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574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监理细则.docx

编号:

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HL-3标段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编制:

审核:

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JLHL-3标段监理项目部

2017年2月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1

二、质量通病防治的内容 2

1明挖部分 2

1)围护结构的质量通病 2

2)主体结构的质量通病 2

2暗挖部分 2

1)初期支护的质量通病 2

2)二次衬砌的质量通病 2

三、监理工作依据 2

四、监理工作手段 3

1、方案审查与批准 3

2、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 3

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 3

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3

1围护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3

2降水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6

3土方开挖及回填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7

4防水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9

5锚杆(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0

6矿山法暗挖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1

7盾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4

8钢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7

9模板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18

10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预防措施 18

11混凝土支撑及钢支撑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

12隧道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2

13管片拼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3

一、工程概况

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HL-3标段包括临安广场站/临安广场站~农林大学站区间/农林大学站/农林大学站~农高区间U型槽(含)。

临安广场站:

为杭临线工程车站,位于已建成的城中街与万马路交叉口北侧,南北向沿万马路敷设。

车站西侧有已建成的尚城国际、临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国联大厦及临安市供电局地块。

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有效站台宽度12.6米、长80米,车站主体长258米,标准段宽21.3/21.95米。

结构采用外包全防水,侧墙为复合墙,围护桩与内衬墙之间设置防水隔离层。

本站设3组风亭、6个出入口(1个预留)、1个消防出入口,并预留与临安广场地下空间连接打开条件。

临安广场站~农林大学站区间:

位于杭临线临安段,区间线路出临安广场站后,线路沿万马路向北敷设,在锦江地块转线路折向东,下穿南苕溪后,贴苕溪北侧沿苕溪北路下敷设至农林大学站。

线路沿线分布建(构)筑物多为2~6层的砖混、砼结构。

区间左线设计里程范围为左DK4+969.7~DK8+764.65(含长链25.011m),全长3819.961m。

农林大学站:

是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工程第3个车站,位于改建后苕溪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路口,沿苕溪北路东西向布置。

现状两侧多为农田、山地及农居。

农林大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

有效站台宽度12.6米、长80米,车站主体长度为187.4m,标准段宽21.30米。

采用外包全防水,侧墙为复合墙,钻孔桩与内衬墙之间设置防水隔离层。

车站西端设置盾构井,东端和明挖区间隧道相连。

本站设2组风亭、5个出入口、1个消防出入口。

农林大学站~农高区间U型槽(含)自农林大学站引出,出站后线路下穿科技大道并沿科技大道南侧敷设,接入高架段。

右DK8+945.300,终点右DK9+565.026,总长度约620.726m,为地下一层箱型框架结构+U槽段结构;其中暗埋段长454.7m,U槽段长166.026m。

二、质量通病防治的内容

1明挖部分

1)围护结构的质量通病

a、围护桩的成孔与钢筋笼加工制作的质量通病

b、冠梁施工的质量通病

c、锚杆(索)施工的质量通病

d、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施工的质量通病

2)主体结构的质量通病

a、钢筋施工的质量通病

b、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c、模板施工的质量通病

d、防水板与止水带施工的质量通病

3)土方回填的质量通病

2暗挖部分

1)初期支护的质量通病

a、格栅加工与安装的质量通病

b、锚杆施工的质量通病

c、喷射混凝土的质量通病

2)二次衬砌的质量通病

a、钢筋施工的质量通病

b、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c、防水板与止水带施工的质量通病

三、监理工作依据

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3、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4、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

5、本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监理细则。

四、监理工作手段

1、方案审查与批准

1、《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2、各分部分项的施工专项方案

2、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

序号

关键部位及工序

旁站频率

1

混凝土的浇筑

旁站

2

锚杆(索)、小导管注浆

旁站

3

钢支撑轴力施加

4

喷射混凝土

5

防水施工的细部构造

6

综合接地网施工

7

暗挖超前地质预报

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2、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严格工序交接验收,认真填写质量通病检查验收记录。

4、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做好质量通病防治专题记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1围护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止措施

1.1缩颈

1)产生原因分析

(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2)防治措施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

(3)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1.2孔底沉淤 

1)产生原因分析

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2)防治措施

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

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

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沉渣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尽快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1.3塌孔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塌孔征兆。

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塌孔。

1)产生原因分析

(1)孔壁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塌陷。

(2)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塌孔。

(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易发生塌孔。

2)防治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

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

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

(2)禁止重物堆放在成孔附近或有大型机械工作造成的振动,安排多台桩机同时施工时,应该跳开施工。

(3)如用上法处治,塌孔应不停时,或塌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1.4、钢筋笼上浮

1)产生原因分析

(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2防治措施

(1)吊放好钢筋笼后应及时把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但注重导管埋入混凝土表面应不小于2m,不大于6m。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

1.5、管涌

     1.产生原因分析

“管涌”是指在A桩成孔过程中,由于B桩混凝土未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B桩混凝土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A桩孔内。

2.防治措施

1)B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相对小一些,不宜超过18cm,以便于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2)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颈”,阻止混凝土的流动;如果钻机能力许可,这个距离越大越好,但至少不应小于2.5m。

  3)必要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套管底无法超前时)可向套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水压力来平衡A桩混凝土的压力,阻止“管涌”的发生。

  4)A桩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相邻两侧B桩混凝土顶面,如发现B桩混凝土下陷,应立即停止A桩开挖,并一边将套管尽量下压,一边向A桩内填土或注水,直到完全止住“管涌”。

2降水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1地下水位降不下去

1.产生原因

1)井深、井径和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井内沉淀物过多,井孔淤塞;

2)洗井质量不良,砂滤层含泥量过高,孔壁泥皮在洗井过程中未被破坏掉,孔壁附近土层在钻孔时遗留下来的泥浆没有除净,结果导致地下水向管井内渗透的通道不畅,严重影响单井集水能力;

3)滤管的位置、标高及滤网和滤料规格未按土层实际情况选用,故渗透能力差;

4)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滤管实际埋设位置不在透水性能较好的含水层中。

2.防治措施

1)管井降水严格按下列程序施工:

管井测量定位→控井口、安护筒→人工挖探→钻孔→替浆→吊放管井→填滤料→洗井→安装潜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

2)井管要垂直放在井孔正中,四周均匀放滤料,滤料用铁锹下料,不允许用机械直接下料,防止滤料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

3)在井管四周灌滤料后应立即洗井,采用空压机洗井,由上而下分段洗井,洗井必须达到水清砂净为止,确保地下水渗透通道畅通;

4)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要设置滤管,滤料、滤网规格应根据含水层土质颗粒分析确定;

5)在钻孔过程中,应对每一个井孔取样,核对设计水文地质资料,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配井管和滤料。

在下井管前,应复测井孔实际深度,如果井深不足或井底沉渣过厚,需对井孔进行冲洗,排除沉渣。

2.2地下水位降深不足或降水速度慢

1.产生原因

1)降水范围内的降水井点数量不足;

2)潜水泵型号选用不当;

3)水文地质资料不确切,降水范围内实际涌水量超过计算涌水量。

2.防治措施

(1)先按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内总涌水量、井点单位进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井点数量、间距及单井出水量。

复核井管过滤部分长度、管井进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以达到满足要求为止。

管井布置应考虑基坑形状和深度,可沿基坑四周环形布置,也可在基坑内点式布置;

(2)井管要垂直放在井孔正中,四周均匀放滤料,滤料用铁锹下料,不允许用机械直接下料,防止滤料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

(3)在井管四周灌滤料后应立即洗井,采用空压机洗井,由上而下分段洗井,洗井必须达到水清砂净为止,确保地下水渗透通道畅通;

(4)选择潜水泵时应考虑到满足不同阶段的涌水量和降深要求;

(5)改善和提高单井排水能力,可根据含水层条件设置必要长度的滤水管,增大滤层厚度。

3土方开挖及回填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3.1挖方边坡塌方

1.产生原因

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2.防治措施

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土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石块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结合紧密。

3.2回填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回填土的质量通病有土质不良、回填不密实、地面沉陷,填方成弹簧土的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1)回填土料质量要求:

回填要对开挖弃土进行选择性取土,不得使用腐植土、杂质土、冻土、膨胀土及淤泥质土,土块粒径不宜大于10cm。

填土前,应将基坑内的积水、浸湿土和有机杂物全部清除。

2)回填土料的含水率控制:

回填土料的含水率大小,直接影响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小夯实(碾压)遍数。

含水量过小,夯实(碾压)不实,根据含水土料土质情况,按粉质粘土进行考虑,最大含水量(重量比)控制在12%—15%,中砂的最大含水量控制在15%~20%,最大干密度回填土料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开,风干,掺入干土,如回填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湿润。

3)回填土料的回填与压实:

回填土料以机械填土方法和人工填土方法相结合,对于回填场地开阔区域采用机械填土,回填的狭窄区域采用人工回填,填土应自下而上分层铺填,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垫。

铺土应分层铺填,虚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填土的压实系数要求: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4)回填土的压实检测

每层回填土夯实、压实或碾压完成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立即检验。

由试验室出具数据资料,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否则重新进行碾压、取样、试验,直到合格。

回填土(中砂)容重标准值由实验室试验得出,压实后的干密度合格率应在90%以上,同时不合格干密度值与设计值差不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4防水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4.1结构自防水混凝土裂缝

1.产生原因

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良,坍落度控制不好,施工缝等细部结构处理不当,混凝土浇注后未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2.防治措施

1)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

在施工前进场材料必须现场抽样检验,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重点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强度,砂石含泥量及级配,要通过增加优质粉煤灰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实际强度超过设计强度,提高抗裂性能。

2)把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关。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相邻两层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情况台理确定,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士在初凝之前的牢固结合。

混凝土泵送入模时,应使其水平均匀入模,并控制其自由倾落的高度。

混凝土振捣前应先根据具体的结构物设计振捣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0~30s,以混凝土开始出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3)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

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混凝土坍落度越小,混凝土早期收缩越小,施工后主体结构出现的裂缝越少。

用于防水的商品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应控制在12O±2Omm,目前,人防地下室普遍采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为控制坍落度同时又保证可泵性,应选择质量好的混凝土输送泵,最好选用进口混凝土输送泵。

4)重视混凝土拆模及养护工作。

抗裂防水混凝土由于掺加了大量矿物掺合料,早期强度增长一般较为缓慢,后期强度有较高的持续增长,因此拆模时间和养护制度与普通混凝士不同,混凝士侧模的拆除时间一般比普通混凝土晚2d,严禁过早拆模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l4d,以防止在硬化期间产生干裂。

4.2卷材防水层褶皱、空鼓现象

1.产生原因

铺贴后的卷材表面不平整,敲击表面有空鼓。

2.防治措施

1)防水粘贴前对基面进行处理,确保基面平整。

2)阴阳角处理应注意圆滑过渡,阴角:

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做成R≥50mm的圆弧或50x50mm的倒角;阳角:

做成≥20mm的圆弧或20x20mm的倒角,圆滑过渡后铺设防水加强层。

4.3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产生原因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按要求进行,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2)施工缝留设时一定要注意打毛表面,当在留设的施工缝上继续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缝的清理,凿除表面松动的石子、浮粒及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施工上层结构时在施工缝处先浇筑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若在留设施工缝时未打毛,在施工上部结构时一定要先打毛,然后根据施工缝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3)确保预埋钢板位置准备,搭接焊接质量合格。

5锚杆(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5.1锚索(锚杆)材料质量偏差及制作质量偏差

防止措施:

锚索编束前,要确保\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应剔除,要对每孔锚索(锚杆)编号,并标明锚索(锚杆)总长、自由段和锚固段的长度,定位环、隔离架位置设置准确,锚固段与非锚固段处置合理。

5.2孔位不精确,导致锚索腰梁节点设置不准确

防治措施:

钻孔时精确定位、注意角度,防止在施工中发生偏斜,并防止串孔现象。

5.3孔内注浆方式不正确

防止措施:

注浆采用孔底到孔口反向注浆,至浆液从孔口溢出,浆液凝固收缩后再进行补灌,通过锚索孔的高压注浆,浆液能充填坡体内的裂隙和空隙,提高了坡体内破碎岩体的强度,增强了坡体、土体的稳定性,对张拉段来说,不参加锚固作用,注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锚索生锈;为了防止张拉段漏浆,可以在下锚索的同时,将张拉段装入套管,有时锚固段也会出现注浆不充分而使锚索在张拉时达不到规范要求。

5.4张拉前期准备不充分,施工人员对张拉程序不清楚

防治措施:

张拉时须使锚索(锚杆)与锚头接触紧密,且按一定的程序、次序依次张拉,否则易引起变形达不到张拉效果,或应力损失过快过大,张拉效果与稳压时间有一定关系但不成正比,延长稳压时间只是加大保险系数,让锚索体及锚固段周边各介质有更充分的变形时间。

6矿山法暗挖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6.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

1.产生原因

1)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2)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3)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2.防治措施

1)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2)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3)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4)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6.2洞口坍塌、洞口表观质量差

1.产生原因

1)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口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2)洞口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3)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4)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2.防治措施

1)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2)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3)隧道洞口周边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

4)洞口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保证洞口边坡稳定;

5)施工期间,保持对洞口周边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6.3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1.产生原因

1)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3)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4)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2.防治措施

1)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

3)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4)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

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小药量间隔装药,导火索引爆;

5)测工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

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

6)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

6.4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1.产生原因

1)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2)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

2.防治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塌方地段地质的特征;

2)根据地质特征,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开挖进度、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

3)增加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6.5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1.产生原因

1)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2)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3)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4)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5)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6)喷射工技术不熟练。

2.防治措施

1)加强现场管理,喷射混凝土时应全过程旁站;

2)试验室应对进场的原材料按照相关行业规范、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3)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并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4)认真做好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