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333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docx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无答案苏教版

四川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16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冗杂rǒng铿锵kēn箬蓬ruò

B.眼眶kuàng怅惘wǎng幽悄qiǎo羁绊jī

C.行辈háng晦暗huì俶尔chù壬戌xū

D.缄默jiān亢奋kàng为嵁kān衣褶zhě

2、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大彻大悟斡旋蓦然踊跃

B.无人问津叹为观指神龛撺掇恬静

C.屋舍俨然辗转反侧晦暗思慕油馍

D.戛然而止气喘吁吁褪色明晰渺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只是一个欣赏者,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A.抚弄但是余晖B.挑逗而且余晖

  C.抚弄而且辉煌D.挑逗但是辉煌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各国元首海誓山盟,签署了《上合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

B.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洗去了笼罩在成都的雾霾。

C.2017年游泳世锦赛中,中国选手孙杨重蹈覆辙获得400米自由泳三连冠。

D.家国情怀宛若惊涛骇浪的江海,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既加冠”中的“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B.今天,无偿献血成为雅安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新民街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C.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

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

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D.在同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叫单性花,像杨树、玉米、黄瓜等植物的花就是单性花。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

B.继共享单车之后,雅安正在加快拟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指导意见,规范、推动、鼓励其发展。

C.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的原因是巴颜喀拉地块运动造成的。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8、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

一项是()

A.《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分为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个部分,采用陕北民

歌“信天游”的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B.《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之四,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游记。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状物,如魏学洢的

《核舟记》;可以记游,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首。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基本表现形式为赋、比、兴。

《式微》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Ⅱ卷非选择题(10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名著《傅雷家书》阅读(3分)

9、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

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3题(8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11、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2、选文写景在感官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1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13分)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①母亲在那个春天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便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

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

我眼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粉色的光泽。

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

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

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

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

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

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慈禧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

受父亲影响,她读《红楼梦》不止一遍,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

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

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

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

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写的人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

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

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

“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光绪帝闹变法。

变法失败了,他跑了。

要不是他,光绪帝能被幽禁吗?

”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证明了他的不仁义。

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

“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

”康有为就这样被她定了性。

④我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

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母亲看得直摇头,有时干脆堵起了耳朵。

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

“还是些老戏是好东西啊!

⑤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

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半途中,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

“咱

走吧!

”我也没有料到

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着她出来了。

⑥有一天黄昏,我和母亲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

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

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

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

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

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

“这是真景啊!

”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

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

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

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

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

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

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

“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

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⑧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

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注:

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14、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2分)

15、文章第①段划线句中“温暖”一词包含哪两个方面?

作者为什么说“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3分)

1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表现了母亲质朴、本色的性格特点。

反映在以下生活小事中:

读《红楼梦》、评康有为、评样板戏、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看电影《图雅的婚事》。

B.“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

‘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

’”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母亲急切地想找到证明康有为不仁义的文字证据。

C.本文以《两个人的电影》为题,主要是要突出“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看“专场”电影这个特别的情节,表现对人们不愿意看电影现状的不满。

D.文中详写电影内容,突出电影“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特点,表现母亲不俗的文化品位。

17、文章标题是“两个人的电影”,但作者却花一定的笔墨写陪母亲进剧场看京剧、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戏,这是否离题?

为什么?

(3分)

18、文章结尾句中“我生命中的电影”该怎样理解?

“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

”这句话有何含意?

(3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

(8分)

共享单车,你骑行了吗?

①下载一个APP、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就

能以每小时0.5到1元的价格解锁一辆自行车任意骑行……近期,各种色彩鲜艳的自行车忽然遍布国内多个城市的街头。

这些自行车面向大众、按需使用、服务于短距离出行,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就是共享单车。

②其实,共享单车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政府为倡导绿色出行,将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引进国内,推广公共自行车。

当时的公共自行车多为有桩单车,依赖财政资金的支持,

未能大规模普及。

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不仅摆脱了传统停车桩的束缚,同时也解决了计费和支付难题。

③2016年底以来,便利性的提升,促使共单车突然就火爆起来。

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

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

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年底将达5000万。

④共享单车是治理“

城市病”的有效手段。

一是缓解城市

交通拥堵。

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发展,地铁、公交已经构建起城市交通的“大动脉”。

数量充足的共享单车能够充当“毛细血管”,补充完善城市公交系

统,为民众出行提供高效的点到点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二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雾霾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共享单车在“尾气零排放”的同时,促使私家车出行数量降低,减少

了碳排放。

同时,共享单车还有锻炼身体的功能也切合了许多城市人追求健康的理念。

⑤尽管共享单车发展优势明显,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城市交通环境尚不完善。

一些主要道路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或者机动车违规占用非机动车道,严重危及

骑行安全。

二是共享单车引发新的交通环境问题。

部分用户随意停放单车或占用机动车道骑行阻碍交通。

三是部分用户陋习影响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利用破解开锁密码的方式不付费使用共享单车;用加挂车锁的方式将共享单车变为私用品;破坏甚至盗取共享单车等。

这些陋习加大了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

同时,也损害

了城市的形象。

⑥共享单车是绿色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解决共享单车目前遇到的问题,既离不开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引导,也离不开使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19、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共享单车进行介绍?

(4分)

 

20、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21、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三、古诗文(22分)

22、用原文补写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③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④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⑤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B.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主要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练习24-28题。

(13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后遂无问津者中轩敞者为窗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全石以为底

C.若听茶声然仿佛若有光D.明灭可见潭中鱼可百许头

25、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处处志之心乐之B.潭西南而望而曾不盈寸

C.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D.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二)黄鲁直得洪州解头①,赴省试,公②与乔希圣数人待榜,相传鲁直为省元③,同舍置酒。

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举三指,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④。

坐上数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⑤见于颜色。

公尝为其妇翁孙莘老⑥言,甚重之。

后妻死,作发

愿文,绝嗜欲,不御酒肉,至黔州命下⑦,亦不少动⑧。

公在归州⑨日,见其容貌愈光泽。

留⑩县所累年,有见者无异仕官。

时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⑪,非学而能之。

(选自孙升《孙公谈圃》)

【注释】①黄鲁直:

指黄庭坚。

洪州:

今南昌。

解头:

又称“解元”,乡试第一名。

②公:

此指孙升(作者)。

③省元:

省试第一名。

④不与:

不在其中。

⑤少:

通“稍”。

⑥妇翁:

谷指岳父。

孙莘老:

黄庭坚的岳父。

⑦黔州命下:

黄庭坚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有人指责《实录》有不实之处,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

⑧不少动:

不稍改变(绝嗜欲、不御酒肉之愿)。

⑨归州:

地名。

⑩留:

通“流”,流放。

⑪殆:

大概。

夙成:

长期养成。

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鲁直饮酒自若,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28、结合选文,请你对黄鲁直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3分)

 

四、作文(50分)

风雨再寻常不过,风雨再熟悉不过。

而贾平凹《风雨》中的风雨可真不寻常,就好像一只充满魔力、无所不能的手改变了一些景物的形态和色彩,让人读来称奇。

生活中需要“风雨”的点缀,人们常说“风雨过后见彩虹”。

细细品味“风雨”,你会发现它的不平凡。

请以“这也是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