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694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当前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一要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

三要推动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

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要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

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问题,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生存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据2011年中国企业调查系统调查显示,目前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约占15%20%,约1/3中小企业主表示如果企业停产则退出不干。

为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自2011年10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两次以小微企业为专题研究扶持其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也先后出台多项扶助措施。

  根据近年来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2008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没订单,2010年是用工荒,2011年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交织影响造成的生存困境。

如果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中小企业是最纠结的一年,特别是小微企业正面临多重困境:

第一,小微企业面临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

生产原料和资源环境代价不断攀升,全方位的高成本和难以逃避的高税费rd

  quo;

两头挤压,利润微薄;

第二,小微企业陷入更为严重的融资困境,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三,小微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用工荒,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扭曲,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上游与下游的两极分化。

处于上游的银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桥 高度垄断,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性生产要素供应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处于产业下游的企业过度竞争,利润微薄。

二是实业与金融的两极分化。

实体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承受着持续攀升的成本压力,利润比刀片还薄,而靠息差以钱生钱的银行则利润大好。

三是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强势和小微企业弱势形成的两级分化。

部分大企业借助强势竞争地位,故意拖欠中小企业的货款资金,小企业难以为继,往往成为三角债中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缓解小微企业困境是保障经济后劲与活力的重要任务。

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不仅在于通过财税、金融政策为其输血,化解燃眉之急,更重要是要加快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

为此,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提升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要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小微企业,通过减税、减费等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对其少取多予,帮助其轻装上阵。

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和导向作用,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经营的市场风险。

二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平等使用信贷资源的融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形成门当户对的融资体系,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三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小微企业升级阻力。

同时,小微企业也要苦练内功,借助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生存压力为转型动力。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

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

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

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

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

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

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

  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

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

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早在2004年就已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到2011年全面升级并且越演越烈。

大量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困难,不仅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且人工成本大大攀升。

2011年8月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对全国31个省市区4527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

与此同时,据《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的民营企业家认为2012年招工有较大困难或有一定困难。

2012年用工荒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与以往相比,2011年的用工荒趋于普遍化和常态化,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涉及工种类别更多。

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现象,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

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

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用工荒更加明显,具有行业集中性。

  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也是倒逼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

为此,政府需要服务当下、谋划未来,一方面充分认识到用工荒影响下中国经济转型的远虑,利用用工荒市场倒逼力量促转型,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用工荒现象给企业生存带来困境的近忧。

  当前,政府应采取多项措施帮扶中小企业应对用工荒:

一要协调劳动力供需,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推动东部产业升级与向中西部转移并重。

东部地区要通过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减少低端劳动力需求,中西部地区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让更多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二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更多农业劳力转移,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

四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渐进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与市民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平权,解决同工不同权和权利缺失问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五要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专场招聘会、区域劳务对接、校企合作等途径,为企业招聘牵线搭桥,化解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招工难问题。

六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使企业有能力为员工加薪,加大对企业在员工培训、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税收支持力度,帮用工企业加薪和

  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用工荒压力。

  近年来食品安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吃放心食物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

一方面,空气和水污染引发社会广泛而深切关注。

据环保部2010年调查显示,城市空气污染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但城市公众对空气质量满意率仅为%。

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也显示,不仅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且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引起老百姓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

有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件万件。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减少了人们的安全感。

《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当前九成多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现状感到没有安全感。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治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空气和水污染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是缓解民生焦虑、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着力点。

在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空气和水污染的应对机制;

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和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要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环保问责制度,通过制度化设计确保环保落实到位;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

要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互动的新型治理机制,实现外部他律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在法律威慑力的基础上提高道德约束力;

要抓源头治理,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

要推进堵截与疏导相结合,既要重拳出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又要因势利导,构建食品废料的政府回收利用渠道,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引导小作坊小摊贩规范运营。

  3月初,2012年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涉及二十个热点问题,截至2月26日24时,在2012年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位居第一,其次是收入分配、社会管理、教育公平、医疗改革、三农问题和反腐倡廉等。

  无疑,这项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公众对社会保障改革提速的期待。

利好的消息是,2012年全国统一的社保卡将大面积发放,随之将开始的改革将就此拉开大幕。

2012年,北京市22万名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将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2012年年底前将全面实施已经开展的8个病种保障,并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将保障病种范围扩大到20个左右;

不仅如此,如无意外,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将铺开。

  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粗略判断,社会保障改革在提速,不过离公众的期待或还有距离。

以全国统一的社保卡为例,社保卡实现统一并不意味着养老保险地区的流动将成为现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还遥遥无期;

医改更是遇到坚冰,直到2012年,全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公务员未能纳入医保体系。

其中不仅包括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等七地的部分公务员,还包括全部中央直属机关的公务员。

至于公立医院改革,阻力自不待言,改革路径也不被专业人士看好。

  于此当意识到,我国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虽已建立起来,面临的改革难题并未减少。

相反,如果改革进退维谷、路径稍有差池,目前的成就也将陷入投入不小收益却不大的困境。

以目前的情形看,社保改革的深化面临多个问题,最首要的是改革阻力大动力小,投入不足,计

  划性缺乏。

  比如社保统筹,早在1991年,中央就提出有条件的省市应该逐步将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从县级向省级过渡。

但直到2007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才具体提出要在两年时间内,在全国实现省级统筹。

但现实是,至今为止省级统筹依旧没有落实。

一个经济体要良好运转,必然需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如果一个劳动者在换工作地点、工作岗位时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带走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实际上这对于人才区域经济平衡是有利的,提升了落后地区的人才竞争力。

  但很遗憾,很少有地方愿意为此支付成本。

从这个角度说,解决社保流动难题不是目的,所谓社保转续只是个过渡性的办法,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提高统筹层次。

之所以社保流动难,就是源于统筹层次太低,绝大部分省市都是以市县为单位,这必然导致原有的社保留在原地,到了一个新地方就重新参保的尴尬。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国家层面的统筹,这有利于公民的迁徙和人才的流动,并可以提高社保效率,落实监管。

  目前的县级统筹,全国有2200多个市县级统筹单位,基金分散在2200个单位手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很明显,中央政府难以有效控制,社保案频发也就见怪不怪。

从技术上说,把统筹层次提高至全国并不难。

难在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企业、个人缴费额度也有差异,统筹账户结余情况非常悬殊。

譬如一些省市资金缺口很大,但诸如类似广东省等省份结余较多。

倘若就简单地一揽子统筹起来,道德风险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越落后的地方将越愿意参保,最终让发达地区买单。

  因此,抓紧制定统筹细则,即实现公平又保障效率。

这个问题已经屡次在两会上讨论,温家宝总理曾经表达过这方面的决心,我们翘首期盼。

本届政府的任期只有最后一年,这方面的改革其实可以抓紧完成,希望今年的两会能够将一个满意的方案公之于众。

  另值得一说的是,企业承担社保费率过多,政府责任需要跟进。

2011年11月,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险和生育险。

企业未按时缴纳,可由企业银行账户划拨或拍卖企业资产强制征缴。

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将纳入参保主体。

一个社会的所有公民都应该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生产的主要部门,当然应该担负一定责任。

从这一方面来说,企业为自己的员工购买社保是其应尽的责任。

  但不少专家和论者担心,如果草案实施后,此前未按规定参保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压力将大幅增加。

而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本来就一直在负重前行,盈利能力和效益也在下滑,强制缴纳五险必然减弱此类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意愿,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对社会整体就业大局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理论上说,此番担忧绝也绝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社保缴费率确实偏高,实际社保费率超过40%,高于不少经济发达国家。

而这其中,大部分的负担压在了企业这一头。

于此而言,作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倘若企业缴纳五险的比例不能有所降低,在强制缴纳政策的施行下,势必影响很多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的社保负担过重,当然更不能成为不为员工购买社保的借口。

对此,政府部门更应该承担起应尽职责,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一方面,政府可以给企业减税,并切实降低各种费用,这是可以立即实施的。

以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来估算,是有能力为企业减税的;

另一方面,应加强国家在全民社保上的责任,除了统筹标准提高外,还当逐步解决社保多轨制的弊病,让每个人都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险。

  实际上,中国近10年来的财政增速年均高达%,远高于GDP增速,也高于养老金增速。

  仅2010年新增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全国养老基金的77%,这更加表明了国家完全有完善社保体系的财力。

国家在该方面投入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必然有所减轻。

必须指出,公务员、部分事业单位职工游离于现行社保体系之外,享受超国民待遇,也正因为财政支出在这方面的投入过重,造成企业和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社保掏更多的钱,这笔成本最终实际由纳税人负担。

  凡涉及公务员和财政投入的事情,都不容易解决。

很明显,社保并轨在2012年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改观。

但本届政府可以定出一个目标,给公众以信心,并鞭策和激励下一届政府早日完成此项改革。

和养老改革比较起来,医改似乎难度要小不少。

其实不然,医疗体制改革刚刚进入深水区,进展不如人意。

2012年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希望能有所斩获,无论经验、教训都值得谨记。

当2013年的此时,我们回顾2012年的社保改革进展时,或许会发现2012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的改革是否能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