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77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思修知识点汇总

绪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3.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5.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6.16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句话是老师补充的)

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8.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事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9.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意义:

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1.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2.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4.理想源于现实,有超越现实,所以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最后一句是老师补充的)。

5.科学的理想不同于空想。

空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它脱离现实,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科学的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

6.【判断】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8.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9.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

10.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11.理想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2.理想信念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1.人们负担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3.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4.【教材新增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8.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1.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13.【判断】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信心。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

第三节

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4.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6.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在顺境中前进,是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在逆境中奋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7.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8.【判断】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9.在人生实践中,青年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10.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章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5.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6.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7.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观决定世界观(这句话是老师补充搞的)。

8.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9.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10.(认知)、(情感)、(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素质。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推理等心理现象。

情感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

1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12.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13.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14.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价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15.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16.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7.【单选】(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18.【判断】“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错误的。

19.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20.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1.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是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22.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23.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24.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第二节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2.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所作的贡献。

3.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4.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

5.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7.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8.(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9.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0.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1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3.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4.(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1.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2.保持心理健康、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4.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6.(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7.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几个是表现‘互助’的原则的)

8.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9.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10.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11.“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说明了: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12.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3.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

1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15.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16.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17.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生产劳动。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的协调。

(这是老师补充的)

第四章

第一节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4.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5.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6.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7.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这一段做了解,可能会出多选)

8.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9.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10.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11.(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12.道德功能的发挥是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13.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14.道德发展额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15.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16.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第二节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

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5.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

6.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7.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8.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

这两种观点都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结果必然否定革命道德传统,否定社会主义道德。

9.包括优良道德传统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第三节

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6.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外i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7.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11.(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第四节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3.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4.道德规范是人们判别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判断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6.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

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7.(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8.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的原因: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9.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

1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12.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