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13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阿奇霉素说明书(共7篇)Word格式.doc

以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其疗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成人:

对沙眼衣原体、杜克嗜血杆菌或敏感淋球菌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g。

对其他感染的治疗:

总剂量1.5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0.5g共三天。

或总剂量相同,仍为1.5g,首日服用0.5g,第二至第五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0.25g。

肾功能不全患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滤过率为lo-80ml/min)不需要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滤过率&

lt;

loml/min)用药请遵医嘱。

肝功能不全患者

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本品的用法与用量同肝功能正常者。

【不良反应】

虽然不能确定所有事件均是由阿奇霉素引起的,但我们仍在此报告了在临床试验期间及产品上市后的报告中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事件。

患者对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下列不良事件:

胃肠道:

恶心,呕吐,腹泻,稀便,腹部不适(疼痛或痉挛),胃肠胀气。

造血机能:

临床试验中偶见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无资料表明与阿奇霉素有关

肝/胆:

肝功能异常。

皮肤/附件:

皮疹以及血管性水肿等。

特殊感官:

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椐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听力可恢复。

上市后,在使用本品过程中报告的其他不良事件包括:

全身反应:

有全身无力报道但尚未证实与本品有关,其他有疲劳全身不适,念珠菌病和过敏性休克(罕有致命的)。

心血管系统:

心悸和心率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其它大环内酯类一样)均有报道,

但尚未证实与阿奇霉素有关,低血压。

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

头晕/眩晕,惊厥(与其它大环内酯类相似),头痛,活动增多,感觉异常,嗜睡,昏厥。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伪膜性肠炎,胰腺炎,舌变色罕见,呕吐/腹泻(罕有脱水者)。

泌尿生殖系统:

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衰竭。

造血机能:

血小板减少症。

肝胆系统:

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肌肉骨骼:

关节痛。

精神病学:

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

生殖系统:

阴道炎。

皮肤/辅助器官:

过敏性反应如瘙痒,皮疹,光过敏,水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中毒性上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

罕有阿奇霉素引起味觉变化的报道。

【禁忌】

对阿奇霉素或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忌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

1.与红霉素和其它大环内酯类一样,罕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报告如血管性水肿和过敏症(罕有致命性)。

有些因阿奇霉素引起的反应可反复发作,需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治疗。

2.由于肝脏是阿奇霉素清除的主要途径,故阿奇霉素用于明显肝病患者时应慎重。

3.曾有报道接受麦角衍生物治疗的患者同时服用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会发生麦

角中毒。

虽然尚无资料表明麦角与阿奇霉素有相互作用,但是由于理论上存在麦角中毒的可能性,所以阿奇霉素与麦角衍生物不宜同时给药。

4.同其它抗生素制剂一样,应注意观察包括真菌在内的非敏感菌所致的二重感染症状。

5.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loml/min)中,阿奇霉素的全身暴露量增加了33%。

(参见药代动力学)【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生殖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可穿过胎盘,但对胎儿无损害迹象。

尚无本品在母乳中分泌及用于妊娠和哺乳人群的安全性资料,故只有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适当选择余地时才可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

以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的任何感染时,建议其总剂量最高不超过1500mg。

除单纯治疗链球菌性咽炎之外,儿童的总剂量为30mg/kg,连续3天给药,每日给药一次,剂量为lomg/kg;

或总剂量仍为30mg/kg,连续5天给药,每日给药一次,第一天lomg/kg,第2至第5天5mg/kg。

对于儿童链球菌性咽炎,阿奇霉素单剂量10mg/kg或20mg/kg连续服药3天证实有效,然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500mg。

在比较两种给药方案的临床试验中,两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20mg/kg/天服药方案的细菌清除能力更强。

当然,青霉素仍是常规治疗化脓性链球菌性咽炎的首选药物,包括风湿热的预防。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老年用药】

给药方法及剂量同成人。

【药物相互作用】

抗酸剂:

在探讨抗酸剂与阿奇霉素同时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中,虽然阿奇霉素的峰浓度大约降低了25%,但未见对总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对服用阿奇霉素又服用抗酸剂的患者,不应同—时间服用这些药物。

西替利嗪:

健康志愿者同时口服阿奇霉素和西替利嗪(20mg)5天,稳态浓度下两者在药代动力学上无相互作用,亦未观察到qt间期的显著变化。

0374110

去羟肌苷(二去氧次黄嘌岭核昔):

与服用安慰剂相比较,6例hiv阳性患者每日同时服用1200mg的阿奇霉素和400mg的去羟肌苷并未影响去羟肌苷的稳态药代动力学。

地高辛:

曾有报告,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影响一些患者的地高辛肠内代谢。

因此对同时服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的患者,应注意其地高辛血药浓度有升高的可能性。

齐多夫定:

单剂量1000mg和多剂量1200mg或600mg的阿奇霉素对齐多夫定或其葡萄醛酸代谢物的血浆药代动力学或尿排泄几乎没有影响。

然而口服阿奇霉素可以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磷酸化齐多夫定的浓度,后者是临床活性代谢产物。

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但对患者来说可能是有益的。

阿奇霉素对肝内细胞色素p450系统无显著影响。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同,不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会因诱导肝内细胞色素p450或通过形成细胞色素代谢复合物而失去活性。

麦角:

由于理论上存在有麦角中毒的可能性,故不主张阿奇霉素与麦角类衍生物同时使用。

已进行了阿奇霉素与下列主要通过肝内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阿托伐他汀:

每日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lomg与阿奇霉素500mg,对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没有影响(hmgcoa-reductase

inhibitionassay)(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分析)。

卡马西平:

对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同时应用卡马西平和阿奇霉素,对卡马西平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

西咪替丁:

在单剂量西咪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在服用阿奇霉素前二小时用药,未见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变。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

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阿奇霉素并不影响口服单剂量15mg的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在阿奇霉素上市后,有报道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可使抗凝作用增强。

虽然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但是对同时使用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应注意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环孢素:

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每日口服阿奇霉素500mg,连续3天后再口服环孢素单剂量10mg/kg,环孢素的峰浓度和5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

故二者同时使用时必须慎重,如必须同时使用,应监测环孢素的血药浓度,以便相应调整剂量。

依非韦伦:

同时应用阿奇霉素(单剂600mg)和依非韦伦(每天400mg,共7天),未发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氟康唑:

同时应用单剂氟康唑800mg与单剂阿奇霉素1200mg,未见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有明显改变,阿奇霉素的总暴露量和半减期也无改变,血药峰浓度则降低了18%,但无显著临床意义。

茚地那韦:

同时应用单剂量的阿奇霉素1200mg,对于茚地那韦(每天3次,每次800mg,连续5天)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甲泼尼松龙:

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阿奇霉素对甲泼尼龙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咪达唑仑:

健康志愿者同时使用阿奇霉素(500mg/天,共3天)和咪达唑仑(单剂15mg),后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无显著改变。

奈非那韦:

同时应用阿奇霉素1200mg和奈非那韦(750mg每天3次给药,直到达到血药稳态浓度为止),未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所以不需调整剂量。

利福布丁:

本品与利福布丁合用对两者的血清浓度均无影响。

阿奇霉素与利福布丁合用时,会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虽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使用利福布丁有关,但是否与阿奇霉素合用有关尚无定论。

西地那非:

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进行的研究中,尚无证据表明阿奇霉素(每天500mg,共3天)对西地那非或其主要循环代谢产物的血药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有影响。

特非那定: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阿奇霉素与特非那定之间无药物相互作用。

虽两者相互作用的病例罕有报道,而且这种作用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排除,可仍无特定证据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发生过。

茶碱:

在健康志愿者中阿奇霉素与茶碱同时服用,未观察到相互作用,但仍应注意检测血浆茶碱水平。

三唑仑:

与服用安慰剂相比较,14名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阿奇霉素(第l天500mg,第2天250mg)与三唑仑(第2天给予0.125mg),对三唑仑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tmp/smz:

每日服用tmp/smz160mg/800mg,连续7天,并在第7天同时服用阿奇霉素单剂1200mg,测得tmp或smz的血药峰浓度、总暴露量和尿清除率均无显著改变。

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亦与其他研究中相仿。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与推荐剂量的相同。

一旦发现超量使用,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亚类之一,即氮杂内酯类抗生素的第一个药物。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和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效。

包括:

革兰阳性需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组)、其它链球菌及白喉棒状杆菌。

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包括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大多数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呈交叉耐药性。

革兰阴性需氧菌:

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

对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肠杆菌属、嗜水性气单胞菌属和克雷白杆菌属的活性不尽相同,需进行敏感性试验。

对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和绿脓单胞杆菌通常是耐药的。

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坏死梭杆菌、痤疮丙酸杆菌。

性传播疾病微生物:

沙眼衣原体、梅毒密螺旋体、淋球菌、杜克嗜血杆菌。

其它微生物:

包柔螺旋体(lyme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脲素脲原体、弯曲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杆菌。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人淋巴细胞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体外淋巴瘤细胞试验的结果均证实本品无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

大鼠和小鼠的生殖毒性试验均表明,当用药量达产生中等程度的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即200mg/kg/日,按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用药剂量500mg/kg/日的2—4倍)时,未发现致畸胎作用。

尚未发现对生育力和胎儿的损害。

致癌性:

尚无有关本品动物长期使用的致癌性研究资料。

在动物中进行的大剂量药物耐受试验发现,当阿奇霉素的给药浓度为临床所用剂量的40倍时,可引起可逆性磷脂沉积症,但通常不会产生观察得到的毒理反应。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类应用正常剂量的阿奇霉素时会发生类似事件。

【药代动力学】

口服本品后,阿奇霉素广泛分布于全身:

生物利用度约37%,2-3小时血浆药浓度达峰。

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为2-4天。

老年志愿者(&

gt;

65岁)采用5日给药疗法后,其auc值稍高于年轻志愿者(&

40岁),但无临床意义,故本品无需剂量调整。

动物试验表明,吞噬细胞中存在高浓度阿奇霉素。

试验模型发现,活化吞噬细胞比非活化吞噬细胞释放出更高浓度的阿奇霉素。

该动物模型结果说明高浓度的阿奇霉素可被释放到感染部位。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阿奇霉素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高出最大血浆浓度的50倍),单次给药500mg,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mic90。

每日口服阿奇霉素600mg,第1天和第22天的血药峰浓度分别为0.33μg/ml和0.55μg/ml。

约12%的静脉给药剂量在3天内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且大部分在最初24小时内排出。

阿奇霉素口服后主要以原形经胆道排出。

人胆汁中可见高浓度的阿奇霉素及10种代谢物。

比较组织的hplc及微生物含量测定的结果,发现代谢产物不具有抗菌活性。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为10-80ml/min)患者口服阿奇霉素单剂1g后,其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loml/min)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正常者相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其药时曲线下面积(0到120小时)分别为8.8μg﹒hr/ml和11.7μg﹒hr/ml,峰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1.6μg/ml,肾清除率分别为2.3ml/min/kg和0.2ml/min/kg。

轻度(a级)和中度(b级)肝功能不全患者,其血浆药代动力学与肝功能正常者无明显区别,但这些患者尿中阿奇霉素回收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代偿有关。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包装】

药品包装用复合袋。

3袋/盒,5袋/盒,6袋/盒。

【有效期】

24个月【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8153【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

江苏省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天灵路22号邮政编码:

215128

篇二:

阿奇霉素片使用说明书

通用名:

阿奇霉素片

英文名:

azithromycintablets

汉语拼音:

aqimeisupian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奇霉素,其化学名为(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其结构式为:

c38h72n2o12

分子量:

749.00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毒理】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对以下多种致病菌有效:

革兰氏阳性需氧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交叉耐药性。

大多数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本品耐药。

革兰氏阴性需氧微生物: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沙眼支原体。

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提示,本品可预防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由鸟胞内分支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组成)引起的疾病。

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本品无效。

对以下微生物已有体外研究结果,但是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包括链球菌属(c、f、g)、草绿色链球菌、百日咳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嗜肺性军团菌、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包柔螺旋体、肺炎衣原体、梅毒螺旋体、解脲脲原体等。

大鼠和小鼠的生殖毒性试验均表明,当用药量达产生中等程度的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即200mg/kg/日,按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用药剂量500mg/kg/日的2-4倍)时,未发现致畸胎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

单剂口服0.5g后,达峰时间为2.5~2.6小时,血药

峰浓度(cmax)为0.4~0.45mg/l。

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各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高,前者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

本品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35~48小时,给药量的50%以上以原形经胆道排出,给药后72小时内约4.5%以原形经尿排出。

本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减低,当血药浓度为0.02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5%;

当血药浓度为2μ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

国外资料显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为10~80ml/min)药代参数无明显变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滤过率为小于10ml/min)与正常者有显著差异,全身暴露量增加33%。

【适应症】

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

4、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

5、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

成人用量:

1、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g。

2、对其他感染的治疗:

第1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顿服;

或一日0.5g顿服,连服3日。

小儿用量:

1、治疗中耳炎、肺炎,第1日,按体重10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5日,每日按体

重5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

3、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连用5日。

【不良反应】

本品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多为轻到中度可逆性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有:

(1)胃肠道反应:

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2)皮肤反应:

皮疹、瘙痒等;

(3)其它反应:

如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

2、临床中还观察到下列<1%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

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2)神经系统:

头痛、嗜睡等;

(3)过敏反应:

支气管痉挛等;

(4)其他反应:

味觉异常等;

3、上市后口服制剂还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其与本品相关性尚不清楚。

(1)过敏反应:

关节痛、血管神经水肿、荨麻疹、光过敏;

(2)心血管系统:

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

(3)胃肠道:

极少见的伪膜性肠炎、舌染色;

(4)泌尿生殖系统:

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

(5)造血系统:

血小板减少;

(6)肝胆系统:

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7)精神神经系统:

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头痛、嗜睡、头晕、眩晕、惊厥、多动;

(8)皮肤/附属组织:

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

(9)感觉器官:

有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损害患者的听力。

有些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

据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诊,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听力可恢复。

4、实验室检查异常:

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禁忌】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1、进食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

2、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分钟)不需作剂量调整,但阿奇霉素对较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尚无充分资料,给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慎重。

3、由于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

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4、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有些因阿奇霉素引起的反应可反复发作,需较长时间观察和治疗。

5、同其他抗生素一样,应注意观察包括真菌在内的非敏感菌所致的二重感染症状。

6、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查假膜性肠炎发生。

如果诊断确立,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目前尚无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和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

由于动物生殖研究的结果并不总是能预测人的情况,因此,在孕妇中应用须充分权衡利弊。

尚不知本品是否在人乳汁中分泌,由于许多药物经人乳分泌,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在使用时须谨慎考虑。

【儿童用药】

无论何种感染,建议阿奇霉素在儿童中的总剂量最高不超过1500mg。

阿奇霉素片用于体重大于45kg的儿童时,用法用量同成人。

治疗小于6个月小儿中耳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小于2岁小儿咽炎或扁桃体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国外进行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资料介绍,获得以下有关本品信息:

在探讨抗酸剂与阿奇霉素同时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阿奇霉素的峰浓度大约降低了25%,未见对总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对服用阿奇霉素又需要服用抗酸剂的患者,不应同一时间服用这些药物。

去羟肌苷(二去氧次黄嘌呤核苷):

与服用安慰剂相比较,6例hiv阳性患者每日同时服用1200mg的阿奇霉素和400mg去羟肌苷并未影响去羟肌苷的稳态药代动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