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063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共2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4.古人谈读书

12.少年中国说

25.忆读书

13.圆明园的毁灭

26.我的“长生果”

14.木笛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后的家乡

推荐一本书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八

11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

陆游 

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出示课件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出示课件5)②质疑:

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什么时候告诉的?

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自由读诗歌,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

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7)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

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儿子是怎样回答的?

然后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二课时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

(出示课件17)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出示课件18)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

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

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

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出示课件20)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出示课件22)

师: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都描写了什么?

给你什么感觉?

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出示课件23)

1.引出诗歌主题:

爱国

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

品味:

西湖歌舞几时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

温暖的风;

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

简直。

作:

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出示课件26)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

(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第三课时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己亥杂诗

2.题解:

“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出示课件24)

4.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出示课件25)

5.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1.拓展:

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作业:

诵读默写。

板书设计: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杂诗》——创景抒情:

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12少年中国说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课件。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出示课件5)

第一自然段:

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

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

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7)

层层深入: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9)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出示课件12)

泻 

潜 

试 

胎 

皇 

履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出示课件13)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总分 

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

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完成下列表格。

(出示课件14)

少年

中国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出示课件15)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

“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出示课件16)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

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

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7)

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

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三、课堂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

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动词:

泻潜渊胎履纵——层层深入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在今后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13圆明园的毁灭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资料:

圆明园:

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

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圆明园的毁灭

2.作者介绍。

王英琦:

安徽寿县人。

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

……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