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91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docx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记》。

  初次看鲁迅先生的这篇《狂人日记》的时候就感觉很不解,看完后只觉得这是篇恐怖小说吧。

于是,没怎么在意就略过了。

这次《狂人日记》看了第一遍,也仍旧是这个感觉,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挤出2个字:

吃人!

无奈,又认真看了6遍之后,恍然大悟,收获一份很大的震惊,但却不是因为吃人。

  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通过以虚写实,徐徐渐进,然后拨开迷雾的手法带领读者的醒悟。

  从开始心情爽快,夜晚很好的月光,看出还未意识到所存在的危险,其中提到赵家的狗,为后来发展做出预示的铺垫。

后是今晚没月光,于是开始渲染阴暗的气氛,以赵贵翁为代表的一群人都以仇恨的眼神看着我,连小孩子也一样,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与末句相呼应。

表现出当时社会黑暗笼罩,封建黑暗礼教已经从本质上侵蚀了整个社会从小孩到老者的思想。

那样的社会,阴冷的黑暗恐怖的气息漂浮在空气中,令我感受到的是毛骨悚然!

  从狂人意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到揭露吃人的本质,他们从遮遮掩掩到赤裸裸露出凶恶的真面目,白厉厉的牙齿,可看出礼教的吃人与暴戾。

  四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四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统治的社会,也就是四千年吃人的社会,封建礼教的迫害使得现在的人们变得麻木愚昧对于别人的遭遇没有同情心,对于自己所遭受的,没有反抗,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又一天。

  "你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这句狂人的呐喊远比不过这四千年的吃人历史以及这段历史造就的人们的愚昧与麻木无知。

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麻木的无视和可笑的维护群抗,激昂放大声的疾呼换来的是无力的共鸣,以及有力的吃人。

  其中3处提到赵家的狗,凶恶吃人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的狂吠。

从社会的深处散发出的黑暗与阴霾。

作品中狂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反封建者向世人讲述这个社会的吃人本质,意欲唤醒人们,一起推翻旧的吃人的封建礼教。

可是根深的蒂固的吃人礼教让受迫害的人们依旧麻木,国民的劣根性一览无遗。

  然从第一段"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看出仍有所遗憾,狂人的最终屈服,意识到封建礼教根深蒂固,拔除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之,保持自主是多不容易,可作者仍补失憧憬未来。

  文章的最后一句呼唤"救救孩子……"意欲新的希望的呼唤强调科学的启蒙教育思想的行为,国民性的改教。

孕育新文学,倡导新的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二)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有着入木三分的揭露。

《狂人日记》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

“吃人”!

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

“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

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

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你莫笑“狂人”的疯傻怪诞,他在疯狂中却有着时人中难得的清醒。

兄弟邻居固然不会吃他,然而封建礼教却能杀人于无形。

礼教杀人不是以人的生理功能的衰竭为表现,而是以人性被扼杀,人“或为奴隶,或为奴隶而不得”,人不成其为人为标志。

而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就是北大清华等名校十博士极为推崇的孔孟之道。

  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是顶礼膜拜虔诚学习中华文化的好学生。

然而,中日战争期间的日本军队是一支野蛮暴虐的兽军,可与历史上满清入关、张献忠屠四川相提并论,为现代史上所罕有,所到之处给中国百姓留下痛苦的回忆,至今无法忘怀。

当年的日本人经受了明治维新后的普及教育,很多士兵都是高中毕业生,应该是文明人,但在那次战争中,在中国的土地上表现得却像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牲。

  日本东北大学的大西仁教授对此残暴行为的解释是:

“那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西方的科技文明,可以造出飞机大炮,但在骨子里却还是‘君君臣臣’那一套东方文化的底蕴,没有虚心学习西方的文化,特别是没有形成现代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思想。

那时的日本人,上级可以随便殴打下级,老师可以殴打学生,丈夫可以殴打老婆;这样的人在敌对国的土地上凌辱虐待残害俘虏和平民,自然也就毫不稀奇了。

同时,因为缺乏人道主义思想,国家把人民视为工具;当领导给他们灌输了一种所谓的‘崇高事业’和‘伟大理想’时,他们就会像疯子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更会把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想杀就杀。

  “把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的现象至今没有灭绝。

**年12月20日,四川一辆奔驰车将一名3岁的男孩撞倒拖行数米,孩子母亲哭喊着叫停肇事车,不料车上两名男子下车看了看,然后就上车启动车子,倒退着再次从男孩身上碾过……血腥现场5米长的血迹触目惊心。

**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发生了一幕惨剧,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飞快撞倒,送医院后死亡。

而小区监控录像清晰显示,“帕萨特”反复碾压了老人五次。

20XX年元旦前一天下午,成都一辆红旗轿车交通违法,交警曾云盛执法时被突然加速的红旗车拖行500多米。

随后红旗车又将在三环路辅道骑车的夏大爷撞倒,随后逃逸。

一位目击者说:

“那个交警伤得那样厉害,躺在救护车上动都动不了。

”**年4月29日,一堆骨头和碎肉出现在107国道良乡路段肖庄路口南侧。

附近居民猜测死者是遭遇车祸后被往来车辆碾压成肉酱的。

  残酷血腥的人狼行为不仅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家庭暴力上升趋势亦很明显。

根据妇联和相关部门统计,致伤致残致死的严重家庭暴力事件非常普遍。

其中,妇女受害者占97%,老人和儿童占3%;对女方施暴的男性的文化程度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有,学历越低,施暴越凶;农村的家庭暴力远远超过城市。

单就文化影响而言,城市居民和高学历者受西风吹拂较多,农村居民和低学历者保留传统的中华文化较多。

但能否因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比西方文化有更少的人性,我不得而知。

但我确实知道,深受美国文化熏陶的胡适发起组织“怕太太协会”,主张新时代的男人要“三从四德”,一辈子反对暴力;而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刘海洋往黑熊身上泼硫酸、马加爵连杀四位同窗好友、卢刚被公派出国留学却连杀多名世界级天文学家,却绝非良善之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以北大学人为首的知识分子发出“打倒孔家店”的呐喊,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今天却有北大清华等名校十博士发起抵制圣诞节,认为“拒斥西方文化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命题和必要工作”,要求“国人自觉回归传统,弘和光大孔孟之道,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确立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在国人心目中和日用中、以及在国家政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和主位性。

  什么是人性?

谁对谁错?

我在此不作任何评论,事实是最鲜明的证据。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教育已经很普及,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为什么人们依然如此麻木不仁呢?

是教育的失败吗?

还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学者扭曲的学习的本质?

把读书考学当做一种手段,学历很高,专业知识非常了得,但是思想素质却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多少贡献?

我期待着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期待着中国真正的富强起来。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三)

  《狂人日记》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

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醒悟了,震撼了!

  文中一个不懂世事的疯子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子”称为“疯子”的人却故意装作糊涂,明明干出一些吃人的勾当,却做起了“君子”。

文中写道“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及其“翻天妙乎,与众不同”的处世原则更是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黑白的本领描述的淋漓尽致。

他们“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这正是他们缺乏勇气的体现。

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正如疯子对他哥哥的劝说中所说的一样:

“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

”的确,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

为了吃人,竟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谋害。

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少的是亲情,多的只是杀害、暴力与凶残。

所以,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样凶残的目光看着“我”这块肥肉,他们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自戕,这样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多么狡猾无耻与凶残!

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

无非是老子娘教的,“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而如此无知善良的“我”也在无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销赃”的同伙。

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声呐喊:

“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

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醒悟了,震撼了!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