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43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 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复 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 句.docx

《复 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 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 句.docx

复句

第八节复句

内容

(一)什么是复句

(二)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三)复句的类型

(四)复句分析例解

(五)紧缩复句

(六)复句中常见的错

一、什么是复句

(一)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叫做复句

例如:

(两人聊天)

a.甲:

我喜欢古典文学。

——单句

乙:

我喜欢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

——单句

b.我不但喜欢古典文学,而且喜欢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

——复句

c.小王喜欢古典文学,小张喜欢什么呢?

—复句

(二)特点

►1.数量上——有两个以上的分句

►例如:

►做是靠想来指导;想是靠做来证明。

其中叫“分句”或“小句”或“单句形式”。

不能叫单句

2.意义上——必须有联系

例如:

a.我不但喜欢古典文学,而且喜欢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

——递进关系

b.风停了,雨住了,太阳从云缝中探出了头。

——并列关系

c.(短信)……大爷死后没有火花,肉买到十块钱一斤……

d.因为这两种理论代表两大对立集团根本不同的利益,所以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3.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

例如:

a.我知道,他不知道。

b.我知道他不知道。

c.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d.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f.对于车座儿,他绝对不客气。

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四条标准)

(一)从结构上分辨

即看有几套句子成分:

一般的讲,具有一套句子成分的是单句,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的是复句。

例如:

a.什么叫语法,语法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则。

b.什么叫语法你应该知道。

c.这种品种麦穗长、颗粒饱满是最突出的优点。

d.这种品种优点很多,不仅麦穗长,而且颗粒饱满。

e.他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

f.他有两个弟弟,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

H.教室人很多,却很安静。

G.小王已经同意了,可是小刘呢?

H.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i.老鼠,打!

j.闪光雷,快看!

K.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从语音停顿上分辨

即看句中有没有标点:

一般的讲句中有停顿的是复句,没有停顿的是单句。

例如:

a.对这件事他完全知道你一点也不了解。

(单)

b.对这件事他完全知道,你一点也不了解。

(复)

c.我给你三本书行不行?

(单)

d.我给你,三本书行不行?

(复)

e.他走过去开了门。

(单)

f.他走过去,开了门。

(复)

(三)从关联词语上分辨

即看句中有没有关联词语:

一般地讲,有关联词语的是复句,没有关联词语的是单句。

例如:

a.他吃了饭上教室看书。

(单句)

b.他一吃了饭,就上教室看书。

(复句)

c.无论什么人,都不准越轨。

(单句)

d.因为下雨,他不来了。

(复句)

e.因为这个缘故,他不来了。

(单句)

(三)从意义上分辨

在意义上分辨就是要注意多义词中的不同义项。

找准了多义词的确切义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

a.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b中的“我想”根据上下文分析是“推测、认为”之义,属引申义。

没有真正的动作行为义,全句是复句。

c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恶。

——(鲁迅《一件小事》)

解释;b中的“我想”是多义词中的“开动脑筋思索”之义,属于基本义,后面是“想”的内容,全句是单句.

课堂练习:

区别单复句

1们先商量一下好不好?

②他有一个兄弟,结婚了。

③因为冷,他不来了。

④大红的太阳,蓝蓝的天。

⑤因为小王,我没去上班。

⑥他躺下睡着了。

⑦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⑧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

⑨不客气的说,我能承担这个任务。

⑩《国际歌》,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作业:

下面的句子分辨单句、复句

a.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歌声。

b.老田说完,一扭身看到了我们,连忙亲热地和我们打招呼。

c.无论姥姥、母亲、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女孩子的这个正义要求。

d.这挺立在风雪中的轻松,正是陈毅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

e.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

三、复句的类型

(一)单重复句

单重复句就是只有一层结构关系的复句。

例如:

①风轻轻地吹着,|柳絮四处飘飞着。

并列

②爸爸走过去,|开开门,|把奶奶迎进来。

顺承顺承

1.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就是几个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说明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

例如,

①风停了,雨住了,太阳从云缝中探出了头。

典型格式:

“又a,又b”。

(1)平列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和“并列”同名,所以叫平列。

例如:

②他既思想好,也学习好。

——陈述一个人的两个方面。

③她一边走着,一边摆弄着自己的辫子梢。

——陈述一个人的两种动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也,又,还,同样,同时,以及,另外。

成对使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一则……二则,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等

(2)对立的

这一类是从肯定和否定这两方面对举着说明几种事物或一种文事的几个方面。

例如:

④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是---而是---”,“是---而不是”等。

组成并列复句注意的问题—排列次序

⑥我们一方面要防止走道极端民主化,走道破坏纪律的自由主义,一方面要确实扩大党民主生活。

⑦王老师既是市政协委员,又是我们学校的老师。

⑧一谈起游击队,人们的情绪也更加活跃起来,口气变了,神色变了。

2.顺承复句

顺承复句是几个分句分别表示前后承接连续出现的动作或物件的复句。

例如:

a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典型格式:

“首先a,然后b”。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的:

“就、便、又、于是、接着、然后、跟着、随后、终于、随即。

成对使用的:

“一……就、首先……然后、起先……接着……后来---”等。

(1)动作顺承

例如:

a.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b.乔厂长前脚走,沈秀琼后脚就跟了出去。

c.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3)物件顺承

例如:

a.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

b.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娥。

c.教室里坐满了男男女女的同学,每个同学手里都捧着一个本,本子上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字迹。

(3)“承接”同“并列”的区别

a.两者排列形式不同例如,

①我又诧异,又不安。

②我先是诧异,接着是不安。

分析:

①左右排列,是“雁形式”,是并列关系;

②前后排列,是“鱼贯式”,是承接关系。

b.“并列”能颠倒次序,承接不能

分析:

“我又诧异,又不安。

”可颠倒成“我又不安,又诧异”。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不安。

”不能说成“我接着是不安,先是诧异”。

3.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就是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不能并存的情况,从中选择一种的复句。

例如:

a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我去。

典型格式是:

“或者a,或者b”。

(1)选择未定的

选择未定的即在需要选择的几项中没有做出抉择。

例如:

a.是小王说得对呢,还是小张说得对呢,还是他俩说得都不对呢?

b.去济南或者坐汽车,或者坐火车。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d.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

(2)选择已定的

选择已定的即在需要选择的两项中有取有舍。

例如:

►a.宁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顾客一时为难。

选择已定的即在需要选择的两项中有取有舍。

例如:

a.宁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顾客一时为难。

先取后舍

b.与其扬汤止沸,还不如釜底抽薪。

先舍后取

选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

或者,或,还是。

成对使用的:

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要么---要么,不是---就是,要么是---要么是。

4.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就是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一层的复句。

这里的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例如:

一首歌的歌词有一句话: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更爱我的祖国。

典型格式是:

“不但a,而且b”

(1)正面递进

正面递进就是各分句都从正面进层。

例如,

a.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正面递进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等。

这些关联词语一般都成对地使用,如果单用就只能单用“而且”,“还”等词语,不能单用“不但”等词语。

(2)反面递进

反面递进就是前一分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后一分句从反面来说明进一层的意思。

例如:

a.(从地上爬起来)他不但没有露出不满的意思,反而说了些客气话。

b.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把错误推给别人。

c.我们不但没有被“锁”住,被“卡”死,日子反而越过越好了。

反面递进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没有)--反倒,不仅没有(不)---反而(竟然)

(3)映衬递进

一分句的意思为另一个分句衬托

例如:

a.老年人尚且有那么大的干劲,何况我们青年呢?

b.不要说我们,就连当官的也没住上那房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尚且---何况”、“不要说---就是”等。

一分句的意思为另一个分句衬托。

5.解说复句

解说复句就是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解释、说明、补充、证明、总括等关系的复句。

例如:

a.母亲同情贫苦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感情。

b.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颗都能装下几万个地球。

c.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

d.1976年1月8日是中国人民最悲痛的日子------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

这类复句很少用关联词语,如果用的话,常用“是”和“就是”,所典型格式是:

“a,即b”。

6.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就是前一分句先说一个意思,后一分句的意思转了弯,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复句。

例如:

a.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转折复句的典型格式是“虽然a,但是b”。

1)重转(也叫让步转折)

重转的特点就是成对地使用关联词语。

前一分句先退一步承认某种事实,“承认十撇开”,然后,后一分句指出与之相反的一面。

转折的意义很重。

例如:

a.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b.尽管天气很冷,可是大家都出汗。

c.尽管学习很紧张,可是大家心情是愉快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

“尽管---但是,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尽管---然而---”

(2)轻转

轻转句的特点是不成对使用关联词语。

常在后分句里用“但是,可是,却”等。

例如:

a.他学习很好,但还不满足。

b.雨已经停了,可是乌云并没有散开。

c.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过只是但但是可是却然而倒可

►有的就干脆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仍然明显,这类复句判断时要用意合法。

例如:

e.夜已经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f.如今家庭经济状况好了,她还是一件旧上衣。

3)“转折”同“对立”的区别

①关联词语不同:

“对立”常用“不是---而是”,而“转折”常用“虽然---但是”。

例如:

a不是甲队战胜了乙队,而是乙队战胜了甲队。

(对立)

b虽然甲队战胜了乙队,但是乙队将来会战胜甲队的。

(转折)

②分句的意义不同:

“对立”一个分句否定,一个分句肯定;而转折复句的前一分句,先承认一种事实,然后再说另一方面。

7.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就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的复句。

例如:

a.因为他学习肯下功夫,所以进步很快。

►典型格式是:

“因为a,所以b”。

(1)说明因果

特点:

前后分句都是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事,全句着重在解释、说明。

所以叫说明因果。

例如:

b.因为雨大,所以车不能开了。

c.节日期间客流较大,因此交通运输比较紧张。

d.农村之所以能够出现五谷丰登的局面,是因为党的农村政策落实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的:

因此因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

成对使用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之所以---是因为。

(2)推论因果

以一定的事实为根据,预测一种结果或者推出一种结论。

例如:

e.既要改革,就要有一套改革的可行性方案。

f.你既然同意了,那么就别后悔。

g.我们既然不是内行,就是从头学起。

h.既然敌人侵略我们,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反击吗?

特点:

前一分句是已经实现或者证实的事,后一分句根据前一分句来进行推断,能不能成为事实,还有待于实践。

它的重点只在推论。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的:

既然、既、就、可见。

成对使用的:

既---就、既然---就、既然---那么就。

8.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就是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明这一假假设情况实现后产生结果的复句。

例如:

a.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血液,他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典型格式:

“如果a,就b”。

(1)顺承性假设

顺承性假设就是假设的情况和结果是一致的。

例如:

a.如果下了大雨,我们就不来了。

b.要使空气变成液体,必须冷到摄氏零下192度。

c.倘若西双版纳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顺着假设情况得出相应的结果。

假设的情况和结果是一致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

如果、假如、倘若、要是、要不是

成对的:

如果---就、假使---使、假若---那么、若是---那么、要是---则

(2)转折性的假设

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假设的情况得出相应的结果,而是得出相反的结果。

例如,

a.宝石即使混进垃圾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b.纵使你浑身是铁,能捻几个钉?

c.即使我们在科学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也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

即使、纵然、就算,成对使用的:

即使......也、纵然......也、再.....也就算.....也

(3)转折性假设同转折复句的辨析

同:

两者前后分句都有转折的意味。

例句;a.即使你去,我也不去。

b.虽然你去,但是我不去。

异:

①关联词语不同②转折假设前分句的情况是假设的,转折复句前分句的情况是真的。

(4)映衬性假设

前分句以假设的方式提出的事实是已存在的,用已存在的事实同后一分句的意思相映衬。

例句:

a.如果说你是爱好和平的,那么你就应该从别人的领土上撤军。

b.如果说当年遵义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准备了必要的政治思想条件,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必将为四化建设奠定必要的政治思想基础。

常用的关联词语:

“如果说---那么”

还有一些假设复句,没有关联词语,这类复句要靠分句之间的意义去判定。

如:

c.体制问题不解决,改革肯定不彻底。

d.这种东西济南再没有,让人上北京去捎

9.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就是一个分句提出条件,一个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所产生结果的复句。

例如:

a.只有你去请,他才肯来。

b.只有正视知识结构不完善,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典型格式:

“只有a,才b”。

(1)有条件句

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条件,一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结果。

条件约束结果,结果能否实现,以条件为转移。

例如:

a.只有播下辛勤劳动的种子,才会收获丰硕甜美的果实。

b.只有血汗浇满园,才能桃李满天下。

c.只要持之以恒,便能取得学习成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

只有、只要、除非、才

成对使用的:

只有---才、只有---就、一旦---便、除非---否则、除非---不、越---越、不---不

(2)无条件句

一个分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一个分句说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例如,

a.无论雄鸡叫不叫,天都会亮。

b.不管他们来不来,我们都去。

无条件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的:

不管、任凭、无论

成对使用的:

不管---都、无论---也、任凭--也、不管---总---

“不管”同“尽管”的区别

►先看例子:

a.不管工作怎样困难,我们也能完成它。

b.尽管工作这样困难,我们却能完成它。

►区别:

1.搭配词语不同,

“不管”常和“也”都关联,“不管”后边常用任指疑问代词“怎样”。

“尽管”常和“但是”,“却”关联,尽管后边常用确指的指示代词“这样”。

2.表示的意义不同:

不管=“无论”,前分句含有假设的意味,情况是未知的,分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尽管=“虽然”,前分句是确指的已知的,分句间表示转折关系。

(3)条件复句同假设复句的区别

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假设,是指前后分句叙述的内容,表示的意思是假设的,没有得到证实,条件呢,是指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一个分句作为另一个分句的条件,假设和条件是从两个角度,用两个标准划分出来的。

这也同人从不同角度可划分出很多的类型一样。

我们教材把“假设”和“条件”并驾齐驱,就如同把“男的”同“工人”放在一起一样,在逻辑上讲,违反了统一律。

这样就使的假复句往往有条件关系,而条件复句也往往有假设关系,例如,只要你去,我就去。

也可以说成“如果你去,我就去”。

两组句子的意思都是一种假设,而每一组呢?

前分句又做后面一分句的条件。

以我个人之见,都应该看作条件句,取消假设复句,把假设复句作为条件复句里边的一种——“假设条件句”。

为什么取消假设复句呢?

►因为假设是指前后分句所表达的意思说的,而复句划分类型的标准是指前后分句有什么关系,而条件复句就是指前一分句做后一分句的条件,所以应该保留条件复句,但是我们教材是作为两种类型来讲的,所以我们也是按两种类型来讲的,这就给我们区别“条件”和“假设”带来了困难。

现在唯一补救的办法是看关联词语:

如果是假设的关联词语就看作是假设复句。

如果是条件关联词语就看作条件复句,如果没有关联词语,最好看作条件。

10.目的复句

目的复句就是一个分句说出一种行为,一个分句说明这种行为的目的的复句。

例如:

a你要事先做好调查工作,以便作到心中有数。

b早点睡,明天好早点起床。

►典型格式是:

“要a,以便b”。

(1)目的得到什么的

例如:

a.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b.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召开了依次学习方法讨论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以便、用以、以、好、为的是”

(2)目的避免什么的

例如:

a.我事先打了个电话免得空跑一趟。

b.我们平常要学得扎实一些,省得考前过于紧张。

c.场内禁止吸烟,以免影响光线。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以免、免得、省得”

还有的句子也可以从得到和避免两种目的叙述一种行为。

如:

d.喜鹊时而张开翅膀忽闪几下,为的是让身子在那颤颤巍巍的枝条上保持平衡,以免滑下去

(3)介词“为了”同连词“为了”的区别

当着“为了”后面带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是介词;如果“为了”后面带的是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那么“为了”是连词。

例如:

a.为了大家的学习,他几乎跑断了腿。

b.为了大家的学习,他几乎跑断了腿。

c.为了保护领土不受侵犯,我边防军日夜不停巡逻。

d.为了班长郑力,我得罪了很多同学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2.我们既要加强领导,又要放于发动群众。

3.我们要不去教室,要不去阅览室听课

4.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非常认真。

5.母亲是人生第一个老师,是每个人最先崇拜的人。

6.要是你去了,他就准能来。

7.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

8.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达到大同的道路。

9.他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大家快进屋去。

10.我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红杜鹃象朝霞。

(二)多重复句

►1.什么是多重复句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并且在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

特点:

就是层次多。

多重复句的“重”就是“层”的意思,多重就是不只一个层次。

例如:

►①只要亿万群众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②他们就不但可以成为熟练

►条件

►的工人,农民和士兵││③而且在他们中间一定会涌现出大批的技术

►递进

►家,革新家,发明家,科学家。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

并列        并列

喝,│柏油路晒晒化了。

 并列         

2.多重复句的类型

(1)二重复句

(2)三重复句

►(3)四重复句

►(4)五重复句

3.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1)统观全局

A.确定分句

a.现在的大清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转)的地方,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园囿。

►总结成二十字:

“统观全局,逐层分析;抓住形式标志,注意意会关系。

a.①现在的大清山,树木不多,②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转)的地方,③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园囿。

b.主观主义,亲派主义,党八股这三种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的东西,但是他还在经常地作怪,还在袭击我们。

b.①主观主义,亲派主义,党八股这三种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②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的东西,③但是他还在经常地作怪,④还在袭击我们。

►c.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返照,窗外有节奏地传来小工们打地基的桩歌,由近渐远,搀杂着多少人的步伐和石溅落地的声音。

►c.①黄昏了,②室内一片夕阳返照,③窗外有节奏地传来小工们打地基的桩歌,由近渐远,④搀杂着多少人的步伐和石溅落地的声音。

B.找准第一层关系

►d①他只是摇头,②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

纹,③却全然不动,④仿佛石像一般。

►d①他只是摇头,︱②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

►并列

纹,③却全然不动,④仿佛石像一般。

e.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

十几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e.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

转折

十几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逐层分析

►f.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f.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转折

►|||又不会营生,│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