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78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精品二轮专项训练之遗传的分子物质基础Word版含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卷(解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

 

【生物卷(解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3.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都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解析:

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内只要含有P的结构都能被标记,除了DNA外,还有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因此A选项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利用亲代DNA为模板(未标记的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都被放射性物质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可知,由于细菌的核苷酸有放射性,因此合成的所有DNA都有放射性,因此C选项错误;64个噬菌体,说明繁殖了6代,总共用了9个小时,说明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1.5小时,故D选项错误。

【思路点拨】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5.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

D.在真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也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可以存在于RNA分子中;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NA不能发生逆转录。

【思路点拨】注意遗传信息、密码子、逆转录等含义。

 

【生物卷(解析)·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解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就是D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有硫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思路点拨】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就是DNA,少数含R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01410)】2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D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201410)】38.某实验小组做了两组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甲乙两组新产生的众多噬菌体中的元素情况分别为()

A.甲:

全部含有32P和35S;乙:

部分含有32P和35S

B.甲:

部分含有32P,全部含有35S;乙:

全部含有32P,全部不含35S

C.甲:

全部含有32P,全部不含35S;乙:

部分不含32P,全部含有35S

D.甲:

部分含有32P,全部不含35S;乙:

全部含有32P,全部含有35S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DNA模板来自亲代噬菌体原料来自细菌,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细菌。

【思路点拨】关键是理清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模板及原料。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201410)】37.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借助了化学知识重新整理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建构了物理模型

C.魏斯曼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精子成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必然减少一半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0.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因为噬菌体较轻,故搅拌后会浮在上面,A正确。

32P主要在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噬菌体合成后主要在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细胞裂解有少量释放到细菌外,或者部分噬菌体未进入细胞内,B正确。

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导致大量噬菌体释放,故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加,C错误;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噬菌体增殖起到连续性作用,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1)】4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恒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离心后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此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噬菌体是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过长则可能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理论上应该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而使得部分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C正确;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4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时,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存在,杀死一部分R型细菌,同时在S型细菌的DNA作用下出现S型细菌,破坏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直至小鼠死亡,导致两种细菌的数量均增加,故B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34.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室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15.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分析正确的是()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DNA分子中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A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DNA分子进入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3H、15N也标记了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正确;由于35S只标记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但不含有32S,D错误.

【典型总结】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9.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S型细菌在鼠体内促使了R型向S型的转化,其实质是S型某些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细胞中,与R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故细胞中出现了有毒的S型细菌,另外在小鼠体内还有没有发生转化的无毒的R型细菌,B项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3.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D由题意可知病毒是32P和32S标记的DNA和蛋白质,而宿主细胞是31P和35S标记的,病毒侵入到宿主细胞内是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场所来合成自身的物质,在侵染时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到宿主细胞,因此子代病毒应含少量的32P,大量的31P,全部含35S,故选D。

 

【理综卷(解析)·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版】2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含 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的转移途径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C.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D.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处均可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知识点】C5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2细胞膜(生物膜系统)与细胞核D1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

【答案解析】AC解析:

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因此可用含 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的转移途径,A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不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因为DNA和蛋白质均含有N元素,B错;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可以通过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C正确;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原料,根尖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核糖体上不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

(解析)·2015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三校高三联考(201411)】2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③⑤  B.②④   

C.①⑤  D.①④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D

 

【生物卷(解析)·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0.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解析: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有少量噬菌体为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A正确;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B错;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C正确;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内,会产生许多同样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0.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D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5.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

【答案】【知识点】自然选择学说F2DNA结构复制F1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

【答案解析】AC解析:

生物过度的繁殖为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遗传和变异累积了有利的变异,最后导致生物进化。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范·海尔蒙特利用柳树苗发育形成柳树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B错误;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衍射图谱,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物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7.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关于此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保温、分离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

②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保温、分离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A.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

B.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C.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D.此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B解析:

上清液是相对分子质量比较轻的物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体内,A正确;①实验标记蛋白质分子而且主要在上清液中放射性高说明标记部分没有进入细菌,B错误;②实验标记的物质是DNA而且在沉淀物细菌体内放射性高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C正确;该实验说明DNA与子代的繁衍有关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25.如图甲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

B.甲图中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要减弱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

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思路点拨】根据教材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13.研究人员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然后除去游离的噬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混合24min后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目迅速增加;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

下面的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

A.24min内取样,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未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B.34min时取样,根据空斑数量可推测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

C.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以后噬菌体不再增殖

D.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析:

按1︰10混合的噬菌体和细菌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菌苔上,噬菌体会侵入细菌内寄生,导致细菌裂解,菌苔上产生空斑。

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没有从细胞内释放出来,A正确。

34min时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已经完全释放出来,根据空斑数量以及实验前样液的混合比例可以推测出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B正确。

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则噬菌体会侵入细菌,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C错误。

该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D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结合题意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19.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位于外侧

B.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A解析: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位于内侧,A错;遗传因子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并证实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B正确;由于噬菌体转化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内只有RN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201411)】18.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未能证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分开研究DNA与蛋白质的作用

D.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后侵染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D

 

【生物卷(解析)·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22、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知识点】F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解析】C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