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71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0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docx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

建设项目――光伏(电站)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述

建设项目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需要的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它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系统)、太阳能电池产品和建设项目实际的一种结合。

这种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多项参数的优化,可以有多重选择和多种结果。

尽管选择的过程中有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对建设项目而言,最重要的是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货。

光伏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光伏效应,太阳光照射半导体材料产生直流电,这些电流经过收集、交流转化进入电网或蓄电池,然后供给负载。

对太阳辐射、半导体材料、电流收集、转化、储存等等每一项的研究导致技术进一步细化。

将太阳光辐射转化为直流电的构件被称为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组成各种各样,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但太阳能电池再复杂,在发电系统中的主要参数是价格和发电效率。

建设项目实际参数很多,和太阳能相关的是建筑地理位置、朝向、太阳电池设置俯仰角、边界遮挡等“阳光参数”;在城市电站设计中,按照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标准,对太阳能电池的几何尺寸模数、太阳能电池布置面积、太阳电池组串的匹配、建筑构件替代功能、节能指标、建筑装饰特征等“建筑参数”有很高要求;最重要的,建设投资对太阳能系统设计有决定影响,也就有了峰瓦数总配置、年发电量、一度电多少钱、投资回收期、节能减排贡献值等“费效参数”。

把太阳能发电技术总结为“光伏系统1号”“光伏系统2号”……的顺序,把太阳能电池产品归纳为“电池一号”“电池二号”……的排列,对“阳光参数”“建筑参数”“费效参数”作出选择确定,那么建设项目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就是上述三方面的组合和优化。

 

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分类与介绍

一般我们将光伏系统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

如果根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形式,应用规模和负载的类型,对光伏供电系统进行比较细致的划分,还可以将光伏系统细分为如下七种类型:

光伏系统1号:

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SmallDC);

光伏系统2号:

简单直流系统(SimpleDC);

光伏系统3号:

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LargeDC);

光伏系统4号:

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

光伏系统5号:

并网系统(UtilityGridConnect);

光伏系统6号:

混合供电系统(Hybrid);

光伏系统7号:

并网混合系统。

下面就每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说明:

1.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SmallDC)

该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只有直流负载而且负载功率比较小,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其主要用途是一般的家庭户用系统,各种民用的直流产品以及相关的娱乐设备。

如在我国西部地区就大面积推广使用了这种类型的光伏系统,负载为直流灯,用来解决无电地区的家庭照明问题。

2.简单直流系统(SimpleDC)

该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的负载为直流负载而且对负载的使用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负载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所以系统中没有使用蓄电池,也不需要使用控制器,系统结构简单,直接使用光伏组件给负载供电,省去了能量在蓄电池中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以及控制器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其常用于光伏水泵系统、一些白天临时设备用电和一些旅游设施中。

3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LargeDC)

 与上述两种光伏系统相比,这种光伏系统仍然是适用于直流电源系统,但是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通常负载功率较大,为了保证可以可靠地给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相应的系统规模也较大,需要配备较大的光伏组件阵列以及较大的蓄电池组,其常见的应用形式有通信、遥测、监测设备电源,农村的集中供电,航标灯塔、路灯等。

我国在西部一些无电地区建设的部分乡村光伏电站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在偏僻无电网地区建设的通讯基站也有采用这种光伏系统供电的。

4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

 与上述的三种太阳能光伏系统不同的是,这种光伏系统能够同时为直流和交流负载提供电力,在系统结构上比上述三种系统多了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交流负载的需求。

通常这种系统的负载耗电量也比较大,从而系统的规模也较大。

在一些同时具有交流和直流负载的通讯基站和其它一些含有交、直流负载的光伏电站中得到应用。

5并网系统(UtilityGridConnect)

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能电池方阵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市电网络,并网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方阵所产生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

在阴雨天或夜晚,太阳能电池方阵没有产生电能或者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就由电网供电。

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所发的电力从而减小了能量的损耗,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但是系统中需要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力满足电网电力对电压,频率等指标的要求。

因为逆变器效率的问题,还是会有部分的能量损失。

这种系统通常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太阳能电池方阵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而且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但是,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如谐波污染,孤岛效应等。

6混合供电系统(Hybrid)

 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除了使用太阳能电池方阵之外,还使用了风力发电机,有时还配备油机作为备用电源。

使用混合供电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综合利用各种发电技术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

比方说,上述的几种独立光伏系统的优点是维护少,缺点是能量的输出依赖于天气,不稳定。

综合使用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混合供电系统和单一能源的独立系统相比就可以提供不完全依赖于天气的能源,可以适用于范围更加广泛的负载系统,可以使用较大的交流负载,冲击载荷等,还可以更好的匹配负载和系统的发电。

有时候,负载的大小决定了需要使用混合系统,大的负载需要很大的电流和很高的电压。

如果只是使用太阳能成本就会很高。

7并网混合供电系统(Hybrid)

 随着太阳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可以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市电和备用油机的并网混合供电系统。

这种系统通常是控制器和逆变器集成一体化,使用电脑芯片全面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并还可以使用蓄电池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系统的工作方式通常的是将市电和太阳能电源并行工作,对于本地负载而言,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足够负载使用,它将直接使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供给负载的需求。

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超过即时负载的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能返回到电网;如果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不够用,则将自动启用市电,使用市电供给本地负载的需求。

必要时,市电可以自动给蓄电池充电,保证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如果市电产生故障,即市电停电或者是市电的品质不合格,系统就会自动的断开市电,转成独立工作模式,由蓄电池和逆变器提供负载所需的交流电能。

一旦市电恢复正常,即电压和频率都恢复到上述的正常状态以内,系统就会断开蓄电池,改为并网模式工作,由市电供电。

有的并网混合供电系统中还可以将系统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集成在控制芯片中。

这种系统的核心器件是控制器和逆变器。

光伏系统4号:

交流、直流供电系统原理图;

光伏系统5号:

并网系统原理图;

 

三.太阳电池的分类和介绍

一般来说太阳电池可分为以下几类

电池一号:

晶体硅太阳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

电池二号:

硅薄膜型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电池三号:

柔性太阳电池

电池四号: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主要有铜铟硒、碲化镉、砷化镓等)

电池五号:

新材料薄膜太阳电池(聚合物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下面对各种太阳电池的特点进行说明:

1.晶体硅光电池有单晶硅与多晶硅两大类

晶体硅太阳电池是用P型(或n型)硅衬底,通过磷(或硼)扩散形成Pn结而制作成的,生产技术成熟,是光伏市场上产量最大的产品。

单晶太阳电池面积有限,目前比较大的为Φ100-200的圆片,一般工业化产品的效率在理想条件下为16%。

多晶硅太阳电池是以定向凝固法生长的铸造多晶硅锭代替单晶硅,可降低成本,但效率降低一些。

比较大的规格为100-200的方片,一般工业化产品的效率在理想条件下为13%。

2.硅薄膜型太阳电池

非晶硅(a-Si)太阳电池一般采用高频辉光放电方法使硅烷气体分解沉积而成的。

由于分解沉积温度低,可在玻璃、不锈钢板、陶瓷板、柔性塑料片上沉积约1μm厚的薄膜,易于大面积化生产,产量居薄膜电池首位。

目前批量生产的高性能薄膜电池面积为1100×1300,理想条件下效率为8-10%,同等装机量下年发电量大于晶体硅太阳电池。

多晶硅(包括微晶硅)(p-Si)太阳电池没有光致衰退效应,材料质量有所下降时也不会导致太阳电池受影响,是国际上正掀起的前沿性研究热点,将使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产生突破性进展,批量生产的产品不久可以面世,发电效率大于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1.5-2倍。

3.柔性太阳电池

传统的硅基太阳电池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必须加工成坚硬的板块状电池板,这就限制了它的许多用途。

柔性太阳电池重量轻,而且可以折叠、卷曲,甚至可以粘帖在其他物体表面,如屋面板、汽车玻璃、衣服等。

目前批量生产的柔性太阳电池效率在理想条件下仅有3%,更高效率的尚在研制中。

柔性太阳电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应用范围广、携带方便等突出优点,只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应用水平,市场前景非常广泛。

4.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

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界研究开发的热门课题,它具有转换效率高(已达到17.7%),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铜铟硒太阳电池一般是在玻璃或其它廉价衬底上分别沉积多层膜而构成的,阻碍其发展的原因是工艺重复性差,高效电池成品率低,材料组分较复杂,缺乏控制薄膜生长的分析仪器,商业化应用尚不成熟。

碲化镉(CdTe)也很适合制作薄膜太阳电池,其理论转换效率达30%,是非常理想的光伏材料。

可采用升华法、电沉积、喷涂、丝网印刷等10种较简便的加工技术,在低衬底温度下制造出效率12%以上的CdTe太阳电池。

因为组件稳定性不够,Cd的环境污染问题,商业化应用不成熟。

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大多采用液相外延法或MOCVD技术制备。

用GaAs作衬底的光电池效率高达29.5%(一般在19.5%左右),产品耐高温和辐射,但生产成本高,产量受限,目前主要作空间电源用,商业化应用不成熟。

磷化铟(InP)太阳电池的抗辐射性能特别好,效率达17-19%,多用于空间方面。

Si/Ge/GaAs结构的异质外延太阳电池在不断开发中,控制各层厚度,适当变化结构,可使太阳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子能量都得到有效利用,GaAs基多层结构光电池效率已接近40%,目前商业化应用尚不成熟。

5.新材料薄膜太阳电池(聚合物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在太阳电池中以聚合物代替无机材料是刚刚开始的一个研究方向。

由于有机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等优势,对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廉价电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材料制备太阳电池的研究刚刚开始,不论是使用寿命,还是电池效率都不能和无机材料特别是硅电池相比,能否发展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由透明导电玻璃、纳米TiO2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光敏化剂、电解质和反电极组成。

染料敏化电池从原理上说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电池效率高,但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稳定性有待解决。

总结:

市场上有成熟产品商业化运用的太阳电池是电池一号、电池二号;电池三号产品有,但运用范围不多,商业化待商讨;电池四号中铜铟硒薄膜电池也有产品问世,但商业化运用不稳定;其他的都没有达到商业化运用。

四.太阳电池组件的分类和介绍

太阳电池是以组件的形式供应的,市场上商业化运用成熟的、常见的太阳电池组件分为以下几类:

组件一号: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组件二号:

硅薄膜太阳电池组件

组件三号:

柔性太阳电池组件

组件特别安装:

聚光和跟踪

下面对各种太阳电池组件的特点进行说明:

1.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单晶硅、多晶硅组件的结构形式是一样的,只是多晶硅便宜一些,效率也低一些。

其基本工艺可以归纳为下列步骤:

A.硅片筛选、分级。

B.组合、出极工序:

添加金属栅线、正负级,将一组硅片串、并联

C.合片工序:

将组合好的电池片组用双玻璃夹胶粘合。

D.压制工序:

将合片后的电池片组用一定压力固化。

E.封装工序:

将压制好的电池片组安装好铝合金边框、接线盒。

F.电性能测试、分级。

标准太阳电池组件能正常工作20~30年,在20年使用期限内,输出功率下降不超过20%。

因此要求组件所使用的材料,零部件及结构,在使用寿命上互相一致,避免因一处损坏而使整个组件失效。

同时组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经受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冲撞,振动及其它应力。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一般每平方米发电能力为100峰瓦,每个组件的尺寸原则上说长宽不限,因为封装玻璃通常选用3-5mm超白玻璃,考虑到玻璃强度,一般每件尺寸在1200×1500以内。

习惯上按峰瓦计价,若一峰瓦40元,则每平方米组件为4000元。

根据用户对功率和电压的不同要求,制成的太阳电池组件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数个太阳电池组件经过串联(以满足电压要求)和并联(以满足电流要求),形成供电方阵提供更大的电功率。

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晶体硅电池组件是N个硅片电池串、并联加工组成的,每一片硅片的发电性能要求必须一致。

如果组件里有一片硅片发电性能差,则整个组件发电性能也差,即有“短板效应”。

实际生产时,对每一片硅片应进行测量分级,分出规格,否则混规格生产的产品应该按照最低价结算。

规范要求太阳电池组件的峰瓦值为标称值的±5%。

按负公差标称,每平方米多赚200元,把80峰瓦标为100峰瓦,每平方米多赚800元。

这是那些出问题的太阳能工程亮不起来的原因。

因为硅片本身为黑色或蓝色不透光材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一般也不透光。

建筑上需要透光组件时,一般不把电池片排满。

牺牲20%的面积率,就有20的透光率(每平方米降为80峰瓦)。

晶体硅太阳电池垂直布置时,发电效率降低30%(每平方米降为70峰瓦,如果有20%透光率,则降为56峰瓦),加上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补丁状的外观,一般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都把它布置在不透光屋面、遮阳板顶面。

2.硅薄膜太阳电池组件

将常规尺寸为1100×1300×3.2毫米的非晶硅电池玻璃板封装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者制作成可发电的有建筑功能的建筑构件,非晶硅薄膜、多晶硅(微晶硅)薄膜组件的结构形式是一样的,只是多晶硅薄膜组件效率更高一些。

其基本工艺可以归纳为下列步骤:

A.除膜工序:

为防止边缘放电,用喷砂机将电池片四周一定距离的膜层除掉。

B.出极工序:

通过导电胶将铜锡带粘贴在薄膜上

C.合片工序:

将出极后的电池片和衬板玻璃用PVB胶片粘合。

C.预压工序:

将合片后的电池片组套上真空环后在预压炉内完成。

D.终压工序:

将预压好的电池片组放置在气压釜设备中进行终压。

E.封装工序:

将终压好的电池片组安装好铝合金边框、接线盒。

F.中空组件:

将夹胶后的半成品再通过中空合片、安装接线盒、铝合金边框。

G.电性能测试、分级。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现已批量生产的单片面积达1100×1300。

即一件组件只需要一片薄膜电池,避免了电池片拼接可能带来的工艺缺陷。

(有规格为635×1050的产品,因为效率低,属于过去式)

过去非晶硅太阳电池有效率衰减问题,现在高性能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效率达到8%并能正常工作20~30年,在20年使用期限内,输出功率下降不超过20%,这一点已通过欧洲TUV认证。

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一般每平方米发电能力为60峰瓦,每个组件的尺寸原则上说应为1100×1300。

习惯上按峰瓦计价,若一峰瓦35元,则每平方米组件为2100元。

又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非晶硅的标称效率是在“稳定”以后的测量值,而“稳定”的时间可能有3-6个月,所以刚出厂的测量值比标称值大20%也不奇怪。

如果按出厂值定效率,并按此时的峰瓦值定价,买的人亏了;如果按标称值定价,买的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即前3-6个月能够多发电。

TUV认证确定的是标称效率,而衰减是指对标称值的比例。

不说明以上问题的销售商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更重要的是这种额外的效率还影响光伏系统的设计。

因为高性能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有15%-20%的透光率,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一般也有8%左右的透光率。

建筑上需要透光组件时,可以直接使用。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垂直布置时,发电效率仅降低10%(每平方米降为54峰瓦),其外观相当于镀膜玻璃,非常适合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中,把它设计在立面光伏幕墙的位置或透明采光顶的位置。

最关键的问题:

我们一直说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力是用峰瓦值和发电效率来确定的,实际上峰瓦值只是一个理论值,没有计算意义,真正计算时要根据当地的当量辐射强度和当量日照时间来确定。

晶体硅太阳电池每天工作时间一般为4-6小时,非晶硅太阳电池每天工作8-12小时。

一般估算晶体硅太阳电池1峰瓦配置每年发电量为1度电,高性能非晶硅太阳电池1峰瓦配置每年发电量为1.1-1.3度,即标称效率8%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比标称效率15%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每年多发电10%-30%(同样峰瓦配置)。

最后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缺点是:

同样峰瓦值的配置比晶体硅太阳电池多占面积60%,如10平方米面积可以布置1000峰瓦的晶体硅,而布置1000峰瓦的非晶硅要16.6平方米。

(多说一句,按上述价格1000峰瓦的晶体硅太阳电池40000元,一年发1000度电;1000峰瓦的非晶硅太阳电池是35000元,一年发1200-1300度电)

3.柔性太阳电池组件

目前批量生产的柔性太阳电池一般为300-600×1000片状或×10000或更长的卷材,可以折叠、卷曲。

安装时用自带的粘胶层粘帖在其他物体表面,如屋面板、汽车玻璃、衣服等,施工工艺象防水卷材。

设计选用时一是看发电能力是否符合对发电量的要求,二是看系统的性价比是否经济。

柔性太阳电池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应用范围广、布置方便等突出优点,如果不要求光电转换效率,有足够的铺设面积,可以考虑在建筑屋面使用。

4.聚光和跟踪

将太阳光聚焦于太阳电池,可使一个小小的太阳电池产生出大量的电能,使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聚光太阳电池是降低太阳电池利用总成本的一种措施,它通过聚光器而使较大面积的阳光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焦斑”或“焦带”,并将太阳电池置于“焦斑”或“焦带”上,以增加光强,克服太阳辐射能流密度低的缺陷,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能输出。

通常聚光器的倍率大于几十,其结构可采用反射式或透镜式。

聚光器的跟踪一般用光电自动跟踪。

散热方式可以是气冷或水冷,有的与热水器结合,既获得电能,又得到热水。

  用于聚光太阳电池的单体,与普通太阳电池略有不同,因需耐高倍率的太阳辐射,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的光电转换性能要得到保证,故在半导体材料选择、电池结构和栅线设计等方面都要进行一些特殊考虑。

最理想的材料是砷化镓,其次是单晶硅材料。

在电池结构方面,普通太阳电池多用平面结构,而聚光太阳电池常采用垂直结构,以减少串联电阻的影响。

同时,聚光电池的栅线也较密,典型的聚光电池的栅线约占电池面积的10%,以适应大电流密度的需要。

由于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每日每时都在作周期性的变化。

固定方阵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在中午时分才最强,如能使方阵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显然可以接收更多的辐射能量,因此要利用跟踪装置。

跟踪方式根据要求不同,可以单独跟踪太阳方位角(称一维跟踪),也可以同时跟踪太阳高度角(称二维跟踪),后者效果较好,但结构也相对复杂。

跟踪的方法有机械方法,物理方法,电子方法及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密度跟踪系统等。

使用跟踪装置能提高太阳电池方阵的输出功率,但要增加部分投资,同时也带来了方阵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可靠因素,转动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采用跟踪系统是否合算,要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小型方阵都不推荐采用跟踪装置。

一般来说,聚光方阵都要采用跟踪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对发电量产生负面影响。

聚光方阵需要一套聚光、跟踪、冷却等装置,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但由于效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同时需供热的大型系统中,聚光方阵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因而聚光组件及方阵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光热混合型组件是为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让太阳光发电又发热的器件。

这种混合型组件有聚光型光热混合型组件和聚热器型光热混合型组件。

ParabolicTroughsandDishes

五.太阳电池组件形式的分类和介绍

一般来说太阳电池组件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夹胶玻璃组件(晶体硅、非晶硅)

中空玻璃组件

薄钢板或塑料板组件

柔性塑胶材料组件

下面对各种太阳电池组件形式的特点进行说明:

1.晶体硅夹胶玻璃

传统的晶体硅电池是薄片状小块,使用时必须将其串、并联成一定电压、电流的组合体,用内外两片玻璃及胶片固定(封装)。

在建筑上可视为夹胶玻璃,安装方式一般为四边铝合金夹持,金属框架固定。

普通的封装玻璃可以为3mm,受力时可以用5mm或更厚。

外形尺寸可以调整,一般为1200×1500左右。

晶体硅夹胶玻璃组件一般放在建筑的屋顶,没有防水、保温等建筑功能要求,是单纯的发电产品。

如果把它当作屋面瓦使用,添加了防水、保温等建筑功能,必须在节点构造上进行特殊处理,即一体化设计。

晶体硅夹胶玻璃也有用作立面幕墙玻璃使用的,可以做明框、隐框或点式构造,一般也应该有建筑构件功能和节能功能。

因为外观效果不好,自从有了高性能薄膜电池后,一般不作这种选择。

2.非晶硅夹胶玻璃

非晶硅薄膜电池原片一般是1100×1300玻璃,厚度为3.2mm。

使用时一般整片使用,用背衬一片3mm玻璃及胶片固定(封装)。

在建筑上可视为夹胶玻璃,安装方式一般为四边铝合金夹持,金属框架固定。

普通的封装玻璃可以为3mm,受力时可以用5mm或更厚。

外形尺寸一般不可以调整,因此有尺寸模数的配合问题。

上述工艺基本上是沿袭了晶体硅的工艺,一般也是把它作为没有建筑功能的发电产品使用,放在屋面上。

由于非晶硅薄膜电池更好的外观一致性和透光率(很象普通镀膜玻璃),设计时可以把它当作天棚玻璃使用,此时为了满足建筑抗风压、水密、气密、保温等性能要求,可以把它做成3片玻璃夹胶产品,玻璃厚度也根据需要增加。

当然,有抗风压、水密、气密、保温等性能的夹胶玻璃也可以用在立面上。

3.非晶硅中空玻璃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的建筑功能,提高它的隔热性能,设计时可以把夹胶好的玻璃再进行中空玻璃组合,使它更好的满足建筑幕墙玻璃的要求。

中空玻璃加工时可以选用有色胶片调整内视颜色;可以把电池片放在内层结合有色胶片调整外视颜色;可以用LOW-E玻璃提高隔热性能;可以……。

晶体硅也可以做成中空玻璃组件,但有了更好的非晶硅中空玻璃组件,一般也没必要了。

4.薄钢板或塑料板组件

特别工艺下,可以把晶体硅夹胶的背衬改为薄钢板或塑料板等;把非晶硅发电膜镀在薄钢板上,一般只能作为没有建筑功能的发电产品使用,使用方法基本和上述相同。

5.柔性塑胶材料组件

这是对柔性电池而言的,使用方法上述已有介绍。

六.建设项目“阳光参数”

建设项目“阳光参数”是建设项目本身和太阳辐射有关的数据,主要有:

建筑地理位置的太阳能丰富度

建筑朝向

太阳电池设置俯仰角

边界遮挡”

下面对“阳光参数”分项进行说明:

1建筑地理位置的太阳能丰富度

建筑地区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光伏发电的基本条件,根据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