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88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考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2.docx

《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2.docx

考2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其工作时发出的是(  )

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紫外线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一定越高B.声音是一种波,在水中比在玻璃中传播慢

C.正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声音D.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2分)小明想鉴别家中的大豆油是否为地沟油.他找来一支量程为﹣15℃~100℃的温度计,并查得两种物质的相关资料如表所示,他设计了两种鉴别方案:

方案一:

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方案二:

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则(  )

物质

沸点

凝固点

大豆油

230

﹣18℃

地沟油

200

﹣6℃~﹣8℃

A.只能采用方案一B.只能采用方案二

C.两种方案都可行D.两种方案均不可行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通常的心跳频率约为72Hz

B.初中生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15km/h

C.人正常交谈时的声音响度约为10dB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6.(2分)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将乒乓球放置在鼓面上,根据乒乓球跳起的高度反映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物体表面积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温度等其它条件不变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来反映光的方向和路径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确定镜前蜡烛虚像的位置

D.通过蜡烛火焰的跳动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7.(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9.(2分)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使烛焰的像依然位于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下移动

D.若实验中撤去光屏,人眼就无法观察到蜡烛的像

10.(2分)如图所示,一辆卡车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呜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则该卡车的速度为(  )

A.22m/sB.17m/sC.15m/sD.12m/s

11.(2分)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2.(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高度为h的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向透镜的焦点靠近,已知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反映像高H或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2分)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发出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4.(3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那么20匝铜丝的长度为  ,铜丝的直径为  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5分)小明逛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

(1)阳光下,小明看见公园中的红花,是因为花朵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来到湖边,小明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是小明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矫正视力,小明准备去做激光治疗手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凸透镜的焦距变得  (选填“大”或“小”)一些.

17.(2分)某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全长为10km,运行时间约为6min,则列车运行的速度约为  km/h.相比传统轨道交通,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具有节能、环保、噪音小、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其中噪音小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18.(3分)2400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明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则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的直径约为  km.

19.(4分)水中加入盐凝固点会发生变化.盐水的浓度ω与凝固点t的对应关系如表:

浓度ω/%

1.5

7.0

13.6

20.0

23.1

23.7

24.9

凝固点t/℃

﹣0.9

﹣4.4

﹣9.8

﹣16.6

﹣21.2

﹣17.4

﹣9.5

(1)如图将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浓度为7.0%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则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冰的质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温度将  (选填“下降”、“升高”或“不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盐水凝固点的最低值在  的浓度范围内.

20.(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光路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为  °.

(2)若将图甲中的平面镜右端稍向上抬起,则反射光线会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

21.(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请作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

(2)如图乙所示,水面上方E点处的眼睛看到水下物体N的像成在M处.请在图中作出该过程的成像光路图.

(3)如图丙所示,两条平行的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两侧的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大致方向的光线.

22.(7分)一列火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开往丙站,已知甲乙两站的距离为90km,火车正常行驶经过90min准点到达乙站.因临时检修,火车从乙站发车推迟了20min,为了准点到达丙站,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

(1)火车正常行驶的速度.

(2)火车从乙站到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3)火车在甲丙两站间的总行驶路程.

 

23.(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1)实验中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蜡烛A移动的距离,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观察到A的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深色玻璃板更有利于观察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

24.(10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该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格中数据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甲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此时烧杯中气泡变化现象如图乙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所示.

(4)小明实验中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得出数据描点画图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地水的沸点为  ℃,实验中水沸腾的时间为  min.开始计时6min后,烧杯中的水  (选填“在继续”或“将停止”)吸热.

(5)为了节约时间,小明不仅减少水的质量并将初温提高至95℃再次加热至沸腾,请你在丙图中作出该情况下大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

25.(10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示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室提供了三个相同材质的凸透镜,其规格如下表所示.他先选用甲透镜进行实验.

序号

直径/cm

焦距/cm

5

10

10

15

15

10

(1)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

(2)将甲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①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②若用乙透镜替换甲透镜进行实验,为了能在原位置处的光屏上依然成清晰的像,那么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将甲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把蜡烛移至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清晰的像,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且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减少的长度.

(4)分别选用甲和丙透镜进行实验时,选用  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较亮.

(5)小明还想知道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与烛焰是否左右相反,请你在不增加和更换实验器材的前提下,帮他设计一个简要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判断方法:

  .

26.(11分)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利用  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  照射.(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  .“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  .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  (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

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  m/s.

(5)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6)安装在神州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  (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  (选填“前推”或“后缩”).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其工作时发出的是(  )

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紫外线

【解答】解:

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超声波和次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红外线用在遥控器上.

故选C.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一定越高

B.声音是一种波,在水中比在玻璃中传播慢

C.正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D.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A、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故A错误;

B、声音是一种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比在玻璃中传播慢,故B正确;

C、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错误;

D、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3.(2分)小明想鉴别家中的大豆油是否为地沟油.他找来一支量程为﹣15℃~100℃的温度计,并查得两种物质的相关资料如表所示,他设计了两种鉴别方案:

方案一:

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方案二:

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则(  )

物质

沸点

凝固点

大豆油

230

﹣18℃

地沟油

200

﹣6℃~﹣8℃

A.只能采用方案一B.只能采用方案二

C.两种方案都可行D.两种方案均不可行

【解答】解:

因两种油的沸点都大于等于200℃,而温度计的最大示数为100℃,所以方案一不可行,只能采用方案二.

故选B.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的形成,需要吸热的是(  )

A.

冰雪消融B.

露珠晶莹C.

浓雾缭绕D.

霜染枝头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晶莹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并附着在草叶上,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此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通常的心跳频率约为72Hz

B.初中生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15km/h

C.人正常交谈时的声音响度约为10dB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解答】解:

A、成人心跳每分钟60次,频率为

=1Hz,故A错误;

B、初中生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15km/h≈4.17m/s,接近生活实际,故B正确;

C、正常说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40dB,10dB的声音太小了,故C错误;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cm,而不是15mm,故D错误.

故选B.

 

6.(2分)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将乒乓球放置在鼓面上,根据乒乓球跳起的高度反映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物体表面积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温度等其它条件不变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来反映光的方向和路径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确定镜前蜡烛虚像的位置

D.通过蜡烛火焰的跳动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由分析可知,在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到的是转换法.

A、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物体表面积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温度等其它条件不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来反映光的方向和路径,利用的是模型法,不合题意;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确定镜前蜡烛虚像的位置,利用了等效替代法,不合题意;

D、通过蜡烛火焰的跳动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利用了转换法,符合题意.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故选C.

 

8.(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

【解答】解:

甲、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乙、水面上山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丙、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丁、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因此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甲、丁.

故选A.

 

9.(2分)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使烛焰的像依然位于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下移动

D.若实验中撤去光屏,人眼就无法观察到蜡烛的像

【解答】解:

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A错误.

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即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B错误;

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故C正确;

D、由于此时成的是实像,所以即使实验中撤去光屏,人眼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如图所示,一辆卡车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呜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则该卡车的速度为(  )

A.22m/sB.17m/sC.15m/sD.12m/s

【解答】解:

因为t车=t声=2.5s,

又因为v=

所以s声=v声t声=340m/s×2.5s=850m,

由图可知,s车+s声=880m,

所以s车=30m,

所以v车=

=

=12m/s.

故选D.

 

11.(2分)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解答】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远视眼镜是一个凸透镜,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当取下远视眼镜时,像会远离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故选A.

 

12.(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高度为h的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向透镜的焦点靠近,已知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反映像高H或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u>f,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当物体从远处沿凸透镜主光轴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但像总是成在焦点以外,即像距v总是大于焦距f,

A、表示物体从远处沿凸透镜主光轴向透镜的焦点靠近,物距减小,像高H变大,即像变大,故符合题意.

B、表示物距减小时像逐渐变大,但像高最多等于物高h,不符合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实像的规律;与题意不符.

C、表示物距增大,像距增大,与题意不符.

D、表示凸透镜成实像时(u>f),像距小于焦距,与凸透镜成像规律不符;另外还表示了成虚像的情况,且不便测出像距,与题意不符.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2分)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琴声的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振动 发出的.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解答】解: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

琴弦振动发出悠扬的琴声,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所以小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故答案为:

音调;振动;音色.

 

14.(3分)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升华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

空气中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变为雨滴落到地面,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熔化.

 

15.(3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那么20匝铜丝的长度为 1.60cm ,铜丝的直径为 800 μ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5cm处量起,其示数为1.60cm,铜丝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