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05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教育课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基本理念

(一)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

  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人的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

为了使学生便捷而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本课程从下面四个角度为学生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

  1.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

  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

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民族歌舞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

在现代艺术生活中,综合艺术形式仍然是人类主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更容易。

艺术教学应遵循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2.联系个人成长环境,发展艺术能力

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学生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等方面。

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样、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的动力。

  3.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汲取营养

  艺术课程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接触各个时期的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4.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需要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

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

艺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思联系起来,使艺术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使艺术创作丰富和强化艺术感知,使艺术反思对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做出梳理和评价,并为进一步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二)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

  艺术课程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三)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

  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

本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

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四)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像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

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

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不仅使人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三、设计思路

总目标       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   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  音乐 美术 书法 舞蹈等

分段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内容标准

           第二学段(3~6年级)内容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

  艺术与生活

  1.在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

  2.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

  3.在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与转换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艺术与情感

  1.学习运用基本的艺术技能,创造性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蕴涵的情感和思想,获得对人类情感的体验。

  3.体验、了解和反思人类情感如何丰富了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艺术与文化

  1.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学习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

  2.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了解其风格特征及文化历史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3.学会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与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

  艺术与科学

  1.了解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设计的影响。

  3.尝试艺术手段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对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等内容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促进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连接与互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

(1~2年级)

(一)音乐

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3.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4.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5.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6.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7.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8.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9.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10.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11.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1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1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二)美术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三)书法

1.写字常规:

写字的初步认识:

写字工具的认识;

硬笔字基本笔画、复合笔画,结构形态,部分偏旁。

2.书家故事:

钟繇、张芝、二王父子、智永、虞世南、欧阳询、怀素等。

3.欣赏:

灵飞经、汲黯传、黄庭坚、荐季直表、智永真书千字文及学生优秀习作。

4.综合实践:

班级书法比赛。

(四)舞蹈

1.关注生活中表情达意的对话和姿态动作,喜欢看舞蹈节目。

2.观看舞蹈,能有感应性的体态律动反应。

能用比比划划和说故事的方式简单描述所见到的戏剧情景。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

4.听到喜爱的音乐有尝试用动作表现的欲望,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即兴舞蹈。

5.在综合性的活动中,萌发创造的意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想像力,领略合作的愉快。

6.初步了解舞蹈主要是用人体动作来表现情感,知道舞蹈和音乐是姐妹艺术。

7.在舞蹈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仪态、言语和行为的美。

8.通过综合性、游戏性的表演活动,感受到艺术是个成员众多的大家庭。

知道艺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艺术是人的生活内容

第二学段:

(3~6年级)

1.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2.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

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5.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6.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7.'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8.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9.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10.乐于参与各种请唱活动。

11.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1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13.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1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15.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16.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17.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8.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19.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20.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21.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2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3.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5.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7.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8.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1.硬笔字:

部分楷书偏旁部首,结构类型,硬笔行书的基本特点及基本笔画的写法。

2.毛笔字:

楷书的基本笔画及其变化,偏旁部首。

结构类型与结构原则,小楷的初步认识与学习。

3.常识:

文房四宝的选择、使用方法,“双姿”要求,:

“永”字八法,用笔、临摹、读帜方法,兰亭等。

篆刻史话,西冷印社,铃印与题款,作品款式等。

4.欣赏:

名家书法(颜筋柳骨、初唐四家、智永、徐浩)以及学生优秀习作。

5.故事:

有关颜真卿、柳公权、张旭、钟绍京、李阳冰、杨凝式、黄庭坚、欧阳修。

6.综合实践:

班级展览。

1.经常观看电视播放的戏剧、舞蹈和综艺节目,在教师和家长指导下学会选择,有自己喜爱的优秀节目,有兴趣地观赏剧场演出和群众文艺演出。

2.观赏舞蹈表演,能区分主要舞种。

对舞蹈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有所领悟和体验。

对我国的多种民族民间舞蹈感兴趣。

3.参与即兴或自娱的舞蹈活动,使身体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跳舞时能与音乐协调一致,能情绪投入地表演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

4.配合音乐学习,尝试用简单的舞蹈语汇做创编练习,能对舞蹈的动律、节奏、造型等表现手段有所感悟。

5.通过对一些基本舞蹈动作、手势、步法的学习,知道舞蹈是用美的身体动作和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舞蹈动作是提炼、加工、条理化了的身体动作。

有自己喜爱的舞蹈作品。

6.乐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观赏或参与表演的感受,并能反映在作文和日记中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充满生机的综合课程。

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必须促进学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基本艺术能力的发展。

各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师资、教学条件、社会资源、民族特色等实际情况在教学实施中有所侧重。

艺术教学必须体现鲜明的人文特色。

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本课程强调四门艺术学科的综合,既保持各学科的特点,又防止生硬、盲目地把各艺术学科简单叠加,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

一科切入,兼及数科"

,另一种是"

多科综合"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

教师可以掌握艺术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习;

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一)对学生的评价

  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艺术课程的评价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既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同时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注重差异原则艺术课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注意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别方面的差异,给予公平对待。

在知识技能的评价上,不强求一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质性评价方式:

  质性评价是艺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它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注重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而不是脱离或中断教学进程;

它适应艺术教学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等特点,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它可以通过客观描述的方式,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评定。

  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

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

  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表明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努力的程度);

学生的系列作品(其中不仅收藏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也收藏草图及不成功的作品,表明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广度);

学生的自我反思(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自己的进步等);

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伴、家长等的评价);

各种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等。

  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是一种学生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式,适用于所有水平和所有年级的学生。

  

(二)对教师的评价

  在艺术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事业心、对学生的爱心、教学态度和教学创意等进行评价。

以下是对教师的主要评价指标:

  --是否热爱艺术教学,是否具有不断学习、探究和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意愿,是否善于组织艺术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是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否具有独到的创意;

  --是否善于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恰当评价(如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文化背景、个性及能力上的差异,用多种方式评价等),并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艺术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是否能与家长和社区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是否能将艺术课与其他课程连接,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援;

  --是否能针对教学的单元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是否能熟练操作各种媒体;

  --是否熟悉教学目标,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学校的评价

  --艺术教育是否得到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是否得到校长、班主任和其他科目教师的合作,是否有一定的政策保证,是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是否为每个在校学生都提供了接触和学习艺术的机会,学生经过中小学阶段的艺术学习后是否有能力和兴趣参与艺术活动;

  --是否经常组织一定的课外艺术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演出、观看演出和展览、参观博物馆等;

  --是否能听取和尊重教师对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

  (四)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要促进艺术课程的发展,就要不断对课程的实施情况、对教材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不断收集课程实施的有关信息,包括对世界各国艺术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和比较,在评价反思的基础上,使艺术课程不断得到完善。

  --课程目标是否能反映现代社会对具有艺术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内容的组织(各单元教学内容、人文主题和知识技能的设计与安排)是否具有合理性、延续性、完整性;

  --课程内容和教材设计是否具有创意,是否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是否活泼生动;

  --课程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否考虑了个体差异;

  --课程设计是否关注到地区的差异,为各地的实施提供多种选择和发展空间;

  --艺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评价,是否结合标准规定的"

艺术与生活"

、"

艺术与情感"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科学"

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

评价这些内容可以采取"

问卷"

师生对话"

学生报告单"

等方式进行。

三、教材编写建议

  艺术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艺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在设计艺术课程内容时,应实现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习领域艺术能力的综合与联系。

围绕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采取"

一科为主、兼及数科"

?

quot;

的方式,通过课案的设计,达到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提高。

  

(一)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开放性原则

  教师用书必须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思路,提供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便于教师开发当地课程资源。

艺术成长记录夹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多学科融合的原则

  教材要体现综合的理念。

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学科要相互交叉和融合,同时还要考虑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连接与沟通。

  ●提供丰富教学案例的原则

  在教师用书中,要提供内容丰富、易于操作的教学案例,以便教师在案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配备多种媒体材料的原则

  教材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多种媒体材料。

  

(二)教材内容的组织

  ●每一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编写各个教学单元。

每一个教学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学科主题设计多个相关的课题。

在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三)教材呈现形式

  教材包括教师用书、艺术成长记录夹、多种媒体材料等。

艺术成长记录夹中包括:

我的简历(姓名、爱好、照片等)、与单元主题配合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学生参与内容(如:

歌谱、图片等相关学习资料以及"

我的歌声"

我的创作"

我的评价"

我的作业单"

我的学具和日记"

等)。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艺术教师、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小组、艺术团队以及图书馆、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等。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充分调动现有艺术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