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228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8 知识卡片整理.docx

68知识卡片整理

知识卡片整理方法

一、复印、手抄、电子稿打印;

二、或按时间或按内容。

附文:

初中语文知识卡片整理(按时间)

六年级第一学期

1、朗读中的语调p5

朗读文章时,句子前后的音高会出现某些升降变化,这就是朗读中的语调。

汉语语调一般有以下几种:

降抑调,句子的语势先高后低,常用来表示肯定或祈使的语气。

如: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高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常用来表示疑问、反诘等语气。

如:

这不是一样的吗?

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常用来表示陈述、说明等语气。

如: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汉语的语调不仅具有表义功能,它形成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还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感。

2、比较p12

当两个人站在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这种把两种事物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就叫比较。

比较是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学会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比较,可以使表达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能增强感染力。

如凡卡写信时回忆起在乡下的日子,心情多么愉快;再看看城里的生活,多么痛苦,两相比较,突出悲苦的学徒生活给凡卡带来深深的心灵创伤。

3、朗读中的重音p15

朗读句子的时候,人们总会把某些词语读得用力一点,或者声音拉长一点,或者速度放慢一点,这就是朗读中的重音。

重音在语言中起强调作用。

即通过重读某个词语,强调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地位,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同样一句话,重音落在不同的地方,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例如:

1.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强调“阳光下”这一环境)

2.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强调目的地“菜花、桑树和鱼塘”)

3.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强调行动的执行者)

4.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强调行为)

4、描写p26

描写是就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地描绘、刻画成功的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

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如: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描写出斑蝥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趣味。

5、顺叙p30

叙述也称“记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的表述。

叙述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它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交代清楚,线索分明,详略得当。

顺叙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这样的叙述条理清晰,眉目清晰。

比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作者儿时生活的,《花脸》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6、古今异义词p36

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去”(“太丘舍去”)的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前往”、“到某地去”。

又如:

“妻子”,现代汉语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丈夫”相对。

而古汉语中则为妻子儿女的统称。

在阅读文言文时对这类词要加以注意。

7、反问句p39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从反面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比如:

“孰为汝多知乎!

”;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比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恰当地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抒情效果。

8、对偶p50

对偶是一种精巧优美的修辞方式,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词性与声调高低相对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句结构整齐、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

在本单元的古诗中就有很多对偶名句,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9、以动衬静p56

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都是动景,鸟鸣则写出了声音,诗人用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的手法,更突出了山的幽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这种写法的一个典型例子。

《山川之美》写山林的幽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10、科幻小说p76

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

它是在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成就或科学假说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创作而成的。

幻想与科学原理是科幻小说的两翼。

科幻小说的故事大多超越现实,情节离奇,人物的力量也异乎寻常。

科幻小说为我们展示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崭新的生活图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科幻小说还警示人们注意科技进步给人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1、说明p84

说明是一种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的表达方式。

事物的特点,有些是外显的,如形状、结构、色彩、气味、重量等等,有些是内隐的,如性质、关系、成因、功能等。

把这些特点用简明的文字解释,使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就是说明。

说明一般要求准确、简洁、平实,但有时也可采用比喻、拟人、描摹等手法,如《松鼠》。

12、上网查资料p88

云雀被法国人尊为“国鸟”。

其他国家是否也有“国鸟”?

人们把这些鸟称为“国鸟”的原因是什么?

要解答这些问题,得学会查找资料。

如果在XX或google上键入“国鸟”一词,会发现有很多项与“国鸟”相关的查询结果,其中大部分是文章、资料。

你可以先浏览一下题目和下面的提示,如一篇《国鸟漫谈》,下面的提示是“……荷兰的国鸟是琵鹭,素有‘鸟中渔夫’的美称,善捕鱼,在荷兰,不少渔民把它作为捕鱼的工具而加以喂养。

奥地利的国鸟是家燕,由于家燕善捕害虫,因而被誉为庄家的‘保护神’。

澳大利亚的国鸟是琴鸟。

这种鸟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一带……”另有《毛里求斯的国鸟——已经灭绝的渡渡鸟》、《美国国鸟白头鹰》等许多文章。

如果你觉得这些资料有用,可以打开后再仔细阅读全文。

此外,在“相关搜索”中,会出现“国花”、“中国国鸟”、“网鸟”、“天堂鸟”“蜂鸟”、“迁徙的鸟”等关键词,可以作更广泛的搜索。

13、俗语p92

俗语是指在百姓生活中广泛流传的、简明而通俗地反映一定道理的固定的语句,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谚语、歇后语等一般也被视作俗语。

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歇后语)。

这篇课文(《藏羚羊跪拜》)中引用了藏北地区流行的一句俗语:

“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14、想象p102

想象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创造出和它相关联的但从未有过的新形象。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天上的街市》通过新颖奇特而又合乎生活逻辑的想象,将夜空中那些各自独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丰富、美丽、和谐的想象世界。

15、朗读中的停顿p109

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在朗读中我们往往作或长或短的间歇,这就是停顿。

朗读中恰当地停顿,能够清晰地显示文章的意义层次,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要比顿号长些。

在一个句子中,中间没有标点,但为了把语义显示得更清楚些,有时也需要在两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词组之间停顿。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街市》)。

有时,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在所强调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前面,也要给予一定的间歇,这叫强调停顿。

如“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如果在“没有的”后面停顿一下,就能够突出天上街市陈列物品的“珍奇”。

16、谢觉哉谈写字p117

字,写得清楚,人家容易看;写得美,人家喜欢看。

常常有些来信或文稿,字不只潦草,而且怪形怪状,看起来是灾难。

是我已老得成了“文盲”,还是他们写的是“天书”?

我们是人,绝不能写“天书”。

17、文言语气助词p127

文言语气助词指的是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的词。

例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中的“乎”表示疑问语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中的“矣”表示肯定语气,“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哉”表示反问语气。

18、寓言p136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篇幅大多短小,往往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19、成语p14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结构,它的字数、结构和意义都相对稳定。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画蛇添足”;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郑人买履”。

附录:

汉字p151-153

六年级第二学期

1、常式句与变式句p4

汉语有一定的语序。

这种按正常语序组合的句子就是常式句。

如:

“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达到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的效果,颠倒原有语序,这类句子就是变式句。

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强调行动,放在“人们”的前面,表达人们反抗心情的急迫。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来是用来修饰“小草”的,但却把它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强调“小草”的生机和色泽。

如果我们把语序还原为常式句,如刚才的例句,我们可以表述为: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但这样就不如变式句表述生动,有力。

2、倒叙p24

在记叙文中,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叫顺叙,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叙述方式。

有时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或为了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把先发生的事放到后面说,后发生的事放在前面说,这就形成倒叙。

3、标题p34

标题又叫“题目”,它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格调。

好的标题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因此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

为了明确具体,有的文章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就是运用正副标题虚实结合的方法拟题,正标题把林老师喻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留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副标题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具体指“我”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有的文章为了行文眉目清楚,还会使用小标题。

如《为少年轻唱》在文章中就有“一树清辉”和“无名地带”两个小标题。

4、环境描写p50

《“诺曼底”号遇难记》多次写到大雾。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发生碰撞,大雾是原因之一,这里写大雾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沉入大海,写大雾不仅渲染了现场的悲壮气氛,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

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常常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作用。

5、词语的感情色彩p54

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从而流露出喜爱、赞赏、拥戴等感情,准确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就是“褒义词”,如善良、美丽、就义等。

但是,有时我们则会对某类人或事流露出厌恶、鄙视、斥责的感情,这时所用的词语就是“贬义词”,如劣迹、丑陋、狞笑等。

有些词语,本身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如“季节”“干燥”“行走”等,我们称它们为“中性词”。

6、唐诗是怎样流传的p66

●显示寄赠

如李白的诗《赠汪伦》。

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

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

●投诸名流

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往往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便广为流传,提高自己的身价,如白居易年少时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其拜谒顾况的诗作。

●即席赋咏

王勃年少时作的《滕王阁序》,就是途径洪州(今南昌),在阎都督宴会上的即席创作。

●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或悬挂的“诗板”,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

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发表”诗作。

如崔颢的诗《黄鹤楼》。

●题画诗

题画诗是诗随画传的。

●自编诗集

也有极少数的诗人自编诗集后,送与亲朋好友,在一定范围内流传开来。

7、举例说明p89

运用事例来说明,可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而且有说服力。

一般说来,举例应该浅显、典型,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具有概括性,不要铺叙刻画。

8、四书五经p118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合称。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五经”是五部书籍的统称,《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即《尚书》,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献的汇编;《礼》即《礼记》,是秦汉以前礼仪的论述;《易》即《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所著的推演事物规律、占卜未来的理论;《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四书五经”包含了古代先哲们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主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9、行动描写p141

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称之为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可以揭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如《火焰山宝扇灭火焰》的第一段就有大段的行动描写,把“孙悟空”和“牛王”的打斗场面写得栩栩如生,使双方的性格和形象跃然纸上。

附录一、诸子散文p146-147

附录二、常用修辞格p148

七年级第一学期

1、名人读书方法p7

“尝试想书”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

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

他设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写,该怎么写,仔细想过以后才打开书。

如果作者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如果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摘记卡片”法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从小就养成读书时作摘记并制成卡片的良好习惯。

几十年里,凡是看到自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

他做卡片的经验是:

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注明作者、书名、页码等。

2、生旦净丑p24

“生”、“旦”、“丑”还有“净”,是中国戏剧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的四种角色类别。

“生”,是除“净”“丑”以外的所有男性角色的统称,“生”又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可分为“正旦”、“老旦”、“花旦”。

“净”俗称花脸,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表现性格豪迈、粗犷或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曹操都是“净”角。

“丑”指丑角,俗称小花脸,大都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在剧中充当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

明清戏曲中还有称为“末”的脚色行当,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近代有些剧种(如京剧),“末”已并入老生行,不再有此区分。

3、批注读书法p32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三类:

1.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典故、诗句、文化背景,找参考书弄清楚,然后将解释写在书的空白处,为阅读扫清障碍。

2.提要。

边看边思考,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下来,这样便于把握文章脉络,一目了然。

3.批语。

读书时,可能会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随手将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

(注意:

不能在从图书馆或从他人处借的书上作批注。

4、对比p36

对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方式,也是艺术构思、文学表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所谓对比,就是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举出来并加以比较,构成反差,形成映衬。

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

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与苍蝇》)又如《滹沱河和我》中,“干涸的滹沱河”与“咆哮的滹沱河”之间是一种对比;而《藕与莼菜》一文,作者拿故乡的藕与上海的藕作对比,着力表现故乡菜蔬的清淡甘美,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近体诗的分类p51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

从形式上分,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

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分四联,有专门的名称: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是两组对偶。

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五律八句四十字,如杜甫《登岳阳楼》、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等;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如杜甫《又呈吴郎》、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等。

绝句,字数比律诗少一半。

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字,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如张旭《山中留客》。

还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亦名排律。

6、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p56

诗仙:

唐代大诗人李白,好饮酒,诗的风格浪漫豪放,当时人们把他比作神仙下凡,称他“李谪仙”。

诗圣:

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诗歌反映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后人推为“诗圣”。

诗豪:

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诗魔: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

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

宋代魏庆之说:

“太白仙子,长吉鬼才。

”故其有“诗鬼”之称。

7、古人的名、字、号p70

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

“幼名,冠字,周道也。

”古人“名”“字”的作用不同,“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人的德性。

此外,“名”“字”的使用也不同,自称用“名”,称人用“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的补充。

如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

古人除了“名”“字”外,还有“号”。

据《周礼》记载:

“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号”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或美称,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所以又称“别号”。

早期只有圣贤雅士才有号,如老子号广成子,隋唐以后取号的人才多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张岱号陶庵居士。

8、通讯p87

通讯是一种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

与消息相比,通讯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除了叙述,还借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

但通讯的时效性不及消息。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会议通讯等。

按形式分,有访问记(人物专访)、故事、巡礼、见闻、纪实、采访札记等。

9、押韵p105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因其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韵又叫“韵脚”。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zhé),押韵叫合辙。

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

凡诗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汉字拼音,一般有声母,有韵母,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例如“公”字,它与“东”、“同”、“隆”等字的韵母都是ong,属于同韵字,将它们分别写在诗句的末尾,就形成押韵。

对于押韵,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松。

“少年诗情”这个单元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写给云》、《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是押韵的;《青春万岁》押韵则比较宽松。

10、文言小说《聊斋志异》p121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近500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折射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11、神话p135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大都为口头创作。

它的内容有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

这些神话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表现出古人天真美丽、富有情趣的艺术想象。

中国古代神话记载早,品类多,至今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12、干宝和《搜神记》p142

干宝出生在东晋年间,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

晋元帝时被召为著作郎,后由当时的监王推荐,主修晋纪,他还注了《周易》、《周官》、《左传》等书,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

由于东晋时代迷信之风盛行,干宝本人也十分迷信,史书上说他“好阴阳术数”,所以他对这些事十分相信,并从此竭力搜集古今的神怪灵异、人物变化的故事,把当时社会上千奇百怪的民间传说记录下来,写成了《搜神记》。

《搜神记》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里面的故事虽然大都荒诞不经,但也有不少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生活,因此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如《干将莫邪》反映了楚王的残暴和人民反抗的决心。

13、希腊神话p148

天神宙斯是居住在希腊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之一。

他是众神之王,具有最高权威。

天后赫拉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的姐姐。

在宙斯取得统治权后成为他妻子。

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

海神波塞冬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

冥王哈得斯是宙斯的哥哥。

农神得墨忒耳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灶神赫斯提亚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

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战神阿瑞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火神赫淮斯托斯是希腊十二主神之一。

信使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小爱神厄洛斯罗马名字叫丘比特。

附录一、唐诗的两座高峰p154-156

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一)p157-158

七年级第二学期

1、散文p4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

“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的立意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