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593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关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数控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

实用的高速加工技术跟随引进的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刀具(工具)、数控机床(设备),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范围覆盖领域包括:

(1)机械制造技术;

(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最基本的装备,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

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榆林是我国煤、油、气、盐矿产资源富集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近年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西气东输的腹地,是21世纪国家新型能源接续地,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榆林市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能化产业强势崛起,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及“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和“两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

产能大幅增长,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2.57亿吨、原油983万吨、天然气110亿立方米、精甲醇119万吨、发电量356亿度,分别是“十五”末的3.9倍、2.1倍、1.8倍、2.5倍和5.2倍;能源折合油气当量占全国比例达到6.68%,榆林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市。

在能化产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82.29亿元、增加值115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5.2倍和6.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一。

目前,榆林正主动置身于全国和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国际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机遇,谋划未来发展。

在未来10年,投资1.5万亿元,建设10个领域80大类1000个重大项目,构筑大能化、大农业、大城镇、大生态、大水利、大交通、大流通、大科教、大资本、大平安“十大体系”,形成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框架,支撑榆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跨越发展。

据榆林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有关信息显示,近几年来榆林的机械制造类高级人才需求旺盛。

这主要是由当地工业状况决定的。

到目前为止,已有美国陶氏化学、英国安格鲁、南非沙索尔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神华、长庆、兖矿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入驻榆林。

这些企业普遍拥有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的优势,同时,各种精良的机电设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操作、运行、维护和检修。

随着榆林工业化的推进和各大转化项目的落户,对装备制造维修的依赖越来越明确,许多化工、电力成套设备难以直接运入,需要在项目地组装配套,煤炭采掘、石油钻采设备的易损件需要在本地生产和维修。

为此,榆林将着手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设榆阳区电力机械、化工机械、煤炭机械、工程机械制造组装中心,神木、府谷煤炭机械维修制造中心,定边、靖边油气机械制造维修中心及全市配套的装备制造业循环供应链。

目前已有陕西省煤科总院煤炭制机械造项目、宝钛集团化工机械制造项目等入园开工。

所以,当地对机电类人才、特别是装备制造与维修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二、数控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展望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工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床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它向机械工业提供“工作母机”。

现代机床工业中,主流产品是数控机床,它汇集了精密机械、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

发展数控机床,是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装备的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应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必须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不能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机床行业在"十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高速发展,产值、产量都提高了两倍半左右,产值由"十五"初期世界排名第七位,到"十五"末期跃升为世界第三位。

2005年,国务院发布《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快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

另一方面,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发展,如说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和煤化工装置、大型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构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以及发动机等,都需要机械装备行业来提供一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专用数控机床,这为我们机械装备行业整个“十一五”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使得加速发展数控行业成为必然。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多次组织的用户调查表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要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要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要求纳米级、亚微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机械设备。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在我国振兴之路上,最重要的选择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现有8000万产业工人,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与高级技师不到1.4%,而世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到40%。

蓝领层技术人才是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机床等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工人。

企业对蓝领层的技术工人有很大的需求,而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技术岗位中占25%,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灰领层数控人才需求明显增加。

数控产业同时是一个产业的集群,辐射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它对于提升地方工业发展水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崛起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类企业都大量装备最先进的数控设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及制造的需要。

而在榆林市,随着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三个转化”带来的产业升级和各大企业的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然而,目前榆林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79万人,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只有51人,远远低于全国142人的平均水平,这种人口文化程度已不适应榆林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到2030年,全市共需要各类初、中、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约80万人,其中煤炭、化工产业人才需求量为20万人;机电类产业人才需求量为15万人;盐、石油、天然气类产业人才需求量为8万人;信息技术、软件、网络服务和数据库管理类产业人才需求量为3万人。

与榆林毗邻的地区,特别是鄂尔多斯、延安、忻州等和我市有相近的产业结构、行业背景和人力资源状况。

陕北、蒙南、晋西北正在形成能源、化工业“金三角”,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据企业调查情况分析,榆林及周边地区目前缺口较大的主要岗位包括:

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数控编程工艺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产品的三维设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而榆林当地这类高级人才相对缺乏。

一是榆林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一般人不愿来相对偏僻落后的榆林工作。

二是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成熟的电气类工程师或技工数量少。

三是本地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不足。

2008年—2011年,我机电系教师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不间断的对部分合作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人才需求调查,得出了这些单位在2010年及今后若干年对本3毕业生的需求预测,结论是喜人的,根据部分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技术先进,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适应性强,实用性好,做到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工作环境好,多年来一直被人才市场列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毕业生供求比长期保持在1:

5左右。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毕业生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

1、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于服务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数控技术(即:

集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以及数控机床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由行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考核与评价,组织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等,努力实现教育模式和手段的科学化。

2)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开发建设核心课程;企业参与学校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改革;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条件;学校在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或进行师资培训等。

3)在合作企业内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建实践教研室,以此为校企合作的常设组织结构,结合定单培养协议和企业顶岗协议,以及毕业生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考评和管理。

4)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学院就业中心配合,积极寻求“订单式”培养合作伙伴,按照企业要求,适时、适当、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模块式”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就业、职业需求。

5)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要求毕业生至少取得一种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证。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数控产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及阅读能力,能较快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从数控设备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我国机械装备行业工作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种大、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或机械加工岗位,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及相关业务。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的有关公共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数控专业的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产品的三维设计、管理和经营等岗位工作。

三、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可分为三大类,即公共文化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设立公共文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设立专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设立素质拓展课程。

通过对机械加工类及数控类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分解,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设计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课程及内容,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

本专业拟开设的全部课程见《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2.核心课程

以工业企业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工及日常简单维护工、数控编程工艺员、产品的三维设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数控机床维护、维修、调试、操作与管理为核心能力,通过与神东公司、神木大柳塔维修中心等企业的合作来设计、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设置新的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专业初期拟建3门核心课程,即机械制造工艺学、CAD/CAM及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3.教学方法改革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车间),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知”考试与“应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4.教材建设

以数控相关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调研现有教材资源,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主,结合核心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体系。

着手校本教材建设,与企业合作编写6门实训教材。

重视多媒体课件建设,近年将完成制作2门课程的多媒体教程。

(祥见数控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建设一览表)。

四、数控专业办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特别注重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比例,在总体28万平方米的校园建筑面积中,实习实训场所占11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实验实训场所49个(处)。

建设以学生实训、双证教育为主,兼顾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以及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企业工艺改进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共享;达到校企经济利益互惠、技术互惠、“教学做”一体化,具有示范性、辐射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将其分为化工类、矿业类、综合类(服务于化工、矿业、机电),实训基地整合了全院各专业涉及化工、采矿、机电、电力专业内容的实训项目,达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有效节约的目的。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专业实训、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实习、创新实践、顶岗实习,能够满足煤矿特种工、电工、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化学分析与检测工等与各专业方向相对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培训要求。

涵盖专业包括:

我院的首开专业,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测量等8个专业。

两年内新增专业,数控技术、电子仪表与自动化、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厂设备运行于维护等专业。

到2015年,建成可满足29个专业、8000名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的实验实训室、实训车间76个。

使之成为榆林市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的综合实验、实训基地。

具体项目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

表5-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

序号

实验、实训室

名称

功能

投入资金(万元)

建成

时间

1

电工基础实验室

承担电路基础、电路测试技术、电工电子学、电工学实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31.48

2010年

2

电子技术实验室

承担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35.08

2010年

3

电机及电力拖动实验室

适用于电机类,电子类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适用于中、高级电工及电工技师的培训与考核。

72.94

2010年

4

机械传动实验

承担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

15.4

2010年

5

液压实训室

主要服务于《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维修》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67.16

2010年

6

气动实训室

主要服务于《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维修》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38.96

2010年

7

电力电子直流调速实训室

承担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

54.18

2010年

8

数控技术编程实训

培养学生具备数控设备操作、编程、维护综合能力

58.74

2010年

9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室

承担电力技术类、自动化技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和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实验实训

49.16

2010年

10

电子装配实训室

培养学生手工焊接、调试技术

59.87

2010年

11

计算机拆装实训室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

12

2010年

12

维修电工实训室

承担电气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

56.05

2010年

13

机加车间

培养学生熟悉机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

302.18

2010年

14

钳工车间

培养学生读图纸、动手能力

38.96

2010年

15

焊接车间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7.32

2010年

16

制图室(2套模型)

培养学生制图能力

43

2010年

小计

972

17

公差测量实训室

培养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等实用知识

12.79

2011年

18

机加模拟实训室

作为虚拟现实类辅助培训课程

14.53

2011年

19

机械拆装实训室

培养学生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组成及特点、各工作机构作用、设备控制方式及适用范围

12

2011年

20

电机拆装实训室

培养学生掌握电机从里到外的构成及认识各组成器件

14

2011年

21

机床电气实训室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7.28

2011年

22

数控加工编程实训室

培养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70

2010年

23

传感器实训室

承担《自动检测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49.88

2011年

24

数控加工车间

承担机电类专业数控车床操作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训车间

689.38

2011年

25

CAD制图室

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

40

2011年

小计

890

26

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

完成机电设备维修综合实训

33

2013年底

27

模具拆装实训室

承担模具设计、制造类课程实训

28.8

2013年底

27

数控加工车间(

承担机电类专业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训车间

715

2013年底

小计

777

合计

2679

2、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现有数控专业师资力量

2008—2011年,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机电系实际需要,经榆林市人事局同意,在全国各人才交流洽谈会上,我系招聘、选调硕士研究生(包括紧缺专业的本科生)共计16名,根据培训计划,对这批新聘用的教师实施了岗前培训,分别派往榆天化、神东公司维修中心、神木锦界煤矿等企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之后,又分别送到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示范性院校进行了一学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目前,这些青年教师正积极参与到机电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中,并不间断的进行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现已成为机电系的骨干力量。

2)专业带头人培养

引进(聘请)1名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

逐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采取下厂实习、参与大型企业决策,技术开发攻关,到国内专业领先的院校、国外著名研究机构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其成为行业能手和教学骨干,形成专业带头人梯队。

3)骨干教师的培养

逐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或高校培训学习、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成为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

4)“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潜力,积极采取“外聘内培”等多种措施加快“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16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加大专业教师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委派专职教师深入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并根据企业生产环节对实习学生开展镶嵌式教学,强化行业技能。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操作能手作为数控技术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初期招聘10名,签订教师聘请协议,为其提供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培训。

到2013年,兼职教师人数占到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50﹪,建立好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能够及时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3、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

现阶段数控技术专业相关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二者同步建设。

它们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很多相同,专业间内在联系紧密,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和内容相近,可以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到资源共享,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在建设好两个专业的同时,注意辐射后续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等机电类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后续专业打好基础。

基于此,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数控专业建设的促进十分明显,数控专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大的发展潜力,行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我系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数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市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