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03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docx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学生姓名颜建东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数学教育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刘静

日期2015.4.18

摘要………………………………………………………………………1

一、绪论……………………………………………………………………2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2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4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6

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8

(一)组建实质小组,增强合作学习实效性……………………………………8

(二)交流评价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反思力……………………………………9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10

(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11

(五)加强分班合理化,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教室……………………………12

五、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3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也称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的共识。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次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其实重点探究以下几方面:

1.组建实质小组,增强合作学习实效性;2.交流评价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反思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3.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4.加强分班合理化,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教室等。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着力构建有效机制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合作效能,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绪论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走进当今课堂。

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课堂到处可见。

合作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大众数学”的思想、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上。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合作学习恰好能使“大众数学”这样一种理念得以实现,每个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但在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实验中,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真正有效地实施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孔老师的诉说:

“小组合作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

我将全班分成15个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推选的或指定的组长。

我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一起思考想法解决,细心倾听和热心帮助别人发言,使小组学习在互帮共学、和谐发展中进行。

但是学生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

全班有5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就不能顺利开展了。

”“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指导困难。

我班共有60名学生,编为15个学习小组,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时间少则5分钟,最多12分钟。

在我深入到一个组指导时,其他没几个组在继续进行,每次指导3组就得‘收兵’了。

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除了刚被指导的那个小组的学生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学生都各忙各的,好不尽兴。

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诉说:

“知道合作学习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表现”

第一.时机不恰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第二.指导不及时。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

具体表现:

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

第三.规则不明确。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

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四.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

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合而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目的.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

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

“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实验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

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结构,形成新式教学体系。

具体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第一、学生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第二、营造轻松愉快数学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第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创新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五、引导学生互评与自评,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小结中巩固与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

21世纪是科技竟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合作能力作为一种与知识同等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行的数学教育目标包括的四方面:

知识、技能、能力、态度,蔡金法博士就提出设想:

合作精神的培养能否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

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可能是从学生走出学校开始的,应该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而它们的培养除了课外活动时,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又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大空间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运用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平时的教学中如果经常训练的话,对学生帮助是很大的。

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动性把学生由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

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理解得更丰富全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协商与合作,有助于他们对自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检测,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审视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更好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小组组建随意性,重形式轻实效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被广大数学教师广泛采用。

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问题,大部分教师会采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

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随意组合的小组是不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

此外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西方协作小组专家罗伯特·约翰逊等人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跃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意见,让他们做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种走马观花似的合作学习完全是为了迎合新课标,搞形式,走过场,不但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师指导随意性,合作过程自由化

合作学习进行时,老师一般会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以适时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此时,教师应该指导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的指导是否适时高效?

值得研究。

如有位张老师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毛线、圆形纸折出角,或者用小棒摆出角。

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用圆形纸折角和用小棒摆角都操作地很好,就是用毛线折角,很多小组都没有把毛线拉直,所以,他逐一进行指导,等他指导完后,时间已经过去10分钟了,一节课又有几个10分钟可以让我们挥霍呢?

合作学习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能与同学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看到了这样现象: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老师的话刚出口,只听“哗”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

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

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在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是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缺乏条理性,教室里嘈杂声一堆;有的小组里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人云亦云;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干脆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讨论与己无关。

此时,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3.合作评价单一性,重整体轻个体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但在数学教学开展小组活动后常听到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看……”,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大家表现都不错”等。

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

很少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学生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但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会经常看见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

合作交流往往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或“袖手旁观”等。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说是分小组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作,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

而教师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

另外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较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班级人数要少于25人,大部分是4到6人一组,每个班4组左右,但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

从本人多年来在学校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

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35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教师组织的数学合作学习必须是合规律的,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组织的数学合作学习应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其实就包含了合作学习的策略、评价等等。

(一)组建实质小组,增强合作学习实效性

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倘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不仅能顺利地有效地完成教学认知过程,增强信心,而且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优越性,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小组,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1、适时灵活分组。

学生要合作,首先得要有个合作的团体,过大过小的团体都不利于学生合作。

因此,可以4——6人组成一个组。

组内成员可以按成绩划分,优秀生和潜能生搭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让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搭配,潜能生和潜能生搭配,这便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适当自由组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让兴趣一样、看法一致的学生为一组,与其他组展开辩论。

2、积极地相互依靠。

即让学生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们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亦然)也就是同舟共济。

可以通过布置每个学生一个角色而形成积极的角色依存。

一般可以在组内设立不同岗位,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职责,职责要定时轮换,避免“疲软”现象,同时促使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

比如,教完“平面图形面积”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

由本次的小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知识能力不同明确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员(必须确保全部组员能正确解释如何整理)、有的是鼓励者(以友好的方式鼓励全组参与讨论,共享大家的想法和感受)、有的是总结人。

这样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事,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

在与教师共同合作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逐一推导;有的组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组列成表格;有的组出现一份检测卷。

可见,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定时轮换组长。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是新课程理念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曾看到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在大型观摩课上,让一位能干学生回答了大部分的问题,她所在组的其他成员都缄口不言,沉默了40分钟。

可见能干学生包揽一切的局面是很多的。

如何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可以改变这种一面倒的局面。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

”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

“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

(二)交流评价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反思力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要建立评价体系,适时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促进小组反思。

可以采用三级评价:

对个人、小组、全班进行评价,这样能增进小组的团结协作。

如教学《认识圆》时,学生在玩好车模后要通过小组研究去探讨:

为什么在平地上,车轮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方便?

学生在组里各尽其才,有的滚动大硬纸板实验,有的观察,有的记录,有的说想法。

得出结论后,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做得怎样?

然后让小组按顺序列出3件自己做得好的事,然后再指出一件他们认为做得更好的事,最后就全班情况让全体学生作总评价。

这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也没有失去对个人评价的作用。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学生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到只有为自己的责任不懈努力,才能与同伴真正“同舟共济”。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1、等待中学会认真倾听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

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不倾听怎能吸收别人的精华呢?

所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学生会在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

在平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有的老师这样引导学生:

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举手,但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这样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产生分数后,我要求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组收集到的分数表示什么,有个组在介绍这块西瓜我吃了十分之三,就表示一共分成10块,吃了3块时,下面小组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发言,甚至有组窃窃私语。

针对此状,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明白别人所说分数表示什么后,才有资格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见解,而且能借鉴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2、矛盾处展开讨论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思维策略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

对许多比较重要的问题或难度比较高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困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与人合作的需要。

教师要适时组织、引导好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小组合作,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

比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把一个物体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1/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只有几位学生反对。

针对此现状,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说:

“我们现在进行辩论比赛,认为对的组成一组,认为错的为一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判断,看看哪组说得有理由?

”学生兴趣昂然,思绪万分。

在激烈的争辩中,反方学生拿出纸张,分成一大一小,骄傲地问同伴:

“这小部分纸还是这张纸的1/2吗?

”正方学生茅塞顿开。

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积极与人合作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3、问题中促进交流、深层思维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

单纯的行为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合作学习中,从心理上讲每个成员是平等的,可以大胆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学生会产生积极情感;由于任务是大家共同承担,学生思维处于全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最高水平。

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后与人合作交流、创新等活动的过程。

学生之间的差异,以至他们对掌握内容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就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就会迸发火花,在这样的氛围中就能促进学生深层思维。

(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

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