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089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公共事业管理》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1、ABCD22、ABD23、ABCDEF 

24、ABCDE25、ABC

三、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公共事务,是由公共事务中的狭义的社会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包括一定的经济事务所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物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但主体是准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2、所谓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3、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为了有效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提供事业产品即必须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发展公共利益,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或要解决的,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

4、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的技术研究,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公益性研究不可能市场化。

5、卫生事业也称医疗卫生事业,它是通过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通过对公共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保证和提高公众基本健康水平的活动.

6、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有效组织和运用资源,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而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7、所谓狭义的社会事务,即在社会公共事务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

狭义社会事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我国传统的事业包括的主要就是这种狭义的社会事务。

8、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9、科学研究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溢出效应”。

10、卫生事业外部性指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对病人的诊治、疾病的预防、卫生环境条件的改善等,使病人个体免除和避免了病痛,挽救了其生命,增长了人们的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有益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11、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区别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12、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学以探求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为学科目标,具体地说,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有效组织和运用资源,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13、即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较,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非政府组织主要是非营利的院校、社区学校、医院、研究所、基金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

四、简答题

1、答:

第一、从理论上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或者说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必须以不同于私人事务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或者说,企业和个人家庭不能管、不愿管也管不了的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

第二、从社会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全体公众所拥有的共同事业,因而在逻辑上,凡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公共事业的范围中.但我国公共事业这一概念或提法,实际上是由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事业”发展而来的,“事业”的基本内涵主要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

因此,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但不应包括政治性事务。

第三、公共事务的基本实现方式是公共服务。

现代社会的公共事务日益丰富,这不仅表现在许多私人事务涉及公共利益,而且狭义的公共事务的实现也与经济密切相关。

从公共产品理论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看,任何一种社会产品的提供都是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一个经济行为过程。

因此,公共事业不再是传统的“非经济”事务,确定公共事业内涵基本标准之一不是与经济的关系,而应是是否与公众的日常基本生活相联,且企业和私人家庭能否操作。

第四、在公共产品理论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视野中,我国传统事业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属于纯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少数,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二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大多数,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

综上所述,所谓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公共事务,是由公共事务中的狭义的社会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包括一定的经济事务所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物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但主体是准公共产品.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2、答:

社会化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改革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

打破事业单位的条块分割;

加强对民办事业单位的管理;

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另外,在其他一些改革政策中,还包括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人才的社会化、福利的社会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等内容。

政策层面的社会化要求没有涉及改革后事业单位的组织性质等关键问题,因而社会化在实践与理论探讨中呈现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是以市场化(产业化)替代社会化;

一是用民间化(非营利组织化)诠释社会化。

此外,一些人提出将事业单位定性为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的“公务法人”、“公务组织"

,这实际提出了行政化的改革方向。

这样,关于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认识与实际操作形成了三种基本趋势:

市场化、民间化、行政化. 

从改革实践看,市场化改革肇始于1980年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放权让利”,转换事业单位经营机制,促使事业单位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更进一步,国家允许、鼓励部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完全通过市场获取资源;

市场化改革的极端形式是通过改制使部分事业单位变成营利企业,允许企业进入原来属于事业的领域以商业化运作方式提供事业产品。

民间化的改革首先体现国家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方针、发展民办事业单位方面;

其次,国家在科研机构改革中提出将部分事业单位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在医疗机构改革中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类的改革举措,上述改革举措虽并未直言非营利机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但却为事业单位的民间化从政策层面提供了一定的通路.行政化在事业单位改革中通常是作为改革对象出现的:

政事不分被当作事业单位的主要弊端,政事分开则被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原则。

但行政化一直与事业单位改革如影相随,主要表现为:

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党政机构改革要求及方案中;

将部分履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划转为政府机关;

在政府职能定位方面,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基本职能,这意味着代表政府直接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与政府在职能方面是一致的。

3、答:

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必要性体现在:

1)教育产品的准公共性决定政府必须对其进行管理。

教育产品市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由私人产品市场而转化为特定的公共产品市场的。

教育产品市场的准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一方面出资兴办教育事业,即某些阶段或类别的教育事业必须由公共财政承担,实现所有者职能;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者职能。

2)教育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政府对教育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介入,主要是基于教育产品市场本身难以保证教育产品的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

第一,教育垄断性的存在会使学校失去质量压力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缺乏竞争和改革的热情,从而降低教育效率,影响教育生产质量.为此,政府必须介入,管理教育市场;

第二、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容易出现投资不足,政府代表社会接受教育的外部收益,也就必须代表社会按受益支付必须的经费;

第三、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过程,具有迟效性和风险性。

第四、教育还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政府也就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介入教育产品的生产,以保证教育培养结果在其思想道德方面符合自己统治的需求. 

4、答:

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下面这些基本内容:

(1)公共交通系统.

(2)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

(3)城市能源系统。

(4)城市邮电通讯系统。

(5)城市防灾和救护系统。

(6)城市环境系统.

5.目前全部事业单位应分为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公益兼经营型、开发经营型、其他类型五类。

分类改革最终目的是将不符合事业单位公益特征、非营利性特征的现在仍属于事业单位的组织从事业单位中分离出去,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是符合1998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组织,即是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代表国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性公共服务组织。

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只有一种职能类型,即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思路如下:

1)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改革

对完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具备条件的转为行政机构;

对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行政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与有关单位的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

另一部分独立性转强、技术依赖性较高的单位,可参照国外做法,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行政法人(法定机构、公法人等),将部分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变为独立行政法人.

但由于近期内难以实现向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转变,作为过渡,将这类事业单位作为行政管理类单列一类,暂时保留在事业单位范围内,但其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

依据条件成熟情况逐步、逐个向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转变,直至完全转为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今后,要严加控制和规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与推进战略是:

按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的原则,转化职能,逐步剥离非社会公益性事业职能;

国家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根据社会需求与财政能力发展变化情况,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事业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事业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组织效率与服务水平;

同时,国家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型事业组织,并可以将部分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转为民 

间性非营利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3)公益兼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 

公益兼经营型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与推进战略是:

依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其结构布局,优化事业资源配置;

科学界定其公益行为与经营行为,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逐步开放事业领域,在政府举办这类事业单位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民间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同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引导、鼓励各种所有制资本进入上述领域举办营利性企业组织,形成三类组织有序竞争、调协发展的局面;

国家也可以放弃部分公益兼经营型事业单位的所有权,将其转为营利性企业或民办事业组织,按照企业或非营利机构模式运行。

4)开发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 

开发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与推进战略是: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按企事分开原则剥离其中事业职能,政府逐步削减乃至停止政府性资金支持,积极推进该类单位向企业转制;

暂不具备转制条件的,首先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人事、财务税收和业务运营等完全按现代企业机制运作;

国家不再举办这类机构,这类单位中的国有资产也应逐步退出;

同时,国家要逐步放开上述事业领域所有制、组织类型等的限制,大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这类事业. 

要认真总结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经验,积极稳妥地实施相关改革。

既要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又要防止简单地以创收能力为标准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要妥善安置人员,做好清产核资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今后,应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5)其他类型事业单位改革 

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与战略是:

其一,对于从事社会中介服务的机构进行脱钩改制,取消其事业单位性质,收回事业编制;

其二,对于社会团体类事业单位,应逐步将社会团体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回,交由相应政府机构行使,社会团体恢复其民间互益性组织;

其三,应逐步随职能消失而撤销的事业单位,一般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设立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其职能逐步消失,这类机构已失去存在意义。

这类单位的改革可以通过转变职能,改变运行方式,逐步转为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

也可以通过人员分流方式,使其逐步成为“空壳”,自生自灭;

也可以通过整体划转、分拆等方式,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6、答: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制约。

一国的政治体制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是最大的,整个国家的体制决定了教育管理体制制定的形式和方向;

2)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3)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4)管理主体;

5)整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

6)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

7、答:

从理论上看,政府必须介入公用事业产品市场,其依据主要是:

(1)任何一个政府要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必须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质量,而相当程度上,公用事业产品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也是保证公众基本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产品。

因而政府必须关注这类产品,通过一定的手段保证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2)公用事业产品外部收益突出,因此,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发,政府必须保证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3)公用事业产品首先关系到的是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因而虽然其有突出的外部性,但与教育产品的外部性等会导致公民投入不足不同,由于其垄断性的存在,通常会因垄断造成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到公众的基本生活,也影响到其外部收益的形成。

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公用事业产品市场,打破市场垄断,保证公用事业产品的合理的生产和供给。

8.

1)社会团体可以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举办社会团体;

2)社会团体可以设立分支机构,而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3)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会员制组织,可以做公益事业,也可以做只满足会员需求的互益性事业。

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特征。

4)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从事经常性、连续性服务的实体性社会服务组织。

实体性是其有别于社会团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社会团体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会员制的组织,其组织结构具有松散型,活动具有不定期性;

和社会团体相比,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是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组织,其活动的特点是连续的、经常的,其组织结构具有实体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科练习题二答案

1—5AACDA6—10ADBBB

11—15CCABD16—20BCCDC

21—25ADCDD

1、ABCD2、ABCD3、BCDF 

4、ABCD 

5、ABC

6、ABD7、AB8、AD9、ABCD 

10、ABCD

11、ABCD12、ABD13、ABCD 

14、ABCDE15、ABD

16、ABCD17、ABCD18、ABC 

19、AB 

20、ABC

21、BD22、ABD23、ABCD24、ABCD 

25、AB

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言之,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包括社会政治事务、社会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

2、公共事业管理柔性方法主要是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和心理方法。

3、文化事业是人们在这些领域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4、体育:

广义的体育与“体育运动”概念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

狭义的体育概念专指其中的“体育教育”,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与技能、培养高尚品质和意志等的教育过程,与德育、智育一起构成整个教育.

5、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或准行政组织。

从狭义来说,是指行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即行政组织。

6、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代表国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性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国有性、服务性等特征。

7、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8、公益性文化事业活动,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享有而且能够享有的文化生活,或者说,是以大众为活动主体的,主要以满足社会共同的文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事业活动。

9、价格听证会制度:

是针对涉及公众基本生活和利益的产品,在做出价格决策时,就有关价格决策的相关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10、科技事业管理的前瞻性原则,是指科技管理机构要对科技发展的趋势有充分的估计,发挥科技情报和科技预测的作用,密切跟踪科技发展新动向。

11、区域卫生规划是指按区域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资源可供量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以避免盲目发展或发展不足,使卫生资源配置合理。

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主要是:

1)英国教育管理体制:

机构少而精、法制化水平高;

2)美国教育管理体制:

层次少、社会监督力度大;

3)法国教育管理体制: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4)德国教育管理体制:

州政府享有充分的自治和自主权;

5)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

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制度。

2、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一般来说,文化产业不过是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的文化事业既包括文化产业又包括无法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文化事业。

狭义的文化事业,即公共文化事业,是由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准公益性文化事业组成的,以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一致和社会的根本进步。

与狭义文化事业相对的文化产业主要指经营性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当然,在看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明显不同的一面时,也应看到二者相联系的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文化事业功能的真正实现必须以其载体—精神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为前提,才可能体现这一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不但不会违背文化的社会属性,而且还是文化事业最有力的传播手段和组织机制。

鉴于我国大部分文化产业脱胎于文化事业的现实,我们在研究文化事业管理时,不可避免地要将文化产业管理纳入研究视野。

1)联系:

我国的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都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成立的组织。

2)区别: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概念与社会组织类型,大致上,我国的事业范围内的各类组织在国外分属于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或称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第三部门组织(thethirdsector)等]并适用不同的制度。

也有部分属于企业组织,适用企业制度,如,我国事业单位范围的新闻出版、机关后勤服务及其他经营开发性的事业单位在国外多属于企业组织。

大体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企业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的划分界限,是否由政府举办是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划分界限。

(1)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2)突发事故救护、基本的卫生产品和医学研究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3)医疗产品的生产与提供

(4)适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

(5)卫生市场的管理

(6)卫生服务价格管理 

5、答:

双重管理是我国民间组织的基本管理体制,是指登记注册与日常性管理分别由政府登记管理机关与相关行业或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负责的管理体制。

即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业务范围内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

双重管理体制的某些方面不利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登记管理机关与业主管单位尽管各有分工,但许多工作交叉重叠,很难界定清楚,因而双重管理很容易变成“重复管理”;

二是由于一些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交叉,或由于种种其他原因不愿做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致使一些民间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得不到登记;

三是在现实工作中,就部分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而言,只要业务主管单位批准了,登记管理机关就得批准,否则,就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

这种现象直接造成了登记管理机关被动审批登记,严格执法困难,对民间组织的监管不力。

调整的总体思路是:

加强宏观调控,弱化微观规制;

加强培育服务,减化管理手续;

强化登记管理部门职能,调整业务主管单位职能。

首先,依据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