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74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9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爆破专项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爆破专项方案.docx

《爆破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破专项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爆破专项方案.docx

爆破专项方案

新建宝麟铁路TJ-D标

(DK36+700~DK51+550)

爆破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

宝麟铁路TJ-D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二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及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

宝鸡市,凤翔县、岐山县,工程大部分位于凤翔县姚家沟镇,麟凤路边。

地形地貌:

线路范围东北部属黄土台原南部边缘地带,高程635~1500m,为沟岭相间的残塬沟壑地貌;西南部属渭北平原,高程635~850m左右。

本标段经过了黄土沟梁低中山区。

交通条件:

区域外围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干线铁路经过,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

项目附近的主要公路有S104、S210和S306。

标段内属黄土沟梁中低山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可经由凤麟路、略亢路到达工地附近。

项目周边交通环境见总体平面图。

气候条件:

本区域属于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春季冷暖交替,多寒潮、霜冻、大雾天气。

夏季凉爽,降水较集中,多大暴雨、冰雹并伴有大风。

年平均气温9.1~15.5℃,极端最高气温37.8~40.1℃,极端最低气温-19.2~-25.2℃,最热月平均气温21.7~24.4℃,最冷月平均气温-4.1℃。

雨季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年平均降水量607.9~620.4mm,年最大降水量901.1~986.1mm。

年平均蒸发量1401.6~1389.1mm,年最大蒸发量1715.5mm。

年平均风速1.9~2.0m/s,最大风速17~20m/s。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0~53cm。

1.2工程范围

TJ-D标段起讫里程为DK36+700~DK51+550,长14.85km,包含隧道10759m/6座(无辅助坑道,开挖断面约50m2),占线路总长度的72.5%,各隧道围岩比例及长度见表1.

表1隧道工程数量表

序号

隧道名称

隧道全长(m)

最大埋深(m)

最小埋深(m)

Ⅲ级围岩

长度/%

Ⅳ级围岩

长度/%

Ⅴ级围岩

长度/%

1

何家湾隧道

3574

231

3315m/92.75%

185m/5.18%

74m/2.07%

2

园古头隧道

1190

128

15

/

920m/22.69%

270m/77.31%

3

杨家山隧道

1940

163

6

/

1360m/70.10%

580m/29.90%

4

高崖隧道

628

80

/

410m/65.29%

218m/34.71%

5

苟家岭隧道

1460

165

/

1190m/81.51%

270m/18.49%

6

铁甲山隧道

1967

176

3

/

1575m/80.07%

392m/19.93%

合计

10759

3315m/30.8%

5640m/52.4%

1804m/16.8%

2.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规范》TB10417-2003;

⑶《铁路隧道锚喷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⑷施工图设计文件:

宝麟施(隧);

⑸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⑹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人员配备及施工队伍施工能力的基本情况。

3.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

⑵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管理要求;

⑶严格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编制,确保履约;

4.全断面爆破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危石处理后,由测量组准确定出隧道中心,定出开挖轮廓线并在开挖工作面上用红油漆做出明显标识,同时检查上次开挖周边轮廓超欠挖情况,将测量结果向现场开挖班做出详细交底,并将交底书报现场技术负责人,测量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在以上工作的同时,其他人员进行开挖准备,接高压风水管(台车电缆、水管),照明电线、灯具,并将风钻、钻杆、钻头等工具运至掌子面,使之就位。

2)钻眼:

检查前期工序无误后开挖班进行钻眼,钻眼深度、间距按钻爆设计进行,周边眼布置在开挖轮廓线上,周边眼的外插角不大于3度,周边眼外的其它眼轴线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

辅助眼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使爆出的石块块度适合装碴的需要,爆破设计见爆破设计图。

掏槽眼:

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

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

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周边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内圈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炮眼深度大于2.5m时,内圈眼与周边眼采用相同的斜率钻眼;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周边眼的炮眼残留率应达到60%以上。

钻进中应充分发挥支架作用,以加快钻进速度,减轻体力劳动:

一条线:

钎子、风钻、气腿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从后面看是“一条线”,这样使钻机不会左右摇摆;中心钻:

掌握好支架的进气量,使支架不致忽上忽下,使钻杆始终在炮眼中心位置旋转;靠边站:

一人操纵一台风钻,人要站在钻机的侧后方,使风钻贴在身边,稳住风钻,不使风钻左右摇摆;拨钎:

钻孔满足设计深度后,不宜多钻应及时拨钎转移。

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中,可停风拨钎,停机时应先关水后关风。

在破碎岩石中,为克服阻力钻机应带风转动拨钎。

3)吹孔装药:

用高压风将炮孔中的碎石泥浆吹净,严格按爆破设计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引爆,尽量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掏槽眼、掘进眼连续装药。

装药时注意雷管的段别,避免用错雷管;底板眼的雷管要用最大段别,将碴尽量向外翻出。

4)引爆:

已装药的炮眼及时用炮泥堵塞炮眼,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禁止用碎石、纸板等物品填塞,且堵塞密实。

装药完成后将各段毫秒延期非电雷管脚线集束于掌子面中央,连接成起爆网络。

5)退台架(台车):

爆破准备工作完成后,用装载机将多功能台架牵引至安全地带(台车退出掌子面进入检修间修理)。

6)爆破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除爆破作业人员外,其它无关的人员均撤至安全地段;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引爆由持有“爆破员作业证”的炮工操作。

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检部门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

7)通风:

爆破后15分钟后方可进入爆破面检查,检查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瞎炮未经处理,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作业。

8)出碴:

经检查无危险后,装载机、自卸汽车进洞出碴,出碴采用两台装载机平行作业,减少装碴时间。

出碴完成初期支护后,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4.2施工方法

III级围岩全断面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钻钻孔,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光面爆破,ZL50C装载机装碴,8T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的弃碴场地。

III级围岩循环进尺2.4m。

见附图1:

“全断面施工方法示意图”。

4.3钻爆设计

⑴爆破施工机构组成

我项目部成里了专职的爆破施工管理小组,具体组织机构见下图:

本项目的爆破工程主要是隧道开挖爆破。

隧道III级围岩3315米,开挖方量约18万方,开挖主要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

 

爆破施工组成机构框图

 

 

设计原则

采用光面爆破。

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进尺,爆破器材等条件编制爆破设计。

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10cm。

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本工程采用乳化炸药。

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采用毫秒微差起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以减小起爆时差。

⑶钻爆参数的选择

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试验时参照表2“光面爆破参数表”。

表2光面爆破参数表

岩石种类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cm)

相对距E/W

周边眼装药

参数(kg/m)

硬岩

55~70

60~80

0.7~1.0

0.30~0.35

中硬岩

45~65

60~80

0.7~1.0

0.2~0.30

软岩

35~50

45~60

0.5~0.8

0.07~0.12

⑷掏槽方式

采用斜眼掏槽。

⑸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装药结构:

周边眼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岩石很软时采用导爆索。

堵塞方式:

所有装药炮眼用炮泥堵塞,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

爆破效果监测及爆破设计优化

爆破效果检查:

超欠挖检查;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检查;爆破进尺是否达到爆破设计要求;爆出石碴块是否适合装碴要求;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两次爆破衔接台阶不大于10cm。

爆破设计优化:

每次爆破后检查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修正眼距,用药量,特别是周边眼;根据爆破后石碴的块度修正参数。

石碴块度小,说明辅助眼布置偏密;块度大说明炮眼偏疏,用药量过大;根据爆破振速监测,调整单段起爆炸药量及雷管段数;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爆破眼眼底基本上落在同一断面上。

详见附图2“全断面开挖爆破设计图”。

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①控制超欠挖措施

控制好超欠挖可以保证开挖成型、保证初期支护质量、有利于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力、利于砼的喷射以及利于防水板的铺设等诸多优点,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超欠挖:

a.正确标示开挖轮廓线

在爆破前画开挖轮廓线时考虑施工误差,并考虑预留围岩变形和画线误差等因素,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准确的放出开挖轮廓线。

b.保证钻孔质量

炮孔间距符合钻爆设计。

周边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10cm,严格控制周边眼的外插角。

除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外的其它眼孔方向与隧道方向平行,要求孔底在同一平面上。

钻孔结束后要清孔,炮眼用炮泥堵塞,确保单孔装药质量。

定人定位,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不得混岗乱位。

c.光爆

合理选定钻爆参数,不断优化爆破设计。

实现光面爆破的最佳效果,使开挖轮廓圆顺,线性超挖及炮眼痕迹保存率合乎光爆技术要求。

d.优化爆破设计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的光面控制爆破技术。

正确选用周边眼装药结构。

为保证爆破质量,周边眼采用小药卷炸药,间隔装药,并加强炮泥的堵塞质量。

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按设计装药,并顺序起爆。

不断总结、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e.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开挖断面检查

采用TC1202激光断面仪进行爆破质量检查,及时提供超欠挖实测图。

根据提供的实测断面图,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认真分析超欠挖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

f.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超欠挖奖罚制度,将奖罚数量与炮眼残留痕迹、超欠挖范围、超欠挖数量、炸药用量等直接挂钩,形成一套强有力的超欠挖管理办法。

②喷锚、量测

及时支护,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开挖后及时初喷,出碴后及时安装锚杆、复喷砼。

当围岩等级与设计不符时,特别是围岩变软弱时及时提出设计变更,加强支护,以确保围岩的稳定。

5.台阶法爆破施工方法

5.1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危石处理后,由测量组准确定出隧道中心,定出开挖轮廓线并在开挖工作面上用红油漆做出明显标识,同时检查上次开挖周边轮廓超欠挖情况,将测量结果向现场开挖班做出详细交底,并将交底书报现场技术负责人,测量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在以上工作的同时,其他人员进行开挖准备,接高压风水管(台车电缆、水管),照明电线、灯具,并将风钻、钻杆、钻头等工具运至掌子面,使之就位。

2)钻眼:

检查前期工序无误后开挖班进行钻眼,钻眼深度、间距按钻爆设计进行,周边眼布置在开挖轮廓线上,周边眼的外插角不大于3度,周边眼外的其它眼轴线方向与隧道中线平行。

辅助眼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使爆出的石块块度适合装碴的需要,爆破设计见爆破设计图。

掏槽眼:

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

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

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上的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周边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内圈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炮眼深度大于2.5m时,内圈眼与周边眼采用相同的斜率钻眼;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周边眼的炮眼残留率应达到60%以上。

钻进中应充分发挥支架作用,以加快钻进速度,减轻体力劳动:

一条线:

钎子、风钻、气腿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从后面看是“一条线”,这样使钻机不会左右摇摆;中心钻:

掌握好支架的进气量,使支架不致忽上忽下,使钻杆始终在炮眼中心位置旋转;靠边站:

一人操纵一台风钻,人要站在钻机的侧后方,使风钻贴在身边,稳住风钻,不使风钻左右摇摆;拨钎:

钻孔满足设计深度后,不宜多钻应及时拨钎转移。

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中,可停风拨钎,停机时应先关水后关风。

在破碎岩石中,为克服阻力钻机应带风转动拨钎。

3)吹孔装药:

用高压风将炮孔中的碎石泥浆吹净,严格按爆破设计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引爆,尽量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掏槽眼、掘进眼连续装药。

装药时注意雷管的段别,避免用错雷管;底板眼的雷管要用最大段别,将碴尽量向外翻出。

4)引爆:

已装药的炮眼及时用炮泥堵塞炮眼,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禁止用碎石、纸板等物品填塞,且堵塞密实。

装药完成后将各段毫秒延期非电雷管脚线集束于掌子面中央,连接成起爆网络。

5)退台架(台车):

爆破准备工作完成后,用装载机将多功能台架牵引至安全地带(台车退出掌子面进入检修间修理)。

6)爆破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除爆破作业人员外,其它无关的人员均撤至安全地段;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引爆由持有“爆破员作业证”的炮工操作。

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检部门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

7)通风:

爆破后15分钟后方可进入爆破面检查,检查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瞎炮未经处理,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作业。

8)出碴:

经检查无危险后,装载机、自卸汽车进洞出碴,出碴采用两台装载机平行作业,减少装碴时间。

出碴完成初期支护后,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5.2施工方法

IV级围岩全断面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钻钻孔,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光面爆破,ZL50C装载机装碴,8T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的弃碴场地。

IV级围岩循环进尺1.5m。

见附图3:

“上下台阶法示意图”。

5.3钻爆设计

⑴爆破施工机构组成

我项目部成里了专职的爆破施工管理小组,具体组织机构见下图:

本项目的爆破工程主要是隧道开挖爆破。

隧道Ⅳ级围岩5640m,开挖量约为36万方,开挖主要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

 

爆破施工组成机构框图

 

 

设计原则

采用光面爆破。

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进尺,爆破器材等条件编制爆破设计。

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10cm。

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本工程采用乳化炸药。

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采用毫秒微差起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以减小起爆时差。

钻爆参数的选择

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试验时参照表3“光面爆破参数表”。

表3光面爆破参数表

岩石种类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cm)

相对距E/W

周边眼装药

参数(kg/m)

硬岩

55~70

60~80

0.7~1.0

0.30~0.35

中硬岩

45~65

60~80

0.7~1.0

0.2~0.30

软岩

35~50

45~60

0.5~0.8

0.07~0.12

⑷掏槽方式

采用斜眼掏槽。

⑸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装药结构:

周边眼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岩石很软时采用导爆索。

堵塞方式:

所有装药炮眼用炮泥堵塞,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

⑹爆破效果监测及爆破设计优化

爆破效果检查:

超欠挖检查;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检查;爆破进尺是否达到爆破设计要求;爆出石碴块是否适合装碴要求;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两次爆破衔接台阶不大于10cm。

爆破设计优化:

每次爆破后检查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修正眼距,用药量,特别是周边眼;根据爆破后石碴的块度修正参数。

石碴块度小,说明辅助眼布置偏密;块度大说明炮眼偏疏,用药量过大;根据爆破振速监测,调整单段起爆炸药量及雷管段数;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爆破眼眼底基本上落在同一断面上。

详见附图4“上下台阶法开挖爆破设计图”。

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①控制超欠挖措施

控制好超欠挖可以保证开挖成型、保证初期支护质量、有利于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力、利于砼的喷射以及利于防水板的铺设等诸多优点,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超欠挖:

a.正确标示开挖轮廓线

在爆破前画开挖轮廓线时考虑施工误差,并考虑预留围岩变形和画线误差等因素,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准确的放出开挖轮廓线。

b.保证钻孔质量

炮孔间距符合钻爆设计。

周边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5cm,辅助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10cm,严格控制周边眼的外插角。

除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外的其它眼孔方向与隧道方向平行,要求孔底在同一平面上。

钻孔结束后要清孔,炮眼用炮泥堵塞,确保单孔装药质量。

定人定位,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不得混岗乱位。

c.光爆

合理选定钻爆参数,不断优化爆破设计。

实现光面爆破的最佳效果,使开挖轮廓圆顺,线性超挖及炮眼痕迹保存率合乎光爆技术要求。

d.优化爆破设计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的光面控制爆破技术。

正确选用周边眼装药结构。

为保证爆破质量,周边眼采用小药卷炸药,间隔装药,并加强炮泥的堵塞质量。

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按设计装药,并顺序起爆。

不断总结、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e.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开挖断面检查

采用TC1202激光断面仪进行爆破质量检查,及时提供超欠挖实测图。

根据提供的实测断面图,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认真分析超欠挖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

f.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超欠挖奖罚制度,将奖罚数量与炮眼残留痕迹、超欠挖范围、超欠挖数量、炸药用量等直接挂钩,形成一套强有力的超欠挖管理办法。

②喷锚、量测

及时支护,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开挖后及时初喷,出碴后及时安装锚杆、复喷砼。

当围岩等级与设计不符时,特别是围岩变软弱时及时提出设计变更,加强支护,以确保围岩的稳定。

6、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主要包括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收敛、针对Ⅳ、Ⅴ级围岩段观测锚杆轴力、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接触应力、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量测、隧道内分段涌水量和水压、涌水含砂量与含泥量观察、地表水水位观察等监测项目。

量测频率表

项目

量测仪器设备

量测时间间隔

1~15天

16~30天

1~3月

3月以上

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

目测、数码相机、地质罗盘等

开挖面每次开挖后进行

已施工地段喷混凝土、锚杆、钢架1次/天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开挖面离量测面<2B时,2次/天

开挖面离量测面<5B,1次/2天

开挖面离量测面>5B时,1次/周

拱顶下沉

水准仪,挂尺

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2次/月

周边收敛

坑道收敛计

同上

围岩与支护间压力

压力盒,频率接收仪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2次/月

格栅主筋内力

钢筋应力计,频率接收仪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2次/月

结构混凝土裂缝观察

读数显微镜,钢尺

根据需要进行

锚杆轴力

锚杆轴力计

根据需要进行

其它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

监测结束标准:

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

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特殊地质地段:

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断层破碎带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并采取加强措施。

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工程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置于动态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几个主要方面。

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应基准值见下表。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0<Un/3

正常施工

Un/3≤U0≤2Un/3

加强支护

U0>Un/3

采取特殊措施

注:

U0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见表3-13“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Un的确定:

Un的确定应考虑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

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围岩类别

埋深

<50m

50~300m

>300m

0.1~0.30

0.20~0.50

0.40~1.20

0.15~0.50

0.40~1.20

0.80~2.00

0.20~0.80

0.60~1.60

1.00~3.00

注:

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7、质量保证措施

7.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坚持图纸学习与会审,领会设计意图,提出修改建议,避免产生技术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严格组织技术交底;不断完善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方案科学合理,措施详实、可行、可靠。

物资采购控制。

作好分供方的评价和材料的进货检验,确保用于工程的所有材料均符合质量要求。

7.2保证施工工艺质量措施

施工前对导线网进行复测,与设计不符时要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隧道施工视围岩地质状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支护手段,施工中认真进行地质描述和观察,加强隧道开挖后变形收敛量测,收集信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根据围岩情况优选最佳循环进尺,最佳眼孔布置和用药参数,提高爆破质量(提高炮痕残留率),保证开挖断面成型圆顺,控制超欠挖在允许范围之内。

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包括隧底部分)严格控制欠挖。

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且不大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钻孔时按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

掏槽眼、周边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均为5cm,外插角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光面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