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55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定价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doc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2005年高考历史总汇

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卷一(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

全国文综卷Ⅰ卷(历史占100分)

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

回答13—16题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

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

任务是

①废除剥削制度②消灭阶级压迫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

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

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他的词: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

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

回答21-24题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

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7(32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中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儿。

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

”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幕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

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6分)

答:

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12分)

答: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背景: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分)

答:

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10分)

答:

积极作用:

鼓舞人们争取民旗独立.消极作用:

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

(略)

39.材料: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分)

答:

异:

意识形态和社台制度不同。

同:

大多鼓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目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答:

帝目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6)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4分)

答: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12-15题。

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

回答16一18题。

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答19-23题。

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

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主观题: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

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答:

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

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0分)

答:

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

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9分)

答:

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3分)

答案要点:

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即可得分。

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泰国。

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

(8分)

答:

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

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

采取的政策措施。

(6分)

答: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国轨,修驰道。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

(6分)

答: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2005文综三(四川等)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三(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

回答12-15题。

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

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7、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D.甲午战争以后

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学考试

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20、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3.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明,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二:

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

材料三:

美国1964年的民权法允许联帮司法部门对凡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和学校进行起诉,并对继续进行种族歧视的公共性计划停发联帮资助……1965年选举权法旨在彻底消除南部各州对黑人选民设置的种种岐视性选举资格限制……1968年国会通过民权运动时期最后一个重要的民权法案,禁止在租房和买卖房屋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

(2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

(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宣言的规定有何不同?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的共同背景(6分),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为什么?

(2分)

(4)结全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师出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4分)

39.材料一:

《汉书》记载:

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是水草,冬温夏凉,直畜牧。

”匈奴歇谣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旋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结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于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8分)

2005文综天津卷

李烨

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历史渊源:

11.……………………………………

13.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

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1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17.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

法律。

这表明: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19.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

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

D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

20.极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发展并推动了机器普及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采用和推广

C铁路的大规模修建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

21.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

22.图片反映的是:

A天津工商业调整完成

B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天津建成国际港大都市

D天津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图八1952年天津新港建成

英国和美国在一定历史时期都实行了“孤立”的外交政策。

2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

“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存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实力开始衰落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

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B④⑤C②③D①④

37.(28分)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

(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分)

答:

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

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

(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

答:

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答:

由鄙夷到师夷。

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

(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7分)

答:

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

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

实质:

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39.材料一: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人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人占6人。

材料二:

美国记者怀特写道:

“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

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

材料三:

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

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

(4)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

依据图12和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

(4分)

答:

发展大生产运动;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得到了海内外广泛援助。

(5)结合遵义会议与材料一、二信息的内在联系,分析当时广大人民“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8分)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分)

答:

原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