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893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语衰落谁之过Word文档格式.docx

可是,深圳逐渐在变,开始丰富了。

可是,广州也在变,变得有点不像广州了。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我还是非常喜欢广州的!

可是,我不知道以后我还会不会喜欢,因为广州的变化越来越大,可是,它让我喜欢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十年前,我一直想留在广州,因为它那浓郁的岭南文化(我对北方朋友说,那是粤语文化)。

也许,很多外省人不知道,喝茶对广东人来说,为什么会那么重要,变成一种文化形式。

他们不理解,吃个早餐怎么会那么兴师动众,豆浆油条就够了。

但一个现实是无法改变的,的广州的外省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在接纳外省人的同时,也在接受他们的文化和习惯。

但这是不是表明,广州人越来越不喜欢叹茶了?

一、满城推广普通话

以前北方人形容广东人说普通话,有一句话说明: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

这在许多年前可以说是实情,当时大部分广东人说普通话确实有点难度,因为当时的环境里,没有多少人讲普通话,跟北方人的交流也不多。

但这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外来人口的增加,加上数次推广普通话,和广东人跟外地交流的需要,许多广东人,特别是广州人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了。

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起,在北方人的小品和电影电视里,广东人(还有香港人)都说着那怪味的普通话,尾音托得长长的。

如果只是说那样的口音也就罢了,可是,广东人多数被描述成贪婪和自私的人,认钱不认人。

每次看到这样小品、电影,都让人心里极不舒服。

多年过去了,广东人已经改变许多外地人的看法,而且,连普通话也进步良多。

几年前,当时的广州市长黎子流带着一口浓浓的粤音,用普通话在大会上说:

“……政府官员要拒绝说普通话!

”当时全场哗然,在电视播出时引起轩然大波,然后人们才知道他想说是“自觉说普通话”。

这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笑话,也成为推普人士一而再再而三攻击广州人的例子。

可是,这个所谓的笑话在广州人眼里,却是一点也不好笑,因为他们听懂了黎市长的普通话,因为他们可以谅解。

可是,广州人有点难受,因为他们知道,笑话黎子流市长的普通话,就是笑话广州人自己而已。

再看看现在的广州街头,你已经不容易分辨本地人和外地人,穿牛仔裤并不是广东的人专利,说准普通话的不一定就不是广东人。

当然,如果仔细分辩,你还是能分得出本地人和外地人,交谈后你仍能听出粤音和外省音。

这一方面说明广州的变化巨大,人口增加了,文化多样性。

可是,人员也增加,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

行人乱穿马路、垃圾乱扔、随地吐痰、乞丐增多、偷摸抢骗……,这些与广州这座花城极不相衬,而且,这颗城市的毒瘤似乎在治理中,并没有消肿减负,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一位北方籍的朋友告诉我:

一次凌晨两点的夜归,在一条寂静的街道,后面跟着一个男人,走了几百米,后来男人还跟着。

他紧张了,猜测着各种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后面那男人的手机响了,那男人开始用广州话说起来。

他松了一口气,回过头,也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我沉默了,因为我想到了那个美国故事。

一个美国黑人夜归,也走在寂静的街上,后面有个男人跟着他,他不敢回头望。

他提心吊胆地走了几分钟后,终于鼓足勇气回头望,发现是个白人,终于放下心来。

这是一种巧合吗?

如果广州的治安已经好了,那么我们担心什么?

广州人,如果你不放心,那么,你不会做得更好吗?

广州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文化、风俗、习惯也都在广州滋生发展。

但是,广州本身的底蕴越磨越平,广州的特色越见越少,也许过不了几年,它就会像深圳一样,再也没有什么本地化的特色了。

在深圳,那位前任市长号召大家都跟着他高呼:

“我是深圳人,我爱深圳!

”大家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因为没有几个住在深圳的人觉得自己是深圳人。

可是,在广州呢,似乎也没有把广州当作自己的家,看到别人乱扔垃圾,你会出声吗?

如果看到你有人偷东西,你会提醒失主吗?

没有,那也不用担心,这就是广东人的低调,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巴士上让座的多数是讲广东话的人。

以前,可以告诉外地来穗的朋友,要体验广州的风味,到西关、沙面,行上下九,去喝茶,看陈家祠,登白云山!

今天呢,去天河城、中华广场,落的士高,酒吧街。

十年前喜欢走长堤路,吹江风。

现在珠江边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美仑美奂,可是,已经没有多少广州人走了,尽是外地的口音。

不喜欢看到有人躺在长椅上睡觉,不喜欢那些不讲卫生的外地人乱扔东西,辛苦了清洁工人。

在广州,朋友拉我冲红灯,说大家都冲,别像个傻子一样站着。

我看得出来,那些外地人装束的先冲红灯,广州人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过了。

看来,我的确像傻子,因为在深圳的街上,我一直老老实实站在红灯前,等它转成绿灯。

我的确像傻子,在广州街头,别人吃雪糕随手扔下包装纸,我捡起来扔进垃圾筒;

可是,在深圳我不用去捡,因为别人都自己扔进垃圾筒了。

有人说,广州那么乱、那么脏,都是外地人造成的!

这个观点有点偏激,未免有点以偏盖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城市的繁荣,人员的流动,必然带来一些副作用,有些素质低的人并不能一步达到某个水平,毕竟习惯的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只要管理有效,措施得当,广州还是会变好的。

而且,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也会改变许多不良的习惯,而这些改变,我们都是可以预期,而且可以看到的。

仓禀实而知礼节,这是人的本性。

可是,比起这些不洁行为的入侵,文化上的侵略却是一种真正的腐蚀。

不要有什么错觉,不要以为麦当劳、美国影片、日韩潮流才是文化入侵,现在轮到自己人了。

在广东浩浩荡荡的推广普通话,已经开始让一些人忧虑:

这是推广普通话,还是在毁灭广东话?

岭南文化是不是很快就要消失了?

推广普通话现在有一个大大的谬误:

认为广东人都应该讲普通话,这样才是真正的国家大事。

可是,人家要说什么话是自己的事,政府为什么来强迫,这跟九年义务教育不是一回事啊!

什么时候,广东人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了?

二、广州,有多少人说广州话?

写一些常用的广东话用词出来,问一问你身边那些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们,看他们能认出几个来:

谂、畀、咁、冧、餸、嚟、噏、嗌、嗰、踭、嘅、脷、偈、啖、孭、乸、冚、凼、攰、奀、呃、拎……他们是只会说不会认和写了吗?

或者连你自己也读错了不少了吧?

念报纸时你还会用广东话念吗?

还记得学生时代用粤语讲课的老师吗?

你最后一次用粤语念唐诗是什么时候,或者你根本就没有过?

如果你有机会问一问语言学家,或者你以前的语文老师,他一定会告诉你,粤语比普通话汉语承继了更多的古汉语元素。

前不久,广东省确定了推进公务员讲普通话的三个试点城市:

广州、深圳和珠海,要求公务员100%讲普通话。

据《羊城晚报》的一个调查,推广普通话在广州已经大有成效,在主要的窗口,如果银行、邮局、公园、商店、出租车,全部都过关了。

上个月,一家媒体做调查,在广州街头采访了相当数量的市民,然后总结出广州市民对某样事物的看法。

结果一出,全城哗然,其实人们的问题很简单:

被采访的那些绝大部分人,根本不会说广州话,他们能够代表广州市民吗?

质疑归质疑,可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

在广州城里,非粤籍的人越来越多了。

上一次的人口普查中,粤籍与非粤籍比例2:

1,据说现在已经接近1:

1了。

如果把流动人口都全部算上,那么这个比例可以改成1:

2了。

一个记者说:

“我去采访一起官司,可是法官和辩护律师都说广东话,我几乎一句都听不懂!

看来,不推广普通话真的不行!

一位外省来旅游的妇女说:

“广州不说普通话,还说建什么国际大都市?

先不说广州能否建成国际大都市(这一点争议较大了,我本人是不看好的),把建国际大都市跟说普通话联系起来,似乎片面了一点。

如果这么说,那香港会几年后步广州的后尘,成为普通话城市了。

现在的成年人,有许多是听着粤语歌长大的,问一问,谁不记得几句:

“月光光,照地塘”、“何家公鸡何家猜?

”、“落雨大,水浸街”?

谁没有听过许冠杰、谭咏麟的歌?

十几年前,广州还有几个本地歌手,唱着一些跟香港不同风格的粤语歌曲,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有广州歌手唱粤语歌了。

其实,许多四十岁以下的广东人不喜欢听粤剧,但是经过街边的时候,偶尔有粤曲飘出,还是有种亲切的感觉。

经过公园时,见到一些票友唱粤曲,知道那是自己生活中的元素,虽然不是重要的部分。

十年前,我对朋友说:

我喜欢广州浓浓的粤语文化,可以喝早茶夜茶,经过骑楼看到一位老伯听着老式收音机里的粤曲,在巴士上听林兆明讲古,闲时逛一逛沙面,走一走西关,春节看白鹅潭烟花,秋天登白云山……

现在呢!

我不知道我还喜欢不喜欢,因为这上面说的许多事我都不做了。

当年一方面是因为年纪稍长了,另一方面是,许多环境都没有了。

我不听电台了,也不知道林兆明还讲不讲古,也不知道“穿梭孖宝”散伙没有;

我说要去走一走长堤,朋友撇撇嘴:

“那是外地人走的,广州人谁还走那儿啊?

”即使我说已经准备好三脚架,尽管我的相机还不错,也没人愿意去做夜景相片里的主人公。

时代改变了,许多岭南文化的元素,已经慢慢失去影响、褪色。

我们不会强求什么保持什么传统,因为是优秀的传统,它自然就会保存下来,但传统也是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的,传统也一样是优胜劣汰的。

可是,粤语是广东人的语言,岭南文化伴随着广东几千年

也许,广东人也开始抛弃广东话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像一千年前存在的许多语言,现在都是古籍了。

如果真的要淘汰,我们挽救也没有用。

可是,广东人,你为什么还是不心甘?

三、粤语文化,很快成为文化遗产?

粤语是我国最大的强势方言,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

它在海外的影响长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认识的中国话实际上就是广东话。

这源于早年广东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华人的地方,广东话仍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

可是,从现在的国内看来,粤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了。

先说广西,已经从粤语的范畴逐渐退出了,原来的南宁、北海、玉林等地,粤语已经已经不是主要语言了。

再来看看广东话的根据地——广东:

不要说深圳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其语言本身就是普通话,连广州这个原本的粤语城市,现在已经开始淹没在普通话的大潮里了。

看一看媒体的现状就可以知道粤语和普通话的地位了。

深圳的八个电视台全部是讲普通话的,仅在第7台有少部分时间有粤语新闻播报,据估计基本没有人看。

而广东电视台本来有卫星台和珠江台,本来是分别定位于普通话台和粤语台,卫星台面向全国,所以是不可能有粤语出现的,可是,那个珠江台,粤语说得越来越少,粤语片也越来越少。

新开的公共频道,成为了粤语和普通话交替使用的节目,但现在的趋势是,普通话的比例越来大了。

广州台的情况也差不多,普通话化的速度虽然比广东台慢一些,但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走的。

近一年多以来,两部《外来媳妇来地郎》、《开心二十四味》广味剧受到大家捧场,因为它以广东话来写市民的故事。

其实认真的说,它的故事说得并不怎么吸引人,情节也不曲折,根本的原因是,观众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本地的电视节目。

一直以来,广东人已经有一种惯性的收看,一说粤语节目都是香港的,打开电视,习惯性地看亚洲台新闻,看翡翠台剧集。

一说听粤语歌,大家都知道是香港的,谁听过广东的粤语歌?

这种情况也可以在电台上体现出来,不管在珠江台、音乐台还是城市之声,或者是以前百分百说粤语的广州电台,都已经有很大地变化了。

如果你还有印象,还记得《开心孖宝》吗?

这个曾伴广州人开心的节目!

交通台的特色也在改变,也许是适应外省司机越来越多的要求吧!

可是,这还是广东的电台吗?

如果你觉得有人听不懂,改为双语吧!

早年的《零点壹加壹》开创了电台节目的先河,它开始是用粤语广播的。

虽然现在每个电台、电视台都有医疗节目,人们甚至有点讨厌,可是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所有的节目都是说普通话的。

有时我们都觉得怪怪的,那里面的医生明明是一口粤腔,但仍然是说普通话。

难道,广东人都不说广东话了,还是说:

生病的都是外省人?

忽然有点担心,有一天,珠江电视台的630新闻会改成普通话播报了,有一天,我们在电视台、电台再也听不到广东话,有一天,广东人相互交谈要用普通话!

有一天,广东人去香港,居然要说普通话!

别忘了,香港人是说广东话啊!

难道广东人不说广东话?

SARS之后的旅游狂潮,特别是十一黄金周,令香港变成了一个内地游客的天下,到处都普通话。

他们在互相提醒着:

“别乱扔垃圾,要罚1500元呢!

香港一位知名人士说:

香港变成一个普通话城市,也是迟早的事了。

几年前,我还对北京推进保护文化遗产中的京剧不以为然,因为我一直认为,那本身就是要自然淘汰的东西,就像四合院一样。

现在看来,粤语文化很快就会步京剧的后尘了,本来以为自然淘汰,也至少需要几百年时间。

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们了,政府采用行政手段来逼人们说普通话、抛弃广东话。

也许真的不用一百年,也许是二十年,或者根本不用十年,你发现身边再也没人唱粤剧、广州城里没有早茶/夜茶喝了、没人再谈论西关和东山了。

到那时,三十岁以下的人没听说过“十三行”,虽然还会说广东话,可是,普通话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了。

广西南宁在十年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白话城市(也是粤语系,但跟广东话有些口音差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现在普通话已经成为主要语言。

南宁的变化是自然而然,它不用大力推广普通话,白话就慢慢地消退了。

笔者认识的一位南宁的朋友,他父母之间是说白话的,可是跟孩子沟通,却是用普通话的,现在已经有第三代了,当然以后更加是使用普通话了。

也许到推广普通话后的十年,我们就开始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的保护粤语文化了。

如果有一天,你只能跟四十岁以上的人说粤语,跟你孩子用普通话交流,你会不会觉得很悲哀?

别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许多在美国居住的中国人,他们的孩子已经不会说中国话了。

现在有一种说法:

说粤语是跟香港的潮流!

这话说得真奇怪,也让广东人听着别扭,香港本来就是珠三角的龙头,广东跟着它有什么奇怪。

可是,粤语本来就是广东和香港的固有语言,在广东粤语越显败落的今天,香港更显得重要了。

既然大家都喜欢看翡翠台、本港台,那么,我们跟着香港的潮流又有什么不好?

这如同说英国人学美国英语一样,不是潮流,而是一种沟通交流和学习借鉴而已。

香港本来就是国际大都市,一直走在广东之前,更时尚更富魅力,所以我们会赞叹它的成就。

倘若十年后,广东省已经是普通话遍地开花的形势,那么,说粤语就真的是跟香港的潮流了。

万一真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可悲的,因为我们几千年生存的岭南文化,便真的在历史,而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倘若广东走到了这一步,将来香港能幸免吗?

四、提倡普通话,还是扼杀广东话?

下面一段消息来自于今年九月的《南方都市报》:

[张德江书记:

广东要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的闭幕式上,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听取各组代表的讨论总结后表示,广东文化产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走向全国的话,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

张德江以粤剧为例指出,该剧种之所以在广东省以外影响力较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语言的问题。

虽然一些地方剧种如豫剧等也是方言,但是却不像粤语那么难懂,因而喜欢豫剧的观众并不限于河南一省。

而要学会粤剧的话则一定要听得懂粤语,这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讲有一定难度。

因此,广东的传统艺术要想推名人,打自己的名牌的话一定要推广普通话。

此外,张德江还提到,广东人不大喜欢看普通话的电视节目,这样不利于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

因此,除了要推广普通话,张德江建议广东的广播电视部门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打造不同的文化名牌,建设广东的传媒文化。

曾经拿这个新闻和一些朋友看,他们看了都不舒服,包括说普通话的朋友。

“这不是推广普通话,而是扼杀广东话。

首先他不代表广东人,他只代表北边的人!

就象中国的情况一样,经济强大了,政治不行,一样被别人欺负,别人照样抢我们的渔船!

广东经济在全国领先,但只会实干,不会说话,所以才会这样。

一位北方来的朋友说:

“广州人其实说普通话挺好的,我跟所有的广州人沟通根本问题,只是一些老人家差一点,讲不好,也听不懂。

我觉得广州人都很聪明,学普通话很快的。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可以学到广东话,入乡随俗还是应该的!

“就像天气一样,该吹北风还是南风,由天决定吧。

政府做的决策、错误很多,经常朝令夕改。

让民情自己决定吧,别老是为民众做主,认为民众需要引导。

如果广东人需要说普通话,自然会学、会说。

别老是回到计划经济干预市场经济那条老路去,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下面是一些实例:

一位官员在开会时用粤语发言,结果被批了一顿,与推普精神不符。

教师用普通话讲课,在学生一致要求下,他下半堂改用广东话讲课。

结果被校长被训了一顿,尽管班上都是广州本地学生。

《南方都市报》用广东话写了一个标题,结果第二天就出来检讨了,说以后要用人人都懂的普通话来写。

可是,为什么广东人不能说广东话?

对于广东人来说,粤语就是母语啊!

外地人来广东后,很喜欢看翡翠台、本港台,即使听得似懂非懂。

可是,我知道有许多人跟我一样,听不懂英文,还是照样喜欢看美国影片、看明珠台,而且,对我来说,看英文字幕还可以学英语。

推广普通话的结果并不是不好,而是,政府把它变成了强制说普通话,这是剥夺了人们选择的权利。

当年台湾推行国语,也是强制性的,学校里必须说国语,不然处分、罚款,甚至开除。

把一件本来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事,办成人们敢怒不敢言的丑事,大概只有霸道的政府才能做得出的。

我们不否认外地人带来了许多好的经验、意念和新思维,但不要喧宾夺主!

中国已经习惯了利用行政手段来做任何事,我们得到的教训还少吗?

把广东变成了普通话的天下,从广东人的观点来说,是失当的。

如果历史选择抛弃粤语,我们接受,但不是用行政的方法来强迫大家做。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整个国家都只用同一种语言,这没有什么不好。

但那是将来,不是现在,而且我们能接受是自然淘汰,而不是人为毁灭这种文化。

在许多广东人眼中,广东话仍是母语,仍然是最亲切的语言。

不要把某种意志强加于民众,不然,推广普通话,和清朝要民众剃头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广州的绝大部分学校,已经使用普通话教学了,不但这样,甚至要求教师学生在校内说普通话,且不论这样是否可行。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回母校时,看到一条大大的横幅“校园内请讲普通话!

”,觉得甚为可笑,因为这学校的学生都是说广州话的。

在香港的教育里,至今政府仍在宣传:

“母语教学,事半功倍!

”。

什么是母语?

当然是广东话!

那么,广东人的母语是什么?

当然也是广东话!

可是,为什么广东人不能用广东人教学?

一定会有人出来反驳: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懂广东话,凭什么要用广东话讲课?

是啊,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我们的问题也相同:

为什么一定要普通话讲课,而且是全部要用普通话讲课?

推广普通话已经渐渐有强权的意味了,倘若只是学校讨论用什么话来讲课,其实很简单,因为教师人才很多,讲广东话和讲普通话的教师都很多,怎么的需要也可以调配到。

而且,据我所知,会广东话的教师都能讲普通话,这根本不是问题。

在教育上,政府要注重的问题很多:

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的待遇和学生受教育情况,贫困学生的就学,教育设施的运用。

至于政府公务员,根本不能选择,即使你精通广东话和普通话又怎么样,在工作环境里,你也只能说普通话。

据调查,现在公务员的素质都很高,也许是为将来打造精英政府准备的。

他们说普通话绝对不是什么问题,根本不存在沟通上的问题,但就是,公务员必须听政府的,没有选择的权利。

可怕的是,政府做的决议从来都不曾咨询过,想当然地认为它做的任何决策都是为了民众,都是正确的。

这样一个关系到广东人的重大事情,也不顾广东人的想法,一意孤行地毁灭岭南文化,让人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后果!

中国人的传统是,民不与官斗,而官却说是民意的代表!

那么,以后,我还能相信政府吗?

在广东推广普通话,好不好?

当然好!

可是,别把推广普通话变成扼杀广东话。

千年来的粤人说广东话,为了各种需要,广东人也需要跟外地交流沟通、也需要说普通话,可是,别逼我们只说普通话。

也许我到上海时,希望能与对方用普通话沟通已经可以,但我们从来不去设想上海人之间用普通话沟通,因为那不关我的事。

入乡随俗民众都可以做到,那么,政府尊重一下民俗难道是件可怕的事情吗?

五、粤语的衰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广东,推广普通话已经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

现在的要求广州、深圳、珠海三市的公务员100%说普通话,政府部门一定是说普通话的,很快,就会扩大到全省的市县了。

在一些官员来看,这个“成果”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了。

电台、电视台首当其中,成为推广普通话的先锋。

广州电视台一些主持人,早两年已经开始用双语广播了,主持完广州话新闻后,很快就在某个普通话休闲节目出现了。

广东电视台、电台的普通话节目已经占了大部分了,而广州台等市台,也在往这个方向走了。

广州是粤语的重镇,可是,在许多重要的场合,再也听不到广东话了(不算私底下的交谈)。

我不知道现任的市长会不会讲广东话,因为我没有跟他接触过。

但我印象里,他在公共场合,不管是开会、电视、电台,全部是讲普通话的。

据说,当年讲广东话的黎子流从市长位置退下后,接下来的市长大概都不再说广东话了,也许根本就不会说。

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法制节目中,采访河南省的法官,那法官跟中央台记者是说河南话的。

我因为跟北方人接触较多,能够勉强听懂了,可是,身边的人却一点也听不明白。

我觉得奇怪的是,广东已经全部要求公务员100%说普通话,为什么外省不用呢,而且是这个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

中央电视台采访四川一所学校时,其校长和教师面对着镜头,都是说四川话的,连当地的教育局官员也是说四川话的。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按照政府强加给广东的标准,那么,这校长、教师和官员不会说普通话,看来只有炒鱿鱼的份了。

按照推广普通的形势,四川这个人口第二大省,许多公务员都不合格啊!

这就怪了,为什么在其它省市,只是提倡人们说普通话(本来广东也是提倡),而到了广东,却是强制性要求说普通话?

政府的多重标准是怎么定的,广东什么时候变成了一颗必须要改造的顽石了?

省长黄华华是推广普通话的典型,他在省内开会交谈,在电视上用普通话;

他跟香港官员会谈时,说的是普通话;

他对香港记者说的,也是普通话。

尽管他的普通话很糟糕,但他却不说广东话。

难道他不会说广东话(他是广东兴宁人)?

还是认为要做推广普通话的先锋,应该不是以说广东话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