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55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文档格式.doc

受托人必须如实地向资源提供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得隐瞒和欺骗。

管理当局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管理当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股东有权聘请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加以验证,并发表意见。

管理当局也应当自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每项交易的发生都经过必要的授权,并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

这不仅是为了审计之需要,更主要是管理当局受托责任本身的需要。

因此,合理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一个单位的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就企业而言,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员工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发挥、职权划分和责任的分派,企业文化的塑造,人力资源政策及实施等。

总之,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氛围。

  管理当局的诚信度和管理哲学,是确保信息充分公允披露、防止故意隐瞒或进行盈余操纵的前提。

因为即使设立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不力或道德因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果管理当局本身就缺乏诚信,那么就会对整个公司的观念形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动因来看,关键往往不在于会计人员本身舞弊,而是由于管理当局从自身利益等角度出发,有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操纵、欺诈的动机;

会计人员则往往受制于管理者,不得不加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

  此外,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如果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重视,员工就会有所感受并认真履行其职责,遵守既定的控制制度,财务报告的差错就会减少;

反之,如果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淡漠,没有给予有效支持,那么员工就不会认真执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致内部控制失效。

事实上,许多单位之所以管理混乱,就是因为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甚至自己随意破坏有关的内部控制,因此,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

[!

--empirenews.page--]  三、内部控制是产生可靠会计信息的有力保证  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无意性行为和有意性行为。

无意性行为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或过失等原因,导致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故意性行为则是会计人员在内部人的授意、胁迫之下,为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不遵守有关会计原则,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授权批准、财产保全、会计系统、内部审计等。

无论是那种形式产生的不实会计信息,上述控制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或预防的作用。

  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

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主要有:

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职务、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审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这些职务应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建立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授权批准是指交易的发生应当经过适当的授权,不允许有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的交易。

这样,就明确了管理当局及各阶层管理人员、员工的职责与权限,如果出现没有授权的经营活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以及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

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

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等,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会计活动中防止差错和舞弊发生的有效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标在于评价经济活动及其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单位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

开展对审计委员会负责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各种形式的有意或无意舞弊的发生。

  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令人堪忧。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上市,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粉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而一旦上市以后,造假的动机依然存在,为了取得配股权,避免因为连续亏损而被摘牌退市,它们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事项或提供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损失惨重。

可以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已经动摇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外部原因,如原有的会计准则不完善、监督不力、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或与管理当局合谋等比较显明,但内因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因素,更不可轻视。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empirenews.page--]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或控股股东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约束。

公司治理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

内部控制又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目标、完成受托责任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

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与西方国家股权结构极为分散的情况不同,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一股独大的一个后果是,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1][2]下一页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还有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关键人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凌驾于监管之外;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或少数关键人就能控制公司的财务报告,为了自身的利益,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

  2.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

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制定控制程序和标准,并使之成文化,让员工都了解相关的控制程序。

而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宣传。

  3.内部会计控制乏力。

表现在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账务处理不规范;

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一个人说了就算;

管理混乱,甚至串通舞弊;

很少进行财产清查工作,账实不符等。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与财务部门重合;

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致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在外部监督和公司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又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报告处于控股股东或少数企业领导的绝对控制之下,会计信息的内在生成机制存在问题,会计信息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五、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信息质量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者相互制衡。

第一,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作为独立的“仲裁者”,外部董事可以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代表股东监督、制约管理当局最大限度地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

公司的财务报告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当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外部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与防范管理当局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企图。

第二,在董事会下设立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是监督公司经理及财务报告过程的重要主体。

通常,董事会都将其监督财务报告的责任委托给独立董事占有多数席位的审计委员会。

实践表明,审计委员会作为一种加强内部控制的公司治理机制,在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欺诈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第三,完善监事会制度。

我国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

在引进外部董事制度后,还要继续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应当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监事会应当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为使其能够胜任财务监督等职责,监事应具有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

--empirenews.page--]  

(2)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公司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评、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应当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领导的责任,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减少由于会计人员本身造成的舞弊。

  (3)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树立内部控制理念。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内控意识,自觉执行内控制度,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欺诈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2.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并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

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全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控制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

制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

  (4)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对那些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控制规定进行惩罚,以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

  3.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查。

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管理当局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和报告,并可考虑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外报告,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一方面,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管理当局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做出评估,并表明其对财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这实际上相当于管理当局对内控情况做出的保证或承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也是SOX法案的核心理念。

--empirenews.page--]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信度,还可考虑由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也可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加以披露。

总之,明确建立并维持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也是内控制度的目标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