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157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合数与质数》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只有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她说的意思是对了的,是哪两个约数呢?

谁能说得再具体些?

马上第二个同学站起来补充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培养了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归纳思想。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概括,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上完后我觉得还需改进的地方有:

  1、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完不成预定任务,探究还不够很到位,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由于时间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很仓促。

原来预设的围绕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顺序的下课走出教室,学号是质数的先出来,学号是合数的接着出,最后是1号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一环节没能很好的完成

  3、课堂上"生生互动"做得不够好。

  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恳请到场听课的老师们多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足够的空间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质数、合数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关系,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为学生主动探索构建了思维空间。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发现中领悟了研究数的方法,加深了对质数、合数的理解。

  二、为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足够的空间

  通过对教材的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凸现崭新的教学理念。

设计让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应怎样分类才合理,将质数固有的特性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或拼摆、或画图、或在脑子里想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进行探究,并发现一个数的因数若要把个数相同的分成一类,那么无法进行分类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探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学生自己会发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从而获得质数的本质属性,在与质数的比较中,建立合数的概念。

在这种数形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以及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生建构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自然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探究精神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培养。

  三、为学生体验数学创设足够的空间

  如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单纯地采取教师权威的方式迫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显然是不行的,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教学策略。

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相联系,这样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切感,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发展。

在本节课上我利用生动的游戏,不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无处不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前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要搭建一架无形的梯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登攀中拾级而上。

  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于外界教育信息的丰富多彩,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不少学生实际上对本课内容已经有或多或少的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有所反映,学生能不约而同的说出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等等。

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谈话中了解到,有的是父母事先教过的,有的是自己看书学习的,尽管他们的认识有可能是一知半解,但至少有一定层次的认识,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考虑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

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放手让优秀学生带动中下游学生展开学习,以体现陶行知的小先生制?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出对知识掌握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老师又如何全面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究和开拓。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

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

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

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和反思中摸索、创造。

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以旧引新、细心观察、自主总结、准确判断学以致用”这一主线贯穿全课。

  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旧知找出1--20这些数所有的因数,并且书写在练习本上。

做好以旧引新、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基础。

1的因数有:

1;

2,3,5,7,11,13,17,19的因数只有1和他本身;

4,6,8,9,10,12,14,15,16,18,19,20的因数有3个或3个以上。

再让学生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学生就得到以上的归类。

这样完成之后,老师就顺势引导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得到新知后,知识的掌握只是一个开端,还得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之所在。

接着问:

21、22、23、24中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

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近我上了“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课,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但课前我发现课中还有一精彩处,那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数的质因数与它的约数之间的关系,及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之积与它们两数的关系。

我知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能让学生探究、发现这些关系比学生单纯掌握几个概念,模仿一些解题方法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得舍得腾出一些本可用于“多练”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研究。

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设计是成功的。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

不仅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观察、操作、分析、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定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这节复习课上,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我执教这节课之后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

  

(1)、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目标是勿容质疑的。

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关注了学生的现有整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

学生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当然会热情而积极的去参与。

  

(2)、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技能。

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节课中,因为有了巧妙的设计、有了激励的语言,有了学生感兴趣的学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很高。

这说明学生喜欢这节课,而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追求的课堂。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质数与合数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尤其是质数这一部分内容。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

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

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

然后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

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

  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

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负和遗漏掉。

有的说根据含义逐个判断,有点的说根据前面学过的2、3、5的倍数的特征,先划掉这些数。

我补充说明,在数比较多的时候,用后者比较合适,这种方法叫筛选(排除法)。

除了划掉2、3、5的倍数,还要记得划掉7的倍数才行。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

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

反馈的速度过快,部分同学对质数的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太好,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1和有2个因数的数以及有2个因数以上的数。

这时我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让学生得出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多于两个因数的数是合数。

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

”“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

”“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

为什么?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

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质数和合数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它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的重要内容。

  五年级的教材首先是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

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

那些数是合数?

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概念之后,我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学生以四人一组合作完成,结果:

有的组很快就找出来了,而有的组却很慢,而且错了不少,当孩子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准的找出来时,其他孩子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方法好,这一过程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整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

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可以对学生说:

“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

”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

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是启发者;

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

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本次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质数和合数》。

一节课下来,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这节课的感觉不错。

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有所顿悟。

  1、以“问题”促进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1~20以内的数分成了两类:

一种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另一种是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初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我环顾了四周,问:

“大家觉得1~20以内的数你们都按规律罗列完了吗?

还有什么问题吗?

”沉默了片刻后,果然有几只小手提问了:

“还有1没有放进去!

”“那1又是什么数呢?

”——(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我带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继续让他们自由交流(同桌),最后,大家通过判断约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

这节课让我更加认识到:

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老师少暗示或不暗示,凡是学生自己或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代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亲自实践、思考、发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找寻。

这样,宽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同学们已经有因数倍数的知识储备,了解倍数的特征后,迎接新的知识点质数和合数。

本内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了解才能学习分解质因素以及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等更深入复杂的数学知识。

可以看出本章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结合五年级同学的观察、理解能力,对学习充满热情与兴趣,主动性较强,在教学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更应该培养利用学生的探索、亲历的精神,选择探索互动的教学模式。

  课程主题为质数合数,但因先复习因数倍数,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先让同学们找出1-20各个数字的因数,可以将这21个数按照因数数量二个和两个以上进行分类,不少同学都可以按照提示分好两组,然后告诉同学们1的特殊性要单独拿开,再将质数的定义引出,同学马上就能理解两个因数组的数字都是质数,因为这些数的因数只有自己和1,理解后再告诉同学们另一组是合数,让同学自己总结出合数的定义。

  再本堂课中我发现成功和认可的重要性,五年级的学生不再是刚入学时懵懂无知,而是充满了学习的欲求,自我认可的愿望,作为教师有时可以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存在,同学需要鼓励,需要被认可成功的言行,教师因及时发现并给予强化,在这堂课中我始终只是参与引导,不刻意控制学生讨论,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和乐趣,这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堂上,我尽一切所能为学生创设可供观察、可探索、可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

自主探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2、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贴近生活教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关系内化上升为形式化的过程。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思想实验。

”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创设情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

  新课程标准就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如下建议: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想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人说:

“你拉来一批马给它喝水,不如让他感到口渴。

”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时。

我沿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安排了这样的导入:

“教师叙述,20xx年3月20日北京日报第九版有这样的报道:

英美两家出版社悬赏100万美元,限期两年求证歌德巴赫猜想之解,截稿日期就是今天。

”……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

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

这样从新闻入手,让学生感到口渴,学的知识有用,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

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