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90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四课 爱鸟人家.docx

第十四课爱鸟人家

第十四课爱鸟人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烦躁、将近、盘旋、孝顺、戒心、劝告、承包、变幻莫测、领略、依稀、耽搁、喧嚣、蹒跚”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学习及真实交际,让学生树立爱护鸟类,和鸟类和谐共处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利用课文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难点:

感受人们对小动物的关心爱好的情意,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

五、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学习词语

教学目标:

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或听过这样一个场面了吗?

成千上万只鸟为了一位老人的去世而盘旋哀鸣。

(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鸟人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合作朗读全文。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爱家人家”是怎么爱鸟的?

4、全班交流,师点拨。

(袁德山的女儿出生那年,袁德山想要猎杀飞落院中的两只鹭鸟,母亲制止说:

鸟儿也是有生命的,只要我在,谁也别想动它们一根毛。

为了防止树林中鹰、野猫、蛇等动物侵害鹭鸟,一进五月,袁德山一家七口人就要轮流在山上护鸟,把掉在地上惊慌不安的小鸟送回鸟巢。

有一年,七十多岁的陈秀莲听到鸟的惊叫声,赶忙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爬上鸟山查看,她赶走了两个掏鸟蛋的年轻人,小心翼翼地把鸟蛋放回鸟巢。

自从鹭鸟到来后,袁德山竟然连抢也不曾摸过。

在这家人的感染和号召下,十里八乡的人们也都加入了爱鸟护鸟的行列。

(二)全班交流,学习重点词语。

1、小组内交流学习词语,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

2、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3、同义词比较学习。

(1)劝告----劝说

①意思比较:

劝告,用道理说服人,使接受意见或改正错误。

强调向对方讲说道理;劝说,强调以口说的方式去说服人,一般用于希望人做或不做某件事,多用于口语。

②选词填空

a、她亲切地()孩子们要听妈妈的话。

b、大家()他留下来参加演出。

c、我们()了半天,她还是哭个不停。

d、医生()病人不要再抽烟喝酒了。

(2)消除----除

①意思比较:

消除表示去掉,不存在,强调去掉。

“除”意思同“消除”,但带书面语色彩,一般不独用,后边要加“掉、尽、去”等动词一起使用。

②选词填空

a、经过一天的休息,旅途的疲劳完全()。

b、想要()去房间的异味,最好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

c、他讲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大家完全()了对他的怀疑。

d、洒点香水可以()去病人身上的异味。

(3)侵害----伤害

①意思比较:

侵害侧重指用暴力或非法手段使受损害;伤害则指有意或无意地使受损伤。

②选词填空

a、蝗虫()了大片庄家。

b、我说话不注意()了她的自尊心。

c、我们说话要注意,不能()了老人的感情。

d、为了防止害虫()农田,人们想了许多办法。

(4)赶忙----赶快---赶紧

①意思比较:

它们意思相近,表示动作发生迅速,在陈述句中可以互换;但“赶忙”、“连忙”只能用于陈述句,“赶紧”、“赶快”还可以用在祈使句中。

②选词填空

a、()走,要下雨了。

b、请你()到办公室去。

c、快下雨了,大家()回家吧。

d、听了他的话,我()回家拿来了词典。

e、客人一坐下,妈妈()给他端茶倒水。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点拨。

1、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初步学习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围绕重点词语“烦躁、猜想、孝顺”写一段意思明确的话。

2、拓展阅读《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

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您给海鸥取了名?

”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

“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  

“您认得出它们?

”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

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

”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

“独脚!

老沙!

起来一下!

”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

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

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

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

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1)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第二课时熟读课文阅读理解课文一

(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随文学习新句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

2、围绕重点词语“戒心、劝告、猜想”说一段意思明确的话。

(例:

他上学期从外校转到我们班的,刚来时对谁都有戒心,我猜想他内心肯定有什么事情放不下。

于是我就有意地接近他,劝告他,倾听他的述说,慢慢地他变得开朗起来。

二、新授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难读的语段多种方式练读。

(二)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1、陈秀莲老人去世时,鹭鸟是怎样表示悲哀的?

2、鹭鸟同人性啊!

对于鹭鸟对老人表示悲哀的场面你有着怎样的想法?

3、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1)对于问题1。

(低低地盘旋在半空中,一声声,发出令人不安的哀鸣。

整整一天一夜,它们一群群地落下来,聚集在屋顶和院子中央,舍不得离去。

一些成年的鹭鸟,则飞到老人的床前,伤心地眨着眼睛,这是它们在向老人做最后的告别。

(2)对于问题2。

(学生可以从鸟通人性、善待小动物、知道报恩、场面觉得不可思议等方面自由表述。

5、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默读2-6自然段,思考:

1、袁德山一家居住的环境怎样?

2、鹭鸟是怎样开始聚集袁德山承包的山林的?

3、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1)问题1。

(他的家位于秦岭山下,这里山林茂密,山泉清清,汉江从山脚缓缓流过,环境十分优美。

(2)问题2。

(提示:

在袁德山的女儿出生那年,袁德山想要猎杀飞落院中的两只鹭鸟,母亲制止说:

鸟儿也是有生命的,只要我在,谁也别想动它们一根毛。

从此,两对鹭鸟便在袁德山家门前的树上筑巢安家,当年就孵出了几只幼鸟。

起初,鹭鸟对袁家人还是有些害怕,后来见人们待它们非常友好,便消除了戒心。

秋天,它们飞到了南方,第二年的春天,飞回来的鹭鸟竟有二十多对。

一年、两年、三年这里的山山岭岭成了鹭鸟的世界。

学习句型:

起初,鹭鸟对袁家人还是有些害怕,后来见人们待它们非常友好,便消除了戒心。

“起初……,后来……”,表示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强调前后的变化。

例:

起初,风还不大,骑车子还不费力气,后来,风越来越大,大家只好推着车子走。

生仿照例句说话并写话。

5、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后第三题。

2、全班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只要用心对待,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作业布置:

1、小练笔:

袁德山家承包的三十亩山林,到处都有白色的鹭鸟和鸟巢。

我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快乐地生活——。

2、继续阅读《老人与海鸥》,摘抄让你感动的语句,并简要说说为什么感动。

第三课时熟读课文阅读理解课文一

(2)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感悟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语言训练。

1、指名朗读上节课布置小练笔内容,师生评议。

2、围绕重点词语“赶忙、消除、侵害”写一段意思明确的话。

(例:

为了减少蝗虫对庄家的侵害,在蝗虫还未降临之前,人们便赶忙采取有效措施,使灾难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全班齐读1-6自然段。

2、默读7-10自然段,思考:

(1)袁德山一家是怎样保护鹭鸟的?

(2)对于“每到夏天,成千上万只鹭鸟飞舞而来,遮天盖地,构成了一番奇妙而壮观的景象,简直是一个天然鸟场。

”这句话,请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1)对于问题1。

(他的女儿非常爱鸟,与鹭鸟是好朋友,连她上学鹭鸟也跟着她,令同行的小伙伴羡慕得不得了;为了防止树林中鹰、野猫、蛇等动物侵害鹭鸟,一进五月,袁德山一家七口人就要轮流在山上护鸟,把掉在地上惊慌不安的小鸟送回鸟巢。

有一年,七十多岁的陈秀莲听到鸟的惊叫声,赶忙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爬上鸟山查看,她赶走了两个掏鸟蛋的年轻人,小心翼翼地把鸟蛋放回鸟巢。

自从鹭鸟到来后,袁德山竟然连抢也不曾摸过。

在这家人的感染和号召下,十里八乡的人们也都加入了爱鸟护鸟的行列。

学习句型:

令同行的小伙伴羡慕得不得了。

“不得了”表示程度很深。

例:

他对任何事都认真得不得了。

生仿照例句说话并写话。

(2)对于问题2。

(学生可以自由展开想象表述,师最好播放有关鹭鸟的画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5、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二)默读11-12自然段,思考:

1、日本学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

2、陈秀莲老人走了,留下了无价的财富,如果你作为一位游人有机会到她的墓前吊唁,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

3、组内进行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师及时点拨。

(1)问题1。

(因为到了那里日本学者看到了他从未见过的庞大鹭鸟群,说明那里保护工作做得好。

(2)问题2。

(提示:

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和课外阅读自由表述。

(5)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篇课文。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后第四、六题。

2、全班汇报交流。

3、指名朗读第六题,感受段落内容及词语含义。

三、课堂小结

请对袁德山一家说说你的心里话。

(对其中一位家人或几位家人说都行。

作业布置:

1、小练笔:

把对袁德山一家人说的话写下来。

2、预习课文二。

第四课时阅读理解课文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小动物的关心爱好的情意,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一》的学习让我们结识了爱鸟护鸟的一家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另外一家人,看看他们是如何爱鸟、护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出示课文中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学生练读。

3、试着把“眺望、变幻莫测、领略、依稀、耽搁、喧嚣、蹒跚”词语填在合适的括号内。

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十二层的高处()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

十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可见农田的痕迹,如今,一幢幢高楼和()的霓虹灯已经把桑田留给了昨天的记忆,()着眼前的风景,不由得使我的思绪回到了几年前:

原来楼前有一片草坪,儿子曾在草坪上()学步,这里没有嘈杂的()声。

可如今这块草坪也不复存在了。

(1)自主填空,并感受词语的用法。

(2)指名朗读该语段,师生评议。

(3)全班齐读。

(二)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是怎样发现受伤的鸽子的?

(2)儿子为什么特别关注和爱怜这只鸽子?

(3)最后我为什么决定不封阳台?

(4)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虑?

(相同的考虑都是不封阳台,鸽子不会受到打扰,它可以在这个新家继续孵小鸽子。

其实爸爸想的更多:

不封阳台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作者的那片宁静和谐的思绪。

(5)你认为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请你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说说“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全文主要表达的是人类要真切的关心爱护动物们,和它们和谐相处,它们也同人类一样是一条条生命,也同人类一样是有情意的。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人说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虽然是有思想有智慧的高级动物,但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剥夺其他生物生命的基础上,人要生存并很好地生活下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人只能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2、小组内讨论解决,全班汇报。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说说学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遇到过小鸟落在房间里这样的事吗?

你是怎样做的?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词语,围绕重点词语“领略、喧嚣、蹒跚”写一段意思明确的话。

2、课外阅读有关人们保护小动物、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第五课时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交际。

2、树立保护鸟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交际。

情境1:

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陈秀莲的故事。

1、小组内互相说说,注意表达时要有顺序。

2、全班交流。

情境2: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你身边保护鸟类或猎杀鸟类的例子。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讨论总结。

情境3:

小组合作表演一个关于保护鸟类的故事。

1、小组创编故事并表演。

2、全班交流。

3、讨论总结。

二、拓展延伸,丰富语言。

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段保护鸟类的公益性广告词。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有关人们保护小动物、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第六课时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的感悟及真实交际内容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写一篇有关《课文一》的读后感,谈谈你读人鸟和谐共处以及如何为鸟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环境的认识。

1、自拟题目。

2、进行合理表达,可先将文中有关人鸟和谐共处的内容和为鸟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的语句摘录下来,然后针对摘录内容部分写出自己的感想。

3、语句要通顺,表述要流畅。

二、进行习作练习。

1、学生自主写作。

2、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作业布置:

1、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预习下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