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798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病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细菌;

植株;

  StudyonBacterialInoculationPathologicalofCabbageFusariumWilt

  BaiJianZhaoYongweiWangJiaominWangJianWeiYongpin

  Dingxi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

  Abstract:

Fusariumwiltmainlydamagesthevascularbundlesofcabbageplants.Aftertheplantsaredamaged,theyturnyellowfromtheheartleaves.Withthedevelopmentofthedisease,theleavesofthewholeplantturnyellow.Ifthediseaseisserious,thelowerleavesfalloff,theplantsstopgrowing,becomedeformed,wiltanddie.Whencuttingthevein,petioleandshortstemofthediseasedplant,itcanbefoundthatthevascularbundleturnsbrown,evenblack,andthefibrousrootbecomesless.Inthispaper,thepathologicalsymptomsandcontrolmeasuresofFusariumwiltwereinvestigatedanddiscussedinordertoprovidehelpforthecontrolofFusariumwilt.

  甘蓝枯萎病(又叫甘蓝黄枯萎病),是一种名叫镰刀菌的有害病菌引起的病害,这种有害菌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和抗逆性能,能够在土壤中存活数年,病害菌主要通过在土壤中侵染根部伤口向上发病[1]。

  目前,选用高抗病性甘蓝品种是防治甘蓝枯萎病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运用抗病品种预防为主的同时,采用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苗、清洁田地、避开病害发生期栽种、轮茬耕种、药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保障甘蓝种植收益。

  1甘蓝枯萎病的病理症状表现及危害

  甘蓝枯萎病一般在甘蓝结球期间表现出症状,在夏种甘蓝上发病率比较高,从苗床育苗到大田生长都会发生。

患病的甘蓝,整个植株叶片或者整棵植株失绿变黄,随后叶片会逐步蔫萎枯干,球茎内部的纤维管由黄变成暗褐色,病情严重的地块会造成大片的甘蓝枯死,出现田间缺苗断垄的现象,普通患病地块减产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会发生绝产,对甘蓝的产量和质量带来沉重的打击[2]。

可以说,甘蓝枯萎病是甘蓝种植户最害怕发生的病情之一。

  2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2.1优选高抗性甘蓝品种

  选用高抗性甘蓝枯萎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有效的措施,在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希望、好彩、总统、铁球58、60百惠、绿太郎、珍奇、夏强、中甘18、中甘96等抗性较强的品种。

  2.2培育无病甘蓝壮苗

  在培育幼苗时,一定要选用无病土作物培育土,对种子使用质量分数50%多菌灵(按照种量的0.3%使用)和2.5%适乐时(按照种量的3%使用)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并选用近几年没有发生枯萎病或者没有种植过十字花作物的地块做苗床,同时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枯萎灵等药物喷施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培育无病无虫的壮苗,能够减少甘蓝枯萎病的发病率[3]。

  2.3对甘蓝进行轮茬种植

  实行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轮作。

轮茬种植也是防治田间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在甘蓝枯萎病的防治上,可以选择和葫芦科、茄科等不是十字花科类的作物进行轮茬种植,轮作期要在3年以上,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枯萎病害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少发病率。

  2.4避开病发高峰期栽种甘蓝

  在甘蓝枯萎病容易流行发病的时间播种,甘蓝发病率就比较高,在栽种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提前或延迟播种或移栽,错开病害发病高峰期,也能起到很好的防病害作用。

甘蓝枯萎病的高发期一般在6月9月,移栽时要注意避开;

另外,对于播种的甘蓝,春种甘蓝可以适当早播,而秋种甘蓝适当进行晚播[4]。

  2.5加强甘蓝种植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上,一方面在播种前要及时把前茬作物的枯枝残叶、病株病体清理出园进行集中焚烧,减少田间寄生越冬病菌孢子的数量;

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适度蹲苗;

再一方面甘蓝枯萎病在17℃以下和35℃以上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因此,在遇到高温干旱的年份或天气时,要及时浇水,进行田间降温[5]。

  总的来说,当甘蓝种植地发生枯萎病后,单一通过种子消毒处理、喷施药物、清除患病株体、轮茬种植等常规性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一般难以控制和清理干净。

采用抗病品种预防为主,结合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苗、清洁田地、避免病害发生期栽种、轮茬耕种、药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彩鸽,张殿朋,刘伟成,吴慧玲,刘霆,刘德文.一株甘蓝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测定[J].华北农学报,2014,29(01):

195-202.

  [2]杨宇红,吕红豪,杨翠荣,龚慧芝,杨丽梅,谢丙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源筛选[J].植物保护学报,2011,38(05):

425-431.

  [3]吕红豪,方智远,杨丽梅,谢丙炎,刘玉梅,庄木,张扬勇,杨宇红.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J].园艺学报,2011,38(05):

875-885.

  [4]田仁鹏,康俊根,耿丽华,颉建明,简元才,丁云花.甘蓝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4):

39-42.

  [5]张扬,郑建秋,谢丙炎,李健强,吴学宏,师迎春,马永军.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8(04):

337-345.

植物病理学论文第二篇:

植物病理学中塑封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

完善而充足的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标本的多样性能够体现不同的标本制作技术,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标本的症状特征,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添加二维码的塑封标本增加了标本的多样性,对其具体的制作方法及在植物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从本科实验角度出发,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植物病害;

塑封标本;

制作;

应用;

  Manufacturingandapplicationofplantdiseasespecimenswithcoveredplasticseals

  YANGGuang-lingDONGHuiKONGLing-guangLIULing-zhi

  CollegeofPlantProtection,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Completeandadequatespecimenspecimensofplantdiseasesareanimportantguaranteeforexperimentalteachingofplantpathology.Thediversityofspecimenscanreflectdifferentspecimenproductiontechniques,sothatstudentscanfullyunderstandthesymptomcharacteristicsofspecimensandimprov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professionalcourses.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theplasticsealspecimenswithaddingtwo-dimensionalcodehasincreasedthediversityofspecimens.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oftheexperimentfromtheperspectiveofundergraduateexperiments,thisarticlediscussesthespecificproduc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intheexperimentalcourseofplantpathology.

  植物病害标本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实验的主体教具,能够展现典型的植物病害症状,并且通过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典型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具有不受植物生长季节和区域限制的特点,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和科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病害标本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根据取样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浸渍标本、腊叶标本、玻片标本、盒装标本等,但同一植物病害的相同部位可以采用多种制作技术,制成不同种类的标本,使得标本的保存更加多样化[1]。

腊叶标本的长期保存形式主要有盒装标本和塑封标本,其中塑封标本更能保持材料的原色和发病症状,提高病害标本的展示效果,现将其具体的制作方法与在植物病理学实验的应用探讨如下。

  1塑封标本的适用范围

  植物塑封标本的制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草本植物的茎、少数木本植物木质化的树枝、含水量少,厚薄适中的叶片、穗等等。

根据塑封机型号的要求,所有制作成塑封标本的材料厚度不能超过1.5mm[2]。

  2塑封标本的优点

  大多数的植物病害腊叶标本都能制作成为盒装标本,塑封标本相对于盒装标本的制作存在一定的限制,但也有其优点:

(1)塑封标本重量轻、易搬运、占用空间小;

(2)制作简单,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制作,是制作标本展台最佳选择;

(3)耐保存、经久耐用,防虫蛀、防潮湿、防霉变;

(4)可以正反面都能看,病害典型症状一目了然;

(5)制作成本低,不易损坏;

(6)不用经常熏蒸,减少污染。

  3制作塑封标本的一般步骤

  植物病害塑封标本的制作与其它如盒装标本、浸渍标本有着相同的制作步骤,一般分为采集-筛选-压制-制作-保存几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3.1植物病害的采集

  3.1.1植物病害采集工具

  环境条件与植物病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季节及环境条件下,病害的发生有所不同,大多数的病害发生在根、茎、叶、果实上,针对不同的部位,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要有合适的采集用具,如枝干类病害标本采集需要用手锯、刮皮刀、果枝剪或高枝剪等;

叶片、果实病害采集需要普通剪刀剪取即可等等。

另外,还需要放大镜、标本夹、标本纸(吸水纸或草纸)、采集标签、记号笔、纸袋和记录本等。

  3.1.2采集方法及记录

  植物病害标本是一种有形的实物标本,能够形象地、直观地展示植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3],大部分植物病害标本都能从田间、果园、蔬菜大棚等采集得到。

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要充分掌握病害发生的季节规律及寄主的生长规律才能收获症状特征比较典型的标本。

根据季节不同,采到的病害标本不同,如在北方每年的5~6月份能够采到小麦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等,9~11月份是各种作物处在收获期植物病害具有典型症状采集的季节,果树、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病害标本都能采到,如苹果褐斑病、腐烂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

花生黑斑病;

高粱炭疽病等等。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为了区分采集的不同标本,应注意及时记录,填写好采集记录标签,如寄主名称、时间地点、采集人姓名及病害发生状况和主要的生态环境因子,等等,若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进行拍照记录,效果更好[4]。

  3.1.3植物病害标本的筛选及压制

  采集到的病害标本需要进行筛选处理后进行压制,同一种病害,保留植物病害症状典型的标本,一部分用于标本的分离鉴定,一部分制作成干制标本。

根据不同部位,决定不同的处理办法:

(1)对一般的叶片和用于分离的标本可以采取直接干燥法,如对含水量较少的薄的叶片,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卷曲(如小麦、臭椿等叶片),需要随采随压,其他的可以带到实验室内用标本夹进行压制,即将标本整理平整后,放置在2~3张干燥的吸水纸上,一般每层至少用3~5张吸水纸,在吸水纸的上、下方各放置一张瓦楞纸,以增加标本的透气性[5],含水量大的要适当多加几层,然后用标本夹夹紧,日晒任其干燥,在此期间,要经常更换吸水纸,根据具体情况,前三天每天需要换1~2次,以后每2~3天更换一次,直到标本彻底干燥为止。

(2)对不用于分离的标本,为了保存标本的原色,可以采用陈尚义(2000)提出的烫干法、硅胶烘干法[6]及刘春元等(2003)提出的微波干燥保色法[7];

也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法,即标本在冷冻的情况下干燥,几乎能完全保持原有的色泽和形状。

(3)自然干燥:

水分很少的标本如枝干病害的枝条等,不需要采取任何干燥的手段,在空气中自然干燥[8]。

  3.1.4塑封标本的制作及保存

  塑封标本的制作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必须选择适合塑封的标本材料,如叶片标本和较小的茎秆(如小麦、水稻)等标本。

在塑封之前,植物病害标本必须经过干燥和消毒,然后统一规格选择塑封胶片的规格及症状典型的病害标本,具体步骤如下:

(1)标本选择:

选择病症和病状典型、颜色好、表面干净无破损的植物病害标本,进行修剪和整形。

为了能满足两个自然班上课,同一种病害都需要制作六份,所以要选择多一点的病害标本备用。

(2)标本摆放:

选择统一标准的塑封胶片,将一张稍小的白纸放入胶片中,然后将修剪好的标本合理摆放,便于观察病害的特征,又能放在胶片的合理位置,使做出的塑封标本美观、整洁即可。

如果较小的标本,如小麦秆锈病、花生黑斑病等可以多放几个标本。

(3)粘贴标签和二维码:

在胶片的右下角放入标本的标签。

标签要统一规格,包括病害的名称、拉丁学名、采集人等;

在标签一侧,插入该病害的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知道病害的相关信息,如病害的症状、病原形态特征、病害的发生特点、发病规律及条件、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参考资料等等,可直接将这些内容存到手机上,以备课后复习,而不用再去找书本,简单快捷。

(4)过塑:

按照塑封机的操作规程,将摆好标本的胶片放平,放入预热到160℃的过塑机中塑封即可。

(5)塑封标本注意事项:

①物病害标本必须完全干燥,否则标本塑封后易失绿;

②温度要合适,这样塑封的标本平、清晰;

③布局要合理,美观大方且病害症状典型清晰[9]。

(6)塑封标本的保存:

根据病害类型或受害作物不同,可以将塑封标本装订成册,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进行保存,切忌潮湿、强光和高温。

  4塑封标本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理学实验课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各种病害标本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田间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标本架起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

因此,植物病害标本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10]。

作为培养植保人才必备的实验用材,实验课中标本的多样化更能提高学生认识病害的兴趣,如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基础植物病理学等专业基础实验课中,每一堂课所用到的标本几乎涵盖标本库中所有形式的标本,如病原挂图、病害症状挂图、玻片标本、散装的腊叶标本、盒装标本、过塑标本等,每次实验课还提供2~5种新鲜标本供学生观察和制作成临时玻片,以便对病害加以识别和鉴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鉴别要领[11]。

随着多媒体互动系统的应用,虚拟玻片、录像、PPT等也是重要的授课手段,标本种类的多样化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得实验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标本形式和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得了解和掌握理论课中所讲的病害特征,其中在教学中利用手机等通讯设备,扫描添加二维码的过塑标本,如君迁子的角斑病、桃树的白粉病及细菌性穿孔病等,更能简单、形象、快捷地掌握各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识记[12],而不用再查阅课本,节省了时间;

通过扫描也可以将与病害相关的知识存储到手机上,便于课后复习之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由于过塑标本的制作受特定条件限制,只能作为盒装标本的补充,增加标本的多样性,丰富标本的种类。

  5结语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重要的资源,在本科的实践教学和科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病害标本的建设是一项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随着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要求也随之而来,标本保存多样化和应用现代化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实验课的要求及病害发病的部位不同,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

同一种病害的不同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病害标本制作和保存技术,如加上二维码的塑封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素材,使得病害标本更加多种多样,补充了标本库中标本的种类。

目前,部分病害的塑封标本已制作完成,结合其他形式的标本和教学手段,以期为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杨媚.植物病害标本的类型及其制作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8):

2359-2360.

  [2]张美萍.植物塑封标本的制作[J].生物学杂志,1999,16(5):

31.

  [3]杨媚.植物病害标本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

1583-1584.

  [4]崔继武,杨寒丽.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J].河北农业,2014

(1):

36-37.

  [5]姜治国.植物塑封标本制作技术[J].湖北林业科学,2017,46(5):

89-90.

  [6]陈尚义.植物标本保色新方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12

(1):

15.

  [7]刘春元,刘建华.蜡叶病害标本微波炉干燥保色法[J].植物保护,2003,29(5):

14.

  [8]杨广玲,董会,张卫光.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188-189.

  [9]张德俭,靳学惠,马汇泉,等.植物病害标本塑封保存技术[J].现代化农业,1995(10):

33-34.

  [10]刘旭燕,蔡红,陈兴全,等.植物病害教学标本的建设和管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6):

109-112.

  [11]许美容,邓晓玲.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

85-88.

  [12]张伟,张淑苗.甘肃药用植物病害标本库的建设及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26(21):

186-1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