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29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docx

091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2

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

特别寄送2(2013.09.18)

各位兄弟:

从未谋面,却时常想念。

聚少离多,蹉跎了岁月。

转眼过去大半年,江湖早已物是人非。

不管世道如何改变,我仍将珍视和善待每一位因书而识的兄弟。

《重剑无锋》虽然有很多缺憾,但是,它作为我的首本股票书,却是我和兄弟们相识相交的一个重要联结,为了让这个信物历久弥新,我将定期进行补充说明。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能持续多久,但我会努力坚持下去。

一、安全边际不会变,市场风格会改变

2013年前八个月是创业板的辉煌时光,谁也没想到,在主板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创业板能走出如火如荼的翻倍行情,而相当多的主板蓝筹周期股却不断创出历史性新低。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崇尚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者们,越亏越多;而敢于在市场中追涨杀跌(割蓝筹股追创业板的)的投机者们,越赚越多。

而近期,茅台大幅下跌甚至跌停,更是让价值投资者们成了一场笑话!

安全边际理论失灵了吗?

我认为,不是安全边际理论失灵,而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们过于僵化地把自己限定于某一类型的股票,而导致不能根据股票类型的不同来衡量与认识安全边际,自然也就无法依靠安全边际取得应有的回报。

很多人把安全边际仅理解为对企业的估值,却没有把握住它的核心思想,安全是精神引领,边际则是具体方法(具体运用时既包括对企业估值,也包括以组合分散风险)。

这里我再提一段《重剑无锋》原文(注:

P20):

“想要确保安全,除了对个股在价格上划定安全边际以外,适当的多样化分散投资对于交易系统的容错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格雷厄姆说:

“安全边际概念与多样化原则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一个与另一个互相关联。

即使具有投资者喜欢的安全边际,一个单独的证券也可能操作得很坏,因为这个边际仅能保证他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而不保证损失是不可能的。

但是,随着委托数的增加,利润总和将会超过损失总和是肯定的。

这也是构成保险公司经营保险的简单基础。

多样化是防御型投资所采用的一项原则。

投资者如此广泛地接受安全边际原理,实际上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格雷厄姆强指出,用大打折扣的价格购买证券,有很大可能成功,但不能保证在单一证券投资上成功,因为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你很难避免误算的伤害。

因此,可以通过分散化来规避个别意外因素的影响,用总体成功率避免单个样本的毁灭性打击。

其实,不管市场风格怎么变,炒来炒去总是这三种类型:

(1)周期波动股;

(2)稳定增长股;(3)小盘成长股。

而交易者们只要遵循安全边际的原则,以尽量便宜的底价分散买入各类型的股票(切记:

计算底价的思路、依据不同),其结果往往是三种:

(1)震荡市:

一类表现较差(如今年的周期波动股),一类表现平庸(如稳定增长股),一类表现杰出(如今年的小盘成长股);

(2)长期上升市:

三类轮番表现;

(3)长期下降市:

周期与小盘都表现较差(稳定增长股通常会有良好表现)。

但总体而言,不管市场风格喜好什么,严守安全边际总能够让赔钱的那一、两类股少赔,又能通过组合使持仓覆盖到一些表现杰出的类股,而随着时间的拖长、复利的累加、风格的转换,迟早会使得保守的安全边际交易者慢慢超越一般交易者,成为卓而不群的那一个。

这种客观而理性的思想,本身就包含着两个前提(也可以说是两种精神态度):

(1)我不知道市场将流行哪类股,我不去预测;

(2)我知道持仓中必然有一些可能会表现得不好,但为了整体组合布局及对冲主观判断失误的风险,我愿意放弃这部分利润。

“不知道、不预测”与“舍得放弃”是交易者规避风险的两大重要精神态度。

前几年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之一,同威资本的李驰,就是违反了安全边际“舍得放弃”的精神态度,以其个体经验认为金融股具备安全边际,集中投资于金融股(本应组合投资,放弃这种狠狠赚钱的赌博想法),结果没想到的是,市场对金融股的估值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其管理的多只基金被腰斩(近期,随着优先股试点的活跃,银行股又开始燥动,不知能否救其出苦海)。

这是一个集中投资于周期波动股的失败例子。

而近两年投资酒类股的价值投资者们,如否极泰基金的董宝珍,同样是集中押宝贵州茅台,更糟糕的是,他过于钟爱茅台,不仅超重仓茅台(据说达一半以上),甚至还融资买入茅台,(“使用杠杆,放大风险”被格雷厄姆列为投机者的首要特征,因为他就因透支而在市场大底反转前夜而暴仓破产),结果茅台中报公布,股价跌停。

董宝珍的否极泰基金也已经跌破0.7,成为了六毛基金,不久,还将因赌约失败而裸奔。

这是一个集中投资于稳定增长股的失败例子。

其实,这些亏我早就吃过,不然,我也就不会在《重剑无锋》中写下:

安全铁律四:

“既然神也不敢只买一只股票,那你就别做神都不敢做的交易。

相反,同样是崇尚安全边际,我却没有那么死脑筋地以能力圈为由而将自己限死在某类股中(所以我始终是价值投资圈子里的一个另类,比较少得到他们的认同,但我也无所谓,讲到入市久远和实际年龄,他们很多还是我的晚辈,我不需要晚辈们的认同),而是从均衡布局的角度出发,哪一类股票跌得越便宜,安全边际越大,我就投入越大,因此,得以在创业板股票跌到极度便宜时,越买越多,从而没有错失这个类股的飚涨行情。

如果说,我当时能预见到今天的市况,那么我一定是在吹牛,我可不想跟那些在江湖上厚着脸皮吹自己有多神准的股市神棍们混为一谈。

我之所以能做到,不是因为预测,更不是因为我提前知道哪些会表现得更差或更好(我原以为“稳定增长的桂林三金会表现得最好,而创业板股票的布局还早”,可事后发展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三大类股我都有一些,而且都尽量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注:

周期波动股失误较大,错误较多,但不妨碍整体构架),我不过是在低位等着机会自己撞上来而已。

至于会撞到哪类股上,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必有一类会轮到。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为什么安全理念非常重要?

我的有些兄弟本身可能在证券公司工作,需要面对不少客户,有些甚至直接管理部分资金,如果将来的路想要走得长远的话,就要多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

客户们印象最深的资产管理人有哪些?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客户们印象最深的资产管理人主要有两类:

帮他赚大钱的和让他赔大钱的。

赚大钱的资产管理者不多,但是赔大钱的资产管理者却不少。

因此,只要不让客户损失,然后稳定赚钱(哪怕是只赚小钱),随着时间推长,也就越能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客户们所追加的金额与广告效应会自然扩散,久而久之,自然会成为业界翘楚。

所以,有些初入行者在伯克夏尔年会上问巴菲特,对年青人有什么建议时,巴菲特建议尽早建立一个让人可以追溯交易历史的可信资料。

他知道,时间站在保守的交易者一边,累积的成功越多,就越能证明其能力,也就更能得到客户的铁杆认同。

而这些记录是以安全不赔钱为前提的。

有趣的是,你即使帮客户赚了一大笔钱,但是如果赔掉一点的话,这些客户就会很生气,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损失的钱是他们的。

更有趣的是,即使你所管理的资产从长期来看,远远超越市场的整体表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上下波折的太厉害的话,客户们也宁愿选择那些表现略逊但比较稳的资产管理者,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下跌所带来的心理伤害。

比较简单的例子,是芒格与巴菲特,就早期的业绩对比来看,芒格是超过巴菲特的,但是,由于芒格选股更集中、更强调股票的高质量,这种股票泡沫较大,上升市时超涨,下跌市时也猛跌,有不少客户没有办法忍受,选择了离开,而巴菲特所管理的资产稳定性更高些,其客户群越发展越大,说到底,还是巴菲特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好老师—格雷厄姆,作为安全边际理论的奠基人,早就把这些客户心理提前告诉给了巴菲特,所以巴菲特有这种从业经验,而芒格是自己半路出家,自己单打独斗干出来(靠自己悟,聪明是超越巴菲特,但业内经验不足)。

因此,巴菲特说投资要决是,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是牢记第一条,含义是很丰富的,注重安全不仅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也是从业顺利的基石。

客户们不会对少赚钱(甚至是不赚钱)有意见,哪怕是其他资产管理者管理的资产增值更快,他们也不会用脚投票,因为他们对将来的上涨还抱有希望。

但是,如果自己的钱亏损,他们就会认为管理者很笨,在他们看来,傻瓜把钱存银行也会赚一点利息,而你们这些资产管理者居然越做越亏,简直是比什么都不干的傻瓜还笨,简直是笨死了。

所以,为了不做笨死了的客户经理、资产管理人,一定要把资金安全牢牢放在心上,牢记,别人赢一点,并不能增加多少信誉,但是,自己每亏一点,就是对自已所管理的资产与信誉的沉重打击,所以,绝不可为了一些貌似有八成把握的机会去争强好胜地冒险,赢了不会得到更多,输了可是损失惨重。

其他个人投资者,虽然没有这种外部压力,但是,安全是投资的本义。

尽管我们也许能多容忍一些较大的波动,但是,过大的波折,既会损害我们的投资绩效,也会损害我们的自信心。

因此,即使不想成为公开的资产管理者,只是打理自己的资产,也应有专业思维,努力达到专业的安全管理水准。

总之,安全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底顶千牛”绝不是说着玩的。

二、复利规律不会变,股票类型会改变

前面说了,交易的首要问题是安全,是不赔钱,是不做笨死了的资产管理者。

而赚钱的问题,则主要靠复利规则来解决。

查理·芒格说:

“如果能够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难度,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精髓呢,复利威力大家已经知道了,复利难度却大多数人认识不清,这个难度有三层含义:

一是投资者的长期复利,很难超越最优秀顶极企业的增长复利;

二是优秀顶级企业的长期复利很难达到长持续超高的水平,年均20%就已经相当了不起;

三是正视这两个难度,并加以利用,该留则留,该去则去,是交易者的主要责任,但正确判断去留很困难。

绝大部分股票,只要它能长期存活,它就在复兴与衰落的交替变化中上升,虽然有的增长周期较长,表现为稳定增长股;有的增长周期较短,表现为周期波动股,但是,拉长了看,大多脱离不了复利规律,最终难逃回归均值的命运。

由于交易市场衡量一个人的资产管理能力,主要是其资产增值的长期复利率。

而资产增值复利率又是由构成资产的多个证券的长期价格涨跌幅综合决定的。

再进一步细化分析下去,决定证券价格涨跌的一方面是企业自身价值的长期增长(这个问题细化分析起来相当复杂,可以写一本大书),另一方面是整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个更复杂,可以写十本大书)。

所以,如何实现自身管理的资产安全地实现复利正增长,且长期稳健地保持在市场中上水平,牵涉到选股与价格,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呵呵,很多人写了成千上万本大书,也没有讲清楚)。

有个别兄弟,看到我在《重剑无锋》中说:

“个股历史低位的最低市盈率与复利规律相结合进行的微调,这两点都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具体参照物,在用以推算个股底部区间上有很高的准确性。

”(P69)就去套用现在的茅台、张裕。

但是,很多人只注意了历史最低市盈率的易统计性,而忽略了复利规律的前瞻性。

当然啦,我也有问题,强调了分类研究,但是,没有强调股票类型在某段时间会发生转变,虽然我也在文中提到过:

“除了行业类股划分外,你还要根据发展阶段划分,搞清楚张裕是小盘成长股还是稳定增长股,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

‘一个公司所属类型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把握住公司类型的转换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当一个公司的类型发生了变化,投资者对待它的股票的态度也必须相应地有所变化。

’”(P187)但是,对于这种转变的重要性没有特别强调,是我的重大失误。

包括我自己也算是中招了,因为我在171元(前复权)上下,也买入了1%的茅台。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这里再强调一下,股票类型可以保持很久,但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周期波动股,除非重组,否则不可能变成稳定增长股,最多是成为困境反转股,然后再以伪成长的姿态变回周期波动股。

而稳定增长股相对复杂一些,正常来说,以酒、药等快销消费品为代表的稳定增长股即使遇到行业短期不景气,增速有所下滑,市场仍然会以市盈率来衡量其估值,但是遇到较大周期拐点,行业增长空间将会遇到两、三年的天花板时,短视的市场将会忘记其长久增长空间,绝大多数人不去想几十年后会怎么样,而是想这两年会不会亏钱,那么市场就会忘了永续增长的神话(这种信念曾经在价值投资者心中牢不可破),而以周期股来看待。

如新浪博主“东方红石梁军儒”于2013年8月13日转载的李白雨的文章“当心稳定成长行业的无周期陷阱”

“作为价值投资者的香饽饽,稳定成长行业是不是就不存在周期呢?

我认为有周期是绝对的,而无周期是相对的。

以白酒行业为例。

多年以来,其稳健、高速的利润增长一直为价值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已经历了多次由生产不足到生产过剩,再由生产过剩到生产不足的供需周期。

最近的周期是在1998年形成的第一次白酒泡沫后,国家出台一系列的限制政策,白酒产量从800多万吨不断下降到2003年的330万吨,到达周期底部,然后触底回升进入黄金十年,到2012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达到1200万吨(折合成65度的高度白酒),约为240亿瓶(按照每瓶500ML计算),假设中国有3亿成年男子,那么他们每人平均一年需要喝掉80瓶高度白酒。

这种产量又达到了新一次的周期高点,形成了明显的行业泡沫。

如果说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塑化剂等是导火索,那么行业内特殊供需周期到达周期高点才是白酒跌下神坛的真正原因。

没有永远成长的行业,只有亘古不变的周期。

倘若投资者踏入了稳定成长行业的无周期陷阱,那么伴随而来的很可能是长时间的暗无天日,或至少是阶段性的损失。

其实,在我看来,稳定增长股并不是没有周期,只是其周期较长(有的长达一、二十年),人们常常忘了它也是有周期的,由于在十多年的长周期中,企业也会遇到一年半载的短调整,而每次短调整结束,企业增长与股价都再创新高,接二连三如此,导致大家神化了这种企业,以为它会永续增长,结果,那些习惯于在阶段性困境抄底的死忠价值投资者们,会误将大拐点当作暂时困境而进入,有些甚至放大风险地进入从而遭受灭顶之灾。

市场一旦形成共识,不再把某个行业视为安全的稳定增长行业时,那么估值就会立马转换成最严苛的标准,也即以周期波动股的安全估值来衡量,这时候,股息率与市净率则变成主要参考依据,以前二、三十倍的历史最低市盈率,变得不再具备参考意义,市盈率可能滑向十倍、八倍、甚至是五、六倍。

我们不能报怨市场的无常,“当一个公司的类型发生了变化,投资者对待它的股票的态度也必须相应地有所变化。

”事实上,这正是复利规律在发挥作用,太快的增长是无法超长期维系的。

正如我在书中归纳的:

“企业的增长率很难长期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如果连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这样的优秀的公司也只能维持20%上下的增长率,从长年来看,国内的很多公司也很难做到连续十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意味着十年增长了6倍,能够达到这样成就的公司是凤毛麟角的。

”(P30)

超过该速度太多,自然要回归原来均值,也正是基于对此规律的认识,虽然我在2012年年底对赚了大钱的茅台恋恋不舍,但是,我非常担心,在企业大吹大擂大跃进的背景下,即使有很多巨型增长目标的泡影,很有可能遇到一个大拐点,加上塑化剂事件的影响,所以,我在210元以上全都抛空了。

但是,过于乐观过于喜欢茅台的我,认为茅台的估值已经很便宜了,结果在170元上下进入买入了第一档,好在,我当时资金不多,且其他小盘成长股对我吸引力更大,所以,我只买了1%,比重仓甚至透支买的董宝珍们要谨慎得多,而且,我还设定了五档低吸计划(170、135、100、70、30),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135-100元以下才对我更有吸引力吧。

当然啦,从长远来看,我所设定的一至五档都没有太大问题,一档被套概率有,但从来都会解套的,而三档基本就是极限底,目前没有出现过反例。

所以,170元买的茅台从长远来看,是没问题的,只是短期这笔钱就无法发挥增值的作用了。

这些反面教材让我们认识到,复利规律会左右股票类型的变化,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他把其作为《证券分析》一书的题词,可见其重要性):

“(我已经使用它作为《证券分析》一书的题词):

许多现在衰落的将会复兴,

许多现在荣耀的将会衰落。

这种地位上的剧烈改变为投资者警觉地摆脱偏见和偏好提供了独特的价值。

三、容错体系不会变,具体策略会改变

前面提到的市场风格变化、股票类型变化都是我所没想到的,但是,由于容错交易系统的自适应体系运行得不错,因此,我没有出太大问题。

事实上,容错体系的本义就是要事先预防并容许这些错误发生。

分类组合防的是主观未预计的风格变化,而分档低吸则是寻找极限底价,由于充分保守谨慎,也能预防主观未想到的股票类型变化。

当然啦,具体运用起来,因人而异,就我自身而言,主要有三个阶段:

1、2011年建仓资金充裕,因此,组合布局时,投入资金较大,重仓买入了桂林三金;

2、2012年预留资金较充裕,因此,我在2012年布局小盘成长股时,刚开始买入都是百分之二、三的买;

3、2013年布局接近完成,资金较少,每次买入约百分之一,分档买入法为主,且时常将较高档位的筹码退出,回收资金用于其他小盘成长股。

有趣的是,越谨慎投入越少,所得的结果反而越好,相反,我寄以厚望的大手笔重仓,反而表现一般。

这也说明了,越主观越集中,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往往事与愿违;

相反,越依据客观的低价事实行动,适当分散到多只各类型的极限底价股票,反而可以收获许多意外之喜。

盈亏本同源,容错自适应。

牢记安全态度的引领,用复利规律来思考长期问题,具体交易策略是可以根据市场特点与资金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的。

四、长线理念不会变,时点选择会改变

自从我1995年入市以来,我自始至终都坚持一个理念,也就是长线才能赚大钱,虽然我的短线技巧并不差,如果我真的想抓短线买卖点,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准确率还是有的,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再厉害的短线高手,也不可能长期超越市场,大多在对对错错中走向平庸。

少数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断成功以至于忘了自己是谁,最后都会过于自信地放大风险,直到暴仓。

我亲眼见到一个朋友,迅速地把资产做到上千万,然后,一次大败,变成负债上千万。

相反,那些做长线的交易者,也许一样平庸,但从来没有见过谁会被市场消灭的。

所以,尽管我本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容许各种做中短线的人到我博客、微博探讨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我赞同他们的观点,因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长线交易者。

虽然,我有时也减持或清仓某支股票,但那也是因长线布局的资金管理需要,或者是在回避判断错误的风险。

总之,在我内心里,我始终坚信,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是那些个翻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长线股票,而不是小打小闹地反复折腾。

我交易的核心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发现长线大牛股不容易,我只能做高概率的事情。

像云南黑药那样的超级大牛股很少,就连以善种时间玫瑰的蛋饼都被半路甩下马来,更何况那么多妄想重仓集中押长线超级大黑马的普通交易者。

以我的经历来看,从上市两三年的次新股中,发现华兰生物、双鹭药业、莱宝高科等涨幅十几倍的阶段性大黑马还是有可能的,运气好的人,其组合中也可能就包含了超级大黑马。

至于买入方法,我在《重剑无锋》中有反复说过,基本是两种:

“小盘成长股的买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经历熊市大跌考验的坚实历史高位平台,后期挖坑介入;这种方式多用于换股调仓,并不一定符合容错交易系统理念,除非在平台整理期间,业绩的快速提升导致安全边际上限上移,原则上不宜采用这种跟庄式买入。

另一种是划定容错区间内的越跌越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小盘成长股往往要到熊市最后下跌中才惨烈下跌,因此,买入不宜太早,且买入价位要有足够的宽度。

”(P321)

应该说,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主要脱胎于威廉欧内尔《笑傲股市》的“CANSLIM”模式,结合了我早期跟长庄股的经验。

优点在于:

一旦抓住,通常都是大牛股,突破力极强,短期效果很好。

缺点在于:

熊市不好用(我们跟的长庄也会看错市场),买的价位较高(熊市会套得极惨),可能会错过一些不符合该模式的长线好股。

既然,没有人知道熊市何时到来、何时离去,还是慎用一些赚钱很快,危险也不小的方法。

第二种方式,用容错体系寻底,优点是从鱼头一路吃到鱼尾,做得好的话,在极限底价买入,将比各路机构的成本还低。

缺点在于:

要有一定的基本面分析能力,要能找到真正的长线股票;

容错寻底的档位要设置准确,设置不准就不是在买底,而是在半山腰站岗;

容易犯过于主观的毛病,自己看好的,未必就是市场认同的真正好企业,明明自己觉得已经很便宜了,却还躺在地上一、两年不动;而有些市场表现强势的企业反而能够成为超级大牛股。

起步较慢,有些在牛市第一波时表现很平常,耐不住性子的,可能被半路甩下马去。

经过多年的磨炼,由于基本面分析能力的加强,极限底部研判的能力提高,出于长线安全的考虑,使得我在交易方式上更多地倾向于用后一种方式,我宁愿起步时跑慢一点,也不会为了跑快几步,而不小心踩到平台突破失败的陷阱里(如书中举例的:

熊市中的巨星科技与昊华能源)。

做交易的关键是要抓住最重要的事,其他都只是核心问题的派生而已。

下面,我就为什么改用后一种方法(也即容错寻底五档逢低买入法),谈四点个人感受:

(一)胜于易胜

在《重剑无锋》的签名纪念版上,我除了签名外,一般都会写上一句交易格言,内容比较随机,但我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这句话,来自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四篇“军形篇”,整段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

通过激战而取胜,即使是普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最高明的(小小辛巴注:

之所以不算最高明,是因为存在失败概率,勇将虽好但很不靠谱,很难保证将士次次勇猛,我觉得这句话适合于提醒追涨杀跌的各路猛将)。

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容易取胜的敌人。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打了胜仗,既不显露出智慧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整个战胜过程似乎很简单。

他们取得胜利,是不会有差错的。

他们之所以不会有差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勇猛、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事先所准备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那些已经处在失败地位的敌人。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开始交战;而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

胜于易胜,是我最推崇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易胜呢?

挖掘好企业就是易胜吗?

这个似乎难度不小,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企业分析能力,既无法细究财务数据,也无法进行实际市场调查,而所谓的根据常识来选股,也经常中陷阱,前段时间,买酒,久亏;买药,药倒;买据称最有钱的银行,还会闹钱荒。

抄市场大底才能易胜吗?

这个好像难度也不小,大家天天盯着市场,每次大暴跌,就来猜底,但不管多知名的,都没一个猜中,什么铁底、锅肃清底、李瓷底、钻石底、玫瑰蛋饼底、建国底统统没用,目前尚未被推翻的大概也就是1849点,那天中午我买了几只股票后就吓得去睡觉了,这个算是辛巴底,但有用吗?

即使在那个最低的点位,很多想买的好股票,根本就没有跌到难以置信的便宜价,相反,股指上去后很久,有些知名股的股价却创了新低。

可见,易胜是指获取战斗胜果容易,但是事先所准备的“所措必胜”并不容易。

根据我多年经验的总结,要想进入易胜状态,单研究企业不行,仅研究市场也不行,只有综合各种因素抓住个股极限底部,才能进入最有把握的易胜状态。

牢记“一底顶千牛”的四条核心思想:

1、越接近个股极限底部,安全边际越高(符合格雷厄姆的理论)。

2、越接近个股极限底部,越能抵抗系统性风险(个股确认极限底部并走出一段升幅后,将来即使遇到再大的股灾,也无法让好股票回到最初的极限底部,回顾历史就知道,不管大盘怎么跌,也无法让云南黑药、青岛啤酒等这样的企业跌回当年启动的原位)。

3、越接近个股极限底部,越能实现超额的利润(盈亏本同源,符合巴菲特所说的:

“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

4、越接近个股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