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120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试题 鲁人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从哪里来?

”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

“连接

德国与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

‘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 D

解析 A项“没有越界不成阅读”后的逗号应放到引号外。

B项删去两个问号。

C项“两岸携手”与“共渡难关”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4.(2008·

山东)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①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②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成了里面的剑客③这位被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④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⑤

A.

,“

B.

C.

”。

D.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引号的相关用法,抓住引文中带第一人称“我”的句子,证明是直接引用即可。

1.《考试说明》对标点的考查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答案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正确使用和正确书写两个方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是不用错标点符号,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就是要在行文中把标点符号写得工整,清晰。

从本质上说,这是考查对句子结构、意思、语气等的正确理解及表达中相关问

题的标示。

考查的重点是

对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辨析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求快速准确地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毛病,明确规范正确的用法。

2.近几年高考对标点的考查形式是怎样的?

考查重点有哪些?

答案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主观表述题中也已慢慢渗入这一考查元素。

例如将标点符号与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标点符号的考查对象是常见的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四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重点考查问号的用法、冒号的用法、句末点号在引号内和引号外的用法、括号与点号连用时的用法等几个方面。

一、句中点号:

逗号、顿号、分号

——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停顿

找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并加以改正。

1.(2011·

江西)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

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

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

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湖北)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答案 将“白天”前的逗号删去。

知识储备

 逗号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包括: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倒装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连词与分句之间等。

如“昨天下午,我到书店去了”,这句中的逗号就是用在倒装成分之后的。

“但是”“所以”一类的关联词,表示句内关系时,其前用逗号;

表示句间关系时,其前用句号。

行文中一个完整的意思说完,要用句号,切忌一“逗”到底。

顿号

1.不定数(大约数)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因为

不定数在语音上没有停顿;

不是大约数而是相邻的两个数字,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

①我刚要跨进大门,就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②向中顾委和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系统地介绍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和特区建设的方针以及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2.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者们的仔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3.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那么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①无论如何,人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②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

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

诗歌、散文的自由,小说、戏剧的虚幻,这不正是文学无尽的魅力吗?

5.如果要强调简短的并列词语,这些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成功者必须具备三种品质:

智慧,毅力,谦逊。

6.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

分句之间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

她笑得那样天真、自然,充满了纯情的爱,更让观众为她即将降临的危机充满忧虑。

分号

1.并列复句中,如果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则使用分号。

感受得深,文章就写得深刻;

感受得浅,文章就写得肤浅;

没有感受,也就没有文章可写了。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二、句末点号:

句号、问号、叹号

——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

重庆)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

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答案 “很怀疑”后面跟的宾语成分并非疑问语气,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2.(2011·

江西)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

“怎么了?

你。

”他回答说:

“没什么,别多心。

答案 问号改逗号,第一个句号改问号。

3.(2010·

重庆)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

小鸟会住进去吗?

都有什么样

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答案 连续不同内容的问题,各句都用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应用这三个句末点号时必须分清一个句子到底是陈述语气、疑问语气还是感叹语气。

如:

(1)老师问我学不会标点是什么原因,我还真说不出来。

这是一个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2)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这是一个感叹句,不能用问号。

(3)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你?

你干得了吗?

这句话有三个问号,是三句话,每句话都是疑问语气。

问号

1.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他很诧异地说:

“怎么啦,你?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

第一个分句后面用逗号,不用问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①这次出差,究竟是你去,还是他去?

②到北海公园去呢,还是去景山公园?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句子中有疑问的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很明显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

但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却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一种情况的陈述句,不是反问句,不用问号。

①大家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三、冒号、引号

——表示提示和引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并加以改正

重庆)秦少游《踏莎行》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答案 “一个迷字”中的“迷”作为强调部分,应该使用双引号。

湖北)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

“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答案 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

 冒号

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考,是老师的法宝;

分,是学生的命根:

师生之间的“斗智斗勇”可谓由来已久。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①爸爸连头也没抬,说了声:

“放那儿吧”,就又钻到图纸里面去了。

(删去冒号)

②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见,批评他:

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3.“×

×

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

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

“×

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很多纯文学作品确实不太好懂,”老师说,“可一旦你懂了,那就会一辈子受益。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网友给我发邮件说:

近来网上有三多:

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第一个冒号可改为逗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就会造成误解。

①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学生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试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苏林教授一生……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②我们并不讳言:

前两年,我们的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

引号

1.引号的具体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或否定。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2.使用引号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表示话语的插入、转折或删节

江西)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答案 省略号和“等等”不能连用,去掉省略号或“等等”。

2.(2009·

湖北)古语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

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答案 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3.(2008·

江西)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

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答案 括号及内容应放在“教室”后面。

 破折号

1.破折号的具体用法

破折号的作用有五个方面。

(1)表示解释说明,如: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递进,如:

每年——尤其是水灾、旱灾的年份,这里的人就要遭殃。

(3)表示意思的转换、转折或跳跃,如: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4)表示停顿或声音的延长,如: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修一修。

(5)表示总结上文,如: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到灭亡——这就是恐怖分子的逻辑。

2.使用破折号重

点关注以下三点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

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

①我们对着大海喊:

“大——海——,我们爱——你——”

②“你——”老师看着我,忍不住笑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没弄明白,还老想做那些高难度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①原来这是钾正推开水中

的氢离子——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而成的,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

(把破折号去掉,“水分子……而成的”加括号)

②她妈妈满怀希望地问:

“今天见到的那个大学生怎么样?

”“人倒蛮老实,收入也不低,就是‘卖相’——上海话,‘外貌’的意思——勿好,拿不出去……”姑娘不无惋惜地回答。

破折号改为括号)

括号

1.括号的具体用法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括号里的内容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的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句内括号和被注释的词语间不能用标点,把前面应用的标点用到括号后,如: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巩县(现在河南巩县)人。

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后面不再要标点,如,古华说:

“读点名著吧,小说之道,诗文之道,尽在其中。

”(《冷水泡茶慢慢浓》)

2.使用括号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词语或句子的;

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

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

①我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时,读了许多外国现代小说,这对我后来从事的研究很有好处。

②黄蜀芹还没来得及说句感谢的话,郑长符重重地(不,应该说是深深地)吻了妻子一下,全场欢呼起来。

(去掉括号,加双破折号)

(2)括号要紧挨着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①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

②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把括号内容移至“出版社”后)

省略号

使用省略号重点关注以下四点

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

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

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

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

这句话应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

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本句应去掉省略号或再加一个人名

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

就在我随意被人辱骂、踢打……的时候,我也从未屈服过。

应去掉省略号。

4.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

(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例如:

①新来的那位同学脸涨得通红,冲着老师忿忿不平地说:

“这绝不是我做的,我从来不会干这种……哼!

②他拉着这两位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

“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

……任务。

③爸爸:

留一级对你是有好处的,与其跟不上,还不如从头开始。

你说呢?

我:

……

五、书名号

重庆)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答案 课程名称不应该加书名号,可以加引号或者不加。

2.(2006·

江西)《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答案 第二个书名号应为引号,因为非书籍名称。

 书名号的具体用法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文件、图画的名称。

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边用单书名号,如:

《读〈哈利·

波特〉有感》。

书名和篇名连用时,书名号在前,篇名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

《荀子·

劝学》。

高考标点符号题失分原因透析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B.西周王陵在哪里?

在周原吗?

考古学家们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

在丰镐吗?

考古学家们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C.某教授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带有血腥味不宜编入课本。

对此,有人讽刺道:

按此逻辑,“宰”呀、“杀”呀等带有血腥的字也应从字典中除去,以免吓坏学生。

D.教育部要求高考推荐生应“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师大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表示,推荐学生重点关注三个标准:

人品好;

有特长;

有发展后劲。

现场答案 C

请修改为正确答案 __B__

矫正指导 做标点符号题,一是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二是结合句意层次准确判断。

C项错误地理解了并列词语间的顿号停顿。

当并列词语后跟语气词,语气舒缓了许多,需用逗号。

A项括号应放在“六气”后。

D项分号改为逗号,这是短语之间的并列。

标点符号知识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不应算为重点,而应作为难点。

其主要原因在于标点符号运用的综合性、技巧性和灵活性。

考场容易失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用不清

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作为考生就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例 他在《清远日报》上看到清远市绿十字农化有限公司委托清远市长江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会计专业扶贫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剖析 此例混淆了书名号和引号的功用。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会计专业扶贫班”却不属于此,所以应该用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的引号。

2.不明语气

准确判断句子的语气是使用标点的关键,判断时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如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是问号。

例 有位用户在外地出差期间把手机丢了,他刚才来电询问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剖析 此句误用了问号。

这一句中尽管有疑问词“怎么办”,但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3.结构混乱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

我们在做

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

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就不能使用顿号。

例 发射基地的气象条件如何?

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有重要影响。

剖析 此句由于单句内部结构使用句末点号,从而被一刀割断,造成前后两句结构均不完整。

应将问号改为逗号。

4.不解文意

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因此在我们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对文章的表达是否有伤害,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正确使用标点。

例 出版社在2013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