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06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docx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

法槌下经典商战

来源:

《中外管理》时间:

2012-08-0715:

59作者:

字体:

大中小

在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中,司法手段在商战中的应用可谓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加多宝和广药因商业纠纷而……

 在中国,法律交锋与企业商战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旷日持久和引人注目过。

  在王老吉商标争夺战中,司法手段在商战中的应用可谓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加多宝和广药因商业纠纷而诉诸法律,又在法律诉讼中巧妙地维护自身的商业运营、攻击对方的核心价值……

  以法律手段为主导而展开的商战,这几年在苹果、三星、谷歌等世界级巨头之间其实频频出现,是商战发展到白热化之后的重要形式,是价格战用滥之后的一个重要选择。

  而王老吉争夺战,则在我们家门口把这类商战的过程细致入微,又惊心动魄地展现了出来。

剖析王老吉商标争夺战,能让我们对这类商战的特点和规律获得清晰的把握。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

司法胜负永远只是现代商战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官司之后的商业战略和资源实力,在最终决定谁能真正笑到最后。

  那么,输了官司的加多宝下一步该怎么办?

赢了官司的广药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定位理论之父”艾·里斯更加看好他们中的哪一方?

  一切才刚刚开始。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初始的协议

  含糊不清。

  不可思议后续的协议

  超越法律。

  不可思议在无效协议下,

  一方高调投入,一方默不作声。

  不可思议在协议争执中,

  一方振振有理,一方影影绰绰。

  不可思议本应和解的纠纷,

  竟然以闹翻收场。

  不可思议在法院终审之后,

  赢的输的依然各执一词。

  王老吉:

一场不可思议的品牌官司

  在起点埋雷

  加多宝(母公司为香港道鸿集团)和广药集团的“孽缘”可以追溯到1995年。

王老吉之争,可以说自广药集团许可加多宝使用商标时,便已经埋伏下了引线。

当时,广药集团把罐装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权,以20年的租期租给了香港加多宝,广药集团则继续销售绿色盒装王老吉。

从目前对外披露的情况看,无法证实双方当时是否签订正式协议。

但《中外管理》查证当时正在实施中的《商标法》(1993年修正版),发现:

即使在那时,法律对商标权利时限的规定就与现在无异。

可以说,后来导致双方对簿公堂的重大法律瑕疵,居然从合作一开始就已存在。

  那时加多宝似乎并没有想太多。

因为在加多宝看来,当时的凉茶市场高度区域化,加多宝做梦都想不到靠一己之力能让它在全国遍地开花,所以只以租用的方式获得当时在两广最知名的凉茶品牌使用权,是可以理解的。

但正因为双方对未来市场发展空间都有诸多想不到,隐患也就此埋下。

  1997年,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正式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但详细内容外界不清楚。

到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这次的合同约定许可使用期至2010年——也正是目前仲裁机构和法院最终认定合同有效的时点。

  视野与野心

  即便在广东等地,红罐王老吉的发展开始时也并非一帆风顺。

但在前几年运营中跌跌撞撞逐渐摸到些门道后,加多宝为红罐王老吉选择了“开创新品类”的品牌定位战略:

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上,第一个以预防上火的饮料身份,迅速打入消费市场。

加多宝有关负责人曾表示:

明确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活动要遵循的标准,每一次的销售都是对品牌价值的积累。

  先进营销理论的介入形成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加多宝的视野从广东移向了全国。

  2002年,正值加多宝准备进军全国之际。

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做了一件对王老吉品牌和他自己的命运都影响巨大的事。

  这一年,陈鸿道与广药补签了《“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把鸿道集团对“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期限从2010年延长到了2013年。

可能是觉得进行全国布局,仅仅延长到2013年依然不够,一年后的2003年,鸿道集团又和广药集团签了一个《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把商标使用期限再次延至2020年!

  这回,陈鸿道放心地开始了全国布局。

但问题很快暴露。

首先,根据中国1993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的《商标法》,商标的授权期限最长都是10年。

如果需要使用更长时间,必须以后再续约。

而陈鸿道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2003年就签下了一份长达17年的商标许可合同。

这就成为了后来加多宝的一个司法硬伤。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2004年,陈鸿道行贿案东窗事发。

广州市检察院认定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收受陈鸿道港币总共300万元!

随后提起公诉,李益民因为涉嫌受贿罪落马,第二年被广州中院以相同罪名判处无期徒刑(二审改判为15年)。

而有受贿罪,自然就有行贿罪。

不久之后,陈鸿道在保释期间外逃……

  受行贿案影响,广药集团旋即不再认可2002年和2003年两次补签的协议。

  但让人们不禁浮想联翩的是,此后多年,广药集团一直没有采取法律手段或其它正规方式明确加多宝到底可以使用多少年的“王老吉”商标。

按广药集团最近的说法是:

“迫于当时处于合同执行期,广药集团没有采取法律手段。

”而这些年,却恰恰又是加多宝为推广王老吉品牌投入最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加多宝的营销攻势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虽然其脚下的法律板块已经暗暗松动。

到2007年,红罐王老吉已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超过了在中国市场长久以来的领先者: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年销售额达到80亿元人民币。

一个纯地域文化下的“王老吉”,凭借“怕上火”的准确市场定位,迅速突破了地域限制,红遍全国。

  而同时,广药集团由于保有原来的生产设备,依然在默默生产绿盒王老吉凉茶,在品牌推广方面搭着红罐顺风车。

为此,多年来双方常有争执发生。

不过,现在看来,那些争执都是小事一桩,2002年和2003年合同的有效性,才是决定双方命运的关键!

  决战前夜

  决战前夜很快到来。

2010年5月,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在2000年签订的合同到期,广药计划收回商标许可权。

这引起了鸿道集团的极大抵触,因为他们认可的是2002和2003年的合同。

按广药集团的说法:

“广药以电话、公函等多种形式数十次与鸿道集团联系,但对方皆不予回应。

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向鸿道集团发出第一封律师函,要求对方于9月30日前回复,但是对方一直称未收到律师函。

广药集团两位高管亲自到鸿道集团在香港的办公地点送递,对方竟然拒绝接收。

  而让广药集团气愤的是:

“鸿道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往广药集团的账户汇款,试图用这种‘强迫式’的支付造成‘租用’王老吉商标的既成事实。

  在广药义愤填膺之际,关于这一阶段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加多宝方面始终没有公开谈过个中细节,只是从2011年年底,默默开始了产品的“去王老吉化”:

在红罐王老吉包装上突出了“加多宝”三个字。

  双方僵持不下,广药集团遂于2011年4月26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长达445天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战拉开帷幕!

  拒绝和解?

!

  对于这场商标争夺战,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会以和解收场。

  因为从人们常规的视角来看,显然是加多宝把“王老吉”做成了中国第一品牌,2011年品牌估值甚至超过了海尔,达1080亿元人民币!

看起来,加多宝继续运营“王老吉”,自然是让品牌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但广药集团的主张也得到不少人的理解。

根据广药集团披露的合同:

从2000年至2011年,鸿道集团付给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仅从450万元增加到506万元。

即使真的使用到2020年,按之前的合同,商标使用费年租金仅为537万元。

而按照国际惯例,商标使用费应该是销售额的5%。

照此来算,2011年年销售已经达到160亿元的红罐王老吉,应支付8亿元。

  广药集团还有一个更形象的提法:

即使广药集团租给其它合作伙伴(如广粮集团等)“王老吉”商标,使用费也是销售额的2.3%~3%。

即使按这个比例,红罐王老吉也需付3.68亿元至4.8亿元。

  如此,这个仲裁给人们的感觉,仅是加多宝只需同意一个更高比例的商标使用费的问题。

这就如同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起诉苹果公司一样,需要的只是谈出一个合适的价钱。

  但人们万万没想到的是:

双方居然一直没有和解。

普通的仲裁案180天即宣判,但是这个案件却持续了380天,也没有结果。

按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的说法:

“3月14日,仲裁庭组织双方调解,但鸿道集团临时单方面放弃调解。

5月9日,这一历时380天的第一商标仲裁案才有了终局裁决。

  为什么没有和广药集团和解?

加多宝方面并没有对公众做解释,但仲裁审理期间,有媒体报道:

据“深喉”透露,广药坚称“王老吉”商标租赁合同延期到2020年是无效的,而加多宝则坚持合同有效。

仲裁庭上双方对抗非常激烈。

该人士称:

“没有和解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出结果。

  为什么加多宝绝不后退半步?

——医药行业专家郭凡礼分析:

王老吉年销售超160亿元,品牌价值更是达到108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加多宝每年给广药集团支付的500万元左右品牌使用费可谓九牛一毛。

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考虑:

双方在签订合同之时,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几何呢?

这是焦点所在。

要考虑到这些年来加多宝为了推广王老吉品牌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王老吉品牌的增值几乎全是加多宝费心培育而成。

而这恰恰是加多宝集团一直不肯放低身价的原因。

  也就是说,看似完全能够和解的案件,却因为双方对事情的理解角度完全不同,而不得不放弃调解。

  2012年5月9日,仲裁结果出炉:

从2010年5月2日起,鸿道集团就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标!

  对此,鸿道集团在仲裁结果出来次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称:

“这一结果对我们多年来付出的努力是一个沉重打击。

”并公开声明:

“深感失望和遗憾,作为民营企业,力量微薄,无法如愿。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新闻发布会上,凉茶始祖王泽邦第五代玄孙、凉茶秘方持有人王健仪女士首次以加多宝集团名誉董事长身份为加多宝站台,并声称:

“加多宝生产的凉茶是受我独家授权配方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

”王健仪还在声明中称,国内的王老吉品牌已经收归国有,但是王老吉的海外经营权和独特配方仍然掌握在王氏家族手中。

  在此背景下,加多宝显然心有不甘,很快就对这一仲裁结果起诉到北京市中级法院,提出由法院做最终裁定。

但2012年7月13日,法院不出外界意料地做出了终审裁定:

驳回鸿道集团撤销仲裁结果的申请。

  由此,广药集团声称:

对方再无翻盘机会!

一切才刚刚开始!

  事实并非广药所称那么简单。

在这场商战里,加多宝表现出了十足的韧性。

以至于虽然法院就仲裁做出了终审裁定,但鸿道集团却还有几个官司要打。

  其中之一,就是围绕“红罐”展开的战争。

6月份,广药集团推出了红罐王老吉,这给了加多宝极大的市场压力。

随即,鸿道集团声称:

“针对广药集团侵犯我司包装装潢权、广告语等行为,我们一定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目前,鸿道集团已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鉴于“红罐”对王老吉品牌视觉识别的重要性,围绕“红罐”的仲裁和诉讼,将到底是如广药所言:

“知名商标的装潢权与商标权不可分割,王老吉商标的回归也应该包括相应的文字、包装装潢”?

还是鸿道集团主张的“商标与包装装潢权分离”?

哪个能获得法院认可,将决定着广药集团是否在乘胜追击中走过了头,进入了不正当竞争的范畴。

而这,将是未来双方对决的决战战场!

  而鸿道集团的韧性还表现在,即使在法院做出终审裁定的当天,鸿道集团仍表示:

一切才刚刚开始,并且拿出一个以前与广药集团签订的、规定商标使用权到2013年的合同,开始新的仲裁……

  明眼人一下看出:

鸿道集团在通过一系列诉讼为自己争取时间,而且在拥有王老吉品牌的最后时刻,居然创造了一个精彩的“司法营销”案例——持续不断的诉讼,连篇累牍的头版头条,不仅给自己争取了销售库存的时间,而且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消费者:

我们更名了!

鸿道集团坚持打下去的官司。

“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不是对王老吉商标归属的争夺,而是对王老吉商标价值的分割。

加多宝输了商标官司赢了品牌价值!

”外界这样评价。

  由此,因仲裁和诉讼开始的一场商业大战,也因新的仲裁和诉讼,而面临触底回升的节点。

欲知后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管理

  图表1:

王老吉诉讼式商战路线图

  1995年

广药集团将罐装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权,以20年租期(是否签约不详)租给香港加多宝,广药集团继续销售绿色盒装王老吉。

  1997年

  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许可鸿道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时限不详)。

  2000年

  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许可使用期至2010年。

  2002年-2003年

  鸿道集团与广药集团两次签署补充协议,将租赁时限延长至2020年。

  2005年7月

  广药集团原总经理李益民因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二审改判为15年),此案曝出鸿道集团董事长在续签“王老吉”合同中,曾向李益民贿赂300万港元。

  2010年5月

  鸿道集团租用王老吉商标到期,广药计划收回商标许可权。

  2011年4月26日

  广药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2012年5月9日

  仲裁结果认为:

从2010年5月2日起,鸿道集团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2年6月

  广药集团推出红罐王老吉后,鸿道集团以侵犯包装装潢权、广告语等为由起诉广药集团。

  2012年7月

  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了鸿道集团撤销王老吉仲裁结果的申请。

此案告一段落。

但双方的商战肉搏才刚刚开始。

  定位之父:

红罐加多宝怎样开打营销战

  红罐王老吉因遵循

  品牌定位理论而崛起

  在此特殊时点

  让我们听听“定位之父”

  艾·里斯先生对加多宝

  有怎样的建议

  定位之父

  红罐加多宝怎样开打营销战?

  红罐王老吉品牌在中国的崛起,是定位理论在中国的一次卓越实践,成功地开创了“预防上火”这个新的饮料品类,并且随着这一品类获得的广泛认同,而发展成了价值1080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如今,当加多宝在法律战中溃败、痛失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之际,《中外管理》特别专访了“定位之父”艾·里斯先生。

就新的法律格局下,加多宝面临着怎样的品牌局面,并且应怎样打好营销战,做了极有针对性的建议。

“红罐”将决定未来胜负

  《中外管理》:

目前,加多宝集团的做法是:

用公司品牌“加多宝”代替王老吉品牌,推出“红罐加多宝凉茶”,原有包装中除了把王老吉字样换成加多宝外,其它基本没有变化。

您怎样看待加多宝这种推出公司品牌来竞争,并且通过包装来继承品牌资产的方式?

  艾·里斯:

加多宝集团目前有两个主要问题:

品牌名和包装设计。

  诡异的是,在这个案例中,包装设计或许是最重要的营销问题。

凉茶是消费者定期会购买的产品。

在一段时间之后,相比于产品的品牌名,大多数消费者会更关注他们想要购买的包装。

在加多宝的例子中,就是它的红罐。

  因此,在与之前产品相似的红罐凉茶产品上站稳脚跟,能帮助加多宝维系住其大部分常规顾客。

  《中外管理》:

加多宝集团正在努力把王老吉品牌的心智资源转移到加多宝品牌上:

一方面把“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口号改为“怕上火,喝正宗凉茶”、“正宗凉茶加多宝”,并且广泛告知: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

另一方面,由王老吉凉茶第五代传人出面,强调祖传秘方只交给加多宝凉茶使用。

对于加多宝凉茶已经采用的对品牌心智资源的争夺和“转移”方式,您如何评价?

  艾·里斯:

就目前的情况看,加多宝的做法是对的。

他们正把“正宗凉茶”的定位从王老吉移植到加多宝。

然而,这需要时间,加多宝或许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份额。

但既然公司已经不再拥有王老吉这个品牌名的使用权,那么这也是无奈之举。

  就加多宝和广药之间的公关战而言,目前还没有一方取胜,算是打了“平手”。

  美国不会允许广药“红罐”

  《中外管理》:

对加多宝集团目前的处境,您有怎样的建议?

对这场营销战的未来,您会有怎样的预判?

  艾·里斯:

我们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尽快推出新品牌名的凉茶产品,并尽可能保留与原先产品相似的包装设计。

建立品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锤”。

换而言之,就是消费者将之与某个特定品牌联系起来的视觉元素

 就像可口可乐的经典玻璃瓶轮廓、肯德基的“桑德斯上校”形象。

  可口可乐的瓶子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元素,它同时传达着品牌的“原创性”。

它告诉消费者可口可乐是正宗货。

这正是伴随着视觉锤的“品牌语言”,也就是品牌定位中极有穿透力的“钉子”。

  加多宝使用的红罐也能成为传达加多宝是“正宗凉茶”这一品牌信息的视觉锤。

这是加多宝营销计划的目标。

能做到多成功,取决于加多宝能够多快地传达它的新概念,以及广药集团能多快推广属于它自己的红罐产品。

  谁会赢?

如果这场营销战发生在美国,加多宝或许会赢。

因为加多宝公司可以用法律手段阻止其竞争对手推出一个与加多宝先前出品的红罐凉茶如此相似的产品。

  也就是说,在美国,可口可乐可能通过法律手段,限制百事可乐推出一款使用与经典可口可乐瓶身相似的产品包装。

  我不清楚在中国的相关法律。

但如果广药集团被限制使用与加多宝红罐相似的包装,那么加多宝可能会赢。

  换而言之,如今加多宝和广药之间的这场战争,已经是一场视觉战,而非言语之战。

  渠道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

  《中外管理》:

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渠道是决定这场胜负的关键。

加多宝集团的凉茶销售渠道要比广药集团更好,加多宝也在与核心经销商签署排他性的协议,希望能够在渠道上打击广药集团。

您怎样看待渠道在这场品牌之战中的作用?

是否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艾·里斯:

当然,这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

  经销商和分销商总是想要代理领先品牌。

只要加多宝是领先者,他们就不会排斥签署排他性的协议。

但是,如果加多宝丢失了自己的领先者地位,那就不同了。

他们可能也会失去核心的经销商和分销商。

  在营销中,没有什么能比品牌领先地位更有效的了。

一个领先的品牌,总是能找到急于想要代理这个品牌的经销商和分销商。

  “绿盒”是广药营销的弱点

《中外管理》:

目前“加多宝红罐凉茶”在大做宣传的同时,广药集团一边推出红罐凉茶,一边也仍在推广其传统的绿盒凉茶。

对广药集团来讲,绿盒凉茶和红罐凉茶两类产品对营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艾·里斯:

这是广药的一个大问题。

同时推王老吉绿盒和红罐凉茶,会破坏这个品牌的原创性。

  从理论上来说,每个品牌都需要一个永不改变的独特的“样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锤。

另一方面,如果广药集团想要拥有领先的凉茶品牌,那么他必须推出一个红罐的包装来和加多宝竞争。

  广药集团本需要做的是“聚焦”。

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同时推广绿盒和红罐王老吉。

这只会引起混淆。

  我们认为广药集团应该做的事情,是聚焦于它的新红罐产品。

广药集团不该再为推广绿盒凉茶花费任何费用。

相反,它应该集中所有的资源在新的红罐产品上,并着重强调王老吉这个品牌名。

其战略应该是“王老吉,凉茶始祖”。

而且王老吉的品牌名应该用大字体印在包装罐上。

  谁将赢得凉茶战的未来

  虽远未到可下定论之时,

  但凉茶战的天平在向加多宝倾斜。

  谁将赢得凉茶战的未来?

  2012年5月9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公布裁决结果:

广药收回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香港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此前,尽管广药与加多宝两家关于“王老吉”商标的争执已经延续了多时,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无非是双方为了商标租赁续约而争取谈判筹码,并未想到两家会真的闹翻。

  广药竟对“完胜”全无准备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商标争夺仲裁结果的“赢家”,广药似乎对于“胜利”全无准备。

结果公布的第二天,广药集团仓促发布“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第一期紧急招聘”,称其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紧急招聘3000名“快消人才”。

而在生产、资金等方面,他们更是明显不足。

相形之下,加多宝则明显有备而来:

2011年年底,加多宝出品的红罐王老吉凉茶就开始打上明显的“加多宝”字样,为“去王老吉化”迈出第一步。

2012年3月29日,加多宝正式发布关于换装的官方声明,宣布全面放弃“王老吉”包装,进而强化“加多宝”品牌。

广告语也从以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更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并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截至7月初,据说已经投入10亿元的广告媒介费用。

此举十分明显,意在把“王老吉”品牌身上的“正宗凉茶”往“加多宝”身上转移。

7月份加多宝更是在所有广告中强调突出“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这句广告语。

意图把失掉“王老吉”商标演化成“改名”,实现平稳过渡

  决战在心智,而非渠道或当前业绩

  针对加多宝的系列举措,表面上看广药集团反击有力:

先后宣布追讨加多宝侵权产品销售75亿元;起诉侵权的加多宝经销商,意图给加多宝的经销渠道施加压力;通过海关扣押带有“王老吉”字样的加多宝凉茶;宣称加多宝的“改名”说不合法等。

实际上,这些做法更多在口舌层面,无关大局。

  如何赢得这场凉茶之战?

加多宝的关键在于:

无论是否是事实,以最快的速度将“改名”形成最为广泛的认知。

而对于广药而言,则以最快的速度把红罐王老吉凉茶展示在人们面前,是对加多宝“改名”一说的最有效反击。

6月底,广药集团的首批红罐“王老吉”凉茶才在广州、北京两地上市。

实际上,占据市场和渠道并非首要,占据心智才是关键。

在目前的局面下,广告是占据心智便捷的途径,但广药显然没有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

  战争不断延续。

7月初,加多宝先是指责广药集团抄袭其一直宣传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同时把广告的口号改为“怕上火,喝加多宝”。

广药集团则把广告改为“凉茶就喝王老吉”。

7月10日,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在同一天宣称对方侵犯红罐王老吉的装潢权。

从品牌到广告语、再到包装,双方的争夺逐渐聚焦到了“红罐”包装上。

在营销中为何“红罐”如此重要,里斯先生已经解释得十分清楚:

作为代表正宗凉茶的“视觉锤”,甚至说在这场商业战争中,红罐装潢的价值超过品牌名也不为过。

  天平在向加多宝倾斜

综合以上种种,从目前来看,凉茶战的天平无疑在向加多宝倾斜,但远未到可以下定论之时。

广药手握商标,原本占据先机,但毫无章法,实在难言乐观。

如果按照广药集团当前的战略:

“王老吉”凉茶品牌红罐、绿盒同时发力,甚至将“王老吉”品牌延伸使用到所谓的“大健康”领域,毋庸说五年内实现销售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销售600亿元的目标,能否让“王老吉”品牌继续保持在凉茶品类的领先地位都是极大的问题。

广药集团缺乏团队、渠道、资金,但最缺的是一个清晰的战略。

  无论结果如何,凉茶战将最好地诠释定位理论关于心智的精髓论断:

心智决定市场,进入心智远胜于进入市场,一旦赢得心智,市场将随之而动。

  加多宝的三大教训

  教训                没启动第二品牌

  对于加多宝而言,一个并非事后诸葛的疑问是:

既然几年前就已经启动了第二品牌战略,为何不在凉茶品类中推出王老吉的对立面,而要选择在矿泉水品类中推出昆仑山?

  在同一品类中成功推出第二品牌的做法,并不罕见。

宝洁在洗发水品类里有多个品牌,羽绒服品类的领导者波司登在羽绒服品类也成功推出第二品牌雪中飞,并成为品类中的第二品牌。

如果加多宝拥有凉茶第二品牌,不仅从战略上可以令企业在凉茶品类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稳固。

同时,在应对“王老吉”商标的问题上,恐怕会比今天从容得多。

(张云)

  教训                忽略了企业内控

  加多宝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广药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于2003签订的续租合同是涉嫌通过行贿达成的,这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合同无效。

另外,我国《商标法》规定: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