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26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27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docx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毕业论文

 

作者:

学号:

系:

经济管理系

专业:

金融学

题目: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以农商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

然而,农商行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

如何在现有体制下进一步促进农商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立足现状,客观分析了农商行的优势,剖析了脱胎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弊端,对当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进行了逐一分析,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商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鉴产权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农商行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改革 转型 农村金融 农村商业银行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Studyon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eof  

      RuralCommercialbanks

 

Abstract

After1978,theChina'sruralfinancehasexperiencedthreedifferentpolicytransformations.Intheeconomicallydevelopedareas,the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ruralcommercialbankmainly,haspromoted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creasedsourcesofincome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constructionefficiently.However,theproblemsofpropertysystem,regulationsystem,andoperationtargetandmanagementmechanismstillrestrictedthedevelopmentofruralcommercialbank.Itisasignificanttaskto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soas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atpresent.Thispaperbasedontherecentconditions,analysesitssuperiorforces,adrawbackbornoutof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andhistoricalopportunitiesobjectively.Thistextalsousesthemethodoftheempiricalresearch,studiestheissuesintheprocessoftransformation,referringtopropertyeconomyaswellasmodernfinancialsystem,andthenhasproposedthemethodof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ruralcommercialbank.

 

KeyWords Reform Transformation RuralFinance RuralCommercialBank

目  次

 

1引言

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

然而,农商行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发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

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上述矛盾,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鉴产权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发展有关理论,提出解决现实挑战的路径。

该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如图1-1所示,第一次转型(1978年~1995年):

农村金融由“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到独立的、政商分离的这种组织架构的初步形成,恢复了农信社的合作性。

第二次转型(1996年~2005年):

农村金融由国有银行主导下的政商分离格局转为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构建了以初步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三次转型(2006年~至今):

农村金融由“一农支三农”的瓶颈向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图1-1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三次转型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改制转型的多种产权形式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好、金融业竞争较激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根据股份制原则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如江苏大部分地区,包括苏州银行的前身——苏州东吴农业商业银行。

2、在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即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将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规范的农村合作银行。

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

对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图1-2所示,截止2010年3月末,全国已有9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5家,村镇银行35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4家,共分布在12个省(区)。

图1-2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分布

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总额15.36亿元,存款余额18.43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3.02亿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1.2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66.7%和26.5%,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4.45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2.1亿元。

图1-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分布

从图1-3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已初步起到了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增加农村资金投入、丰富农村金融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

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1.2研究意义

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牲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三次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分析为立足点,在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即将面临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等一系列内部问题,以及人才储备尚不充分,企业文化尚未成熟,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外部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针对上述对内外部问题的研究,从法律地位,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归纳了具体措施。

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2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形式和动力

2.1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形式

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

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

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

农村商业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2.2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

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②发起人不少于500人。

③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达到8%。

④设立前辖内农村信用社总资产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

⑤有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2.3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动力

2.3.1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宏观经济动力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必然发生演进。

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金融需求的变化传递的,即经济增长导致金融需求变化,金融需求变化影响金融发展。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变迁机制也是遵循这一理论的。

将部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其经济基础就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

目前,对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大多数农民已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即便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农民,其生产方式也趋于规模化、产业化。

在此背景下,以主要为社员提供小金额、单一化的传统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制度显然难以适应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为各类客户提供综合化、多功能、大金额的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组织适应这种金融需求结构变化的理性选择。

2.3.2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经济动力

部分农村信用社选择农村商业银行这种组织制度形式,也是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各种经济成份发展迅速,经济主体十分活跃,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总量已具有相当规模。

在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前,已经有了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的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外,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这一金融环境下,以传统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主要表现在:

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服务对象受到制约以及服务功能有限。

因此只有进行股份制改造,选择农村商业银行这一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原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障碍,使它们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制度化的增资扩股机制,服务对象不再受限于社区内的社员,服务功能相应增强,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扩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3.1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3.1.1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主发起银行成功经验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一开始就载明了村镇银行的一级法人结构,为其独立实现经营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村镇银行的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赋予了其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有力的约束了管理层,防止权力的失衡。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必须至少有一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主发起银行在满足自己占有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会将专业业务水平和优质的服务扩大对农村地区,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村镇银行的稳步发展、壮大。

3.1.2资产潜在盈利能力好

农村商业银行不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且无历史包袱,很少受政府干预,这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盈利潜力较大。

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村商业银行注重针对农户中小规模的贷款,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弥补了其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空缺,同时这种贷款由于期限短、利率低、回收也较快。

3.1.3金融产品和服务“草根性”强

农村商业银行多是由当地城乡企业出资组建而成,“草根性”决定了其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理优势。

据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专门针对当地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2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分析

3.2.1资本金规模不大

近年来,由于农业、农村经济具有弱质性的特征,农村金融一直被认为是成本高、利润率低、风险大的领域。

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日趋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服务“三农”为主要任务的农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受体制机制影响,也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不大,按照商业银行单户贷款比例不超过资本金10%和集团客户贷款总量不超过资本金50%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以贷款量较小的中小企业为目标,增加了贷款风险。

目前,我国农村贷款只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城市占85%左右;农村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而城市人均贷款余额超过5万元,两者相差10倍。

当城市的金融网点越来越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城市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福利水平越来越高时,农村的很多地区却成为被金融遗忘的角落。

3.2.2业务同质化,品种单一

农村商业银行受制于人力、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开展的业务品种单一,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未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依旧侧重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匮乏,在服务上缺少服务终端,在结算手段上缺乏信用卡、外币结算等手段。

同时,由于过度追求信贷业务,导致不良资产总数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银监会对农信系统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12%,这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如今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单纯依赖存贷差已很难成为银行发展进步的方式,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7次提高准备金,从原来的16%调高至19%,控制信贷规模,因此一味依靠追求存贷差,不仅难以生存,更是造成不良资产增加的重要原因。

3.2.3人才储备尚不充分

当前,关于人才储备的问题在于:

农村商业银行队伍中整体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不够强烈,开拓与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应对外部经济变化的信息反应迟钝,行动呆滞,难以适应不断加速的改革与发展。

2、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队伍老化、弱化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观,队伍培养和人才开发机制与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3、缺乏三类人才:

具有创业激情的分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创造性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

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的优劣和服务效益的高低。

进入银行不仅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目前市场上寻找成熟的、有经验的银行管理人员相对困难。

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导致校园中所学习知识的90%和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大学生进入银行第一年是处于学习阶段,只有经过三年的磨练才能逐渐作为业务人员或骨干培养。

因此,在中高层的银行管理人才上是一个较大的缺口。

尽管各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与信用社时期相比,现阶段的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构成仍然基本未变。

农村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方面也面临着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竞争,部分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农商行员工流向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2.4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运用日渐广泛,随之而来的是银行的科技投入越来越高,软件研发、硬件采购、系统运行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小、科技投入有限、计算机人才少。

信息技术几乎成了每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短板。

伴随银行业务处理日益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短板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3.2.5企业文化尚未成熟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认为:

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农村商业银行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厚文化尤为重要,然而从银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较为模糊。

就企业竞争力而言,很多人的理解还停留在服务质量和科技的领先度以及银行的管理和产品品种等狭窄的层面上,农村商业银行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文体活动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竞争力,是一种综合的市场竞争力,是人格化了的银行竞争力,银行对其重视与否,重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存在着短期行为,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没有认识到形成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没有认识到文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能在农村商业银行中长期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三)企业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合力。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统一法人的意志任务很重。

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有时被看作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无关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其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同时,农村商业银行是面向农村群众的窗口行业,必须与农村文化有机地融通。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还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然而其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生产经营企业雷同,缺乏商业银行自身个性,缺乏创意,多为低水平重复。

 (五)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舍本逐末倾向。

农村商业银行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银行形象上,在进行银行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标语或规章制度上面,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没有真正体现出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农村商业银行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推动其发展的强大力量。

3.3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

3.3.1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上给与了很大的支持。

据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5~20万亿元,这庞大的资金中绝大部分也必然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这就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服务人员少,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为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

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而县及县以下仅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1人。

目前,随着各大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地区,使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目前的金融机构就仅有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