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041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涵洞技术交底(样本).doc

新建郑州南站

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南站项目部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编制部门

二工区

分部工程名称

涵洞工程

交底部门

桥涵架子队

分项工程名称

框架涵

接收部门

劳务队

作业单元

时间

2018-2-28

交底内容:

1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1.1.基底处理方法及工艺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基。

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放坡,基槽成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证后,应及时砌筑基础,封闭基坑,避免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涵洞基底地基条件,要求涵洞基底置于良好的地基上,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差异的地层,要求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不小于150KPa,若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地基处理。

1.2框架涵施工方法及工艺

1.2.1.框架涵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2.1-1。

1.2.2.框架涵施工方法及工艺说明

(1)基础施工

地基处理完成且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开挖。

基础开挖处理完毕后测量定位,进行底板钢筋的绑扎以及模板的安装。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于基坑四周设挡水埝和临时排水沟,下雨前,采用防水篷布覆盖基坑,防止雨水进入基坑,浸泡地基,雨天不进行基坑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

(2)钢筋混凝土施工

涵体混凝土施工先进行水质化验和原材料试验,根据气候条件掺加外加剂,选择施工配合比。

在基坑开挖及处理完成后,经检验合格签证,即可施工垫层,现场绑扎钢筋。

底板钢筋绑扎必须将两侧边墙的竖筋一块绑扎到位,采取合适的固定底板上、下层钢筋及边墙钢筋定位措施,做好底板下层钢筋的支垫,保证底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图4.2.1-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实景图见图4.1.1-2。

图4.2.1-2框架涵施工实景图

底板模板比较简单,但必须注意内边墙底部斜角模板设置准确,要有可靠的定位设施,保证灌注混凝土中不发生偏位,给上部立模造成困难或产生质量缺陷。

混凝土施工分二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灌注底板及边墙脚斜坡体部分,第二部分则一次浇筑边墙及顶板。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滑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斜坡段边墙的灌注,滞后于底板约1.0~1.5小时,即待底板混凝土沉凝后于初凝前再接灌上部混凝土,以免混凝土灌注捣固时,混凝土从底部隆起,造成施工困难。

底板混凝土灌注后,要注意控制板面标高及抹平收浆,进行二次压面,并及时遮盖,以防混凝土水份蒸发产生塑性开裂,同时,及时进行浇水养护,防止混凝土早期干缩而产生裂纹。

边墙及顶板混凝土采取一次性浇筑。

在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即可进行测量复核及放样,安立墙内模及涵顶底板,涵体内模采用竹胶模板,按模板设计尺寸下料制做加工,做到大块拼缝严密、板面平整。

内模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纵横剪刀撑加固,在支架顶部铺设方木和底模。

内模安立后,即可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顶板两层钢筋间设立支架体系,确保施工中顶层钢筋不发生凹陷变位。

钢筋绑扎完毕并经自检,监理复验合格、签证后,即可安设外模。

墙混凝土对称灌注,并设串筒,使混凝土由串筒下灌,防止冲击模板及混凝土离析,采用人工摊平,分层捣固。

灌注到顶板部位后,对灌注进行周密安排,防止产生施工冷缝,顶板灌注一次到位。

对顶板顶面要严格控制标高,及时抹平、收浆、遮盖及防护,防止顶面破损或开裂。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并加强养护,根据气温条件养生采用薄膜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3)涵体防水层的施工

涵洞的边墙及顶部防水层,是其安全使用极其重要的设施,施工中严格控制防水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做到涂刷均匀、粘贴齐全、密贴、粘合良好、搭接严密、长度合格,并按要求认真做好防水层的防护设施,确保使用中不发生渗漏。

首先清除沉降缝内杂物,然后沿涵身方向分节进行沉降缝施工作业,沉降缝端面要做到整齐、方正,基础、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并贯通,沉降缝填塞物要密实。

用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所有塞缝的沥青麻筋是先将麻丝拧成条带形,放到热沥青中浸透,再进行沉降缝填塞,然后在外侧表面涂抹热沥青。

内侧预留5cm用M10砂浆堵塞。

防水层施工前先将涵身表面及沉降缝外表面用砂浆抹平,清扫干净,以便使涂刷的沥青与砌体粘结牢固。

具体按设计和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方法以设计图纸为准。

(4)涵洞附属工程施工

涵身完成后,立模浇筑混凝土翼墙墙身和帽石圬工。

涵洞出入口段开挖成形后及时做基底垫层。

锥坡、泄床等工程,必须在基面夯实、整平后进行。

主体圬工完成后,立即施工出入口铺砌、锥体等附属项目。

砌锥坡、护坡和河床铺砌层等工程,必须在坡面或基面夯实、整平后,开始铺砌。

主体圬工完成后,立即完成上下游出入口铺砌、锥体的干砌片石等附属项目。

附属工程完成后,抓紧疏通上下游沟槽,处理好取土坑和弃土堆,保证排水畅通。

涵洞主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且涵身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完成,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涵背回填;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土,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平整后应用震动碾压机至密实,涵路过渡段按照路基专业相关标准和要求办理。

涵洞两侧路堤填土必须对称均匀填筑,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的90%,禁止一侧填土造成偏压。

涵顶部分的填料规格及技术标准不得低于路涵过渡段的路基填料规格及标准。

当涵顶填土厚超过1.2m时,允许施工车辆在涵顶通过。

涵洞顶板顶路基填料施作时,需严格控制不破坏防水层。

(5)涵洞过渡段施工

过渡段的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标准应与相邻基床表层相同,基床表层以下应选用A组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基床底层的要求。

当过渡段浸水时,浸水部分的填料还应满足渗水土的要求。

横向结构物基坑以混凝土或碎石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6)施工注意事项

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2)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于横向结构物施工前进行。

3)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4)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

1.3.涵洞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涵洞施工前,根据施工图,对现场地形、地质情况,位置、方向,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排灌系统的连接等进行调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和设计人员联系解决。

(2)地基处理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地基处理试验,取得可靠参数后再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试验的方法、参数进行,地基处理完成后,经检测合格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基坑开挖根据地质状况和开挖深度确定边坡坡率,深基坑采取放缓坡率或相应的支挡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当有地下水渗出时在基坑下游设集水坑,抽水机抽水。

(4)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确保混凝土质量。

(5)边墙模板采用每块不小于2m2的大块模板,使用前进行打磨、清理、涂脱模剂,以保证结构物外观平整、光洁、美观。

(6)涵洞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进行涵顶回填。

从两侧分层对称填筑过渡段,人工配合机械夯实。

1.4.涵洞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开工前,测量放样涵洞的长度、轴线,基础所有尺寸,控制好基础标高,确保上下游排灌系统的连接圆顺、稳固、流水顺畅。

(2)基坑底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地质和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经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进行基础施工,基础需加固处理的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基础施工。

(3)涵洞基坑开挖后强防护和排水工作,及时完成下部结构施工,不得暴露时间过长;

(4)工程用钢筋、水泥须有出厂合格证,砂、石料须取样试验,所有材料经检验合格之后使用。

(5)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拌合站集中生产,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确保做到内实外美。

(6)钢筋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修整。

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浆压光,表面用塑料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7)沉降缝保证做到上下垂直、左右对称,缝宽一致3cm并按照设计进行标准填塞。

(8)防水层材料检验合格,铺设宽度、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粘接牢固,沉降缝填塞密实。

麻布、麻筋和木板须经沥青浸制后使用。

(9)涵身、边翼墙、顶板采用现场浇筑,统一进行钢筋制作和绑扎,模板采用竹胶板,保证结构光洁美观。

(10)涵洞施工完成后,两侧路基部分对称分层填筑并夯实,严禁单侧填筑。

(11)涵洞出水口设置及铺砌必须与附近排水沟渠相连,避免冲刷附近农田、菜地或村庄等既有建筑。

2质量控制及检验

2.1质量控制

2.1.1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钢筋、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后,

应由实验人员对其进行抽样检查,通过室内试验以确定其各项指标达

到合格标准;施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工程用谁的标准;各种原材料应

分类堆放,并有相应的防风、防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2.1.2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表面的油污、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成180。

的半圆形弯钩,弯

钩的弯曲直径d。

不得小于2.5d,弯钩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

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

不得小于5d;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

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弯起钢筋宜从中部开始,

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2.1-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测方法

范围

点数

1

冷拉率

不大于设计规定

每根(每一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件)

1

用尺量

2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10

1

3

弯起

钢筋

弯起位置

±20

1

弯起高度

±20

1

4

箍筋尺寸

±5

2

用尺量

钢筋焊接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的焊接工艺、参数、质量

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本涵洞工程的钢筋焊接宜采用双面搭界焊,其搭接长度为钢筋直

径的5倍,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

直线上。

焊缝的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钢筋的焊接接头应当错开,不能在同一截面上。

2.1.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本涵洞工程采用竹胶板板,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模板接缝处要严密,不得有漏浆现象发生;支架结构的立面或平面应安装牢固,并能抵抗振动或偶然撞击作用;模板的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不允许采用猛烈敲打然后强扭等方法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

2.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搅拌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前应严格

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在冬期或夏期搅拌混凝土要按

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技术调整。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运输,其运输能力应符合混凝土凝

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至浇筑地点的

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和规定的坍落度,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

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加水。

(3)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础上松动的岩块及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对

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应加水湿润,但表面不得积水;浇筑前,要仔

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

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混凝土的浇筑应

在其平面范围内分层进行浇筑,且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

在混凝土浇

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每一振点的振捣

延续时间宜为20-30s,在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度,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不超过40度。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高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4)混凝土的养护

涵洞混凝土养护采用自然养护,在养护期间,应尽量减少表面混

凝±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紧密覆盖,防止表而水分蒸

发;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

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2.2质量检验

2.2.1钢筋的质量检验

钢筋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及处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表8.2-1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及处理措施

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

措施

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

闪光不稳定

1、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

3、加快烧化速度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1、增大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3、确保带电顶锻速度4、加快顶锻速度5、增大顶锻压力

接头中有缩孔

1、降底变压器级数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合理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焊缝金属过烧

1、减少预热程度2、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接头区域裂纹

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更换钢筋2、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大预热程度

钢筋表面微溶及烧伤

1、消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消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糟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折外

2.2.2模板的质量检验

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

模板、支架、钢筋骨架加以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作记

录。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1)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

(2)模板、支架等结构的可靠程度;

(3)隔离剂的涂届小隋况。

模板、支架的安装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

下表进行检查。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尺量每边不小于2处

梁,柱,板,墙,拱

5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基础

±20

测量

梁,柱,板,墙,拱

±5

4

模板侧向弯曲

h/1000且小于15

拉线尺量

梁,板,墙

l/1000且小于15

5

两模板内测宽度

+10,-5

尺量不小于3处

6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3劳动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应结合本工程

的施工要求和特点确定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和工期。

其中负责

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

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酉己备若干劳务工人。

表3.1一个班组作业人员配备表

职务

人数

职责

负责人

1人

全面负责施工组织事项

技术主管

1人

负责相关技术服务

专兼职安全员

2人

负责施工安全事项

工班长

4人

负责工班作业

指挥卸土人员

2人

负责指挥运土车辆及弃土作业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6人

负责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等工作

机械工、普工

40人

负责机械及普通施工

4材料要求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泥、钢筋、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后,

应由实验人员对其进行抽样检查,通过室内试验以确定其各项指标达

到合格标准。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

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磨机机组生产的人工砂,配制混凝

土时应选用细度模数为3.0—2.3的中砂。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水泥、粉煤灰、钢筋等原材料的运输、使用应有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各种原材料应分类堆放,并有相应的防风、防雨设施,防止材

料受潮变质。

5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1

履带式挖掘机

TY200

1

良好

2

蛙式打夯机

HW140

1

良好

3

吊车

徐工QY16K型

1

良好

4

振动棒

50型

2

良好

5

自卸车

斯太尔1491

1

良好

6

洒水车

GS8000

1

良好

7

电焊机

BX-315

1

良好

8

潜水泵

4PW

1

良好

9

混凝土罐车

8t

2

良好

6.安全及环保要求

1每天要对试验作业面配专职安全员对作业点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等;

2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精心操作;

3试验区场地周边洒灰线标识,周围设置警戒标志;

4机械设备保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施工作业前,检查机械各系统管路及接头部分有无裂纹、松动现象,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

6工作场地应保持平坦坚实,并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7施工前应查明地下管线等隐蔽物,先行拆除或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8施工中根据表土干燥情况采取洒水措施防止飞尘污染。

9地表种植土挖除后,拉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弃渣场按规划要求设置防护措施。

10本施工地段人员、机械进场前要做好岗前防风培训教育,要对风害有清醒认识,做好各项防风措施。

交底人

复核

接收人

本交底书一式两份,存档一份,工区一份。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