渠段及花园隧道出口段。

评估区出露面积小,一般厚度1~6.OOm,最厚可达lO.OOm。

冲洪积物(Q4al+pl):

灰白色,以卵石为主,含10~20%砂,圆形、亚圆形,粒径20~200mm。

成份为石灰岩、泥质白云岩等。

稍湿~湿,松散~稍密。

分布于龙滩河,一般厚度2~15.OOm。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为主夹钙质泥岩,呈薄~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灰~灰白色,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常风化为粉质粘土夹石灰岩团块,风化裂隙较发育,评估区内大部分出露。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顶部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出露于评估区北侧压力管道处。

评估区岩土差异性中等。

2.6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天元街上游右岸,地形坡角20~500,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土层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岩溶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孔隙水赋于坡残积土及冲洪积层中,坡残积土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分布范围及厚度小,地下水贫乏。

冲洪积土层位于龙滩河,与河水关系密切,对本工程引水线路建设无影响。

基岩裂隙、岩溶裂隙水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大冶组石灰岩、白云岩中,各含水层均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基岩裂隙或岩溶裂隙运移后,在地势较低处或沟谷附近常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其含水性受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及补、排条件等控制。

由于岩溶裂隙分布的不均一性,各含水层以及同一含水层的不同部位其含水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水量大,水位埋藏深。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岩溶裂隙水为主,接受大气降补给,其含水性中等~强,可能对隧道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地下水对电站引水线路工程建设影响大。

2.7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B50011-2001)的划定,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8不良地质现象

评估区大部分为基岩出露,地形坡角20~500,一般40~500。

根据野外调查,基岩裸露区未见溶洞及漏斗,落水洞等岩溶现象。

也未发现房屋,地面的开裂、变形。

本次调查在评估区以内岩湾处,曾经发生过一次泥石流(1967年),堆积体长约50m,宽约50m,面积约2500rT12,体积约3750m3,主要成份为碎石土,位于引水明渠(0+500~0+796.97)北侧斜坡以下lOOm处,至今未再发生泥石流现象,工程建设用地没有在影响范围内,对拟建工程无影响。

小河口处地形坡角30~500,植被茂盛,地表被第四系碎石土覆盖,地表无河流及冲沟,泥石流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小。

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2.9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评估区植被茂盛,除修建房屋和乡村公路外,无采空区,人工挖方边坡及其他人类工程活动。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复奈,地形坡角一般400~500,沟河纵坡度1O~25%,沟河切割深度20~40m,岩层倾角65~850。

岩土界面倾角10~200,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地下水对电站引线路工程建设影响大。

评估区未发现房屋开裂、变形、滑坡、危岩崩塌、岩溶塌陷等不良划地质现象。

评估区南侧岩湾处的泥石流,现状稳定。

评估区地质环境中等复杂(见表1)。

表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判定因素

地质环境

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地形

地貌

地貌单元种类

三种

地形坡角(0)

40-50

沟河纵坡度(%)

10-15

沟河切割深度(m)

20-40

地质

构造

断裂构造

无断层,2组裂隙,间距1-7M

岩土界面倾角(0)

10-20

一般结构面对斜(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岩体结构类型

薄-中厚层状结构

岩性

特征

地层厚度(m)

1-6

岩(土)性差异

水文及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0.05

不良地质作用占用地面积比例(%)

0.5

临空外倾结构对斜(边)坡稳定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地质边坡高度(m)

/

岩质边坡高度(m)

洞顶围岩厚度(M)

采空区占矿区面积(%)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大部分基岩出露,部分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岩土层厚度差异较大。

房屋及地表未见变形、开裂等迹象;

岩湾处泥石流现状稳定。

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未发现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

拦水坝处河岸未发现失稳、坍塌等现象,现状稳定。

引水明渠处斜坡、隧道洞口两侧斜坡及压力管道处北东侧斜坡,未发现滑塌和掉块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

评估区现状稳定,拟建工程不会遭受已有地质灾害危害。

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拟建工程包括拦水坝、引水明渠、引水隧道、压力前池、压力管道。

现就工程建设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如下:

3.2.1拦水坝

A、坝肩稳定性

右坝肩边坡的稳定性

拦河坝右坝肩,为自然斜坡,边坡开挖后,将形成坡高5~8m的岩质边坡,长7--8m,基岩为石灰岩,现状稳定,由赤平投影图1分析,该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大角度相交,与裂隙I小角度相交,为切向坡,直立切坡可能产生沿裂隙I滑塌,沿裂隙II和层面的组合交线滑动,产生掉块,诱

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左坝肩边坡稳定性

拦河坝左坝肩,为自然斜坡,边坡开挖后将形成坡高5~6m,长6~7m的岩质边坡,基岩为石灰岩,现状稳定,边坡开挖后,由赤平投影图2分析,该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大角度相交,为一切向坡,与裂隙I倾向相反,与裂隙Ⅱ、裂隙Ⅲ大角度相交,边坡为稳定型,局部可能产生掉块,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B、坝基稳定性

拦水坝为砼砌块石重力坝,长62.35m,最大坝底宽7.8m,最大坝顶宽5.0m,最大坝高5.8m,最小坝高4.Om。

基础置于砂卵砾层中,拦水坝修建后河水及洪水对坝基有冲刷破坏作用,使坝基失稳,出现坍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C、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可能性

根据业主介绍,坝基置于砂卵砾石层中,坝肩斜坡为三叠系下统嘉陵组石灰岩,发育有三组裂隙,另外可能存在小的岩溶洞穴,可能造成渗漏;

砂卵石层透水性强,洪水及河对坝基有冲刷破坏作用,坝基存在渗漏的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3.2.2引水明渠

如前所述,拟建的引水明渠设汁净宽l.8m,傍山而建,地形坡角20~500,明渠内测防渗层按0.1m。

桩号0+000~0+600.00,3+000~4+500,5+821.78~6+026.94,明渠开挖会在斜坡内侧形成高1.5~3.9m长50~lOOm的挖方岩质或土质边坡。

挖力岩质边坡倾向北,与岩层倾向相反,为反向坡,边坡倾向与裂隙II相同,直立切坡可能产生沿裂隙II滑塌,(见极射赤投影图3),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挖方土质边坡高1.6--2.Om,可能失稳,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倾向东的边坡如桩号0+600--0+796.97.1+766.28—-2+058.98.4+500~5+154.74,为反向坡,明渠开挖会在斜坡内侧形成高1.5~3.8m,长50~90m的挖方岩质边坡。

边坡沿层面和裂隙Ⅲ的组合交线可能产生楔型破坏(见极射平投影图4),产生掉块,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倾向西的边坡如桩号2+058.98~3+000,为切向坡,明渠开挖会在斜坡内侧形成高1.5~3.6m,长60~100m的挖方岩质边坡。

边坡倾向与裂隙I倾向小角度相交,与层面和裂隙Ⅱ组合交线倾向相同,可能产生沿裂隙I滑塌和沿层面裂隙Ⅱ组合交线滑动(见极射赤平投影图5)诱发地质灾害

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3.2.3隧道

引水隧道包括:

三迎店隧道、冷风槽隧道、花园隧道,洞高2.0m,洞宽2.0m,隧道断面积4㎡。

基岩为石灰岩,经地表调查,未发现溶洞、漏斗、岩溶塌陷等岩溶现象不发育。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参照《水利水电水利水电工程地勘测察规范》(GB50287-99)进行分类。

A、三迎店隧道(0+796.97~1+766.28)长969.31M。

洞向920。

进口段,地形坡角40~500,基岩裸露,基岩为石灰岩,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类别为Ⅲ类。

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10~12m的边坡,为切向坡,边坡倾向与裂隙I倾向小角度相交,与裂隙Ⅱ、岩层组合交线倾向相同,可能产生沿裂隙I滑塌和沿裂隙Ⅱ、Ⅲ组合交线滑动,产生掉块(见赤平投影图6),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洞顶盖层薄,局部稳定性差,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

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洞身段,岩体完整,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围岩类别为II类,发育三组裂隙,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沿隙面,层面产生局部滑塌或掉块现象(见极射赤平投影陶7、8),局部稳定性羞,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

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出口段,地形坡角35~400,基岩裸露,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

围岩类别为Ⅲ类,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8~13M的边坡,基岩为石灰岩。

为切向坡,可能产生掉块(见极射赤平投影图9)为稳定型边坡。

由于洞顶盖层薄,局部稳定性差,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损坏。

B、冷风槽隧道(2+058.98~2+640.91)长581.93M,洞向1480

进口段,地形坡角40~500,基岩裸露,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类别为Ⅲ类,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9-11M的边坡,其岩为石灰岩。

为切向坡,边坡倾向与裂隙Ⅱ小角度相交,可能沿裂隙Ⅱ产生滑塌,(见极射赤平投影图10);

由于洞顶盖层薄,局部稳定性差,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

洞身段,岩体完整,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发育三组裂隙。

围岩类别为Ⅱ类,隧道右帮岩层倾向外易产生局部滑动或掉块现象(见极射赤平投影图11-12),稳定性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出口段,地形坡角30~490,基岩裸露,石灰岩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类别为Ⅲ类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7~19M的边坡,基岩为石灰岩。

为切向坡,边坡倾向与裂隙Ⅲ和层面的组合交线倾向相同,易形成楔型破坏(见极射赤平投影图13),可能产生滑塌和局部掉队;

C、花园隧道(5+154.74~5+821.78)长667.04M,洞向550

进口段,地形坡角370~450,基岩裸露,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类别为Ⅲ类,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高度10~11M的边坡,基岩为石灰岩。

边坡倾向与岩层面倾向小角度相交,可能产生沿层面滑塌(见极赤平投影图14)。

由于上覆岩层薄,局部稳定性差,可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

洞身段,岩体完整,不良地质现象不良育,发育三组裂隙,洞身段围岩类别为Ⅱ类,隧道开挖后右帮可能产生沿裂隙Ⅱ,滑塌或掉块现象左帮可能产生沿层面和裂I楔型破坏。

(见极射赤平投影图15、16)。

出口段,地形坡角41~500,第四系覆盖层厚6~10M,基岩为石灰岩,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围岩类别为Ⅳ类,边坡为反向坡,边坡为稳定型,有局部产生掉块的可能(见极射赤平投影17)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由于洞顶上覆岩层薄,易产生变形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突水问题

上述三个隧道洞身以碳酸盐岩为主为可溶性岩石,评估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岩溶裂隙水为主接受大气降水不给,其含水性中等~强,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岩溶管道,一旦揭露则可能产生突水问题。

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

综上,三个引隧道进出口及洞身段,基岩出露良好,岩层以石灰岩为主,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隧道围岩分类为II类~IV类,隧道开挖后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可能产生沿层面或裂隙组合交线的滑塌、掉块,由于各隧道进出口段上覆岩层薄,有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

另外,可能存在地下岩溶管道,产生突水问题,上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大,损失小,危险性小~中等。

3.2.4压力前池

拟建压力前池布置于花园处,深5m,设计池底高程941.18m,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石灰岩,压力前池开挖后在北东侧、南东侧、南西侧三面将形成1~lOm的挖方岩质边坡。

北东侧边坡长17m,高1~4m,边坡倾向与层面小角度相交,可能产生沿层面滑塌或掉块(见赤平投影图15),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