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96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于都三中第二学期

于都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蝉蜕(tuì)         木屐         人声鼎沸(fèi)             兴高彩烈

B. 嫉妒(jì)         缠络         骇人听闻(hài)             亦复如是

C. 掸子(dǎn)         花圃         人迹罕至(hàn)             高枕而卧     

D. 菜畦(qí)         倜傥         来势汹汹 (xiōng)         恭恭敬敬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天下午,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秒杀”购房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人声鼎沸。

B.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一见如故。

C.“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授予“三八红旗手”。

D.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改变“亚学习”状态,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阳光中心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了“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活动。

D.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造成的。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生命由于它的短暂和不可逆性、一次性而弥足珍贵而神奇而美丽。

 ②从生命个体来说,我们能够支配的关键岁月不过那么几十年,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

 ③虚度这样的生命,辜负这样的生命,是多么愚蠢多么罪过!

 ④一个人丢了一百块钱人民币都会心痛,那么丢失了生命中的有所作为的可能,不是更心痛吗?

 ⑤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才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A.②⑤①③④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5.下面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对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近日,桂东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在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国家级一级保护树种——伯乐树群落。

该群落位于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方圆100米直径范围内,发现有大大小小的伯乐树20余株。

其中最大的一株其胸径达到51厘米,树高约32米。

平均冠幅约12米。

伯乐树又名山桃树、钟萼木,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被誉为“植物中的龙凤”。

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材质优良,花大,色艳丽,是既可用材又可观赏的珍贵树种。

 A.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伯乐树群落。

 B.伯乐树群落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C.桂东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伯乐树群落。

 D.伯乐树群落的发现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①时,春入遥山②碧四围。

兴③逐乱红④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砚。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⑤莫忘归。

【注释】①恣行:

尽情游赏。

②遥山:

远山。

③兴:

乘兴,随兴。

④乱红:

指落花。

⑤游衍:

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会说话的流水。

B.首联的意思是说: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C.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砚”“十分醉”“况是”“游衍”“莫忘归”。

D.尾联的意思是说: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可乐而忘返。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

B.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

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C.全诗紧扣“兴”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梁氏①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

于是意少懈。

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

金以精兵铁浮图②十倍围之。

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

知不免,乃顾左右曰:

“今日报国。

”语毕再突敌阵。

敌矢如雨,猬集③甲上。

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注释】①梁氏:

梁红玉,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②铁浮图:

身披重甲的兵士。

③猬集:

像刺猬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众多。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率轻骑袭金人粮道

A.率/轻骑袭金人粮道      B.率轻骑/袭金人粮道

C.率轻骑袭/金人粮道     D.率轻骑袭金人/粮道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意(       )      

(2)复(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

                                                                       

12.文中哪里体现了梁红玉身负重伤?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梁红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1)                    ,寒光照铁衣。

(2)                            ,影入平羌江水流。

(3)山际见来烟,              。

(4)独坐幽篁里,           。

(5)描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              。

(6)《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6分)

沉默竹笛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

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

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

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

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

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

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

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

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

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

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

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

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

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

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

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

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

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

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

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

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5.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16.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渴望——(     )——失望——(     )——(     )

17.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并作简要赏析。

(3分)

                                                                         

18.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支竹笛却“沉默”了。

你能找出哪几点原因?

请把它写下来。

(3分)

                                                                          

19.品读文章,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 -24题。

(14分)

忧伤的国歌

房向东

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的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金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

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边吃饭边聊天。

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

“你们几个,是什么团呀?

”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

她“哦”了一声,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致,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

“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说:

“那你父母在出版社工作?

”她依然用平和的语调说:

“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

他叫李某某。

”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

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

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

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

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

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

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

她说:

“想家。

特地灌进去的。

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

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

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

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过了会儿,我问:

“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

”她说:

“去年春节回北京了。

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

听到她的声音,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

她说了,她想家。

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

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

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

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

无家可归?

还是有家不想回?

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找感觉还是寻找梦?

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我们走了。

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

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

她说:

“一路上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

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

我们上车了。

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

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儿,忧伤……

(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

2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3分)

                                                                       

21. 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 3分)

                                                                       

22. 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女老板“想家”的情感?

( 3分)

                                                               

23. 文中“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发挥想象,你认为还像什么?

请仿写两句。

( 2分)

                                                                       

24.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忧伤的国歌”为题有什么妙处?

( 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班上开展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中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  古人言:

“黄河清,天下宁。

”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42亿吨,相当于2005年黄河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叫“一碗水,半碗污”。

 

26.写作(50分)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

原来这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