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8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docx

小岭镇教育志091112

小岭镇教育志

(续集)

(2000.9-2009.9)

一、概述

截止到2009年9月,我小岭镇共有学校5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4所。

现有学生总数为1247人,其中初中生411人,小学生836人;现有住宿生49人,全镇教职工总数为287人。

其中哈、阿两级骨干教师25人。

区级以上教学新秀20余人,课改先进个人32人。

教学网点调整

从2000年起,小岭镇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减小资源浪费。

镇里首先收缩了网点布局,将地处偏远人数又少的东川网点并入西川小学,将新兴小学合并到中心小学,政府尽最大努力会同行政村解决了路远学生的交通问题。

2001年再次实施资源重组,将分散跨度大的北河小学和石河小学并入核心村新平小学,人力物力得到集中,发挥了优势。

同时,为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确保巩固率的攀升,将原新平戴帽中学分离独立,在原校址居北区域授课,全镇形成了二处初中,四处小学的新格局。

2002年镇域企业经济萧条,教育前景不够乐观,为企业减负,为地方添翼的全局观念,促使政府倡导企地联合办学的新举措,经过与小岭钢铁厂和哈尔滨第三水泥厂反复磋商,最后达成共识:

人力集中、资源共享、工资自付,联合办学期共接受二企办教师13名。

改善办学条件

2001年三方集资捐物捐款,在距镇中心2公里的西山坡上建起了36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但经过教育建筑专家及政要的鉴定与审评,认为此楼不适宜用做办学而未被使用,而仍延用中学的旧校舍。

小岭一中危房改造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于2004年的9月动工,于2005年4月胜利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教室面积414平方米。

在村小建起了多功能教室,在中心小学和一中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小岭一中食堂宿舍楼奠基兴建,于2009年9月竣工,开始了小岭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德育工作

2007年,我镇少先队成立了少先队广播站,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宣传校园好人好事,并加强纪律、法制、安全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起到了强有力的阵地作用。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镇少先队发起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全镇师生共捐款5800多元。

2009年五月节前夕,我镇少先队又发起了尊老爱老活动,全体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学生们并从家带去了鸡蛋、粽子等,受到了老人们、村领导及村民的广泛赞誉。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2008年全镇“十一五”科研课题获得区级结题,其中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13篇,省级奖励58篇,市级奖励103篇,区级奖励234篇。

课程改革

2002年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镇掀起了学习新课标、实验新课标、掌握新课标的高潮,涌现了以西川小学为代表的课改先进集体,以张秀茹为代表的课改先进个人。

2003年结束教育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由县级统筹管理,教育步入了专线快车道,不断地向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伐进。

初职教育

2005年为提高素质教育成功率,全面培养人才,应教育局的要求,小岭一中办起了初职教育班,班主任由李冲担任,开设了音、体、美、微机、机修等专业课程,最为成功的是器乐专业,可以为小型演出或婚庆伴奏。

岗位练兵

9月08年全镇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09年3月中心校组织全镇专场展示,09年7月小岭一中的数学组、英语组和西川小学综合实践参加了阿城区专场展示,共有18人受到表彰。

2006年哈市一类学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心小学2005年被评为哈市一类小学校,于2008年3月经哈市验收小岭一中达合格标准挂牌。

双高普九工作

2009年是全镇教育最繁忙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全镇全力迎国检,从室内到室外,从软件到硬件,从设施到环境,从文化建设到全面武装,一切都展现出高质量、高标准,在校舍、器材、文化、环境、软件、硬件建设兼备的情况下,于10月26日接受了国家“双高普九”检查验收,获得了检查组极高的评价。

中心学校、石发小学、西川小学一次性合格。

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

2003年国家农远工程启动,我镇共配备模式2学校4所,模式3学校1所。

全镇现有微机100余台,专职微机教师5名,基本满足我镇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2009年1月我镇农远档案在区第八中学体育馆接受了哈尔滨市领导的检查验收。

2009年9月我镇农远应用团队参加了在区实验小学召开的国家级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

2001-2003年教育办主任马金祥,成员有隋雅琴(会计)、徐媛(成教)、邱洪学(出纳、工会)、张秀茹(小学教学)、何贵臣(中学教学)。

2004-2007年教育办改为中心校。

校长马金祥,成员有周晓明(会计)、邱洪学(出纳、成教)、张秀茹(小学教学)、朱光辉(中学教学)。

2008-2009年,中心校校长孙凤启,成员有张秀茹(小学教学)、周晓明(会计)、邱洪学(出纳、工会)、朱光辉(德育)、李冲(远程、普九、教师培训)。

地方历届政府每年都配备一名副职负责教育卫生工作。

三、辖区内各学校发展变化

(一)小岭中心小学

2000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485名学生,教师32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抓教师文化业务的提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80%教师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

2001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489名学生,教师34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政府投资在小岭中心小学建造了拥有22太无盘计算机的无盘工作站学生微机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创了新篇章。

2002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520名学生,教师46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2002在小岭镇政府的运作下,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根据地理位置,将原小岭钢铁厂子弟校合并到小岭中心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补充。

2003年,学校有13个教学班,有512名学生,教师45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为改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平等,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学校安装了光盘播放系统,同时配发了相应的教育光盘;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并配备了光盘刻录系统。

2004年,学校有13个教学班,有499名学生,教师44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张秀英,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冰雪活动得到了哈市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小岭中心小学成为区滑雪基点校。

开发的体育项目,雪地龙舟、冰球、踩高跷、打冰尜等项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赞赏,雪地龙舟项目被收录到《中国体育》杂志中,作为典型经验转载。

2005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有463名学生,教师44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张秀英,在此期间小岭中心小学迎接了,省督导评估领导小组的评估检查,评估检查中,档案齐全规范、装用教室齐备,取得了975分的高分,被批准为哈尔滨市督导评估一类学校。

2006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有450名学生,教师42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左丽娟、王丽君,教学主任蔡红因工作需要调出到大岭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有左丽娟负责,李晓佳同志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和德育工作。

为改善办公条件,教育局投资为小岭中心小学改造了办公室及专用部室近350平方米的取暖设施。

在此期间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也纳入了教学工作计划,学校的十一五科研课题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同过近三年的潜心研究,部分学科根据学生特点和地域特点形成了特色校本校本课教案。

2007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449名学生,教师42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王丽君,在课程改革中,学校积极地开展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掌握的先进的课程改革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得以成长,涌现出一大批适应课程改革的先进教师,如美术教师李春艳、体育教师吴志权、音乐教师王秀杰、科学教师刘春霞、语文教师王艳惠、英语教师李晓佳等,他们引领着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他们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积极尝试探索,积极总结提升。

刘春霞、吴志权等5名教师,分别被授予阿城、哈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2008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学生453人,教师44人。

校长朱光辉,主任王丽君、左丽娟,课程改革中,结合教育局的整体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总结提升,经过严格的筛选,确定在小学音体美学科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了课堂教学方案,同时纳入到教学计划,在各年级开设校本课,目前在小学3—6年已经开设了课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或打一套简单的腰鼓节奏,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制作较复杂剪纸作品或打近10套的腰鼓节奏。

2009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学生448人,教师44人。

校长朱光辉,主任王丽君、冯大亮、孙立斌,教学主任左丽娟因工作需要调出到双丰中心小学,冯大亮同志来学校任教学主任,董晓杰同志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和德育工作。

本年9月中考,有11名原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升入阿城一中,这标志着小岭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本年7月,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带领各区县领导一行60余人来到小岭中心小学视察,明确指出校舍已经超出使用年限,需要改造。

本年9月份学校迎接了双高普九检查,在双高普九检查中,得到了省市级领导高度认可。

学校结合实际工作2009年申请立项了哈市级课题“中小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索”,现在正在研究过程之中。

改善办学条件是学校建设的宗旨,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区教育局投资金7万元,为学校配备了30台高配置的学生计算机,更新了学校的破旧的微机室,全新的微机室,为师生的网络化学习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同年小岭中心小学被确定为迎接国家级双高普九工作检查定点校,一年来学校的环境、设施、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的音、体、美器材一应俱全,卫生室设施全面更新,图书室的图书更新了近4000册,为学生阅览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科学实验室器材和设备得到全面更新,现已建成36座的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学生们能够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

(二)石发小学

一、简介

石发小学是阿城区小岭镇的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校,始建于1946年,当时是一所公办小学,只有一名张姓的男教师,拥有学生16人,学生主要接收国民初等教育,学习国文、算术课程。

1956年3月1日并到万发小学,成立了小岭中心校(现万发村)。

文化大革命初期,小岭中心校分为万发小学和石发小学,石发小学搬迁到石发村刘家炉青年点前院。

1992年历经四次搬迁异地修建,座落在小岭镇石发街刘家炉(原石发小学道西),学校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

拥有在校学生144人,六个教学班,一个幼儿班。

教师22人。

二、历任学校校长

2000—2006年何国民

2007—2008年关志雁

2008—2009年尹继权

三、学校的发展变化

1、教师队伍建设

2000年,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有教师9人。

全员参加了计算机初级等级培训,并100%获得了计算机初级等级证书。

2001年底,学校部分教师又参加了计算机中级等级培训并获得计算机水平考试中级等级证书。

2002年6月,全员教师参加了哈尔滨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全员获得了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证书。

2004年,全体教师参加了黑龙江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2006年9月原校长何国民由于年龄偏高,身体欠佳等原因辞去了校长职务,2006年10月至2006年年末期间,由朱光辉临时代理校长;2006年9月因主任刘淑芬休假,由张雅梅接任主任工作。

2007年,由关志雁任校长,主任张雅梅。

有教师25人。

重新成立了幼儿班。

2008年,原校长关志雁因有病于2008年9月辞去了校长职务,由何贵臣代理校长,主任张雅梅,教师25人。

2008年10月尹继权任校长。

2009年9月原主任张雅梅因病辞去主任职务,由宋丽深主任。

2001--2009年先后有董秀芳、关志雁、孟春颖等获得区域人才奖。

宋丽深、张雅梅获区级骨干教师称号,数十名同志获得哈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等关荣称号。

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截止到2009年,我校已有4人接受了现代远程培训,有两人接受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已有40%的教师能自主制作课件,80%教师能利用多媒体上课。

学校正向着现代化信息教育阔步前进。

2、德育工作及党团(少先队)工作

2007年,我校少先队成立了少先队广播站,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宣传校园好人好事,并加强纪律、法制、安全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起到了强有力的阵地作用。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校少先队发起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全校师生共捐款800多元,以表达我校师生微薄之力。

2009年五月节前夕,我校少先队又发起了尊老爱老活动,全体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学生们并从家带去了鸡蛋、粽子等,受到了老人们、村领导及村民的广泛赞誉。

3、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理念,每学期都要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每人一节好课等以骨干引领、同伴互助为主的公开课、研讨课。

特别是2002年实行新课改以来,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我校有两人获得阿城区级课改先进个人和一名哈市级课改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12月15日,我校承担了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通过教师们两年的探索研究于2008年12月已圆满结题。

4、艺术教育

2007年3月学校以武术、舞蹈和绘画为特色,全面开发校本研究,学校艺体工作开展的较有声色,特别是学校文化墙的建设更为学校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2009年我校为迎接“双高普九”复检,又重新绘制了文化墙,更加突显了校园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

校园三化建设进一步得到提高,装修了花坛,更换了旗杆,再加上美丽的雕塑,整个校园变得优美舒适。

5、体育工作

由于学校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经常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2002年5月16日,学校在小岭镇第九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创编操、课间舞第三名”的荣誉。

2004年5月14日,我校在小岭镇第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团体创编操第二名”的荣誉。

2008年5月16日,学校在小岭镇第十一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创编操评比第一名”的荣誉。

2008年,学校特色进一步得到加强,自编了学校武术特色校本教案。

6、卫生与保健

2003年非典时期,我校始终坚持贯彻国家的卫生工作条例,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防治措施。

学校设专人负责抓卫生工作。

并加大宣传教育。

每天坚持晨、午检,通风,每周消毒两次。

以预防为主,认真排查,记录,建档,备查。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战胜了非典。

卫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提高了防病意识。

2009年,特别的H1N1流感来袭,校医刘桂云工作认真,每天坚持晨、午检,并做好记录,全校师生通过板报、广播、晨会、班会及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学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在每天的检查中,如发现有发烧、感冒的,就及时和家长联系,使学生及时得到治疗。

同时我校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预案,责任分工明确,并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天向上级报告当天缺席情况。

坚持每周消毒一至两次,每天坚持按班级查询,通风,消毒,记录,向中心校进行报告。

我们一定会向战胜战胜非典一样战胜H1N1流感。

7、学校管理

(1)教学管理

有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过程有检查,分析调控和改进措施,领导深入第一线,经常听课,靠前指挥。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学生每天在校上课时间不超过6小时,学生课外作业符合规定。

全面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开足课时。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我校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及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加强教师培训,进行网络教研等,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截止2009年我校就有4人接受农远技术培训,有2人接受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3)优化教育

未来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教师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的引进,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全体教师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个人建立了资源库,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现代教育水平。

(4)信息技术与农远工作

2005年9月,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安装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和播放设备,为我校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区教育局把城区学校换代的微机补充到了农村学校,2007年10月,上级部门给学校送来了12台电脑,使农村学校的孩子们第一次有微机课上,虽然学生们两人或三人一台电脑,可学生们还是高高兴兴地抢着去上微机课。

(三)新平小学

一、学校简介

新平小学位于哈市阿城区西南部阿什河的东岸,屯名栾家店,始建于1942年。

2001年镇级十五计划教学科研新平小学课题:

学科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立项。

本年新平小学与戴帽的初中分开,小学独立,在校教师15人,学生183人。

2002年随着教育的新发展,新的一轮课改实施。

本年有教师15人,学生169人。

有教师15人。

2003年十五课题解题。

本年有教师15人,其中代课1人,学生145人。

2004年有教师22人,学生119人。

2005年有教师22人,其中企办校5人,学生129人。

2006年我校将在我校园的危房----新平村委会办公室的危房改建成82平方米校舍,本年学校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

本年有教师21人,学生138人。

十一五课题立案。

2007年有教师19人(其中企办校5人),学生119人。

2008年我校十一五课题解题。

本年有教师19人,学生125人。

2009年有教师20人,学生138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提升了我校教育质量。

二、历任学校校长

学校沿革1942——2009年

崔淑子2000年----2001年

白淑珍2001年----2003年

髙殿双2003年----2009年

三、学校的发展变化

1、教师队伍的建设

2000年由崔淑子任新平中小学校长,中学主任由李昶担任,小学主任宋海担任。

在校学生186人。

教师32人,其中代课教师占五分之二。

2001年崔淑子调入小岭一中。

由于小岭镇合并小学校,将石河小学、北河小学合并到新平小学,由北河小学校长白淑珍担任新平小学校长、主任由石河校长髙殿双担任。

2003年白淑珍校长调到小岭镇人中心小学校长。

髙殿双接任校长,尤喜文任主任。

2006年杨秀芝接任主任职务。

近十年有多位教师在阿城区级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2006---2008年先后有杨秀芝、冯丽艳、汪冬梅获得地域人才奖。

冯丽艳同志多年来获得哈市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证书。

2、德育工作

我校明确提出“打造群众满意度学校”的德育目标。

经常组织师生学习行为规范和守则,以及法律法规,师德讲演,主题队会、晨会,升旗,读书等活动。

努力提高师生德育素质,学校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尊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学校有德育领导机构,德育计划,经常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为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和谐平安的办学之路。

3、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科研工作

以“严谨求实,团结奋进”为校风,不断提高教学技艺,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学期继续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集体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以及课后反思,同时在校本研修上还利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带动学校校本研修向深领域开展。

另外,学校还利用领导包班,课堂监测和教师签定教学质量指标等形式,有效的激励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本学期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我校的做法是:

(1)学课标,明目标。

(2)抓备课,研教材.。

(3)以课堂,求质量。

(4)展个性,重合作。

(5)增优生,补差生。

.(6)用活动,抓潜能。

学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新课改为契机,大胆尝试、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1----2002年期间我校按上级要求,五十岁以下教师全都参加了计算机和普通话培训,都达到了合格。

期中有的教师已达到中级。

2003年我校引进了计算机,开设了计算机课。

2004年底,我校达到了“二类标准化学校”标准。

2006年农村远程教育进入我校,教育资源共享给我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提升我校教学成绩提供了条件。

2008至2009年我校教学成绩名列全镇前茅。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靠前指挥,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收获。

2004年5月冯丽艳同志的《田忌赛马》,获阿城区赛课三等奖。

2005年上半年冯丽艳同志的《月球之谜》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点滴谈》分获阿城区赛课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2006年冯丽艳同志的《走进乡村》获阿城区赛课一等奖。

2007年冯丽艳同志的《玉米》;王雪新同志的《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李志伟同志的《Zhatsznyson》;分获阿城区赛课一等奖。

(1)我校教师在近年岗位大练兵中,语文组获得中心校的好评。

冯丽艳同志的综合实践课;青年教师王雪新、李志伟多次参加阿城区教师赛课、多次获奖并获得证书。

全校师生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多次组织和响应党的号召,多次组织各种结合学校实际的师生主题教育活动和捐款、捐物活动,德育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坚持德育为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打造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注重德育渗透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明星教师打造,通过学校德育活动及少先大队主题教育活动,锻造一批校园德育明星,把德育内容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显著的效果。

我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

通过系列化、人性化的具体措施着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关心教师生活,关心教师成长,培养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锻造出了一支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教师队伍,通过系列化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实施,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依法治校的办学宗旨。

通过系列化、科学化的具体措施着力打造出了同类小学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推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培养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为新平村农村孩子的成长铺就了成才之路,在2008——2009学年期末统考中,六个年级中有五个年级获第一名。

教学成绩得到中心小的肯定和表彰。

圆满优质的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切实地把质量立校落到了实处。

学校取得好成绩离不开主管教学的主任杨秀芝同志的靠前指导及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

正是“台前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艺术教育

我校年年开展艺术节活动。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每位教师的素质特长作了具体分工,并建立了活动小组,艺术节活动指导小组,评委小组,有具体方案。

开幕式为每年九月上旬,闭幕式为九月三十日。

在艺术节活动中,师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同时真正演出了艺术的风格。

美术画展也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5、体育工作

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根据学校体育条例,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上好两个两操大课间。

新编了韵律操,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

卫生工作也非常明确,校医王雪新工作认真,每天坚持晨检,并通过板报的形式强化学生卫生方面的常识,能按时给学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使学生及时得到治疗。

还能结合课表给学生讲解卫生知识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在全镇届运动会上,我校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