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98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docx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习题专题一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1年6月20日云南省腾冲县发生5.2级地震,约2.2万人受灾。

地震发生后,省市县三级政府各部门全力开展救灾工作。

目前各种救灾物资正陆续送达灾区,灾区社会秩序稳定,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这里的救灾物资(  )

A.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答案:

D

2.201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部分经济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从而引起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恐惧,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存款所代表的实物数量减少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②与题无关,排除。

答案:

A

3.(2011·福建华安六校联考)用“拉面”技术换学日语,用Photoshop技能交换学拉小提琴,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校园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技能交换”现象。

如果从市场角度看“技能交换”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技能交换”属于商品流通

B.“技能交换”属于商品交换

C.“技能交换”属于物物交换

D.“技能交换”属于租赁消费

解析: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题中强调“技能”交换,不是以货币为媒介,不选A项。

C项不是最佳选项,也不符合题的指向“市场角度”。

D项与题意没有联系。

舍去。

答案:

B

4.(2011·江西吉安一模)2010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发行公告。

该套纪念币(  )

①相当于一般等价物,其本质是商品 ②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其购买力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④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解析:

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收藏价值,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故选②④,排除①。

国家发行纪念币,可规定面额,不能规定购买力,排除③。

答案:

D

5.(2011·陕西西安三模)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3月3日发布报告指出,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连续第8个月上涨,过去一个月上涨2.2%,达到该组织开始统计农产品价格以来的最高值。

农产品价格上涨(  )

①会带动以玉米、大豆等为原材料的生物能源需求增长 ②将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③会刺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④将大幅减少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者收益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故选③。

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生物能源等相关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排除①,选②。

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不会使需求大幅减少。

答案:

B

6.(2011·山东济南调研)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走高。

1月4日为6.6215,2月18日为6.5781,走高434个基点,并连续创汇改以来新高。

下列观点与这一变化不符合的是(  )

A.进一步提高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吸引力

B.中国居民赴美国旅游可以购买更多的服务

C.给对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带来更大的压力

D.用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

解析:

从2011年1月与2月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B、C、D三项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外商在我国投资。

故选A项。

答案:

A

7.(2011·江南十校联考)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 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致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向变动。

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说明需求量下降,意味着价格上升,不选②。

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意味着该商品需求量增大,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也扩大,不选④。

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价格回落,需求量增大,选①。

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其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大,选出③。

答案:

C

8.(2011·广东广雅三校联考)根据下图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①如果高档耐用品在N点,呈现买方市场,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在M点,呈现卖方市场,其互补产品需求量增加 ③就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M、N点处于涨落状态,但不能无限涨落 ④农副产品在M、N、Q点弹性需求均不大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

高档耐用品在N点时,价格跌落,其需求量增大,而他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故不选①。

生活必需品在M点时,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需求量也减少,不选②。

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涨落不能离价值太远,选出③。

所谓弹性需求是指当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有所变动时,市场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发生明显变动的状况。

农副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故农副产品在M、N、Q点弹性需求均不大。

答案:

B

9.(2011·江苏泰州一模)2010年11月24日,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开幕,“绿博会”倡导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理念,作为公民要提倡绿色消费。

以下对于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绿色消费是求异心理引发的,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绿色消费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绿色消费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解析: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宗旨,是一种求实消费心理,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1·唐山联考)公民王某现有存款28万元,预购一套28万元的新房,支取了10万元交首付,随后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28万元,首付10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所以,房价28万元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首付10万元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答案为A。

答案:

A

11.(2011·北京西城测试)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网购年货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

某调查公司对用户网上购买年货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由调查结果可知,在网上购买年货的客户群(  )

①关注网站宣传,急需增大广告宣传力度

②重视便捷服务,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③对价格十分敏感,受求实心理主导

④看重资讯分享,对商品价值没有要求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

①中“急需增大广告宣传力度”是对销售者来讲的,不符合题意要求;④中“对商品价值没有要求”的说法错误。

答案:

B

12.(2011·北京东城区统测)近期,物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需求曲线更能准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以坐标图的形式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减少,但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较小,故只有C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1·山西太原测试)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图。

注: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ConfidenceIndex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

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系列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信心较足,100以下为信心不足。

 

材料二 初步测算,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四季度同比增长9.8%。

2010年10、1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分别上涨4.4%、5.1%、4.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超出年初3%的预定目标,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9%。

据有关机构预测:

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步入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11年上半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通胀风险不容忽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8分)

(2)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该如何防止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降。

(15分)

解析:

(1)问读取图表中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与信心指数的变化,结合注释阐明经济现象。

(2)问根据限制要求“消费”的相关知识,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差距、物价等方面分析说明措施。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

①从2009年初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反映了我国经济逐步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

(4分)②2010年下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落,不过整体信心水平仍处于乐观区间,反映了消费者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未来走势表示满意和乐观。

(4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必须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5分)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

(5分)③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以及消费信心。

国家出台相关措施调控物价上涨,抑制通胀预期。

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让居民放心的消费环境。

(5分)

14.(2011·广东六校联考)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挑战。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力量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10月我国重要经济数据变化情况。

8月

9月

10月

CPI

3.5%

3.6%

4.4%

PPI

4.3%

4.3%

5.0%

货币供

应量

68.75万亿元

69.64万亿元

69.98万亿元

注1: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

注2:

2010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受灾严重

材料二 为了稳定物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炒作;对肆意炒作生活必需品等违法行为给予严惩;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依法及时冻结涉嫌囤积居奇者的有关银行账户,扣押、拍卖囤积的农副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的原因。

(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稳定物价而采取的措施的理论依据。

(20分)

解析:

解答第

(1)问首先要明确影响价格的因素,其次依据图表中CPI与PPI的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农产品受灾的关键信息阐明原因。

(2)问,围绕“稳定物价”、低收入补贴、价格监管、游资炒作等有效信息,调动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理论依据。

答案:

(1)①价值决定价格。

PPI上涨。

生产者成本增加,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4分)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010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受灾严重,供应量减少,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8月份以来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需求增加,引起物价上涨。

(5分)

(2)①游资炒作,囤积居奇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补贴、监管和依法惩治体现了宏观调控。

(5分)

②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政府采取稳定物价的措施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5分)

③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稳定物价可以保障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

(5分)

④稳定物价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