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775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g2.doc

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结构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3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方案选择 3

一、编制依据 3

二、方案选择原则 4

三、模板支撑方案 4

第三节、各部位模板支撑设计计算 4

一、转换梁大构件模板支撑计算 5

(一)、侧模验算 6

(二)、底模验算 10

(三)、转换梁支撑架体验算 13

二、转换层板模板支撑计算 13

(一)、梁底木枋验算 15

(二)、托梁验算 16

(三)、门架支撑验算 17

第四节、施工方法 18

一、转换梁高大模板支撑施工 18

二、转换层板高支撑模板施工 20

第五节、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21

一、救援预案的目的 21

二、救援机构 21

三、应急响应 22

四、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23

第六节、高支撑模板系统防失稳措施 24

一、技术措施 24

二、施工措施 24

三、施工管理措施 25

第七节、高支撑模板系统检查验收 26

一、模板工程检查验收 26

二、高支撑系统检查验收 28

(一)高支撑系统的基本构造措施与要求 28

(二)高支撑系统验收重点部位 30

(三)检查验收的程序及内容 32

第八节、高支撑系统监测 34

第九节、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35

第十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7

一、安全技术措施 37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39

三、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40

第十一节、附图 42

一、转换梁支撑系统施工详图 42

二、转换层模板支撑平面布置图 42

三、转换层模板支撑监测平面图 42

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

结构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地下1层,1~2层为裙楼,3层为转换层,以上为塔楼,地上总高30层。

结构转换梁位于第3层,转换梁最大截面为1.5×1.8m,转换层层高4.8m,转换层板厚约200mm。

由于转换梁的线荷载已达到了64.8KN/m,因此须按高大模板的相关要求进行模板支撑设计,并按高大模板的施工要求进行监控。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方案选择

一、编制依据

1、《河源长鸿国际花园二期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3、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4、《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1999

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9、《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0、《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

二、方案选择原则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市安全文明工地的有关标准。

三、模板支撑方案

为保证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充分利用我司现有的周转材料,模板及支撑主要材料选取如下:

18mm厚胶合板;68×68松木枋,支撑架管选用:

Φ48×3.0钢管;MF1219系列门架式脚手架。

模板支撑设计选取最不利受力构件进行验算,各部位支撑及施工方案如下:

1、转换梁:

选取最大截面1.4×1.8m,板厚200mm,梁底支撑高度3.00m,采用木模板,Φ48×3.0钢管支撑。

2、转换层板:

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木模板,MF1219系列门架式脚手架支撑。

3、砼的浇筑:

全部选用砼地泵或砼泵车输送,出料口选用导管。

第三节、各部位模板支撑设计计算

本工程模板选用δ=18mm厚胶合板,重力密度为7kN/m3,横、竖楞均选用68×68mm木枋。

木枋和胶合板数据如下:

1)木枋:

2)胶合板顺纹容许强度:

一、转换梁大构件模板支撑计算

计算参数:

换梁截面:

1.5×1.8m;板厚200mm;梁底支撑高度3.00m

支撑体系:

采用Φ48×3.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材材质Q235。

支撑架体搭设尺寸为:

梁下横向设4排Φ48×3.0立管,4横向间路@500mm,纵向间距600mm。

方管上下均设顶托,(管脚顶托倒置,下设2条68×68mm木方作垫木,使转换梁荷载能更均匀向下传递)。

梁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

托梁采用2条Φ48×3.0mm钢管。

转换大梁模板支撑

(一)、侧模验算

1、侧模荷载

梁侧模高为:

1.8-0.2=1.6m

1)、砼侧压力:

取较小值:

即侧压力标准值为:

F=38.4KN/m2

则:

侧压力设计值:

F×分项系数

=38.4×1.2=46.08KN/m2

2)、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查表:

采用导管时取2KN/m2

水平荷载设计值F=2×1.6×1.4=4.48KN/m2

组合荷载:

46.08+4.48=50.56KN/m2

3)、侧模板强度验算

转换梁侧模板受力简图

模板最大弯矩:

模板截面强度:

查表,胶合板顺纹抗弯强度容许值:

故18mm厚胶合板强度满足侧模要求。

4)、模板刚度验算

采用标准荷载,不考虑振动荷载

则:

故在竖楞@200mm时,梁侧模板挠度符合要求

3、梁侧竖枋验算

1)、梁侧竖枋抗弯强度验算

梁侧竖枋间距225mm,为简化计算,将其简化为更趋保守的简支梁来计算。

小横楞选用68×68mm木枋,则:

转换梁侧模板竖枋受力简图

竖枋最大弯矩:

竖枋截面强度:

查表,胶合板顺纹抗弯强度容许值:

故68×68mm木枋强度满足梁侧竖枋要求。

4)、梁侧竖枋刚度验算

采用标准荷载,不考虑振动荷载

则:

故在梁侧竖枋@225mm时,梁侧竖枋挠度符合要求

4、侧模纵楞验算

1)、纵楞抗弯强度验算

纵楞选用2条Φ48×3.0钢管为一组,纵向间距@450mm,最不利时每组纵楞承受两条竖向木枋传来的荷载,则

截面抵抗矩W=10160mm3;

截面惯性矩I=243800mm4;

转换梁侧模纵楞受力简图

每组的荷载为:

横楞间距为450mm,最不利情况下每组纵楞上将承受4条小横楞传递的荷载(如上图示),设每条横楞传递给纵楞的荷载相等,则:

最大弯矩:

截面强度:

纵楞每组选用2条Φ48×3.0mm钢管时强度符合要求。

2)、纵楞挠度验算

纵楞挠度满足要求。

5、对拉螺栓验算

1)、砼侧压力

取较小值,即F=43.2KN/m2

砼侧压力设计值为:

F×分项系数×折减系数

=43.2×1.2×0.9=46.656KN/m2

2)、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查表:

采用导管时取2KN/m2

水平荷载设计值F=2×1.4×0.9=2.52KN/m2

组合荷载:

46.656+2.52=49.176KN/m2

查表:

M12对拉螺栓,其容许拉力为12.9KN,间距按横竖双向@450,则:

故双向M12@450对拉螺栓可转换梁模板要求,施工时选用双向M14@450对拉螺栓。

(二)、底模验算

1、底板计算

1)、荷载计算:

底板自重:

砼自重:

钢筋荷重:

浇、振捣砼荷载:

荷载合计:

96.107kN/m

2)、抗弯承载力验算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小横楞跨间距按200mm考虑:

梁底模受力简图

则:

故底模板强度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荷载不包括振捣砼荷载

则:

底板挠度为:

故小横楞@200mm时,底板模板挠度符合要求。

2、梁底木枋验算

梁底木枋选用木枋68×68@200mm,则:

框支转换梁模板支撑采用钢管,其受力如下图示:

梁底木枋受力简图

1)、梁底木枋荷载计算

底板自重:

砼自重:

钢筋荷重:

浇捣砼荷载:

荷载合计:

12.254kN/m

2)、梁底木枋抗弯强度验算

故梁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弯强度符合要求。

3)、梁底木枋抗剪强度验算

故梁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剪强度符合要求。

4)、梁底木枋挠度验算

故梁底木枋选用68×68mm木枋,间距@200mm时挠度符合要求。

3、托梁验算

纵楞选用Φ48×3.0钢管,每2条Φ48×3.0钢管为一组,纵向设4道,支撑钢管支撑间距@450mm,由于中间2组托梁受力最大,因此计算时取中间1组托梁进行验算,则:

截面积A=2423.9=847.8mm2;

截面抵抗矩W=24494=8988mm3;

截面惯性矩I=2107831=215662mm4;

转换梁底枞向托梁受力简图

每组的荷载为:

最大弯矩:

截面强度:

纵楞每组选用2条Φ48×3.0mm钢管时强度符合要求。

2)、纵楞挠度验算

转换梁纵向托梁选用2条Φ48×3.0mm钢管时挠度满足要求。

(三)、转换梁支撑架体验算

转换梁底钢管采用4Φ48×3.0@500×600mm架管,沿高度方向设置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与门架拉为一体,水平拉杆步距约1.1m,最不利情况下,中间每组立管承受3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则:

查表:

Φ48×3.0钢管计算参数如下:

钢管截面积A=424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为:

f=205N/mm2

回转半径i=15.95mm

按稳定性计算竖管的受压应力为:

立管的长细比为:

查表:

则:

故转换梁底支撑采用3Φ48×3.0钢管,横向间距@600mm,间距纵向@600mm,横杆步距1200mm,其支撑满足梁底支撑稳定性要求。

二、转换层板模板支撑计算

转换层板模板支撑高度达到了4.60m,厚达到了200mm,模板及支撑架体计算参数如下:

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支撑体系:

采用MF1219门架式脚手架,剪刀撑采用Φ48×3.0mm,钢材采用Q235。

门架搭设尺寸为:

门架纵向双体排列,纵向间距为900mm,板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梁顶托采用木方2条68×68mm。

1、荷载计算:

底板自重:

砼自重:

钢筋荷重:

浇捣砼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活载、堆载各按2.5kN/m2计):

荷载合计:

13.975KN/m2

转换层板底模板支撑结构图

(一)、梁底木枋验算

1)、荷载计算:

2)、抗弯承载力验算

按单跨简支梁计算,板底木枋间距按200mm考虑:

板底木枋受力简图

则:

故底模板强度满足要求。

3)、板底木枋抗剪强度验算

故板底木枋68×68@200mm时,木枋抗剪强度符合要求。

4)、板底木枋挠度验算

故梁底木枋间距为@200mm时,挠度满足要求。

(二)、托梁验算

托梁选用2条68×68mm木枋,门架纵向间距900mm,托梁选用2条Φ48×3.0钢管,最不利工况下每组托梁承受5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假设各组托梁受力相等,则:

截面积A=2423.9=847.8mm2;

截面抵抗矩W=24494=8988mm3;

截面惯性矩I=2107831=215662mm4;

托梁受力简图

1)、荷载计算:

每个板底木枋传下荷载:

设两侧荷载相等,则:

2)、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托梁选用2条Φ48×3.0钢管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3)、托梁挠度验算

故托梁2条Φ48×3.0钢管时,挠度符合要求。

(三)、门架支撑验算

1)、门架验算

转换层板底采用MF1219系列门架支撑系统,门架纵向按双体排列,则相邻门架间距为900mm,最不利时托梁跨间承受3条梁底木枋传下的荷载,则:

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H+NQ

其中NG——每米高脚手架的静荷载标准值,NG=0.779kN/m;

  NQ——托梁传递荷载,NQ=5×3.354=16.77kN;

  H——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4.6m。

经计算得到,N=1.2×0.779×4.6+16.77=21.07kN。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N——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Nd——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

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公式计算

其中——门架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kh0/i查表得到,=0.376;

  k——调整系数,k=2.268;

  i——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回转半径,i=14.2mm;

  I——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惯性矩,I=15.943cm4;

  h0——门架的高度,h0=1900mm;

  I0——门架立杆的截面惯性矩,I0=6.08cm4;

  A1——门架立杆的净截面面积,A1=3.1cm2;

  h1——门架加强杆的高度,h1=1536mm;

  I1——门架加强杆的截面惯性矩,I1=12.2cm4;

  A——一榀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1=6.2cm2;

  f——门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205N/mm2。

Nd调整系数为1.0。

经计算得到,Nd=0.376×6.2×100×205/1000=47.79kN。

故门架支撑承载力满足要求。

第四节、施工方法

一、转换梁高大模板支撑施工

1、材料选用

a、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顶撑等全部选用Φ48×3.0mm高频焊接钢管,材质Q235。

管材必须顺直,不得有瘪痕、弯曲等缺陷。

b、连接件均选用铸铁配件。

材质符合《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中的技术要求。

铸铁件不得有裂纹、气孔及疏松,丝扣良好。

2、支撑系统参数:

1)架体尺寸参数:

转换大梁模板支撑脚手架均从第2层楼板面开始搭设,立杆横距500mm,每排4立管,纵距600mm。

横杆杆步距1200mm,从下向上设3道,。

2)模板参数:

钢管顶部设钢顶托,梁(板)底木枋68×68@200,纵向托梁2Φ48×3.0mm,每顶托放置2条。

3)支撑系统:

垂直剪刀撑:

沿脚手架两端和转角处起,纵向每隔5条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连续设置。

横向剪刀撑设置一道,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

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沿架高每4步设置一道,整个架体设置3道。

3、搭设方法

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

放置纵向扫地杆è搭立杆è放置纵、横向扫地杆è第一步纵向水平杆è第一步横向水平杆è连墙件è第二步纵向水平杆è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1)因脚手架从第2层楼板板面开始搭设,按要求设置2条68×68mm垫木仿,并设置扫地杆。

2)立杆在搭设时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大横杆对立杆起约束作用,对确保立杆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

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

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00mm。

3)大横杆上下横杆的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同一排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应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250,且不大于50mm。

相邻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

4)横杆贴近立杆布置,并且扣件扣紧,在相邻立杆之间增设一道小横杆,小横杆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拆除。

5)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沿脚手架两端和转角起,每6根立杆设置一道,且沿脚手架纵向连续设置。

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

6)连墙顶撑与拉结点同时设置,连墙件一般应设置在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结构部位。

7)所有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8)模板的安装:

架体顶部采用可调式钢顶托,梁模板安装时,应在梁模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份的顶撑。

梁模板安装时应校对正确,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校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可靠,当梁的跨度在4.0m或4.0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板跨度的0.1%—0.3%。

悬挑梁应按0.2%进行起拱。

4、转换梁支撑系统设置要点:

1)为避免应力集中对支承层结构砼产生冲切破坏,应在每个立管下部设2条68×68mm木枋作垫木,使转换梁荷载均匀传向下部楼面。

2)架体构造要求:

a、为提高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在门架和钢管立柱的顶部和下部须用水平连杆将其连为一体。

b、转换梁下的支撑架应每5道设置垂直剪刀撑,保证大梁下架体稳定,尤其注意转换梁下的支撑立柱在纵横两个方向均要加设剪刀撑。

3)卸荷回顶设置

a、位于转换层下的第2层梁板板厚为160mm,其支撑先不能拆除,应在转换梁砼浇筑至少14天后再拆除。

b、由于转换梁砼一次成型,产生的荷载较大,为保证结构安全,首层梁与转换梁对应位置下加设回顶,回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架体构造为:

Φ48×3.0钢管,纵横各间距1200×600mm,步距1800mm。

3、架体验收

在高大模体系搭设完后,须对支撑体系进行专项检查,合格后才可转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浇筑转换大梁的砼时,安排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免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

二、转换层板高支撑模板施工

板厚200mm;板底支撑高度4.60m,支撑体系:

采用MF1219门架式脚手架,剪刀撑采用Φ48×3.0mm,钢材采用Q235。

门架搭设尺寸为:

门架纵向双体排列,纵向间距为900mm,板底木方68×68mm,间距200mm,托梁采用2条Φ48×3.0mm钢管。

1、门架式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⑴脚手架的搭设顺序:

安放底座è首步架装在底座上è装剪刀撑è铺设脚踏板(或平行架)插上驳芯è安装上一步门架è装上锁臂。

⑵门架式脚手架应从一端一开始向另一端搭设,在首步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搭设上一步脚手架。

⑶第一步门架下方应在架体底部设可调式钢顶托,并排安放两条木枋用垫木。

⑷依次搭设以后的门架;每搭设一榀门架即安装好剪力撑并锁好锁片,并用钉子固定底座以防滑移。

⑸当首步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用水准仪检测门架的标高,用可调底座调整高度,使门架上部标高一致。

⑹在门架上端的锁座上依次装上锁臂,锁臂的方向应注意另一端一律向上,弯曲一致,不要错向,以免与上一步门架连接时无法就位安装。

⑺在最初两榀门架用剪力撑固定后,即安装脚踏板或水平架,其两端的卡钩锁片应随安装随锁紧。

⑻首步门架式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可从首步脚手架的搭设终点一端,向回搭设第二步脚手架,以防止接头处因误差而造成的联接困难。

⑼对整片的门架式脚手架,要加水平加固杆和交叉加固杆以增加整体刚度。

水平、交叉加固杆采用钢管,用扣件与门架立直连接。

交叉加固杆与门架立杆的夹角应为45°左右。

⑽在搭设门架式脚手架时的时,应先安装好外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

第五节、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一、救援预案的目的

事故发生后,极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

防止事故继续发展。

二、救援机构

1、机构

为及时对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沉陷事故、塌模事故、失火事故等进行有效处理,特成立现场应急救援组织如下:

高支模工程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项目

姓名

电话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职责和分工

(1)组长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并负责调集抢险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

(2)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代行组长的职责。

(3)组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工作,及具体落实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

三、应急响应

出现事故时,在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需立即向组长报告,汇报内容包括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断的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伤亡情况等,及时抢救伤员、在现场警戒、观察事故发展的动态并及时将现场的信息向组长报告。

组长接到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

事故的各情况由公司向外向上汇报。

四、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2、应急救援方法

(1)有关人员的安排

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

组员立即进行抢救。

(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

具体指挥人安排将处于危险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

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

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3)伤员救护

Ø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

Ø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

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

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

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

Ø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

Ø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院。

(4)现场保护

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