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806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

后来,托马斯又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同年9月,他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从莱斯特到利物浦观光。

次年他又组织了旅游团到苏格兰观光。

之后,各种旅行社纷纷成立。

从托马斯·

库克组织集体包价旅游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期是近代旅游的发展阶段。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交通工具的改善(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旅游活动发展十分迅速。

团体旅游和为游客办理旅游代理业务的旅行社的兴起和发展,使旅游变得更方便轻松,真正成为了一种愉快的享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团体旅游和旅行社的出现和发展又使旅游价格因规模的扩大而便宜了,更多的人能参加到旅游者的行列中去。

这段时间.以观光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取代了古代的旅游,旅游真正具有了现在所理解的涵义。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

此后饭店逐渐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调查,1979年全球旅游人次为23.7亿人次;

1983年为35亿人次,参加旅游的人次占到了全球人口总数的70%;

1993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40亿人次,旅游业也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

1990年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收入为29010亿美元;

1993年接近35000亿美元。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更快,业已上升为世界最大的产业。

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

2002年我国旅游业创汇达204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人民币。

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排名世界第5位。

旅游业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人怀疑旅游业将持续增长。

问题是增长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增长的速度是多少?

人们已经认识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旅游业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

对于国际旅游而言,外汇兑换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英国的经济学家精英机构的研究证明,私人消费的增长对旅游业增长具有十分敏感的影响:

当私人消费水平增长1%时,旅游增长率为0%;

但当私人消费增长率为2.5%时,旅游增长达到4%;

消费增长为5%时,旅游增长达10%。

总体上呈加速度递增(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1988)。

就中国的国际旅游业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来,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204亿美元,增加了近80倍”。

中国在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也呈现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旅游业近十几年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收入规律的作用体现。

大众旅游在中国步入轨道并逐渐呈现快速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

其中:

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

城镇居民旅游支出284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03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0元。

城镇旅游者人均花费739.70元,农村旅游者人均花费209.07元。

国内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作用。

此外,国内旅游的发展,还起到了对国民进行户外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提高文明程度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2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ﻭ一、旅游者(tourist)

(一)国际上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最早的国际旅游者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

该定义为: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又称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游客”(visitor)、 “旅游者” (tourist)和“短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

提出游客的定义为“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义。

  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国际游客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

(1)下述几类不是游客:

1)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3)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4)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2)下述几类属于游客:

1)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2)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3)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

4)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国际游客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1夜的游客,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但不包括过境旅客。

2.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h的人。

不同的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有所不同。

如美国旅行数据中心和美国人口调查局将国内旅游者定义为除通勤工作外基于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超过160km的人,不论逗留时间长短。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境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

1.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逗留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游客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行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客(不过夜游客)。

2.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4.国内旅游者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它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5.国内一日游游客

在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二、客源地(origin)与目的地(destination) 

 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旅游表现为客流和信息流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流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

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产品;

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图10—1)。

(一) 客源地(origin) -

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

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来看,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一个经济水平不高、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

从游客的出游能力来看,也同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仅有旅游的动机,不一定就有出游能力。

在具备了旅游动机之后还需要两个条件: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潜在的或现实的旅游者。

可自由支配的收人和闲暇时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

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

显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闲暇时间的多少虽然不一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应,但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因此,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以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旅游动机的产生,还是旅游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的获得来看,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

故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

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传统的客源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很活跃,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出境旅游人次也在逐渐增多,在世界客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

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2002年来我国的外国游客中有一半以上来自该地区,仅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游客数量就达到703.4万人次,占我国全年入境外国旅游者的52.4%。

而日本、韩国更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客源国。

(二)目的地(destination)            

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

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1.地中海

是欧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

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是以海岛、海岸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兼有海滨岩岸风光和湖泊风光,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阳光、海水、沙滩风景地带,以海岛、海岸、山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为主,兼具民族风情。

本区的旅游客源地主要是西欧国家。

西班牙是国际度假旅游的首位目的地。

       

2.加勒比海

是北美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范围包括加勒比梅沿岸的墨西哥、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群岛国家和地区,如:

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等。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茂密的热带森林,奇异的海洋动物,海水、沙滩、阳光及古老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构成本区最具吸引力的内容。

本区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3.东南亚

本区是一个近年来发晨较快的旅游区,与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相比,本区的旅游资源要分散得多。

本区主要指中南半岛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

本区以热带海滨风光著称,宗教寺庙等古迹也十分突出,民情风俗独具魅力。

主要客源地为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香港。

4.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是中南欧的主要山脉,最高海拔达4500m以上,其山脊部分由火山岩构成,经古冰川作用后,形成了锯齿状山峰和深切的U行谷,地势高差悬殊,十分壮观。

冬季是阿尔卑斯山一年中第二个旅游高峰期,即使是在山脉的最南部也有足够的积雪开展滑雪运动。

由于阿尔卑斯山的海拔和冬季处于稳定的大陆高气压系统所笼罩,造成长时期的严寒天气,天气晴朗而稳定,日光充足,可积累大量的优质的降雪。

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是主要的山地国际旅游中心。

            

(三)交通连接           

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地的桥梁。

没有良好的文通条件就不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代大众旅游就是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才形成的。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运营,使国际旅行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大大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

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海外游客在华的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占有很大的比重见(表10—1)。

表10—1   中国国际旅游分类收入 

年 份

1987年①

1994年

2001年

  分类项目

亿美元

所占比例/%

商品销售

5.92

32.1

12.41

16.9

37.54

21.1

饮 食

1.74

9.4

14.04

19.2

15.39

8.7

住宿

4.81

26.1

18.28

25.0

22.42

12.6

长途交通和邮电

3.56

19.3

17.32

23.8

56.84

31.9

市内交通

0.32

1.7

2.97

4.0

6.02

3.4

娱 乐

——

0.86

1.2

13.77

7.7

景点门票

2.57

3.5

8.02

4.5

其 他

2.09

11.4

4.71

6.4

17.93

10.1

共计

18.44

100

73.23

100

177.92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旅游局《来华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整理。

 

11987年没将娱乐、景点门票单列统计,而包含在其它项目之中。

         

但据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统计资料汇编》,我国旅游收入中,娱乐游览长期为4.6%,比香港、西班牙高,比泰国、美国、菲律宾低。

因此,重视交通路线的建设和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关系到旅游地价值的实现和旅游服务质量的优劣,对旅游业意义重大。

旅游交通与一般的客运、货运交通相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游客沿交通线上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空间位移,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经历和体验,是旅游者最终获得的旅游体验中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常常利用已有的基础交通线路(并非为旅游而修建的交通线).但是,旅游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地的分布来选择组合自己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

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即通常说的旅游产品)向市场销售。

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

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作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

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应适应这种规律.把规模、等级相当的景点和旅游地以最经济的、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交通线。

在中、小尺度空间上,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中心旅游地)作依托作节点状旅游。

因此,中小尺度的交通线路的建设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作放射状与低一级的旅游地(点)相联结。

旅游交通从空间层层次上可分为三种: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

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

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

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三、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

(一) 客源地和目的地相—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人、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

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二)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

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

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又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去北京郊区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针对于某一具体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上述现象是相互重叠的,很难分开。

     

第3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的概念和旅游地文化

文化是一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它社会现象。

旅游地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

一个好的旅游地必须使游客时时处处感受到特色鲜明、颇有品位的旅游文化氛围。

如果说,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那么,旅游地文化则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近年来,旅游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正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对旅游地的文化特征的研究,更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旅游文化的研究开始出现重视区域特色的研究趋势。

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文化是作为一种系统而存在的。

而任何一个旅游地的文化都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

了解旅游地文化的结构,对深入分析旅游地的文化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旅游地文化包括三个不同层面:

一是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

这主要是指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它们也是旅游地文化的实体层面。

二是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

它包括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等,它也是旅游地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

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它包括旅游地当地居民的民族性格、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这些可称为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层。

如果把旅游地的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系统,那么其构成在一般情况下,如下图(图10-2)。

旅游地的精神文化是最核心层的,所以称为内在文化。

而处于中层和外层的旅游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通常统称为外在文化。

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把握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旅游文化的本质,充分发挥其作用。

近年来学术界对此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先后提出了民族性、地域性、继承性、变异性、大众性、时代性、季节性、新奇性、服务性、多样性、直观性等多种观点。

其中地域性、大众性、综合性、直观性、季节性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地域性

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主要指的是文化的地域差异性。

它的形成无外乎两种因素,一种是自然环境,另一种是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虽不是旅游地文化的唯一成因,但对旅游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限制作用。

一个旅游地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可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其闲暇生活、交往生活、宗教生活的结构、范围和对象都会不同,以至形成带有浓厚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

由于不同地域的阻隔和人口构成的差别,不同旅游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尽相同,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从多方面影响着内部成员的生活方式,以至规定了该旅游地文化的特征,使文化在地域空间分布上的多样性进一步明显。

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要求它注重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体现,设计与突出有自身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文化的地域性,根本上说是社会中的一套文化特质和文化集合的组合,一种文化就是在一个地方共同体群落中发现的文化特质的聚合。

因而,要突出旅游地的区域文化特征,就得设计和发挥唯我独优的地域之长。

较好的例子有哈尔滨的冰雕旅游、吉林市的雾凇旅游以及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和六艺城的儒家始祖遗址及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