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62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7列夫·托尔斯泰拓展素材

托尔斯泰的镜子

朱成玉

我们对着镜子,看到了自己;风对着镜子,看到了风;云对着镜子,看到了云;只有雨说:

有时也有例外,我对着镜子,看到了雪。

当我们面对情人时,就很高尚;当我们面对金钱时,有时是非常卑鄙的,所以,我们常常要照镜子,寻找自己的真实模样,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以,我们活得很辛苦。

1857年7月7日,在琉森一家头等阔人下榻的瑞士旅馆门前,有一个流浪乞食的歌手,曾唱歌弹琴大半个小时之久,约有一百位人士听他演唱,歌手曾三次求大家给他一点东西,却没有一个人伸出同情的手,甚至有许多人还嘲笑他,歌手只好走了。

托尔斯泰为此而感到揪心地痛苦。

他追上那个歌手,和他谈话,了解他的身世,跟他一起喝葡萄酒。

就在托尔斯泰和不幸的流浪歌手喝酒谈话时,那些阔绅士、太太们并没有忘记对穷人表示轻蔑和嘲笑,这种轻蔑和嘲笑甚至移到托尔斯泰身上,因为托尔斯泰在和那么一个流浪歌手打交道,居然同情他,和他一起喝葡萄酒。

托尔斯泰在那些人身上找到了一面镜子,他用它映照了自己,也从那些人中间拯救了自己。

“我常常不知不觉地陷入绝望,感到这个世界是不会给这样的一个丑陋的人以幸福的;鼻子这么宽,嘴唇这么厚,眼睛小小的,还是灰颜色。

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外貌更能影响他的前程呢?

”胸襟装一颗博大爱心的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感叹。

很明显,他是以别人的目光和社会习俗为镜子来关照自己而得出悲观的结论的。

他后来把自己当作镜子,才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倾向。

托尔斯泰的书桌对面有一面很大的镜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常常会凝神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看着看着,就会有泪水浸满双眼。

他看到了自己悲怆的脸,看到了渐渐枯萎的年华,看到了铺满芳香的夜,看到了渐渐浮出水面的他的灵魂。

关于这面镜子,托尔斯泰说,那是为了映照良心。

镜子,看似透明,其实它比任何事物更能守紧秘密。

那些修过形整过容或者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只能骗自己,镜子洞悉一切。

但它闭紧嘴巴,它会把赞美和嘲讽都装在心里。

为了专心写作,免受干扰,他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并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在这房间里。

托尔斯泰的镜子始终在他的对面,渗出冷冷的光。

托尔斯泰对镜子的理解或许就是从少年时打碎一面镜子开始的,镜子碎了,不流一滴血,却生出更多的自己,每一块镜子的碎片里都有一双眼睛深深地注视他,让他不敢把良心偷偷地贩卖一钱。

镜子,它的品质与生俱来。

像玲珑剔透的骨头,看不见的高贵的骨髓在它身上流淌。

托尔斯泰,他紧紧盯住镜子中的自己,他从不迷失。

他还善于在镜子中捕捉到美与丑,发现善与恶,镜子很忠实,不会说谎,目睹世间万物偏偏守口如瓶。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镜子疾恶如仇,当恶毒的王后最后一次对着镜子歇斯底里地问道:

“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时,镜子发怒了,“是白雪公主,永远是白雪公主”。

它燃着了那个恶毒女人的头发,燃着了她的脚,让她在火焰里不停地挣扎。

一张面孔就是一个世界,它常常露出脸颊里埋没的消息,并迸出真相令你震惊并折服。

一个人对着镜子,说几句真实的话,便是给镜子装上了灵魂。

晚年的托尔斯泰,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憎恶社会上的纷扰,讨厌亲友间应酬,对自己优裕的物质生活感到良心不安。

他一再希望离开故乡,实现平民生活的理想。

到他晚年时,开始干农民的活。

人们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托尔斯泰赶着牛犁田,或者砍柴、运水,干各种农活。

他穿一件宽大的白衬衫,腰上系着皮带,下身是土布裤,树皮鞋,头上戴着草帽,完全像一个农民。

他不再出席贵族们举办的社交晚会,甚至也不在自己家里接待那些高贵的客人了。

托尔斯泰把整个生命里的泥土筛遍,只为寻找一粒真理的金子。

谁也不会想到,那个凄清的小火车站竟然成了他去见上帝的最后一个台阶,一棵高大的树成了他自己的玫瑰墓地。

他拥有了一切,但他把这一切都抛掉了。

甚至,他不让后人为他举行告别仪式,他“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托尔斯泰死的时候,依然在用生当镜子。

托尔斯泰的镜子里,始终是一张悲怆的脸,一段似水年华,一个对生命的深刻的探寻:

灵魂的复活之路。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鉴赏(jiàn)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óu)

C.琢磨(zhuó)斟酌(zhōu)蔓延(màn)

D.轩榭(xiè)心裁(cái)盘曲(pán)

2.在图书馆,新生小林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C.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D.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4.下面文段横线处所填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身体,像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A.反应展开轻盈拥抱B.反映展开轻巧拥护

C.反映打开轻盈拥护D.反应打开轻巧拥抱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粤港澳三地居民第一时间体验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捷。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居民体验便捷”。

B.“别在那儿偷偷笑了!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这两个句子属于感叹句。

C.“幻灭”“莫名”“情愿”“意图”都是动词。

D.“历史悠久、阳光明媚、前途远大、猿鸟乱鸣”这几个短语的类型不相同。

二、名句默写

6.请默写出下列诗文。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6)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7)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讲究词的意境幽微、淡雅敦厚,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最能体现淡淡闲愁的句子是,。

同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另辟蹊径,通过“,。

”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寓情于景,构造了完整的意境。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信拼音写汉字

bān发()仲裁()遗zhǔ()巨é()

四、诗歌鉴赏

8.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短文,完成1—5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著的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3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夏水襄陵()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冬之时,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之:

时态助词,相当于“的”,用于“春冬”和“时(时候)”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者:

……的(事物,这里指修长的桃核)

D、飞漱其间。

其:

代词,它,指山峰。

4)翻译下列语句。

(6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请概括作者笔下的三峡的主要特点和三峡夏天、春冬、晴初霜旦时的不同之美(7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

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

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

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

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乘骑至华阴庙。

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

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

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

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

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①琢堂:

姓石,沈复儿时好友。

②幕游:

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

③土人:

本地人。

④太华:

指华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惜未及含葩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联系全文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将对天宫太空加油”

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中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载人飞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和空间站阶段)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意味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零窗口”送“快递小哥”入轨

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它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说,天舟一号的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让其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

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本次发射首次采取‚零窗口‛发射模式,按照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20日19时41分,让火箭准时点火升空。

 

负责此次运送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也不简单,它是为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绿色环保的液氧煤油推进剂。

这是它首次成功将天舟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将开展3次对接3次“加油”

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进剂补加实验。

期间,天舟一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在天舟一号之前,掌握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按计划,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后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说,此次‚太空加油‛采用无增压气体损耗的气体回用法,通过两个航天器的燃料储箱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将推进剂从天舟一号自动输送到天宫二号上。

这种方法的气体资源利用率高但过程复杂,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首次补加推进剂之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

随后,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在完成绕飞实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3个月。

在这3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后一次对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在天舟一号之前,中国掌握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耗时两天左右。

 

进行13项太空实验

鉴于未来天舟飞船要承担为中国空间站输送物资的任务,天舟一号此次还携带了40台科学实验设备,将进行新型元器件在轨验证,空间环境探测、力学环境测量、生命科学方面等13项太空试验。

 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以来,25年间始终按‚三步走‛战略分步推动实施。

当前,空间站研制建设阶段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国计划在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

天舟一号首次发射任务取得成功,将对后续运送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等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4.21)

1)本文以小标题连缀全篇有什么好处?

2)“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句中“约”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4)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要与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通过阅读文章,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说明一下这三次对接的时间和任务吗?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1 美联社报道:

中国20日发射该国第一艘将与空间实验室对接的无人货运飞船,把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又向前推进一步。

自2003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中国已完成一系列太空任务,包括太空行走以及月球车探月。

除了空间站建设外,中国还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取样返回;同年中国还将尝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2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

专家认为天舟一号的性能比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和‚龙‛货运飞船更加先进。

材料3 德新社在《巨大跨越:

中国发射首艘货运飞船》一文中指出,中国通过长征七号火箭发射了首艘货运飞船,这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同时向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与这三则材料,试分析天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房屋演变史

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

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

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

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

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

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

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

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

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

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

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

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9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1)从本文看,房屋的功能是什么?

2)第⑤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3)第⑨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⑦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七、语言表达

13.《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益智类节目。

酷爱古典诗词的李静同学积极参加诗词比赛,却在最后一轮遭到淘汰,她情绪低落。

作为好朋友,你该如何安慰她?

(要求:

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八、作文

14.金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金钱能请朋友吃饭,但买不来友情。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金钱能够解决的,有很多东西胜过金钱。

请以“________抵万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A

二、名句默写

6.

(1)巴山夜雨涨秋池

(2)常记溪亭日暮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欲济无舟楫

(5)窥谷忘反

(6)斜晖脉脉水悠悠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解析:

(1)巴山夜雨涨秋池

(2)常记溪亭日暮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欲济无舟楫

(5)窥谷忘反

(6)斜晖脉脉水悠悠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字词书写

7.颁zhòng嘱额

四、诗歌鉴赏

8.1)C

2)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五、文言文阅读

9.1)郦道元《水经注》

2)

(1)“阙”通“缺”,缺处,中断的地方。

(2)上(3)交错相通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3)A

4)

(1)(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5)

(1)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雄奇险拔清幽秀丽(3)夏天:

奔放美春冬:

清幽美晴初霜旦:

凄婉美。

10.1)

(1)(到/等到/到……的时候)

(2)(立即,就)

(3)(写,书写)

(4)(长,高)

2)(我)下了马(马车),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

(意对即可,没补出主语扣1分)

3)古,古老,古朴;多,众多;大,巨大奇,奇怪,奇特。

4)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未能登太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

(答对情感,一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1)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不能删去,“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推测,去掉后就成了“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能力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为2吨”,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块头虽大”是说天舟一号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细腻的‘心’”是指天舟一号的货架采用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又轻又强壮。

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舟一号的特点。

4)第一次:

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后进行推进剂补加实验,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第二次: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

随后,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第三次:

在完成绕飞实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3个月。

在这3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后一次对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并进行推进剂补加。

5)

(1)“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引外媒热议。

(2)示例: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意味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这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把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又向前推进一步;让中国航天事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2.1)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现代社会,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

2)列举这些房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