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61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 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姜会明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简述

【问题讨论】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2.宏观经济学研究哪些问题?

什么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举例说明。

3.通过阅读和收看最近的报纸或新闻,找出三个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并加以说明(为什么是宏观经济问题)。

这些宏观经济问题和我们自身有什么样的联系?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

4.在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

6.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

7.“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

“看得见的手”指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8.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

9.“萨伊定律”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

(×)

10.凯恩斯革命推翻了“萨伊定律”的经济学理念。

(√)

二、单选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凯恩斯主义信奉的经济思想倾向是(B)。

A.让经济放任自由B.政府干预经济C.从供给的角度管理经济D.以上都是错误的

3.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4.存量是(A)。

A在某个时点上测量的B.在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在某个时期内测量的

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国民债务D.国民债务利息

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D)。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马克思D.凯恩斯

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C.技术落后D.微观效率低下

8.宏观经济学不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A.总量分析B.均衡分析C.动态分析D.个量分析

9.研究家庭和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10.下列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B)。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的决策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

三、简述题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2.简述宏观经济模型及其特征?

3.简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经济模型?

四、案例分析题

从亚当·斯密时期到3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我们称之为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贸易和交换、理性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垄断和新科技等问题。

他们集中研究不同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但是从30年代开始,情况就有所改变,因为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陷于瘫痪。

1929一1933年期间,美国的经济萎缩了30%,1933年失业率高达25%。

1939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高达 17%。

从此以后,经济学家们转而研究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像失业率和GDP这样的总合变量。

现在,即使并非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大致区分。

然而,直到30年代,经济学家们才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这样的划分。

1933年,著名的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首次清楚地提出了这两个名词在现代意义上的概念。

他这样写道:

"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分析"。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曾于1936年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我认为,经济学理论应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研究单个产业或公司在给定条件下的产出和利润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理论”。

但是这两位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未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样的字眼。

首次使用这两个名词的是一位在荷兰的统计研究所工作的不知名的经济学家,名叫彼得·沃尔夫 ,1941年,沃尔夫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例如国家或整个社会阶层)相互间的关系”。

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许多经济学家已认识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经济学的方法相去甚远。

然而,十分有趣的是,最近20年以来的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学文献,则开始寻求一些方法来打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

他们在研究理性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何一起对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波动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

Hal R. Varian,” Microeconomics”, in Earwell,Milgate, and Newman,eds.,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1987 )3:

461~63.

结合案例分析西方经济学两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核算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多数国家原来用GNP作为国民产出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

2.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22.14%、日本的35.43%,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

根据这个资料,你认为要提高我国的GDP,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3.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对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

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洁。

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罗伯特•肯尼迪的话对吗?

如果对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

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

5.一个国家的总产值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

6.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

(√)

7.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

8.居民挣得的收入不是他们都能拿到的。

(√)

9.居民拿到的收入不一定都是他们挣得的。

(√)

10.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C)。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D)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净值C.国民收入D.个人收入

7.已知某国2005年和2000年的货币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363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如果以2005年的价格指数为100,2000年的价格指数等于48。

这样,2000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B)。

A.910亿B.1900亿C.4368亿D.4540亿

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

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

9.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2005年是20美元,在2007年是24美元,如果以2005年为100,200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B)。

A.20%B.120%C.104%D.100%

10.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等于支出?

2.简要阐述一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3.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4.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区别?

四、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生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

C生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价值增加。

2.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单位:

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赢余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3.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单位:

亿元)

工资100;利息10;租金30;消费支出90;利润30;投资支出60;政府购买支出30;政府转移支付5;所得税30;出口额60;进口额70,试求: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净出口

4.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第三章简单宏观经济(AE-NI)模型

【问题讨论】

1.“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回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

因此,节俭对经济不利”。

(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回忆你最近的一笔支出情况,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你的这笔支出会引发乘数效应?

3.讨论:

我国现阶段,还要不要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方式?

为什么?

4.根据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尽管不同的消费理论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财富是人们消费需求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其总财富成正比,总财富为其预计劳动力收入的现值与金融资产拥有值之和。

持久收入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倾向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而持久收入则取决于金融资产拥有值与其预计劳动收入。

金融资产拥有值为资产的市场盈利的期望值。

80年代初期至中期,美国金融资产价值明显上升。

从1982年初到1987年8月,道·琼斯工业指数从776.42升至2722.42,如以1982年美元值计算,这相当于股票价值上升了250%。

经济界普遍认为,80年代中期美国股票价格上升是这一期间美国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7年8月,美国股价指数到达顶峰,并开始下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是美国金融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天。

这天美国道·琼斯指数下降508.32点,下降幅度达32.2%。

股价下降如此迅猛,使1929年的那次股价大跌显得小巫见大巫,因为经济史册的1929年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下降幅度仅为12.8%。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使美国证券的市场价值跌去5000亿美元。

根据消费理论,股价的下跌将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以后,尽管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科威特战争中出尽风头,但还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怨声中下了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财富对人们消费行为是不是有影响,其影响有多大?

(2)在现代社会中,金融资产的持有量是否已成为人们消费水平变化的主导力量?

为什么?

(3)你是如何评价中国股价指数变化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力?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

3.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一定也是零。

(×)

4.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

(×)

5.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是实际总需求。

(×)

6.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是:

Y=C+I+T。

(×)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于税收乘数。

(×)

8.加进对外贸易后,乘数变小了。

(√)

9.储蓄不可能为负数。

(×)

10.“节俭悖论”是一种节俭导致的相互矛盾的结果。

(√)

二、单选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C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α+βy(α>0,0<β<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D )。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4.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往来的经济中,若现期GDP水平为5000亿元,消费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说明(B)。

A.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B.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

C.GDP处于均衡水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5.凯恩斯理论中的自发支出乘数可应用于(C)。

A.当投资增加时B.仅当在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中增加投资时

C.仅当在某些经济变量(比如投资)变化,从而增加或减少闲置资源

D.仅为政府财政变化时

6.下述4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

7.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R与税收乘数KT之间存在(D)。

A.KG>KT>KRB.KT>KR>KGC.KR>KG>KTD.KG>KR>KT

8.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相比,乘数效应(B)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9.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收入水平会(B)。

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

10.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B)。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

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

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2.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1)增加政府购买;

(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4.原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800,这时政府增加税收60,减少转移支付30,厂商增加投资30,若边际储蓄倾向为0.25,问新的国民收入水平将是多少?

(单位均为亿元)

5.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种经济情况:

C=400+0.8*(Y-T),G=300,T=250,I=200

(1)计算均衡的产出水平。

(2)并假设每年的产出为3000。

这个经济是否均衡?

(3)如果政府要使用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均衡,必须增加多少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乘数是什么?

(4)如果政府不想改变财政政策,描述一下经济达到均衡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3.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4.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节俭悖论”?

5.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6.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

 

第四章扩展宏观经济(IS-LM)模型

【问题讨论】

1.举例说明如果收入和利率的组合不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上,市场能否走向均衡?

2.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IS曲线表示投资与储蓄怎样随着购买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2.LM曲线反映货币需求量与供给量怎样随着利息率的变化而变化。

(×)

3.在IS曲线的右上方和LM曲线的右下方的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

(×)

4.货币供给的收缩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

5.假如投资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了,利息率将趋于上升。

(×)

6.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投资支出、储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这四个变量相互间都相等。

(×)

7.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8.人们所以持有投机货币,是因为债券的年收益是经常变化的。

(√)

9.在IS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合意的国民储蓄等于合意的投资。

(√)

10.在LM曲线上,实际利率是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

(√)

二、单选题

1.下面哪一项不影响货币需求(D)。

A.一般物价水平B.银行利率水平C.公众支付习惯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2.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任何一种

3.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B)。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B.担心政府下台C.职工减少工资D.物价普遍上涨

4.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还和货币变为债券或储蓄存款的交易费用、市场利率有关,因此(B)。

A.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B.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随利率下降而增加

C.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D.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下跌而增加

5.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B)。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6.人们在(A)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C.债券收益率不变;D.债券价格不变

7.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8.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C)。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0.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三、简答题

1.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会有什么变动?

2.LM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如何?

3.哪些经济量的变动会使IS曲线移动?

4.在IS和LM两曲线相交时的均衡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5.为什么同样是利率与收入的关系,在商品市场上,它们是负相关的,即随着利率的上升,总产出会下降,而在货币市场上,它们却又成正相关关系呢?

6.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是怎样变动的?

四、计算题

1.已知IS方程是Y=550-1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0.05。

(1)如果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5单位,新旧均衡收入分别为多少?

(2)IS曲线如何移动?

2.假定,某经济中收入恒等式为Y=C+I+G+NX,且消费函数为C=100+0.9(1-t)Y,投资函数为I=200-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为L=0.8Y+200-2000r,政府支出G=200,税率t=0.2,名义货币供给M=1000,价格水平不变,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值。

答:

(1)IS曲线:

Y=C+I+G+N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