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774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加工、安装技术交底.doc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钢筋工程

交底提要

钢筋加工及安装工艺、标准,安全

交底内容

一、钢筋加工

一、施工准备

1.1材料要求

1.1.1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热轧带肋钢筋(HRB400)。

1.1.2绑扎丝:

20号火烧丝、料牌(标示签,俗称“飞子”)。

1.1.3辅料:

石笔或粉笔。

1.2主要机具:

除锈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无齿锯、滑轮、地锚、断线钳、运输工具、钢丝刷、手摇扳子、顺口扳子、横口扳子、底座、操作台、卷尺(15~25m)、盒尺(5m)、钢筋转盘等。

1.3作业条件

1.3.1钢筋的各种加工机械已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安全部门的验收,可以投入使用。

1.3.2钢筋加工棚及操作平台已安装完成,并可以使用。

1.3.3钢筋出厂合格证明材料核实,钢筋原材的各项力学性能复试报告结果合格。

1.3.4成型钢筋的堆场已清理、平整完毕,放置钢筋的木方、垫板已设置齐全。

1.3.5熟悉钢筋下料单、做好加工准备。

1.3.6加工前有详细加工翻样图,分别明示于各自的操作台前以防止钢筋断料、加工出错。

二、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弯曲成型→预检→分类堆放

2.2钢筋除锈

2.2.1对钢筋表面的锈迹、漆污和用铁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2.2.2光圆盘条钢筋表面的浮锈、陈锈等采用在冷拉或钢筋调直过程中除锈。

2.2.3对直条钢筋采用电动除锈机进行除锈,操作时应将钢筋放平握紧,操作人员必须侧身送料,钢筋与钢丝刷松紧程度要适当,保证除锈效果。

2.2.4对于局部少量的钢筋除锈采用人工除锈方法,直接用钢丝刷清刷干净。

2.2.5经除锈后的钢筋应尽早绑扎就位。

2.3钢筋调直

2.3.1对于光圆盘条钢筋和直径不大于14mm的直条细钢筋需要进行调直处理,可采用调直机调直和卷扬机拉伸调直。

2.3.2调直机调直:

对细钢筋可采用调直机调直。

采用调直机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要正确掌握调直模的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

调直模的偏移量根据其磨损程度及钢筋品种通过试验确定;调直筒两端的调直模一定要在调直前后导孔的轴心线上。

压辊的槽宽,在钢筋穿入压辊之后上下压辊间宜有3mm之内的间隙。

压辊的压紧程度要做到既保证钢筋能顺利地被牵引前进,看不出钢筋有明显的转动,而在被切断的瞬时钢筋和压辊间不允许打滑。

2.3.3卷扬机冷拉方法调直

根据现场地情况安装好卷扬机、地锚、滑轮和钢筋夹具,分固定端和张拉端。

安装时,首先应确定张拉距离Lo(即钢筋张拉前的长度),在现场条件许可时张拉距离尽量越长越好,以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张拉距离和钢筋的冷拉率确定拉伸总长度(即张拉后的长度)L,从而确定卷扬机、地锚、滑轮和钢筋夹具的位置。

HPB235级钢筋拉伸率不大于4%,HRB400级钢筋拉伸率不大于1%。

拉伸设备安装完成后,用标牌在钢筋张拉前和张拉后位置处分别做好明显标记。

张拉时,先将整盘钢筋放在钢筋转盘上,用人工拽住钢筋端头拉至张拉端的钢筋夹具上(此夹具应事先放在张拉前标牌位置处),在固定端确定好位置用大钳剪断钢筋并锁定在钢筋夹具上。

然后启动卷扬机进行拉伸,当钢筋夹具达到张拉后位置标牌时,停止拉伸,松开夹具,取下钢筋,并将钢筋夹具退回到张拉前位置,进行下次张拉。

2.3.4对于直径大于等于14mm的粗钢筋有局部弯曲时,采用人工手扳调直即可。

2.3.5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2.4钢筋切断

2.4.1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配料,先断长料,后段短料,减少接头,减少损耗。

2.4.2钢筋切断时应核对配料单,并进行钢筋试弯,检查下料表尺寸与实际成型的尺寸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大量切断成型。

2.4.3钢筋切断主要采用钢筋切断机机械切断。

根据下料单的尺寸用尺量出断料长度,用石笔做好标记,然后用切断机从标记处切断。

对同一尺寸量多的钢筋切断,应在工作台上设置控制下料长度的限位挡板,精确控制钢筋的下料长度。

断料时,必须将被切断钢筋握紧,应在活动刀片向后退时将钢筋垂直送入刀口,切断后,及时将钢筋取下。

切断钢筋时,须用钳子夹住送料。

一次切断钢筋根数宜控制在表2.4.3要求内(表2.3.3仅供参考,对于不同型号切断机,应按照机械使用说明使用)

钢筋切断机一次断料量表2.4.3

钢筋直径(mm)

5.5~8

9~12

13~16

18~20

20以上

可切断根数

12~8

6~4

3

2

1

2.4.2用于机械连接、定位用钢筋应采用无齿锯锯断,保证端头平直,无变形,顶端切口无有碍于套丝质量的斜口、马蹄口或扁头。

用于绑扎接头、机械连接、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等接头部位及非接头部位的钢筋,均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或劈裂头切除。

2.4.5对零星小直径钢筋的切断,可采用手工切断,用断线钳直接切断钢筋即可。

2.4.6用于机械连接以外钢筋切断后的断口,应尽量减少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2.5钢筋弯曲成型

2.5.1划线:

钢筋弯曲前,根据钢筋标识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在钢筋上标示出各弯曲点的位置。

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以从钢筋的一端开始划线,若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

2.5.2机械弯曲成型:

对受力钢筋的成型一般采用弯曲机机械成型。

首先安装芯轴、成型轴和挡轴。

选择芯轴时,芯轴直径的选择跟钢筋的直径和弯曲角度有关,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成型不小于表2.5.2中要求直径选用芯轴(钢筋弯曲最小直径)

钢筋弯曲最小内直径(mm)表2.3.2

弯曲角度

规格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1800

HPB235

15

20

25

30

1350

HRB335

HRB400

48

56

64

72

80

88

100

≤90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5

成型轴的位置应根据成型钢筋的形状确定,成型轴宜加偏心轴套,以调节芯轴、钢筋和成型轴三者之间的间隙,使钢筋弯弧一侧的钢筋保持平直,挡铁轴宜做成可变挡架。

操作时先将钢筋放在芯轴与成型轴之间,将弯曲点线约与芯轴内边缘齐,然后开动弯曲机使工作盘转动,当转动达到要求时,停止转动,用倒顺开关使工作盘反转,成型轴回到初始位置,再重新弯曲另一根钢筋。

在放置钢筋时,若弯1800时,弯曲点线距芯轴内边缘为1.0~1.5倍钢筋直径。

2.5.3手工弯曲成型:

对小直径的光圆钢筋、箍筋等的成型通常采用手工弯曲。

对Ф6~Ф10的钢筋采用带有底座的手摇扳手进行弯曲成型,先将底座固定在操作平台上,将扳手直接套在底座上即可使用。

进行弯曲时,先将底座上划好常用的弯曲角度,然后将钢筋放在转轴和扳手挡板之间,将钢筋上的划线与转轴外缘对齐,转动扳手弯折钢筋到要求位置。

2.5.4螺旋形钢筋成型

螺旋形钢筋,可用手摇滚筒成型,也可用机械传动的滚筒。

由于钢筋有弹性,滚筒直径应比螺旋筋内略小,滚筒直径与螺旋筋直径关系见表2.5.4

滚筒直径与螺旋筋直径关系表2.5.4

螺旋筋内径(mm)

Ф6

288

360

418

485

575

630

700

760

845

Ф8

270

325

390

440

500

565

640

690

765

820

885

965

滚筒外径(mm)

260

310

365

410

460

510

555

600

660

710

760

810

2.5.5受力钢筋的弯钩或弯折要求

1)HPB235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

2)HRB335、HRB400级钢筋末端需作900或1350弯折时,HRB335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HRB400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3)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4)钢筋做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5.6除焊接封闭环形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2.5.5条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6预检

同一部位、规格的一批钢筋加工成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预检,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调整或重新加工成型。

2.7分类堆放

2.7.1打捆:

同一部位、规格的一批钢筋加工成型完成后并通过预检验收后,应及时打捆。

用火烧丝绑扎成捆,至少应绑扎两道,绑扎时应将标识牌穿在火烧丝上。

2.7.2分类堆放:

绑扎好的成捆钢筋运至成型钢筋堆放场地按顺序堆放整齐,并做好总标识。

钢筋加工合格后,按照部位、规格分类码放,并做好标识。

三、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加工成型钢筋的规格、型号、形状等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下料单的要求。

3.1.2钢筋加工完成后,无断裂及损伤现象,平直段应平直无弯曲,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1.3受力钢筋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应正确,应符合表2.5.2的要求。

3.1.4除焊接封闭形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箍筋的弯钩弯孤内径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箍筋端头应完成1350弯钩,弯钩平整不扭挠,其平直段相互平行长短一致(端头可不用无齿锯切割),平直段长度不少于10d且不小于75mm,位于主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弯曲直径应增加一个主筋直径。

3.2一般项目

3.2.1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进行调直时,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大于4%,H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大于1%。

3.2.2用于对焊、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的钢筋,钢筋端头应无热轧弯头或劈裂头;用于螺纹连接接头及套筒挤压接头的钢筋应保证端头平直,钢筋顶端切口无有碍螺纹套丝质量的斜口、马蹄口或扁头,无影响螺纹连接的毛刺。

3.2.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3.2.3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

±10

尺量检查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尺量检查

箍筋内净尺寸

±5

尺量检查

四、成品保护

4.1箍筋加工合格后,按照部位、规格分类码放,并做好标识,利于检查。

4.2加工好的半成品,按指定地点堆放,地面搭设存放架,并标明规格、尺寸、使用部位、简图、数量等内容,堆放应整齐。

4.3对于加工好的半成品钢筋如长时间不使用,应在钢筋上采用苫布进行覆盖,防止加工好的钢筋由于日晒、雨淋等造成钢筋锈蚀、污染。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锈蚀截面时,应将钢筋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5.2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锁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技术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5.3用于在墙体模板内起顶模作用的顶棍,长度应为墙体厚度减2mm,端头用无齿锯切割并刷防锈漆,防锈漆应由端头往里刷10mm。

5.4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5.5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长料,防止在量料过程中产生累计误差。

六、质量记录

6.1钢筋原材出厂质量证明书

6.2钢筋加工下料单

6.3钢筋进场外观检查记录

6.4钢筋后台加工预检记录

6.5钢筋加工检验批记录

二、钢筋安装

一、施工准备

1.1材料要求

1.1.1成型钢筋:

受力筋、箍筋等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等应符合设计图纸、规范及下料单的要求。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锈蚀及油污。

1.1.2绑扎料:

采用20号火烧丝。

铁丝的切断长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1.1.3垫块和保护层控制

控制基础混凝土保护层的细石砼垫块应有足够的强度,塑料卡、钢筋定位卡的质量应满足要求。

马镫高度应通过钢筋排列方向计算确定,并应根据所支撑钢筋网的重量确定制作马镫的材料和制作数量。

1.1.4主要工具

钢筋钩子、撬棍、捯链、扳子、钢丝刷子、石笔、粉笔、尺子、墨斗、油漆、线坠、小线等。

1.2作业条件

1.2.1从事钢筋专业人员均应经过技术培训,特殊作业(机械连接、焊接)应持有有效的岗位证书。

1.2.2基层清理干净,基础摞底线预检检查合格,门口、柱、暗柱以及纵横墙交接处用颜色醒目的油漆(如红色油漆)将位置标示清楚。

1.2.3熟悉图纸和下料单,确定钢筋的绑扎顺序,确定基础梁钢筋和基础底板钢筋之间的绑扎顺序,确定基础节点的做法(如后浇带处模板、防水的做法,集水坑处钢筋的做法等)。

1.2.4雨季施工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集水坑、电梯井等处作好排水、抽水措施。

1.2.5核对钢筋的级别牌号、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涉及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1.2.6防水保护层已完成并已通过隐检。

1.2.7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列出基础底板钢筋的接头形式(采用搭接接头方式的,要确定钢筋的搭接长度)、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接头百分比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1.2.8根据基础底板的厚度及墙柱的形式,确定马镫和定位筋的做法。

1.2.9明确暗梁主筋铺设方向及主次梁上下钢筋位置。

二、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2.1.1基础底板

弹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下层及暗梁钢筋→设置垫块→水电工序插入→设置马镫→绑底板上层钢筋→设置定位框→插墙、柱预埋钢筋→验收

2.2弹钢筋位置线

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到钢筋根数,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钢筋离模板边为50mm,满足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的要求。

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和插筋位置线。

插筋位置线包含剪力墙、柱等竖向筋插筋位置,谨防遗漏。

剪力墙竖向起步筋距柱或暗柱为50mm,中间插筋按设计图纸标明的竖向筋间距分档,如分到边不到一个整间距时,可按根数匀分,以达到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2.3运钢筋到使用部位

按照钢筋绑扎使用的先后顺序,分段进行钢筋吊运。

吊运前,应根据弹线情况算出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

2.4绑底板下层及梁钢筋

2.4.1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设计、规范和下料单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如果底板有集水坑、设备基坑、在铺底板下层钢筋前,先铺集水坑、设备基坑的下层钢筋)。

2.4.2根据已弹好的位置线将横向、纵向的钢筋依次摆放到位,钢筋弯钩应垂直向上。

平行梁方向在梁下一般不设底板钢筋。

钢筋端部距导墙的距离应两端一致并符合向光规定,特别是两端设有梁时,应保证弯钩和梁纵筋相互错开。

2.4.3底板钢筋如有接头时,搭接位置应错开,满足设计要求或在征得设计同意时就可不考虑接头位置,按照25%错开接头。

当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时,应按焊接或机械连接规程规定确定抽取试样的位置。

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时,钢筋应顶紧,连接钢筋处于接头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1P(P为螺距),外露丝扣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检查合格的接头,用红油漆作上标记,以防遗漏。

若钢筋采用搭接的连接方式,钢筋的搭接段绑扣不少于3个,与其他钢筋交叉绑扎时,不能省去三点绑扎。

2.4.4进行钢筋绑扎时,如单向板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应逐点绑扎,中间部分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产生位移。

2.4.5梁绑扎:

对于短基础梁、门洞口下梁,可采用事先预制,施工时吊装就位即可,对于较长、较大基础梁采用现场绑扎。

1)绑扎梁时,应先搭设绑扎基础梁的钢管临时支撑架,临时支架的高度达到能够将主跨基础梁支起离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0mm即可,如果两个方向的基础梁同时绑扎,后绑的次跨基础梁的临时支架高度要比先绑基础梁的临时支架高50~100mm左右(保证后绑的次跨基础梁在绑扎钢筋穿筋方便为宜)。

2)基础梁的绑扎先排放主跨基础梁的上层钢筋,根据设计的基础梁箍筋的间距,在基础梁的上层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的间距,按照画出的箍筋间距安装箍筋并绑扎(基础底板门洞口梁箍筋应满布,洞口处箍筋距离离柱边50mm)。

如果基础梁上层钢筋有两排钢筋,穿上层钢筋的下排钢筋(先不绑扎,等次跨基础梁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再绑扎),下排钢筋的临时支架使得下排钢筋距上排钢筋50~100mm为宜,以便后绑的次跨基础梁穿上层钢筋的下排钢筋。

3)穿主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下排钢筋并绑扎,穿主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上排钢筋(先不绑扎,等次跨基础梁下层钢筋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后再绑扎),下层钢筋的上排钢筋的临时支架使得上排钢筋距下排钢筋50~100mm为宜,以便后绑的次跨基础梁穿下层钢筋的下排钢筋。

4)排放次跨基础梁的上层钢筋的上排筋,根据设计的次跨基础梁箍筋的间距,在次跨基础梁的上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的间距,按照画出的箍筋间距安装箍筋并绑扎。

如果基础梁上层钢筋有两排钢筋,穿上层钢筋的下排钢筋并绑扎。

5)穿次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下排钢筋并绑扎,穿次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上排钢筋(先不绑扎,等主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上排钢筋绑扎完毕后再绑扎)。

6)将主跨基础梁的临时支架拆除,使得主跨基础梁平稳放置在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上,并进行适当的固定以保证主跨基础梁不变形,再将次跨基础梁的临时支架拆除,使得次跨基础梁平稳放置在主跨基础梁上,并进行适当的固定以保证次跨基础梁不变形,接着按次序分别绑扎次跨基础梁的上层钢筋的下排筋、主跨基础梁的上层钢筋的下排筋、主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上排筋、次跨基础梁的下层钢筋的上排筋。

7)绑扎基础梁钢筋时,梁纵向钢筋超过两排时,纵向钢筋中间要加短钢筋梁垫,保证纵向钢筋间距大于25mm(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基础梁上下纵筋之间要加可靠支撑,保证梁钢筋的截面尺寸;基础梁的箍筋接头位置应按照规范要求相互错开。

2.5设置垫块

检查底板下层钢筋施工合格后,放置底板砼保护层用垫块,垫块的厚度等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按照1m左右距离梅花形摆放。

如基础底板或基础梁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

2.6水电工序插入

在底板和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方可进行水电工序插入。

2.7设置马镫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镫。

马镫的摆放按施工方案的规定确定间距。

马镫宜支撑在下层钢筋上,并应垂直于底板上层筋的下筋摆放,摆放要稳固。

2.8绑底板上层钢筋

在马镫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的上层钢筋,上层钢筋的弯钩朝下,进行连接后绑扎。

绑扎时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位置应对正,钢筋的上下次序及绑扎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2.9设置定位框

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在防水保护层(或垫层)上弹好的墙、柱插筋位置线,在底板上网上固定插筋定位框,可以采用线坠垂吊的方法使其同位置线对正。

2.10插墙、柱预埋钢筋

将墙、柱预埋筋伸入底板下层钢筋上,拐尺的方向要正确,将插筋的拐尺与下层筋绑扎牢固,便将其上部与底板上层筋或梁绑扎牢固,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并在主筋上绑一道定位筋。

插筋上部与定位框固定牢靠。

墙插筋两边距柱50mm,插入基础深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锚固长度要求,甩出的长度和甩头错开百分比及错开长度应符合本工程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同时要考虑搭接长度、相邻钢筋错开距离。

2.11基础底板钢筋验收

为便于及时修正和减少返工量,验收宜分为两个阶段,即:

梁及下网铁完成和上网铁及插筋完成两个阶段。

分阶段绑扎完成后,对绑扎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局部调整,然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分别报工长进行交接检和质检员专项验收。

全部完成后,填写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单。

三、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1.2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及相应机械连接标准的规定抽取钢筋接头试件作理学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1.3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弯钩朝向正确。

3.2一般项目

3.2.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2.2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5%,且不应集中。

3.2.3钢筋的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要求。

箍筋加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要求。

3.2.4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3.2.4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和检验方法表3.2.4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网眼尺寸

±20

2

绑扎钢筋骨架

±10

尺量检查

宽、高

±5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4

受力钢筋

间距

±10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

排距

±5

5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尺量检查

6

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水平高差

+3,0

7

受力钢筋保护层

±10

尺量检查

四、成品保护

4.1成型钢筋应按照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4.2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层,以免被钢筋碰破。

4.3地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镫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

4.4基础底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基础底板的墙、柱插筋套好塑料管保护或用彩条布条、塑料条包裹严密,防止在浇筑砼时污染墙、柱插筋。

4.5严禁随意割断钢筋,如设备管线安装施工与结构钢筋有影响时,必须征求设计的意见,有正确的处理措施。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墙、柱预埋钢筋位移:

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加固定框进行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

砼浇筑时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插筋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且所有插筋在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