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43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docx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

颁发部门:

化工部

发布日期:

1988-03-24

生效日期:

1988-03-24

 

前 言

  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资[1984]1648号《关于简化基本建设审批手续的通知》要求,由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对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进行修订而成,自1988年7月1日起在化工系统中施行。

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同时停止使用。

  一、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建设项目一般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的原则进行编制的。

  二、本规定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化工工厂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小型项目或车间的初步设计可根据具本情况参照本规定适当简化,无关的章节可以不写,部分章节可以合并等。

  援外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另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全厂性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如总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工厂组成、总图布置、水电汽的供应方式和用量、关键设备及仪表选型、全厂贮运方案、消防、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以及车间或单项工程工艺流程和各专业设计方案等,编制出初步设计文件与概算。

  四、编制初步设计的目的

  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总概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主要设备订货,进行施工准备以及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五、初步设计的深度

  根据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410号《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初步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2.主要设备材料订货;

  3.土地征用;

  4.基建投资的控制;

  5.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7.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

  六、开展初步设计的必要条件

  1.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正式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域位置图、厂区地形图、有关的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

  3.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与工程有关的协作协议。

  七、编制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

向设计要资金、要效益,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优化设地方案,精打细算,通过改革和科学管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浪费的部分砍下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在生活设施上,注意结合国情,按标准规定办事。

  在老厂的改、扩建中,必须处理好挖潜、改造和扩建的关系。

  2.站在国家立场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在国家法令、政策、标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所建企业的经济效益,精心设计,确保质量,使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3.坚持求实和革新精神,维护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设计人员要破除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进取观念,充分吸取国内外科技成果,做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设计。

  4.注意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

除了在个别项目与关键部分采用最先进技术,使我们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外,一般地讲,应该更多地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做到投资省、效益高。

  5.进一步贯彻“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引进技术国产化”五化的设计原则。

  6.积极采用国内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努力搞好技术开发。

  7.适应化工生产特点,搞好配套专业设计。

特别是要加强节能、环保、安全、消防、抗震、防噪音、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配套设计。

配套设计的标准要适当,既要讲求实效,有利生产,又要防止要求过高,超越国情。

  8.认真贯彻工艺与装备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工艺流程与装备的配套开发、设计。

  9.加强经济观点,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做设计必须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

设计工作必须加强经济论证,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需一次建设的项目,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做到分期建设,分期投资,分期受益。

生产上必要的备用设备,要合理的备用,提高投资效果。

  八、设计单位的责任

  设计单位是设计的主办单位,对设计(设计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和概算准确度)要全面负责。

  设计单位的院长(经理)对设计单位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全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

对重大设计方案,要认真组织研究讨论。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对设计文、图纸必须逐级审核,分别签字或盖章。

初步设计文件,院长(经理)、总工程师要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一个建设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时,主管部门要指定一个设计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

主本设计单位是建设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

  主体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完成本身承担的设计任务;

  2.组织全厂性总体方案的讨论;

  3.协助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全厂性的工艺、公用设施和设计进度;

  4.负责组织各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

  5.统一设计标准、规范、深度与要求;

  6.组织编制和汇总项目的总说明、总图、总定员和总概算等。

  其他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按统一要求完成分担的设计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2.向主体设计单位及时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主动与主体设计单位搞好协作配合工作。

  九、设计中采用的基础资料要准确、可靠,各种数据和技术条件要正确、切合实际。

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文字说明要清楚、确切,图纸要清晰、正确,避免“错、漏、碰、缺”。

  十、本规定目录所列项目,系按化学工业企业一般工厂组成,并结合专业划分拟定。

目录的顺序不作为工程设计文件篇章编排的依据,同时可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

  十一、为逐步统一设计深度,本规定中提供的样图和表格,各设计单位应参照执行。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述

  简述工厂筹建概况、生产特点、兴建目的、意义、投资限额、进度要求及发展远景等。

  一、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批复文件;

  2.批准的厂址选择报告;

  3.下达设计任务的文件及设计合同;

  4.建设单位提供的主要原材料及公用工程供应条件的供应报告,主要原材料、燃料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有关文件;

  5.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铁路、航运、通讯等协议文件以及与其他企业生产协作等协议文件;

  6.有关部门对防地震、人防、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方面要求的批复文件;

  7.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厂区地形测量图以及有关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

  8.确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所需的科学试验报告及技术鉴定证书。

  二、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设计依据,结合建厂条件,说明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内容和措施,提出指导各专业设计的总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措施。

  若工厂部分设备需进口,还应阐明进口的理由和原则。

  若工厂依托老厂,还应阐明依托老厂后对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的意义。

  贯彻“五化”(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的措施和效果。

  三、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的项目,按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通讯及交通运输,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的顺序简述;

  2.当两个或多个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各设计单位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和明确相互的衔接关系。

  四、工厂组成

  说明全厂车间、工段、项目的组成及其确定依据。

列写车间、工段和项目顺序与工艺流程顺序一致,并先列生产装置,最后为生活福利设施。

  五、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工厂(或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潜力,发展余地。

   产品方案 包括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及销售地区。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的规格、消耗量及来源以及供应的可靠性,按主项(装置)列表说明

  七、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概述生产方法及全厂总流程,论证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并着重说明节约能源的措施。

  八、厂址概况

  1.厂区状况,概述厂区的地理位置,全厂占地面积,占用可耕地面积,需要拆迁的建、构筑物情况及其他特殊问题;

  2.全厂分区布置原则;

  3.工厂水、电、汽等动力来源;

  4.工厂的运输量及运输方法,现有交通运输状况及需要建设的主要设施。

  九、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1.公用系统方案论述,水、电、汽、气参数及消耗定额;

  2.厂内原材料及产品贮存装卸方式、贮存期、仓库或贮存场地的确定;

  3.工厂维修量,全厂性修理车间组成和设置规模,修理能力以及外部协作条件利用程度。

  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1.厂区环境状况,建厂后环境质量的预评价;

  2.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文件规定,标准的内容和措施,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实施效益。

  十一、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全厂集中控制程度、自控技术和仪表的先进、可靠性,最佳化操作水平;

  2.原料、产品装卸、运输及包装的机械化程度、可靠性、节省劳动力程度。

  十二、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就工厂的特点逐项提出安全、卫生的设施;

  2.用国家有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文件和标准衡量安全、卫生设施的可靠性、合理性。

  十三、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合理性

  十四、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1.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的工作制度;

  2.全厂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系统确定的依据;

  3.出勤率确定的依据,预备工确定的原则及人数;

  4.福利设施及服务人员确定的依据;

  5.全厂定员逐项逐类列表说明(表1-1)。

  十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设计中悬而未决或难于定论的问题,须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

  第二节 图纸

  一、全厂工艺总流程图(样图略)

  二、全厂物料平衡图(样图略)

  三、工厂鸟瞰图(样图略) 

 ━━┳━━━━┳━━━┳━━━━━━━━━┳━━━━━━━━━┳━━━━━━

 序┃    ┃总定员┃  生产人员,人 ┃ 非生产人员,人 ┃

   ┃部 门┃   ┣━━━━┳━━━━╋━━━━┳━━━━┫备  注

 号┃    ┃ 人 ┃生产工人┃技术工人┃行  政┃技管人员┃

 ━━╋━━━━╋━━━╋━━━━╋━━━━╋━━━━╋━━━━╋━━━━━━

 一┃厂  部┃   ┃    ┃    ┃    ┃    ┃

 …┃    ┃   ┃    ┃    ┃    ┃    ┃

 二┃生产车间┃   ┃    ┃    ┃    ┃    ┃

 …┃    ┃   ┃    ┃    ┃    ┃    ┃

 三┃辅助车间┃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其  他┃   ┃    ┃    ┃    ┃    ┃

   ┃    ┃   ┃    ┃    ┃    ┃    ┃

 1.┃警卫人员┃   ┃    ┃    ┃    ┃    ┃

 2.┃消防人员┃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第三节 附件

  上述第一节二设计依据中所列的各类文件。

  第二章 技术经济

  第一节 基本经济数据

  一、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二、建设投资

  三、产品成本估算

  四、销售收入及税金

  五、利润

  上述基本经济数据在初步设计与可行性研究发生变化时要对照列出。

  第二节 经济分析

  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1)

  二、经济分析意见

  第三节 表格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表2-5 利润与收益表

  表2-6 偿还能力估算表

  表2-7 基建贷款的偿还平衡表

  上述表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舍。

 

       表2-1 ××××装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数  量┃  备   注

 ━━━╋━━━━━━━━━━╋━━━━━╋━━━━━╋━━━━━━━━━━

 

(1) ┃    

(2)    ┃  (3) ┃  (4) ┃    (5)

 一 ┃设计规模      ┃万吨/年 ┃     ┃

 二 ┃原料及动力消耗   ┃     ┃     ┃

    ┃……        ┃     ┃     ┃

    ┃……        ┃     ┃     ┃

    ┃……        ┃     ┃     ┃

 三 ┃产品设计能力及规格 ┃     ┃     ┃

    ┃……        ┃     ┃     ┃

    ┃……        ┃     ┃     ┃

 四 ┃三废排放量     ┃     ┃     ┃

    ┃……        ┃     ┃     ┃

    ┃……        ┃     ┃     ┃

 五 ┃定员        ┃     ┃     ┃如系改扩建尚需列出增加

    ┃          ┃     ┃     ┃定员

 六 ┃总投资       ┃ 万元  ┃     ┃

    ┃  其中,外汇   ┃万美元 ┃     ┃

 七 ┃基建投资指标    ┃     ┃     ┃

    ┃  1.按主要产品计 ┃元/年.吨┃     ┃

    ┃  2.按总产值计  ┃元/万元 ┃     ┃

 八 ┃全厂总产值     ┃万元/年 ┃     ┃

 ━━━┻━━━━━━━━━━┻━━━━━┻━━━━━┻━━━━━━━━━━ 

 

 ━━━┳━━━━━━━━━━┳━━━━━┳━━━━━┳━━━━━━━━━━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数  量┃  备   注

 ━━━╋━━━━━━━━━━╋━━━━━╋━━━━━╋━━━━━━━━━━

 九 ┃年操作日      ┃     ┃     ┃

 十 ┃产品单位成本    ┃ 元/吨 ┃     ┃

    ┃产品工厂成本    ┃ 万元/年┃     ┃

 十一┃贷款偿还日期    ┃ 年  ┃     ┃自基建之日起

 十二┃投资利税率     ┃     ┃     ┃

 十三┃投资利润率     ┃     ┃     ┃

 十四┃生产车间扩建建筑面积┃ m2  ┃     ┃

 十五┃能耗指标      ┃     ┃     ┃

 ━━━┻━━━━━━━━━━┻━━━━━┻━━━━━┻━━━━━━━━━━

 注:

表中一、二、三、四、五、九、十四、十五等项由负责人提供数据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

  序 ┃    ┃商品量┃售 价┃综合税率┃销售收入┃销售税金┃

  号 ┃产品名称┃吨/年┃元/吨┃ % ┃万元/年┃万元/年┃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生产量 商品量

                             自用量 固定资产

 ━━┳━━━━━┳━━━━┳━━┳━━┳━━━━┳━━━━┳━━━━━━

 序┃项  目┃消耗定额┃单位┃单价┃单位成本┃年成本┃

 号┃     ┃    ┃  ┃元┃元/吨 ┃万元/年┃ 备 注

 ━━╋━━━━━╋━━━━╋━━╋━━╋━━━━╋━━━━╋━━━━━━

 一┃原材料消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公用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工人工资 ┃    ┃  ┃  ┃    ┃    ┃

 四┃车间经费 ┃    ┃  ┃  ┃    ┃    ┃

 五┃车间成本 ┃    ┃  ┃  ┃    ┃    ┃

 ━━┻━━━━━┻━━━━┻━━┻━━┻━━━━┻━━━━┻━━━━━━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装置内固定资产净值

 ━━┳━━━━━┳━━━┳━━━━┳━━┳━━━━┳━━━━━━

 序┃     ┃   ┃    ┃单价┃年成本┃

 号┃项  目┃单 位┃消耗定额┃元┃万元/年┃备  注

 ━━╋━━━━━╋━━━╋━━━━╋━━╋━━━━╋━━━━━━

 一┃原材料消耗┃   ┃    ┃  ┃    ┃

 二┃公用工程 ┃   ┃    ┃  ┃    ┃

 三┃工人工资 ┃   ┃    ┃  ┃    ┃

 四┃车间经费 ┃   ┃    ┃  ┃    ┃

 五┃车间成本 ┃   ┃    ┃  ┃    ┃

 六┃企业管理费┃   ┃    ┃  ┃    ┃

 七┃工厂总成本┃   ┃    ┃  ┃    ┃

 ━━┻━━━━━┻━━━┻━━━━┻━━┻━━━━┻━━━━━━ 

 

  第三章 总图运输

  第一节 设计依据

  有关总图运输方面的文件(如国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厂址选择报告和有关协议)条文和内容。

  一、设计基础资料

  1.地形地貌

  厂区地形测量资料,地貌情况。

  2.地质

  与本专业工程设计有关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厂区江、河、湖、海的水文资料。

  3.气象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频率(十六个方向和无风);

  年平均风速(十六个方向),最大风速;

  年平均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

  4.地震

  本地区地震烈度。

  第二节 厂址概况

  一、工厂的地理位置,厂区四至及其与居民区、城市、农村、重点经济文化设施的关系;

  二、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规划;

  三、厂区地形、地貌、场地类型、最高、最低海拔标高、坡度和坡向;

  四、厂区占用土地面积及占用农田(其中高产田、旱田)面积、山林、湖塘等面积,当地人口平均耕地水平;

  五、现有居民房舍及其他设施的拆迁数量;

  六、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的确定

  (1)总平面方案的比选。

按设计任务和专业草提条件,结合建设地点特征,论述各方案的优缺点。

必要时附图列表,进行数量对比。

最后从规划、基建及生产条件、节约工程量等方面归纳出确定现总图的主要论据。

  (2)按本工程组成和各建、构筑物的性质,扼要说明总图分区、主要生产流线,施工安装(包括大件运输)及人、货流组织和界(街)区建筑线间距等的设计意图。

  (3)说明贯彻节约用地、减免拆迁、减少场地工程量和分期建设,一体化的措施、预留发展等作法。

  (4)考虑保护环境,处理建筑物朝向,考虑主导风向,安排相对关系与间距的说明。

  (5)总平面布置对主要键、构筑物适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说明,对其他灾害性自现象的防治措施。

  (6)施工场地及其他临时性建、构筑物等的占地规划。

  二、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3-1) 

    表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数量┃ 备 注

 ━━━╋━━━━━━━━━━━━━━╋━━╋━━╋━━━━━━━

  1 ┃厂区(街区、装置)占地面积  ┃公顷┃  ┃

 ━━━╋━━━━━━━━━━━━━━╋━━╋━━╋━━━━━━━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

 ━━━╋━━━━━━━━━━━━━━╋━━╋━━╋━━━━━━━

  3 ┃露天堆场及作业场占地面积  ┃m2┃  ┃

 ━━━╋━━━━━━━━━━━━━━╋━━╋━━╋━━━━━━━

  4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m2┃  ┃

 ━━━╋━━━━━━━━━━━━━━╋━━╋━━╋━━━━━━━

  5 ┃铁路线长度         ┃Km┃  ┃

 ━━━╋━━━━━━━━━━━━━━╋━━╋━━╋━━━━━━━

  6 ┃地下管线及地上管架估计占地 ┃m2┃  ┃

 ━━━╋━━━━━━━━━━━━━━╋━━╋━━╋━━━━━━━

  7 ┃建筑系数          ┃%┃  ┃

 ━━━╋━━━━━━━━━━━━━━╋━━╋━━╋━━━━━━━

  8 ┃场地利用系数        ┃%┃  ┃

 ━━━┻━━━━━━━━━━━━━━┻━━┻━━┻━━━━━━━ 

 

  第四节 竖向布置

  一、布置原则

  首先须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