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046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doc

浅析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

--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及其理论

--以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位日益提高,这促进了我国全球性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在国内,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使市场经济发展趋于成熟,这些都促进了国际会议与展览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进,我国各地相继掀起了建设新型国际会议及其展览建筑的热潮,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应运而生。

在新型发展中国家建设大型国际会议展览建筑,如何站在功能、造型、文化、环境、经济与可持续的高度进行这类建筑的创作?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通过对广州国际会议展览

中心设计思路的介绍,以表达我们怎样理解中国当代大型展览建筑的设计内涵及其理论。

关键词:

国际会议中心展览建筑设计理论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T;TU

前言: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建设的水晶宫(图1)的建成,诞生了现代商贸展览建筑的雏形。

此后,在国际上,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前展览建筑的大量建设、轨迹会议中心展览建筑的快速发展,再次掀起建设高潮。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始了建设国际会展中心的热潮,先后建设了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深圳高交会展中心、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连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国际会展中

图1:

万国博览会展览馆心、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

广州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不仅拓展了广州蓬勃发展的展览业,同时在诠释文脉,彰显时代精神,增加社会效益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独具特色的地方。

1.国内外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筑发展状况研究。

在国际上,继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之后,法国也连续举办了四次左右的博览会。

在此期间建成的机器陈列馆(图2),采用钢的三角拱结构,净跨度达115米,拱顶高43米,创造了420×115米、当时史无前例的无柱大空间。

二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在展览建筑发展迅猛,开

始崭露头角。

二战以后,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也都充分利用以往举办国际展览会的传统,扩建展馆,竞争展览市场。

当代世界博览会的蓬勃发展更是大大促进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建设。

设计理念更加成熟,不仅能紧扣时代主题,同时的很好的诠释了图2:

法国世博会机械馆

各地特色的历史文脉与民俗风情。

在国内,1954年北京展览馆落成,这是我国的第一座综合性展览建筑。

随后,全国农业展览馆(1959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8820平方米)、上海展览馆、广州出口商品陈列馆等展览建筑相继建成。

此后,几乎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先后建起了自己的展览馆。

实行计划经济以后,北京率先兴建了现代化的国际展览中心。

1986年天津兴建了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这是一座拥有展厅、写字楼、酒店、公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

随后,广州、深圳、南京、重庆、大连等相继开建现代化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概况

2.1项目背景

图3: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图3)为中日合作完成,系2000年市政府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征集方案,日本佐藤综合计画的方案最终被确定为中标实施方案,合作设计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1年6月动工兴建,于2002年底竣工,2003年投入使用。

建筑设计紧扣“珠江来风”的主题,突出地表现了“飘”的建筑个性,是一座建筑艺术与建筑科技高度融合的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2选址与建筑模式

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各种展览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由于必须具备特殊的城市背景这种类型的实例在世界范围内虽不普及,但凭借它们超级的展览规模,在世界展览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型展览城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所在城市具有特殊的地位,或为全国性中心或有知名度较高的展览传统,展览市场面向国家以外的洲级区域乃至世界;2、选址多为城市边缘或更远的郊区,对周围建设环境要求较低;3、交通上多结合高速路、铁路或地铁,与机场有便利联系,与市区有多种交通工具;4、占地巨大,容积率较低,各种场地、绿化充足,留有发展用地;展馆为多个展厅(单层为主)组合两成,分期建设;设有单独的业务行政、旅馆、会议中心等建筑。

图4:

广州国际会议中心总平面图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会展中心(图4)位于广州市东部,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的琶洲岛内,西临广州领事馆区,北与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东眺长洲岛文化旅游区,南连广州“南肺”——万亩果园生态保护区。

边界交通条件优越,有公路、水路及地铁通达,对于会展大量的人流、物流集散极为方便。

在1280m×560m的规划用地中,用地的功能分区以建筑为中心向珠江展开,由南至北依次为:

1.树林区;2.草坪与建筑;3.主广场及室外展场;4.水盘池和亲水公园。

用地东西两侧为大型绿化停车场、步行通道,用地东南角和西南角为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专用停靠站。

平面构成及空间组合模数系统:

由于本项目规模巨大,合乎逻辑的模数化设计是必须优先考虑的。

展厅是建筑的主体部分,因而展厅的尺度决定了建筑的模数系统。

按国际通行的展厅柱网模数为27m~30m,设计采用30m为模数单元,90m为一个大展厅单元,平面构成由此展开。

2.3设计理念

广州坐落在珠江河畔,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千年历史文化商都。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经济极其发达。

图5:

概念效果图

珠江暖风微微吹过大地,诠释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理念。

这栋建筑(图5)坐落在珠江南岸,建筑形体巨大,飘忽不定,既像波浪、又像暖风一样飘落在珠江沿岸。

“暖风漂浮”,很好的给珠江沿岸的建筑找到了一个新的地域性语言,它不仅在这个地面上铺开的庞然大物,而且传递了珠江的信息,物化了风浪的形象。

广州国际会议中心是高科技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体,同时其自身也作为21世纪新建筑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个方案的成功与成熟之处在于实施过程几乎未对原方案作任何外形上的修改。

他一气呵成的气势;他若即若离、飘忽不定的神韵;他的金属与玻璃包围的外壳,日夜所散发的不同的迷人光彩,正是设计者所企盼和极力要表达的。

2.4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周围景观构成

一般来说,大型展览建筑是城市的象征,它的形体特殊有张力,并且体量巨大,在考虑环境对它影响的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影响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基于此,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建筑设计显然成为一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关系。

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设用地为70万m2,占地广阔,建筑总长度超过810m,因此设计最先考虑到应使建筑本身成为一道景观,一道由屋顶、绿地、广场和水结合而成的整体景观(图6),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同自然的和谐。

在建筑主体与周围景观渗透方面,建筑师在靠近珠江岸边设计了亲水公园,亲水公园

图6:

周围景观现状

向南延伸设计了与建筑等宽的水盘池,水盘池中设计了长达450m壮观的水幕喷泉。

从珠江北岸南望,会展中心主体建筑宛若漂浮在珠江水面上。

在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方面,大地草坡与建筑的外轮廓曲线自然连续的景观设计,使建筑仿佛是从大地上飘然隆起又潜入水中,使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体。

在反映建筑的超尺度的景观与富有人情味的尺度对比方面,建筑与环境的超尺度使整个设计的基本主调,在恢弘的空间中,设计中延伸了建筑90m开间的模数,将广场、绿地切割成90m一个单元,条块由不同铺地砖铺砌成清晰的人行步道,同时在北广场内设计了小尺度的象征“运河”的曲线水体,桥,座椅以及自由布置的高大榕树,形成具有人体尺度的休憩空间,创造了一个可以供人们在树荫下休憩的场所。

2.5对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评价

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设计大型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要想体现这个地域的历史文脉,又要考虑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我们最好需要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切入,恰如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紧扣“珠江来风”的主题,突出地表现了建筑“飘”的个性,为地域文化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但是,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规划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展馆的立项与选址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个建筑是政府政府招标建成的,也有市场行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另外,管理层次有待提高展览公司经营管理的层次较低,影响了广州展览业的发展。

会展中心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这样大规模的建筑,这样高技术含量的建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建成,说明了这种国际化的合作日趋成熟,我们希望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对我国规划大型商贸展览建筑的建议

在北京、上海建设大型高档的商贸展览建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十分必要建设一个真正代表国家经济贸易水平的大型展览设施,面向国际展览市场,并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地位。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场馆面积虽达到了一定规模,但这有特定的历史影响因素,广州目前的城市地位及其设施条件均很难胜任这一角色。

而北京和上海的展览市场已基本成熟,应抓住机会建设更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商贸展览设施。

一般城市要科学论证商贸展览建筑构成模式与选址作为其他城市,应具体考察当地展览市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和科学的选址,而不能盲目追求热潮,造成浪费。

结合市场发展,采用弹性规划、动态开发的方式开发时切务好大喜功,尤其在展览市场尚不成熟的初期阶段,应多采用弹性的规划,如多功能的使用,室外展场、临时建筑的利用以及展览馆之间的合作等。

4.结语

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并且其中的展览业也在促进进地区贸易发展中起着获取市场信息、促进贸易成交额的提升等作用,在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一方面可以推动展览业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在促进城市建设方面,可以提高城市商贸服务设施水平、促进城市交通设旌的改善、提高城市知名度等作用。

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展览建筑的历史发展沿革与对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主要总结以下观点:

1.我国目前展览设施出现“滥而不精”、规划缺乏科学依据、管理层次低等问题。

有些地区是为了突出业绩、有的是市场要求,对建筑设计部精细,没有考虑地区环境与历史文脉的关系,盲目追求形体的新颖性与建筑的规模性,所以我国目前状况是需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设大型高档的商贸展览建筑,而在一般城市的商贸展览建筑的建设中需要科学论证商贸展览建筑构成模式与选址,结合市场发展,采用弹性规划,动态开发的方式。

2.本文通过对国际会展中心工程选址及规划的研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选址的四个原则:

第一,要符合市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国际会议中心不是一个临时建筑,它秉承着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关系。

不仅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功能性建筑,同时也是这个城市精神的象征。

第二,要符合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经济开发区是城市的未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基于当代,面向未来,建筑的规划设计显然要结合整个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状况来建设。

第三,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交通方便;有足够的地面停车场、室外展场、集会广场,展览建筑人流多,体量大,在人流集散,视觉效果方面都要有足够的考虑空间。

第四,要有方便的基础设施:

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等。

根据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目标,要求表现建筑的现代文化,高技术的时代特征,本文给出了将以上两种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建筑所处环境特征的具体规划设计。

在主体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轻盈、飘逸的性格特征与若即若离,飘忽不定的神韵,完全符合珠江三角洲的商贸文化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世界建筑2005.06

[2]建筑学报2003.07

[3]韦宏,舒宣武《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结构设计》《建筑结构》2002.12

[4]胡恒《展览中的建筑,展览中的建筑师》《时代建筑》2003.1

[5]2001年《中国国际建筑新技术暨产业化展览会》《工业建筑》2001.9

[6]展览建筑程世丹编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08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