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63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docx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别人资料参考使用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实验

01钾的化学性质(必修2,P6)2

0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必修2,P9)2

03金属与水、酸的反应(必修2,P15-P16)3

04钠与氯气反应(必修2,P21)3

05放热反应(必修2,P33-P34)4

06吸热反应(必修2,P34)4

07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必修2,P34)5

08锌铜原电池(必修2,P40-P41)5

09原电池的设计(必修2,P41)5

10水果电池(必修2,P42)6

1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6

1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7

13甲烷的取代反应(必修2,P61)7

14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必修2,P67)8

15乙烯的化学性质(必修2,P68)9

16苯的性质实验(必修2,P69)9

17*溴苯的制取(必修2,P70)9

18*硝基苯的制取(必修2,P70)10

19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必修2,P73)11

20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P74)11

21乙酸的酸性(必修2,P75)12

22乙酸的酯化反应(必修2,P75)12

23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必修2,P79)13

24蔗糖的水解反应(必修2,P79-P80)13

25铝热反应(必修2,P89)14

26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必修2,P91)14

27*煤的干馏(必修2,P95)15

28*石油的蒸馏(必修2,P96)15

实验名称

01钾的化学性质(必修2,P6)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K+O2===KO2;2K+2H2O===2KOH+H2↑

实验用品

钾、水、酚酞溶液;镊子、小刀、滤纸、坩埚、泥三角、铁圈、酒精灯、培养皿(或烧杯)、玻

璃片、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②在培养皿(或烧杯)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

(或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钾迅速燃烧并产生紫色火焰,生成橙黄色固体;钾燃烧比钠更剧烈。

②钾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产生轻微爆炸,反应比钠更剧烈,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变红。

实验结论

钾比钠更容易与氧气、水反应,钾比钠的金属性(或还原性)强。

 

实验说明

①实验室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锂用石蜡密封保存。

②实验时一般钠取黄豆大小,钾取绿豆大小,必须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否则燃烧时会产生少量黑烟。

③做钾与水的反应的实验要用玻璃片盖好培养皿(或烧杯),以免因轻微爆炸而飞溅出液体来。

实验名称

0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必修2,P9)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2KI+Br2=2KBr+I2

实验用品

新制氯水、溴水、NaBr溶液、KI溶液、四氯化碳;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②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实验现象

①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溶液分层,下层呈深紫色。

②溶液分层,下层呈深紫色。

实验结论

氧化性:

Cl2>Br2>I2;非金属性:

Cl>Br>I。

实验说明

F2极易与水反应,2F2+2H2O=4HF+O2,F2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其他卤素单质。

实验名称

03金属与水、酸的反应(必修2,P15-P16)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实验用品

钠、镁、铝、水、酚酞溶液、1mol/L盐酸;镊子、小刀、滤纸、砂纸、酒精灯、烧杯、胶头滴管、

试管、试管夹。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烧杯中。

观察现象。

②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

观察现象。

③去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加入2mL

1mol/L盐酸。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2滴酚酞,立即显红色。

②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

③镁与酸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铝与酸反应较剧烈,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还原性:

Na>Mg>Al;金属性:

Na>Mg>Al。

实验说明

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名称

04钠与氯气反应(必修2,P21)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点燃

2Na+Cl2====2NaCl

实验用品

金属钠、氯气;镊子、小刀、滤纸、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

实验步骤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

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实验说明

当钠熔成小球后,立即撤去酒精灯并倒扣集气瓶。

若预热不够,钠不燃烧,只冒白烟;若预热过

久,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过氧化钠。

实验名称

05放热反应(必修2,P33-P34)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Al+6HCl===2AlCl3+3H2↑△H<0

实验用品

6mol/L的盐酸、铝条;温度计、试管、砂纸。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

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溶液的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铝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名称

06吸热反应(必修2,P34)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H>0

实验用品

Ba(OH)2•8H2O晶体、NH4Cl晶体;烧杯、玻璃片(或小木板)、玻璃棒。

实验步骤

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有少许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变凉,玻璃片或小木板和烧杯底部粘接在一起。

实验结论

①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反应产生了氨气。

实验名称

07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必修2,P34)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NaOH+HCl===NaCl+H2O△H<0

实验用品

2mol/L的盐酸、2mol/LNaOH溶液;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

实验步骤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

好记录。

实验现象

溶液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名称

08锌铜原电池(必修2,P40-P41)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锌片(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正极):

2H++2e-=H↑(还原反应);

2

总反应:

2H++Zn=H2↑+Zn2+(工作原理如上右图)

实验用品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电流表、烧杯。

实验步骤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

锌--铜--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装置,产生了电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说明

形成原电池后锌片表面有少量气体产生,可能原因:

一是锌片不纯,自身构成了微电池;二是锌

片与H+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损耗)。

实验名称

09原电池的设计(必修2,P41)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与活泼金属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

镁条、铜片、铁片、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

二极管)、500mL烧杯。

实验步骤

①将铜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发光二极管),平行插入盛有橙汁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②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发光二极管),平行插入盛有苹果汁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③将铁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发光二极管),平行插入盛有柠檬汁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三组实验中二极管均发光。

实验结论

铜--镁--果汁、铜--铁--果汁、铁--镁--果汁构成了原电池装置,产生了电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名称

10水果电池(必修2,P42)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水果中含有大量果酸,与活泼金属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

铜片、锌片、苹果(或橙子、西红柿等果汁较多的水果);导线、金属夹、灵敏电流表。

实验步骤

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灵敏电流表。

然后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到苹果两边的

果肉中。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

实验结论

铜片、锌片与苹果构成了原电池装置,产生了电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名称

1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HOFeCl3=2HO+O↑,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2====22

实验用品

5%的H2O2溶液、1mol/LFeCl3溶液、水;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

在2支试管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

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

气泡时,用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

①冷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②常温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③热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实验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实验说明

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名称

1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HOMnO22HO+O↑,2HOFeCl3=2HO+O↑

22=====2222====22

实验用品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1mol/LFeCl3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

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

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不加其他试剂时,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出现。

②加入FeCl3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③加入MnO2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催化剂能极大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名称

13甲烷的取代反应(必修2,P61)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光光

CH4+Cl2――→CH3Cl(气体)+HCl,CH3Cl+Cl2――→CH2Cl2(液体)+HCl,

光光

CH2Cl2+Cl2――→CHCl3(液体)+HCl,CHCl3+Cl2――→CCl4(液体)+HCl

实验用品

甲烷、氯气、饱和食盐水;铁架台、硬质大试管、黑色纸套、水槽。

实验步骤

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

台固定好。

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

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

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实验现象

A装置中:

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试管内液面上

升;水槽中有固体析出。

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有机物。

实验说明

①CH4与纯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②CH4与Cl2的光照取代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各取代产物都有,有机产物在通常下的状态是“一气三液”。

实验名称

14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必修2,P67)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催化剂催化剂

C16H34――――→C8H18+C8H16C8H18――――→C4H10+C4H8

△△

催化剂催化剂

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

实验用品

石蜡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铁架台、石棉、碎瓷片、硬质试管、试管、导

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

将浸透了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放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

①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②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

①生成的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生成的气体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实验结论

石蜡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类。

实验说明

碎瓷片的作用是作催化剂。

实验名称

15乙烯的化学性质(必修2,P68)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5C2H4+12KMnO4+18H2SO4==10CO2+12MnSO4+6K2SO4+28H2O;CH2===CH2+Br2→CH2BrCH2Br

实验用品

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管、导管。

实验步骤

①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将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实验现象

①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实验结论

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有可燃性。

实验名称

16苯的性质实验(必修2,P69)

实验原理

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没有碳碳双键,

不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用品

苯、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溶液分层,上层(苯层)橙红色,下层(水层)无色。

②溶液分层,上层(苯层)无色,下层(水层)紫色。

实验结论

苯分子中没有C=C,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实验名称

17*溴苯的制取(必修2,P70)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苯、铁屑、液溴、水、AgNO3溶液;圆底烧瓶、导管、锥形瓶、铁架台。

实验步骤

将苯和少量液溴放入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①常温下,整个烧瓶内充满红棕色气体,在导管口有白雾(HBr遇水蒸气形成)。

②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的AgBr沉淀生成。

③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

 

实验说明

①反应物要用纯液溴,苯与溴水不反应。

②实验中导管要长,起导气、冷凝回流的作用;锥形瓶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HBr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③粗溴苯中含溴、FeBr3、HBr、苯等杂质,先水洗除去FeBr3和HBr;再用碱洗除去溴及未除净的HBr,再水洗除去过量的碱和生成的NaBr、NaBrO等,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除去水分,过滤,蒸

馏滤液可得到溴苯。

实验名称

18*硝基苯的制取(必修2,P70)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苯、浓硝酸、浓硫酸、蒸馏水;大试管、温度计、烧杯、单孔塞、长玻璃管、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步骤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具体做法是:

向大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硝酸,在摇动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硫酸缓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②向室温下的盛有混合酸的大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实验现象

把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黄色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

 

实验说明

①实验装置中有一根长玻璃管,兼有导气和冷凝回流减少苯的挥发的作用。

②为了减少温度高于60℃时会产生较多的副产物二硝基苯,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这样试管受热均匀且温度容易控制。

③粗硝基苯中含硝酸、硫酸、苯等杂质,先水洗除去硝酸、硫酸;再用碱洗除去过量的酸及硝酸分解产生的NO2;再水洗除去过量的碱及生成的NaNO3等,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除去水分,过滤,

蒸馏滤液可得到硝基苯。

实验名称

19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必修2,P73)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2C2H5OH+2Na→2C2H5ONa+H2↑

实验用品

无水乙醇、钠、澄清石灰水;镊子、小刀、滤纸、试管、医用注射针头、单孔塞、烧杯。

 

实验步骤

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

实验现象

钠开始沉于无水乙醇底部,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

灰水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乙醇与钠可以反应,产物为H2。

实验说明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说明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羟基活泼。

实验名称

20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P74)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Cu

2CH3CH2OH+O2――→2CH3CHO+2H2O或

△△

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H2O+Cu

实验用品

乙醇、铜丝;试管、酒精灯。

实验步骤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

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

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灼烧过呈黑色的铜丝表面变红,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被氧化为乙醛。

实验说明

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实验名称

21乙酸的酸性(必修2,P75)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实验用品

乙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水垢;分液漏斗、试管、导管。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通过分液漏斗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②将碳酸钠溶液换成水垢,然后滴加乙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水垢溶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①乙酸酸性比碳酸强。

②乙酸可以溶解水垢。

实验名称

22乙酸的酯化反应(必修2,P75)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乙酸、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酒精灯、大试管、长导管、铁架台。

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图连接好

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实验结论

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且有香

味的乙酸乙酯。

 

实验说明

①盛反应液的试管向上倾斜45°,以增大试管的受热面积。

②导气管末端不能浸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是防止受热不均发生倒吸;实验中导管要长,起导气、冷凝回流挥发的乙醇和乙酸的作用。

③饱和Na2CO3(aq)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④乙酸酯化反应的条件及其作用:

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且利于收集产物;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用浓硫酸做

吸水剂,使化学平衡右移,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使用过量乙醇,提高乙酸转化为酯的产率。

实验名称

23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必修2,P79)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CH2OH(CHOH)4CHO+2Cu(OH)2+NaOH――→CH2OH(CHOH)4COONa+Cu2O↓+3H2O

实验用品

葡萄糖、新制的Cu(OH)2、碘酒、土豆片(或面包片)、鸡皮、浓硝酸;试管、量筒、玻璃棒、蒸

发皿、酒精灯、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