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491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3

第一节项目概况…………………………………………3

第二节可研编制依据及范围……………………………4

第三节研究结论及建议…………………………………5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5

第一节自然概况…………………………………………5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6

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13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3

第一节项目选址…………………………………………13

第二节建设条件…………………………………………14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6

第六章产品方案及原料供应………………………………17

第七章工程方案及技术方案………………………………18

第一节工程方案…………………………………………18

第二节技术方案…………………………………………21

第八章总平面布置及公用工程设计………………………26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劳动安全………………………………27

第一节项目组织…………………………………………27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27

第三节消防………………………………………………29

第十章项目实施管理………………………………………27

第十一章项目建设进度计划………………………………30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1

第十三章效益评价…………………………………………35

第十四章节能措施…………………………………………36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38

第十六章研究结论及建议…………………………………41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年产18万平方米塑料模板一期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用地面积: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1亩

建设内容及规模:

拟新建年产18万平方米模板生产基地,设计建筑面积为66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原料库1400平方米,产品库1400平方米,职工宿舍房1300平方米,办公用房400平方米,食堂400平方米,厕所200平方米。

同时配套建设完成给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供配电系统,以及场区道路硬化、绿化、围墙及防护工程。

项目分期实施,其中一期、二期生产规模相同,本次一期设计生产规模为7.5万平方米。

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36.0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485.6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150.41万元。

本次一期建设投资为190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

项目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工程建设周期6个月年。

2011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备案手续、勘察设计、资金筹措、场地准备、各种开工手续的报批等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1年4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和设备采购,2011年5月完成竣工验收及试运行,2011年6月投产使用。

第二节、可研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可研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有关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情况资料,以及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标准;

5、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当地有关建筑造价、设备价格信息及有关取费标准和规定;

6、《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

8、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文件;

9、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协议书;

10、业主提供的有关情况及资料。

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投资效益、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组织管理和进度安排、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估算,为上级和项目建设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节、研究结论及建议

结论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项目建设具备必要的政策条件、物质条件、地质气象条件、设施环境条件、社会协作条件和市场条件;项目环境影响轻微,在实施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完全可以满足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实施后,建设单位可以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从各方面情况看,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建议

建议项目业主尽快进行项目申报及其它前期准备工作,以便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并在实施中控制好工程投资。

建议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给予必要支持。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位置面积:

马龙县位于滇中和滇东的结合部,地处东经103°16′~103°45′、北纬25°08′~25°37′之间。

东与麒麟区接壤,南与陆良县相连,西南与宜良县毗邻,西面及北面与嵩明、寻甸、沾益三县交界。

东西最大距离47.25公里,南北最大跨度44.5公里。

县城通泉镇,海拔2034米,距省会昆明113公里,距曲靖市区22公里。

行政区划:

全县辖五镇四乡(通泉镇、纳章镇、王家庄镇、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月望乡、大庄乡、张安屯乡)共3个社区、6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有3个民族村委会)及431个自然村、521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98853人,增加1049人。

其中:

非农户口21337人,农业户口177516人。

常住人口为191637人,人口出生率为14.82‰,死亡率为9.9‰,自然增长率为7.02 ‰(按常住人口计算)。

 国土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国土局提供),人口密度为124人/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

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10538亩,其中:

水田97576亩,旱地112962亩。

有水浇地46800亩,有效灌溉面积140400亩。

全年降水量1027.6毫米,增长8.0%;年平均气温13.3℃,下降2.2%;日照时数2039.3小时,下降6.4%。

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23.89%,比上年提高3.26个百分点。

地理气候:

马龙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四面环山,中间山谷、丘陵、河流纵横,由七条分别流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河流分割为11个8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坝子。

最高点南部纳章乡与陆良县交界的牛头山海拔2493米,最低点西南部马鸣乡小密得河海拔1772.2米,平均海拔2132米。

马龙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冷同期,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3.6℃,年均降雨量1001.8毫米,年均日照215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5%,年均无霜期247天。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综合: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县内生产总值(GDP)达168936万元,增长14.0%。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5000万元,增长6.0%,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4%,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1000万元,增长18.6%,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3.4%,拉动增长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2936万元,增长14.7%,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5.2%,拉动增长4.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6:

40.0:

32.4调整为26.7:

42.0:

31.3。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17元,增长13.1%。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

全县财政总收入33377万元,增长59.6%。

一般预算收入16807万元,增长32.8%;其中:

增值税3785万元,增长78.0%;营业税6450万元,增长38.5%;烟叶税3500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46449万元,增长39.5%;其中:

公共安全支出2572万元,增长41.5%;教科文卫支出15212万元,增长3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64万元,增长46.2%;环境保护支出1294万元,增长119.7%。

工业:

 工业对经济的作用持续增强。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1311万元,增长14.6%,工业增加值66000万元,增长1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拉力强劲。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3128万元,增长19.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3%,增加值60397万元,增长21.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1.5%,对工业的贡献率为101.9%。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全县18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448万元,增长15.8%,累计现价产销率为94.6%,实现利税20635万元,增长35.2%,其中:

利润2687万元。

建筑业稳定发展。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8886万元,增长79.2%,增加值5000万元,增长11.5%。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6869平方米,增长9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8566平方米,增长40.6%。

 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年内,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主导产业继续扩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提升,实现了农业增产、增值、增收。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54万元,增长9%,其中:

种植业产值43295万元,林业产值5200万元,牧业产值32124万元,渔业产值2135万元。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增收。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6983亩,增加37895亩。

其中:

粮食作物面积452560亩,增加23635 亩;烤烟103571亩,增加3928亩;油料19821 亩,增加599亩;蔬菜30261亩,增加1730亩;万寿菊16013亩,增加2419亩。

粮食总产量77418吨,增长1.2%,实现了从2003年以来连续6年增产的可喜成就。

收购烟叶29万担(计划内),增长3.9%,收购总值21599万元,增收3799万元,烤烟生产再上新台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239万瓦特,增长38.3%;大中型拖拉机421台,小型拖拉机1670台,农业机耕、机耙、机灌面积及机收面积不断扩大。

全年农村用电量1497万千瓦小时,增长17.1%;化肥施用(折纯)量14155吨,增长12.2%。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936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620公顷;解决农村人口饮水1.15万人,累计达12.52万人。

建成水库(塘坝)491座,其中:

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50座,塘坝340座,水库总库容8182万平方米;建成引水工程21件。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林政管理得到加强,林业重点工程继续有效实施。

实现林业产值5200万元,增长6%。

实现核桃87吨,板栗142吨;花椒55吨。

2008年,全县造林总面积101000亩。

其中:

核桃96000亩。

全民义务植树81万株。

森林覆盖率达38.56%。

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32124万元,增长18.5%,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为53.7%。

肉类总产量28557吨,增长23.9%。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生活水平改善。

全县在岗职工10247人,累计劳动者报酬24040万元,增长38.2%(其中在岗23867万元,增长3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00元,增长2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00元,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17元,增长12%。

其中: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789元,增长15%;衣着消费1229元,增长21.8%;医疗保健支出638元,增长9.2%;教育娱乐文化消费支出1088元,增长10.6%。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9%,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8辆,家用电脑17台。

人均居住面积34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总收入3815元,人均纯收入2750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4元,增长3.6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6台,电话机24台,移动电话98台。

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增长6.5%。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995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2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5300人(包括农民工2758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53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6094人。

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有241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9人,开发就业岗位1124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223人。

小额担保贷款674万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2.3%。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全县有社会福利彩票销售网点10个,销售金额330万元。

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6所,床位400张,收养245人。

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43万元(农村370万元,城镇373万元),共有7000人农村贫困居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有35000人次城镇贫困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年末有农村文艺队161支,其中:

农村文化户129户。

全县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光缆线路269.56千米,有线电视节目34套,有线电视用户12630户,增加630户,数字电视用户4500户,增加1000户。

年末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总藏书量3万册。

档案馆1个,馆藏总量36735卷(册),开放各类档案3831卷(册)。

各类学校藏书32.81万册。

其中:

小学藏书19.61万册,初中藏书8.1万册,高中藏书2.4万册,职业高中藏书2.7万册。

城乡医疗、预防和救治体系基本建立。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

诊所15个。

拥有床位总数413张,共有卫生工作人员367人,卫生技术人员299人。

其中:

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9人,注册护士77人。

年内传染病乙类发生9种340例,发病率为171.88/十万,丙类发生6种249例,发病率为125.88/十万。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56803人,参合率为89.9%,累计减免补偿460695人(次),减免补助医疗费用954万元,其中:

门诊补偿301万元,占31.6%,县内住院补偿364万元,占39.1%,县外住院补偿289万元,占30.3%。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有各类学校245所(含各教学点),在校学生42207人,教职工2470人,其中:

专任教师2162人,占87.5%。

全县小学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4%,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28%,初中升学率71.09%,普通高中辍学率0.51%。

每一名小学教师负担学生17.39人,每一名初中教师负担学生18.79人,每一名高中教师负担学生15.62人。

每一万人口中有小学生1119人、初中生499.7人、高中生151.53人。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金融、保险与邮电通信:

金融平稳运行。

全县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366万元,增长10.4%。

累计现金收入424970万元,现金支出489449万元,净投放64479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77859万元,比年初增加31332万元,增长21.4%;其中:

储蓄存款余额104323万元,比年初增加19131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9901万元,比年初增加19336万元,增长21.3%。

其中:

短期贷款余额69361万元,比年初增加1153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546万元,比年初增加4235万元;票据融资余额3994万元,比年初增加3571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

全年保费收入1910万元,增长11.5%。

其中:

财产险保费收入116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746万元。

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33万元,增长20.4 %。

其中:

财产险653万元,人寿险80万元。

全年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增加值为9588万元,增长10.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041.42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82万元;其中:

邮政业务总量26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720万元。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达7600户,增加用户100户;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92万户,达到6.67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38.8部/百人。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容量1.3万门,无线通信基站数122座,通信光缆长度910.9米,互联网宽带用户9393户,其中:

宽带网用户2583户。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3800万元,增长99.7%。

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9561万元,增长113.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968万元。

在总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8901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4782万元。

在总投资中,国有投资10919万元,其他投资102881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271万元,增长124.2%。

全县房屋施工面积222734平方米,竣工面积75161平方米。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4387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15051万元。

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2010年是建筑塑料模板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首先,从外部宏观环境来讲,2010年是我国建筑塑料模板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影响行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法规都将陆续出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的节能减排对建筑塑料模板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还有来自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等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内部来讲,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技术工艺升级、出口市场逐步萎缩、产品销售市场日益复杂等问题,都是企业决策者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

塑料建筑模板,是废旧聚乙烯(PE)、聚丙烯(PP)及其他填充物挤出工艺生产的建筑模板,是代替钢模板和竹木胶板的新型模板。

塑料模板优点是:

成本低、自身重量轻、连续使用次数达多次以上。

废料能够粉碎再重新利用等很多优点。

根据当地及周边县市的市场调查情况,目前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投资人决定新建本项目基地。

总体来说,项目市场前景良好,投资效益显著。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一、选址原则

1、有利的经济地理位置;

2、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3、有利于产业布局和市场运作;

4、有利于减少基础设施和环保防灾投资;

5、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6、宽松的地方经济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

二、项目场址

1、建设地点

经过业主的反复踏勘比选,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马龙县马鸣乡。

这里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好,是较为理想的工业项目建设地点。

该片区无大的污染源,自然环境较好,地质稳定,远离社会治安事故易发地区,有利于安全保卫。

2、土地权属及征地拆迁

项目拟建地点土地现为集体土地(荒山),土地使用权已由建设单位以租用形式取得。

该片土地上目前都没有建筑(构筑)物,无需拆迁。

3、土地使用面积

项目拟使用土地面积为21亩。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工程建设条件

1、水、电、路、讯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地处城镇区,可以利用现成的城镇供水管网、电网、讯网、路网和污水处理系统。

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用水、用电、交通及通讯均有可靠保障。

2、气候及水文条件

马鸣乡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点是:

春暖不稳,风高物燥;夏雨集中,涝旱兼有;秋温低,阴雨多;冬干冬暖,常有霜雪;日照多,分布不均;积温高,夏季高温不足。

这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3、地质条件

该地土壤为沉积砂土,年代久远,固结状况良好,无软弱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

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片区及周围从未见崩塌、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场地较适宜工程建设。

4、建筑材料及设备器材供应条件

该项目建设施工中所需使用的水泥、石料、沙子、砖等主要地方建材均可就地就近取材,运距最长不超过35公里;所需的钢筋、板材、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均可在曲靖市场采购,货源充足。

本项目所需要购置安装的生产设备都属于机械制造方面常用的、比较普通的设备,国内市场上有众多的供应商。

可以通过在公开招标采购,也可以采用询价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二、社会条件

1、政策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省、市、县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等政策导向。

在实施过程中将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

2、社会协作条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曲靖市区内外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单位众多,各类性质的工程和业务都能通过招标选择到理想的符合资质条件要求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

1、新建厂房车间、原料库、成品库、职工宿舍、办公用房以及其他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2、购置生产设备并安装生产线;

3、配套建设厂区供配电、给排水、道路、场区硬化、通讯、围墙等设施。

二、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市场需要,上述各项内容的具体建设指标为:

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

设计建筑面积为6600平方米,

其中,生产车间:

1500平方米,

原料库:

1400平方米,

产品库:

1400平方米,

职工宿舍房:

1300平方米,

办公用房:

400平方米,

食堂:

400平方米,

厕所:

200平方米。

生产线:

年产7.5万平方米塑料模板生产线一条。

给排水、供配电设施:

生产区水源取自城镇供水管网,并适当合理利用地下水;电源取自城镇10KV供电线路。

要按照总平面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要求配套建设健全完善的给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供配电系统。

第六章产品方案及原料供应

一、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为塑料模板,项目分期实施,其中一期、二期生产规模相同,本期生产能力为7.5万平方米/年,长期生产能力为18万平方米/年。

二、产品技术指标

项目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技术指标合格,满足使用功能。

建筑用模板,特别是采用塑料制成的建筑用模板,其模板表面为光滑表面,模板背面设有交织的加强筋,加强筋与模板注塑为一体,于模板周边开有连接口,相邻模板之间由与连接口相配的连接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强度高、耐腐蚀、反复使用次数多,使用寿命长,可反复使用达五十余次;支撑架搭建方便、规则,易脱模、易清洗、脱模快、不需要涂脱模剂,节约人力,成本低;施工中拼装简便,劳动效率高。

多层塑料建筑模板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内自主研发成功的新型环保塑料建筑模板,其产品均在国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具有可钉、可锯、可刨、不与水泥亲和、无需使用脱模剂、成本低、自身重量轻、使用次数多、可回收再利用等诸多优点。

是替代竹木胶板的新型环保建筑模板。

各类模版性能比较

性能

塑料模版

竹胶板

木模版

周转次数

50次以上

6-8次

3-6次

耐磨性

耐磨

不耐磨

不耐磨

耐腐蚀性

耐腐蚀

韧性

可弯成拱形模板

不可以

不可以

冲击强度

高强度

跌落试验

10米高度不破裂

易损坏

易损坏

吸水后

不变形

易变形损坏

易变形损坏

报废后处理

厂家全部回收

无法处理

无法处理

环保

无污染

污染环境

污染环境

产品规格型号

厚度

规格

平均重量

12mm

915mm*1830mm

21kg

15mm

915mm*1830mm

26kg

18mm

915mm*1830mm

36kg

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