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23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docx

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2017-2018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向道路宽度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

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彻底的改革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形式来进行的

C.“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宗教改革因教会兜售赎罪券而引发

3.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人户籍。

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经济恢复B.增加国家税收

C.打击土地兼并D.确保制度延续

4.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  )

A.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C.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英国学者指出:

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

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

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

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

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

其目的

在于(  )

A.保障公民平等           B.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C.维护贵族政治  D.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7.1990年12月17日,某报公开发文指出:

“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这主要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熟B.时人对市场经济属性存在分歧

C.两极格局解体影响社会价值取向D.经济体制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8.据史料记截: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札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9.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

《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B.苏联援华的落实

C.一五计划的实施D.科教兴国的推进

10.《新全球史》中指出:

“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主要是因为其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

B.直接加强了中西方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D.使鸦片贸易公开化,加快中西方货币交流

11.《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12.史学家陈旭麓曾说:

“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

13.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

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14..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15.某人写道:

“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

”文中的“我”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6.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

“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

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

”材料表明

A.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17.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

这最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全国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C.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D.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18.胡佛政府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

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19.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

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这主要得益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北约组织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D.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20.

表2

年份

姓名

发明或发现

1866年

西门子

大功率发电机

1876年

奥托

四冲程内燃机

1888年

赫兹

电磁波

19世纪80年代

戴姆勒、卡尔·本茨

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

卡尔·本茨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90年代

狄塞尔

柴油机

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B.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D.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21..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A.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2.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

A.改造国民思想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批判传统伦理道德D.建立民主政体

23.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

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

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24.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

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

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

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

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

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

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

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13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三省体制”。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的?

这种管理有何特点?

(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合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欲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自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7-2018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B2.C3.B4.A5.D6.D7.B8.A9.C10.C

11.A12.C13.D.14..D15.C16.D17.C18.B19.D20.C

21..C22.A23.D24.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13分)

答案】

(1)特征:

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

(6分)

成因:

小农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

(6分)

(2)表现:

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

(8分)

影响:

有利于妇女的解放运动,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改革,促进了民主制度的改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分)

26

(1)唐代“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的失误;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9分)

(2)管理方式: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分)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示例一: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

论题: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萦荣。

阐述: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白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古代希腊在建筑、戏剧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示例三: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

阐述: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社会出现剧烈变化,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不同派别和阶层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示例四:

论题: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阐述: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活跃的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使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