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863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专业核心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

真实性的含义的基本要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细节准确真实。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直。

第三,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是揭示事物的本质。

(2)新鲜性。

即新闻所报道的事实要有新意。

新闻不等于事实本身,新闻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和信息。

事实本身具有新意,是新闻报道中新闻性的基础。

(3)时效性。

即事实发生与新闻报道这一事实之间的时间差距。

新闻不仅内容要新鲜,即事实有信息,而且报道要讲究时效,尽量缩短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

(4)公开性。

即新闻为社会公众所分享。

新闻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广泛地传播新闻性信息。

新闻的一个主要属性就是最大限度的公开。

6.新闻与信息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

新闻与信息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新闻是进入新闻传播的信息,只有在传播中才得以实现。

所有的新闻都是公开的,而信息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秘密的。

二、新闻所传播的事实是新近变动的信息,具有时新性。

新闻主要反应客观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中的“现态”和“趋势”,不仅要求内容新,而且要求传播的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相近。

三、新闻信息具有新闻价值,而一般信息则没有。

四、新闻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真实性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

新闻常常表现出主观性、倾向性,透露出与传播者不同的价值观和个人感情色彩。

五、新闻与一般性信息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新闻的传播要通过新闻机构完成,是一种社会性的大众传播;

而信息的传播可能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者自身传播。

7.新闻与宣传

新闻与宣传基本的区别在于:

(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基本职能是告诉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而宣传则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基本的只能是传播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

(2)新闻出发点主要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宣传者则是出于自身的需要。

(3)新闻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和准确;

宣传则主要考虑宣传者自身的主观意图和目的,不一定客观、公正。

8.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的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导向。

其基本特点是:

(1)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公共性,包括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也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

(3)急迫性,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现实功利性。

(4)广泛性,舆论存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9.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的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它的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的共同意志,符合公众的共同利益。

具体有: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公众利益是舆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

(2)对于公众欣慰的鼓励和制约,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10.新闻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已在舆论领域扮演着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的主题。

(2)引发舆论。

新闻界不能经常成功的告诉人们持什么观点,但它能极为成功的告诉人们应该考虑什么观点。

(3)引导舆论。

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信息是意见形成的基础,使人们判定的依据。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的意见。

新闻媒介通过直接的评论或者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

专题二:

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概念的四种类型以对其的评价

(1)素质说。

认为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

这些特殊素质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大小,因为新闻价值与记者评判新闻事实的标准无关。

评价:

素质说强调了新闻价值来源于客观事实,即强调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有其正确的一面。

但是它明显忽视了体现在新闻事实之中的记者、受众的社会实践,忽视了组成新闻价值概念的另外两个有机的内涵,即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价值的体现。

对新闻价值概念以“素质说”的解释,明显带有机械威武注意的缺陷。

从语义表达的逻辑关系来看,“素质”与“价值”不相关,也就是说,“素质”不是“价值”的属概念。

(2)标准说。

例如“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对新闻价值的标准说的即使,避免了“素质说”将新闻价值当作一个“自在之物”的缺陷,强调了记者的新闻价值观。

但是主观色彩较浓。

首先,“标准”也不是“价值”的属概念。

其次,用“标准”作为“价值”的从属概念,这除了违反语义上的逻辑规则外,还反应了“标准说”论者对新闻价值内涵认识上的片面性。

(3)效果说和功能说。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受众当中受到重视的程度,也就是说,记者、编辑的辛勤劳动在群众中受到赞赏的程度,或者说我们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发生影响的程度。

②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功能。

③新闻价值是指新闻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

④新闻价值就是包含着特殊素质的新闻事实(即价值因素)在传播过程中以社会影响或社会效应方式(即价值表现)所反应出来的那种功能。

由于“素质说”、“标准说”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解释存在着片面性,不少研究者开始对新闻价值以“效果说”或“功能说”解释。

“功能说”一是到新闻价值是一个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功能说”比较全面地解释了“新闻价值”的综合性概念。

“功能说”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功能说”论者在怎样看待新闻价值观的问题上,即记者根据什么标准来对新闻事实做出判断评价问题上,分歧很大。

2.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知、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雷跃捷)。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之和。

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是,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判定某一事实是否能成为新闻,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为受众所关注这一素质。

(目前为学界普遍采用)

3.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时新性。

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

(2)重要性。

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

(3)显著性。

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显著性也指某些异乎寻常的事实,极好或极坏,这样的事实也会特别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4)接近性。

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受众十分接近,自然也就能够引起注意。

(5)趣味性。

指事实新奇,为人们所未料及,或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跌宕,或是极具人情味,能够引起感情的共鸣。

一般来说,奇闻趣事、社会新闻、曲折遭遇、感人实际等都可以归入此类。

4.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综合性

第一、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是客观的,不宜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

这里所说的客观,一是指事实本身确是包含这些素质;

二是指它是否能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客观的。

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得以证实。

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检验。

但是,从时间上看,总是新闻刊登在前,社会效果发生在后,因而判断新闻价值的有误与大小,又只能凭新闻工作者的水平和经验。

能不能正确地衡量新闻价值,决定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是否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

第三、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标准。

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指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来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的。

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标准。

专题三: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的重要性(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理解)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即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

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优势所在。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特有优势。

一切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反应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臆想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一旦失实,阶级性、党性、思想性、群众性都将化为泡影。

一切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群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真相。

(3)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我们当历来重视宣传报道工作应当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

历史经验证明,维护党的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是反映。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否认事实就等于否认新闻这种手段。

(2)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就是说,社会生活是新闻的“源”,新闻是客观事物的“流”,是外部世界通过人们的选择、综合和分析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新闻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也就是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两者关系不能颠倒。

(4)新闻的事实具有物质性,而事实的报道具有意识性,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则是物质的反映,新闻就是物质性和意识性的统一。

(5)具有客观内容和观念形态的新闻报道,就是要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物质和意识,事实和报道的关系,这是新闻工作对待新闻事实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3.对新闻真实性的双重含义的理解

新闻真是包含了双重含义,即新闻的具体和总体真实。

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

新闻的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解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

(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要做到新闻完全真实,首先应做到具体真实,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文学创作中采用典型化方法在新闻报道中是不适用的,合理想象对于新闻来说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允许的。

(2)除了要求真实的反映客观事实之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要求新闻报道要从事实的总体上、从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实,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对客观实际做出真实的反映,这是对真实性提出的第二个要求,也是更高的要求。

4.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1)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真实,做到事实的完全真实。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其次,新闻报道概括的事实必须真实。

(2)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

所谓全面,是指不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而是从新闻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把握事实。

新闻报道要全面地反映事实,就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综合、比较、鉴别,从各个方面把情况弄清之后在作出判断。

(3)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

深刻就是从全局出发认识新闻事实的意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4)精彩地报道事实。

新闻通过选择典型的材料,以语言为媒介,报道事实的真相。

报道时,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简练。

总之,真实、深刻、精彩地反映事实的真相,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5.新闻真实性中具体真实的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准确无误。

人要确有其人,事要确有其事,时间地点也毫无差错。

这是对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条件。

(2)新闻中引用的材料,包括引语、数据、实例等必须准确可靠,即使是每个细节也必须完全与客观实际相符,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全面客观。

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选取背景材料,任意取其所需,弃其不欲,更不能有意掩盖真相,不讲实情。

(4)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概括要合乎客观自身的逻辑,要力求从事实的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深刻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要防止用简单、片面的认识事物和反映事物的方法报道新闻。

6.新闻失实的原因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

(1)党在知道思想和路线上的失误,会导致大范围、长时间的失实。

历史证明,当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出现“左”的错误的时候,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与党的路线错误相适应的失真报道。

其中新闻工作者固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追根溯源,问题主要出自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

(2)部分领导人党风不正,利用新闻报道谋私利。

(3)有些新闻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职业道德,导致新闻报道失实。

(4)有些新闻工作者思想不纯,作风漂浮,造成新闻报道失实。

7.防止新闻失实的措施

在新闻失实的原因中,从现象上看,虽然大量表现为新闻工作者思想和作风上的主观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还由于政治上和社会上客观的原因。

因此,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键取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取决于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一个大家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维护真理、坚持原则的老实人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清除产生失实报道的政治土壤和社会土壤,切断失实报道之源。

这是防止和客服失实报道的治本之道。

对于新闻工作者和广大业余通讯报道人员来说,要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坚定坚持和捍卫真理的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承担风险,顶住压力,经受挫折,不说假话。

第二、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社会现实生活,搞好调查研究。

要冷静、科学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努力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写出能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新闻作品。

第三、坚持辩证法,坚持全面地、发展地观察事物,防止片面性,防止绝对化的看问题,努力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

第四、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在采写、编辑、审发以及排版、印刷、传输等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堵塞造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漏洞。

第五、制定有关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报道严重失实且已对他人造成侵权和上海的有关责任者加一必要的限制和制裁,增强纠正和处罚新闻失实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专题四:

新闻事业

1.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事业的特点是:

第一,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更直接。

第二,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迅速,范围广,影响极大。

第三,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手段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就事实发表评论。

它所表达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第四,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性。

第五,新闻事业还具有阶级性。

2.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主要有:

沟通情况,传递信息;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

提供社会服务。

3.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是以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为主要手段的,因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也有它独特的形式。

主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与舍、详或略,甚至报道新闻的真或假表现出来。

同时,也直接表现为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提倡还是贬斥,是肯定还是否定等等。

西方新闻学只承认新闻是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事业是传播消息的公共媒介,不承认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

4.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就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它决定媒介管理的方式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媒介的运转方式等。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从而刺激新闻事业的发展;

整个社会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群越来越大;

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在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业提供了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技术手段。

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党性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层次的产物,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是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的舆论工具,具有强烈的阶级倾向性。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不仅具有鲜明的党性。

而且公开宣布自己的党性,声明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别于其他阶级的新闻事业的显著标志。

为使党性原则真正得到贯彻,我党还从组织制度上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主要有:

重要宣传决策须报告并经过批准,统一宣传口径,涉外报道的集中和控制,统一发布重大新闻,重要稿件送审,新闻队伍配备使用的集中管理,党委直接领导或委托宣传部门领导的体制等等。

实践证明,这些规定都是正确的、有效的,是保证党性原则得以贯彻的有力措施。

无产阶级政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全面的党性要求。

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新闻工作的准绳;

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实际行动;

在组织上,要接收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专题五:

新闻媒介

1.新闻媒介的定义

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就是新闻媒介,它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等。

新闻媒介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新闻事业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物质手段。

2.报纸的种类

报纸的种类可以进行多种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办报方针分:

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商合一报纸。

按报纸内容分:

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按影响范围分:

世界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

按出版时间分:

日报、晨报、午报、晚报、周报等。

按所用文字问:

外文报纸、中文报纸。

按资本来源和所有制分:

官方报纸、半官方报纸、民间组织报纸、宗教机构报纸。

3.报纸的传播特点

第一,报纸是视觉媒介;

第二,报纸保存性强;

第三,报纸的选择性强;

第四,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第五,报纸的时效性差;

第六,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第七,报纸的感染力较弱。

4.报纸的传播手段

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的。

作为视觉媒介,其传播手段包括:

版面部分(包括标题、栏页等)、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包括各种问题)。

5.广播的传播特点

第一,广播是听觉的媒介;

第二,广播的时效性强;

第三,广播的影响面广;

第四,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6.广播的传播手段

声音是广播的唯一传播手段。

广播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个要素。

7.电视的传播特点

第一,电视是试听合一的媒介;

第二,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

第三,电视时效性强;

第四,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

8.电视的传播手段

电视是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的媒介,包括画面和声音两个部分。

9.通讯社的传播特点

第一,通讯社有庞大的信息采集网络;

第二,通讯社具有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

第三,通讯社能够提供量多质高的信息;

第四,通讯社的“受众”是其他新闻机构。

10.国内外主要通讯社

(1)中国:

新华社

(2)世界五大通讯社:

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俄塔社

11.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

世界各国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在运行体制上有很大不同。

报刊基本只有私营和国营两种所有制形式。

而广播电视却有私营、公营和国有三种所有制形式。

就广播电视而言,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运行体制,即: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题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所有制运作体制。

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类型,或是以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

12.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13.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但又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考虑。

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持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实行双轨制旨在把竞争机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打打丰富电视节目,满足各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又对本国政治、文化以及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

但是也有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

二是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的竞争中渐处下风。

14.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所有制运作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